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转帖]何建军:也许是第六代最好的

2002-08-27 05:13:32   来自: 小雨1980
  主页 | 新闻 | 体育 | 财经 | 科技 | 军事 | 游戏 | 娱乐 | 旅游 | 健康 | 教育 | 法律 | 汽车 | 文化 | 分类信息
  短信 - 电邮 - 传真 - 企业e家 - 商城 - 交友 - 聊天 - 足球 - 灌篮 - 英语 - 下载 - 贺卡 - 图库 - 手机 - 心理
  
  
  音乐传情港台精曲
  您身边的法律顾问
  焦点人物传奇生涯
  每日体育赛事预告 
  
  文化短讯 文天化地 世说新语 中华书苑 沧桑史话 艺术舞台 中华传奇 民俗风情 世界文化 
  何建军:也许是第六代最好的
  丁小兰  2000-12-11 10:08:05
  
   编者按:如果没有葛优,很多人并不知道何建军是谁,并不知道他也许是第六代导演里面最有才气的一个…
   何建军新片的完成,给他带来的更多是葛优的转型和一个明星选择低成本电影的惊讶,在这之后才是一个导演最在乎的作品本身的东西。这是一种悲哀,但不管怎么说,何建军请来了中国影坛的大腕,葛优委身给了何建军,在这两厢情愿的背后,一个导演的魅力是至关重要的。
  “我为什么不能选葛优"
   丁:葛优在这部戏中的表演如何?
   何:我觉得比较成功,至少和他这几年来演的人物不太一样,不是什么喜剧、闹剧,演的是很平常的一个人,他演得非常到位。
   丁:那你为什么会选葛优呢?
   何:我选他是比较正常的,双方看了剧本都比较满意,这是很自然的事,同时我想葛优能到我戏里来演也有他自己一定的想法,以前他演的都是冯小刚的片子,给别人都造成一种思维定势了,其实演员也希望自己有不同的人物塑造,我为什么不能选葛优?葛优应该演什么,这都不是一定的。同时我选葛优也是对市场的挑战,在中国哪有明星演低成本电影的?可能葛优是首例了,这也就体现了他对电影的一种执着精神。
   丁:这跟国外的一些演员靠商业电影来赚钱和出名,而靠演艺术电影来锻炼演技有些相似。
   何:这一点在国外很正常,在中国每一条都有框框。高酬演员就一定演高成本电影?这是一种不健全的思想。
   丁:你的《蝴蝶的微笑》的剧本成型和《说出你的秘密》相差不久,两个本子的基本情节非常相像。
   何:《说出你的秘密》我没有接触过,直到我已经完成了这个剧本,才听说黄建新导演的新片也是讲交通肇事逃逸的。但是我想这不会影响到我的影片,每个人的风格是不一样的。
   丁:不可否认的是,故事原型的相似和媒体宣传的误导会给人造成一定的误解,那么你追求的是什么样的东西?
   何:应该说是一个肇事逃逸者和一个助人为乐者的心理对抗的过程,一个罪犯良心逐渐发现的过程。我想表明有时人犯罪是一种本能,罪犯其实也是需要了解的。
   丁:你的《邮差》、《悬恋》的风格都是比较舒缓的,那这次会不会还是延续那种拍艺术片的风格?
   何:以前的电影是带有实验性质的,而这部电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所以叙事上就是以事件为主,叙事风格会有所改变。
   丁:从《邮差》到《蝴蝶的微笑》至今也有四五年了,这些年你有没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何:肯定有所调整,以前的东西毕竟是在小范围内的,现在我希望有更多的人知道我。但是在表达方法上,肯定还会带有何建军色彩的。更多的是讲述两个人之间的斗争,我始终讲自己的作品落脚在人上,于是葛优就要去发现一个肇事者的内心世界。
   丁:在拍《蝴蝶的微笑》之时,你有没有其它的构思?
   何:当时我想拍另一部片子,是讲一个身患绝症的人和一个小歌星的爱情童话,演员我想请濮存昕来演,遗憾的是,北影厂没有同意。
   
   在这么多导演的影片中,只有何建军的影片流露出了一种病态的况味,同性恋、精神病、畸形恋、吸毒、婚外恋,这些东西在他的影片中都得到了足够的呈现,为什么他独嗜病态,为什么他一定要将人置于一种非常态的境地?
  
  独嗜病态的表述方式
   丁:你的影片从《悬念》到《邮差》都透着一种病态的东西,精神病状态,姐弟之间的畸形恋等等,你为什么会选择这种表达方式?
   何:社会在进步,在变化,旧的东西已经没有了,但新的东西还没有建立,这个时候就会有许多人会遇到尴尬的事情。我选邮差、精神病人、同性恋者,都是为了完成我的一个想法:当环境给你制造一个尴尬的局面的时候,你应该怎么做。这是我前两部影片的思路。所以实际上电影是谈及人的内部世界的东西,这跟有没有金钱和所谓的现代消费运行的社会没太大的关系。当然,我想,在所谓发达的社会里人的内心世界就越来越复杂。
   丁: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而言,你所选择的人的病态状况在社会上虽然已经存在,但也还是处于沉默的话题,对此你是怎么把握的?
   何:我觉得用准确的态度去看待和描述一些已经存在的事物,总比粉饰它们来得更准确、更让人可信一些。我们必须面对这些东西,并依赖这些建立一种社会法则,这才是最重要的。
   丁:但是你影片中流露出来的好像是西方现代主义的意味,你是不是在这方面接受的影响比较多?
   何:没有。我认为当一个人被环境推到一个极限的时候,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这是非理性的,我并不批判他们,我只是努力的想展现出来。
   丁:所以你在《邮差》的结尾安排了一场亦幻亦真的姐弟恋。
   何:我当时拍的时候没有现在想得这么多,只是很自然地就想到了,可能要的是那种感觉。
   丁:作为一个实验电影的导演,你最想实验的东西是什么?
   何:实验电影是在完成一个人的讲话,完成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表述。《悬恋》就是一次实验。《邮差》弱一些,就是讲故事,相对来说常规一些,当然拍《悬恋》的时候钱少也是一个问题。
   丁:在你的片子里,你一以贯之的原则是什么?
   何:是人,我无非就是关注人的命运,这是不会变的。
   丁:这一点是第六代身上非常可贵的东西。
   何:我认为真正的好电影就是能打动人,当然我并不认为每一部电影都是人见人爱的。但只要你打动了人们,不管多少,那都值。
   丁:你的电影总是给人一种怪怪的味道,这是不是跟你的性格有关?
   何:小时候比较淘气,而且我的性格比较复杂,不是很能概括的,但是我性格中比较深刻的东西就是那些和我生命有关的人对我的影响,而且我的经历也不是很顺。我干过很多工作,在报社也干过,人的机遇是不能把握的,和陈凯歌合作前做过很多,我的片子不多,说多了也没有力量。
   丁:你的片子不多,但足以形成一种力量。
   何:其实现实生活中哪怕是头发丝一样的感觉,只要它触动你了,你把它拍出来了,就一定会打动人,《悬恋》的故事原型就是我童年经历的一件事情。其实中国电影特缺少一种东西,那就是我们的态度。现在有些人说只要给我两亿,我也能拍出好莱坞,那是扯淡!中国人是拍不出好莱坞的,你的环境和你的消费方式直接影响创作。作为个人我更喜欢中小型的构思和故事,这是中国目前应该做的,其实迎合人的胃口是不可能的。
   
   和其他第六代导演不同的是,何建军对第五代的态度没有其他导演那么激烈和不屑,对曾经创造了电影界辉煌的第五代导演,何建军是怀着知遇之恩的。他过于复杂的经历和没有天生优越感的勤恳使人们很容易一眼就认出他的影片。
  
  他敢和第五代称兄道弟
   丁:你是第六代导演中唯一一个和第五代导演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人。
   何:这还是和我的经历有关,他们之中很多人学过画,可能更早的就形成了艺术家的感觉,而那时的我还在打工,这是有区别的。
   丁:从你的简历上显示,你曾经做过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的场记和副导,这种经历是其他第六代导演所没有的,它对你有什么影响?
   何:我想无论走什么样的路,都是为了拍自己的电影,我和王小帅、路学长不同的是,他们是电影学院的本科,我是进修生。这两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本科是不懂电影上学,进修是懂了电影上学。我说我没有受影响,是因为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成长过程是会影响拍片的。但是第五代他们对电影的执着态度给了我很大影响。
   丁:那这种执着精神是不是在第六代身上有些缺失?
   何:我不知道。但张艺谋、陈凯歌他们身上的执着精神是很独到的,是现在的电影人所缺少的。
   丁:你是怎么和第五代导演合作上的?
   何:我最早在北影参加的电影工作是《如意》,刚开始就跟着黄健中,1983年拍《一叶扁舟》时,陈凯歌是副导演,他那时刚毕业,他爸爸说,你谁也别跟,一定得跟健中一回。凯歌看我当联络,干活认真,玩命一样,就说以后我带上你。后来我去帮他的《黄土地》当场记,场记单据说是洗印厂建厂以来最干净清楚的。厂里人还说何建军你来厂里讲一次课,教大家怎么做场记单。后来《大阅兵》我就当副导,接着再到《孩子王》,管服装、化妆、道具和演员,再进电影学院进修班。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我也任副导,后来拍到一半,他叫我别去现场,带着拍摄剧本回北京写稿。《蓝风筝》我也是副导,电影中的三个小子都是我找的。我做副导时,导演少操心,确保不闪失。现在工作人员总是说,我累了,要回家,我们那时是病了也不能走,我想这是性格使然。
   丁:跟第五代导演在一起,有什么感想?
   何:凯歌、艺谋、壮壮三人都是把电影当作使命,真正是当生命在做。他们三个人的热情是其他导演做不到的。拍《黄土地》时,凯歌、艺谋和何群三人组成了强力集团,抱团在一起,才能拍出那么好的电影。现在电影人一堆一堆的,各有各的轨道,比较固定。说到启发,那还该推黄健中,是他教我"场记单不过夜",现在的场记三天才做一次,当场就忘了很多东西。我很幸运跟了黄健中,工作时,他天天像讲课一样,一说就是八小时。
   丁:与其他第六代导演有联系吗?
   何:新生代导演常有座谈会,我从来不去,才拍一两部戏有啥可说,尤其我每部戏都不完整。电影是积累的东西,我宁可去写一篇创作体验,不是创作简述,而是电影记忆,这也是文字积累。
   丁:现在年轻一代的电影创作者与你们当时面临的情形有什么差异点?
   何:年轻一代的中国电影导演,他们的拍摄题材应该是比较自然的,即使是不成熟的,但这毕竟是需要练习的,好好磨炼的。因此,拿一个不成熟的作品来论述、分析的观念是不对的。所以,我很少回电影学院去交流。当然,在电影学院有系统化的教学,但是最重要的是要知道为什么要进电影学院或为什么学电影、拍电影。
   丁:有人说你的电影风格跟基耶斯洛夫斯基很像,你个人认为呢?
   何:你看过《爱情影片》、《杀人影片》,若真要有所类同,我只能说特别喜欢这个导演,与他有若干相同的想法。不过我真的觉得他是一位不错的导演。他在追求各种想法时,已较他人考虑要多,他是在探讨一个人的精神层面,但是手法是极简单的。
   丁:你觉得理想的电影创作状态是什么?
   何:把电影当作生命去创作,更应关注的是诚意与诚恳。创作所在意的不是它的方式,而是你是否在创作。至于我的电影是在表现我所看到的、感受到的东西,同时也是我所认为比较重要的东西。
   丁:你的作品比较关注人的内心,那你担不担心自己的创作题材会枯竭?
   何:社会在改变,人也会跟着变。所以,题材是不会缺乏、局限的,若创作真的有所阻挡时,最大的因素应该是感受、耐心吧!同时创作题材方向的改变并不会太随酬劳的多少而改变,因为我所真正在乎的是对题材感不感兴趣。而且只要我对电影还有耐心的话,我就将继续创作下去。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

rtvPgiHsWCeJT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