这方面的英文书挺多的,翻译过来的也有,例如:
《好莱坞电影:1891年以来的美国电影工业发展史》简介:
作者: 理查德·麦特白
翻译: 吴菁,何建平,刘辉
出版商: 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5-01
一部好莱坞电影发展史主是一部被经济利益驱动的投机史。只有通过对电影作为商品性存在的彻底接受,而不是否认,我们才能最完整地理解它。
电影工来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影片的本身能产生多少利润,而在于它为电影业与其他领域的合作提供多少机会。电影为这个魔术般的王国提供了钥匙。
对于国内的读者来说,这本书起到的提一种矫正的作用。随着电影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影碟市场的繁荣,观众对于电影的观念已经远远不是那种露天大院式的经验。
本书通过对好莱坞的全面考察,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系统完整完备的“电影是什么”的观念,有助于我们对日常生活中电影的思考,有助于我们对自己的民族电影 的判断。对地一般读者来说,可以重新看待好莱坞电影作为独特的娱乐方式,增加对于电影 的知识;对电影创作者来说,可以学习好莱坞式商业电影独特的艺术形式的规则;对于制片人来说,可以从好莱坞式的商业规则中,学习好莱坞的电影理念和运作方式;而对理论家来说,可以通过对好莱坞特性的认识反思的历史和问题。借助这样一本数十万字的大才,向国内读者介绍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日常的电影,对于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不可说不是略有裨益。
[原创]《好莱坞启示录》的另类启示
2005-09-04 01:13:15 hooxi (庄)
2005-09-04 01:24:20 hooxi (庄)
此外,如果对好莱坞的叙事感兴趣,推荐去看David Bordwell的The Classical Hollywood Cinema,此书应该有电影馆翻译的吧。
新京报的书评人刘铮称“其实,周黎明的地位相当尴尬,他并不是一个正规的研究者,其工作是向读者普及知识。然而中国并没有正规、系统地研究好莱坞运作模式的学者,这就使周黎明的书不得不起到一部分学术著作的作用,但作为这类著作,《好莱坞启示录》又不够严谨和系统。”
我觉得这个评论还是中肯的,虽然说所谓的好莱坞“大”片(我其实非常反感这个称谓),每个国人都曾看过几部,也都曾津津乐道,但对于更深层的内容,或是无心了解,或是无力理解,而周先生的书,在这个领域,甚至可以被视为一部“扫盲”教材,这虽然有一些尴尬,但相信也是不争的事实。
在卫西谛先生的《周公赠我启示录》中,曾提到周先生在对他介绍此书时说,如果对其中的表格,数据不感兴趣,可直接跳过,而VCD先生开始时,还真的这么做了,那么这些数据,图表的价值何在?
周先生的职业是商业研究和媒体报道,这应该成就他细致,严谨的文风,而数据的量化特性,更能客观的反映事情的本质。
不过,有一条周先生也意识到,并试图避免高深,是考虑到读者的接受程度。我自信对于数字还算敏感,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后遗症,对于单纯的数字还是有一丝的恐惧感,况且周围感性,糯性的文字大行其道,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读者的脾胃。
…………………………………………………………
(笔者提示,以下内容虽是承接上文,但由于涉及到网易香港制造论坛,如果你对此不了解,不感兴趣的话,请直接跳过至下一条分割线。而这一段我取名为《好莱坞启示录对香港制造的启示》。)
我不会重复什么感性与理性的辩论,我只取论坛上的例子来加以说明,我借香港制造原版主HUANGJIAN的帖子,老黄的文字一向有根有据,力求做到每件事,每句话都有出处,都有凭证。(我先表明一点,此处对帖不对人)但大多数网友对这种方式都很反感,原因何在?是同样的,对于细致,严谨有着天生的,中国式的恐惧与反感吗?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再说前几天释凡引用我QQ留言,表明我态度之事,云飞扬以之前有版主因为曝露QQ内容而被解职为由,向我发出警告,认为此事非常严重,是违反了163的游戏规则。
我在此重提此事,并非有意再起事端,而且此文本是有关周先生的书,但我通读此书后,对于其中涉及到的比如商场上的规则的细致,严谨,颇有兴趣,所以趁头脑还未凉却,也辩一下规则问题。
我对政治,法律问题并非内行,有什么错漏之处,还望见谅。云飞扬称QQ留言不能出现在论坛之上,而我也表明释凡的做法,在之前是有跟我说起的,但飞扬之后的态度并未改变,也就是说这和聊天双方,是否同意无关。QQ也就是一般意义上,以文字方式远距离的即时聊天工具,而这种方式,某种意义上,也类似于两人实际生活中的聊天。如果说QQ聊天的内容不能被复制到论坛上,也就表明,以后任何两人及两人以上的对话(自言自语的情况吗?还要考虑到是否涉及到第二人,第三人)应该都不能被复制到论坛上。
那有人会这样说,我并不是直接引用此人的真实对话,而是不用引号的概括,也就是说,我所概括的话,并非和当时他所说的话在语句上,完全一致,那总可以了吧?
我相信答案是不可以,所谓概括,是一种有损压缩,而且不可避免的要加上自己的判断,一般来说,对方的真实想法是第一重,从他嘴里说出来是经过加工,被你听到,接收又是另一次加工,最后由你表达出来则是更深一层的加工。如果我按每一次加工,压缩20%的递减量来计算,那么最后你表达出来的思想,也就是原先思想基数的51.8%,也就是只有原来的一半,当然这是最最粗糙,理想化的算法。实际情况下,我们还要加入各种变量,如当时的环境,两人的关系,年龄等方面的差异,当时的心理状态,等等等等,才能较真实的估算出两人交流结果的真实状况。
其实也就是说,完全引用两人的真实原意是为论坛规则所不允许的,更别提当事人单方面,以自己的判断来概括谈话对方的意思。至于是否事先经过对方的同意,照云飞扬的判断,这不能改变事件的性质。
照此类推,只要是涉及到两人及两人以上的对话,都是不能出现在论坛上的。有朋友会说,那只有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才可以以文字方式表达出来了吧?
不过,请不要草率,我希望能辨别一下,你的心理活动,判断的根源在何处?你能保证你的心理活动,判断不是因为你和对方有过正面对话,或单方面通过各种媒介“对话”而得来,那又来个如果,如果两人及两人以上引用,概括的对话都是不被允许的,那么通过以上这种交流,所产生的附加产品——与之相关的思维活动,也应该顺理成章的不能出现在论坛之上。
以上的文字,你当然完全可以做为笑话来看,而事情的起因也多少来自“香港制造”的四版主保荐黄健,后又来公投,又集体退休一事,其实事情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量化标准,没有合理的游戏规则,这些弊端显而易见,这是否也表明周黎明先生《好》书中,尊重细节,规则的事,在今日之中国实在是有大力提倡之必要。可能很多人会以国情不同为万能的挡箭牌,而我只想感叹,电影《总统班底》中,霍夫曼饰演的《华盛顿邮报》记者在电话中,向某位知情高层,验证某事时,(不好意思,我又违反了163的规定)他说,在听完我的问题后,你如果等10秒后挂断,就表示此事属实。(抱歉,具体秒数和细节可能有误。)从而他得到了一份“非肯定的肯定”的证据。我觉得这是一种真正的智慧。美国人能以这一连串的方式将自己的总统拉下马,而我们一帮自命不凡,吃饱了没事干的人,当然也包括我,为了一个虚拟论坛的人事纠纷,竟然会庸人自扰,好几个月,这真是悲哀!
有一项调查,中国人大多数人感到不幸福,而无论富与贫,我觉得问题,很多都出在,我们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游戏规则和行为准则,很多时候,你都是一只脚在门外,一只在门内,你总是在考虑着规则的遵守或是违反,原因在于,这条准线是那样的时隐时现和不堪一击,而这种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思想斗争,才是国人几大痛苦根源之一吧。
………………………………………………………………………………………………
在“开小差也精彩的广告时间”之后,欢迎回来我们的书评栏目。本次节目的主题是由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好莱坞启示录》。本书作者周黎明先生以评论美国影片著称,但他最受欢迎的文章很可能是他对好莱坞运作内幕的详细介绍。作者以他对美国电影业将近20年的研究、美国名校MBA的专业素质、以及从80年代中期开始对好莱坞的实地考察和报道,写出了一系列兼具学术深度和新闻记者敏锐性的文章,涉及该行业的各个层面,包括产业趋势、横向和纵向的联合、产品结构和价值链、产品的制造、行销和推广、从业人员的政治倾向、对政界及主流社会的影响等等。本书运用大量案例,如明星片酬、阿诺从政、好莱坞的同性恋和犹太人利益集团、裸体镜头的政治和社会因素等,厘清了很多以讹传讹的谬误,无论对于存有好莱坞梦想的专业工作者、普通电影爱好者还是八卦浏览者均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赛人的书评中说“此书最恰当的读者,窃以为,应是中国民营电影公司的老总们,完全照搬,自是因原因总总的千差万别,将成不可能的任务。但他山之玉,可以攻石,应该说在某些环节是行得通的。既然中国电影走市场化,已是箭在弦上,看看人家弓箭手的资素以及弓箭的材资,应会大有裨益。”
那对于我这样的平民百姓,此书能带来的启示又在何处?我总是试图将书本中的知识与其之外的世界联系起来,但实践证明,这并不容易。
比如说,我很感兴趣周黎明先生和复旦大学出版社在制作,宣传此书的过程中,市场调查,前景预测,以及之后的销售实际情况,还有对于读者主要群体,接爱程度等方面的考虑,最好是带有数据和图表的。而我相信,这方面的信息,会和全书联成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
但是这样的要求可能在大多数人的眼中,会被视作“不怀好意”或是什么商业机密,无可奉告之类的。
可我还是要问,因为我感觉这是通读《好》书之后,顺理成章的想法。如果这个问题的提出,会遭到有关国情式的反对,我只能承认这又是一个悲哀。
或者又有人会说,如果此书的销售情况并不是很理想,那是不是意味着你会将思路引到铁拐李的腿上(当然周先生的这本书,并不是以教科书的面目示人)但我的观点是,一个运有知识技能的人,与传播知识技能的人,不是同一个概念,正如有游泳教练甚至不用会游泳一样,只要他能有独特的方法,让人游得快,就成。
我去的网站不是很多,看到了赛人,刘铮等人的书评,还有王晖,暗地妖娆等人的评论。周先生在新浪也开了《周公说影》专栏。其中有几段是直接选用《好莱坞启示录》中的内容,而相信这几段也是全书中最有意思的部分。还有一篇《美国观众不需要“打折日”》,是借用周二票价的话题引出节选的部分。
而之后,在这个专栏发生了件事,就是有平媒误用周黎明留言板上的一位网友的文章,并署了周先生的名,还被新浪引入专栏。此事发生后,周先生在留言板中澄清了此事,并相信新浪会及时处理。但事情经过了将近一个月(时间未必准确),那一篇文章才从专栏中去除。在此期间,我对此事也挺感兴趣,甚至联系了新浪的一个管理员,当时,并未感觉什么不对劲,但看了周先生的新书后,我突发奇想,当然,其中臆测的成分非常大,如有不妥,还望周先生见谅。门户网站的效率有时确实不怎么好,但这事跟周先生有关,照我的思路,事情应该很快能解决。那我大胆设想一下,事情发生后,迟迟未撤下,是否另有隐情?我在此事发生后,只要是上新浪网,就会去看周公说影专栏,看那个帖子的事,无形中我变得比平时还要热衷于此专栏……
说到此,周先生可能要告我诽谤,他的粉丝会咒我混蛋,但我的观点是,即使事情有我说的那么点端倪,这种做法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有的网友却不持同样的看法,她甚至认为让她把写的书评贴到别的论坛去,都是一种有失文人气节的做法。
我觉得这种想法甚为天真。有评论曾说,有大同思想的人,在今日之中国很难存活下去。而再说的远一点,周星驰的电影中,很多台词我都没记住,但有一句印象甚深,〈九品芝麻官〉里星星他爹说,要做个清官,就要比奸官还要奸。我觉得这是句非常现实的名言。但是国人常常看不清这个道理,正如TVB的电视剧中,正角只是死守着仁义道德的底线,而对反角毫无办法,只能在大结局里,在编剧的帮助下,将反角击垮,从这也可见,中国传统道德规范的影响力和虚伪性。
再回到周先生,从最初的论坛留言,到之后的MSN聊天,周先生始终做到有问必答,甚至有时候回答得迟了一些,他还会抱歉,这确实让我甚为感动。我也曾主动联系过一些影评界的大拿,但大多是仁者无敌或是不擅辞令的。那对于周先生,传统的评价会是平易近人,不端架子……但我不会从这个思路出发,我更愿意这样说,周先生热忱的经营着自己的公众形象,而这个经营两字,绝对不含一丝一毫的贬义。他很关心自己的留言板,谈吐风雅,又不失风趣,一般不介入论坛纷争,以保持权威的风度。不过,这个特点,极品影虫同志看来也是深得真传,前一段时间,我对于极品,是有帖必跟,但他的回应仅限于有所启发,非常期待之类的外交辞令。当然,从维护权威的角度来讲,这本无可厚非,但我也不断改变方式,用提问,用评论,却怎么也提不起他应战的欲望,而我得到的唯一结果,是成了此版并不受欢迎人士之一,我是反感于那种有话找话,粉饰太平,一团合气的跟帖方式,难道这种在我看来,并无太明显恶意的讨论,在这里并无实施的可能,这同样是我的一个思考。
以上的文字,其实很游离于书的本身,但如果细想一下,抛开那些数字,无视那些大洋彼岸的国情,可能沉淀下来的正是这些行为方式,“道德规范”上的思考。
周先生曾说,以后不会再写好莱坞政治经济方面的书了,当然,这个说法是否准确,还值得商榷。(玩笑)我只是觉得此书中,更多的是资料的罗列,一种直观的介绍,其中作者的感受还是在于与中国电影的对比等方面,而所用的语言,在我看来,有的地方倒是过于口语化了,而在幽默的运用上,也并未完全拿捏好。那我设想,接下来,如果有很小的可能出续集的话,我更愿意看到周先生把自己的理论全盘托出,并深入浅出的谈论,甚至可以借鉴童话故事讲述经济学的思路,或者详细的介绍比如预告片,剧本医生的具体案例,而让您的书,能被更多如我般“无知”的中国人所接受!
[/water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