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电影节
档案
影片
影人
电影节
基金
机构
群组
新闻
成员
活动
搜索
您好,请
登录
或
注册
[原创]旧文:我是想写《七剑》评论的(前传)
2005-08-14 00:04:40 来自:
ly884
[watermark]其实,我本是想写《七剑》的评论
徐克大师的《七剑》,之前可谓是万众期待,包括媒体和普通观众,是气势如虹,是如雷贯耳,是风起云涌,是是……反正,好象一切有点阳刚,有些豪气,有点天气预报式的成语,都能被搬来修饰他老人家的电影。从开拍至今,不断的有人在回忆,在感怀,在期待,在憧憬……我们能看到无数崇拜其参与“营造”的江湖的同志,看到他们在呐喊……
然而,我却躲在阴暗的角落里,以小人之心预测着未来七剑的走势,以及与之相关的评论。造物弄人,我的悲观,狭隘之见,竟然变成了玄铁一般的现实。
《七剑》组织的媒体,观众试映,招来的却是滚滚的负面情绪。当然,有个媒体的朋友对俺说,即使是负面的评论,也是宣传的一种方式,正面,负面其实无所谓,只要能引人注意就成。当时,我并没有反驳,但是,这种情况既然被我事先言中,山人当然有自己看问题的角度。
负面的影评中,滤去泡沫,泡面状的情绪,我们也能看到那些玄铁一般的证据,去验证那些“全面崩溃,误入歧途”的骇人标题绝非子虚乌有,但是,不妨回过头来看看,这些所谓的证据,即使是用在以前徐克的那些盖棺定论的经典作品上,粗看也是能成“翻案”之势的,以下就是将目前甚嚣尘上的负面观点嫁接到几部经典徐克作品上,结果,至少在我看来,也是“适用”D。
《新龙门客栈》:故事松散,并未交待详细的人物,事件的背景,很多角色都是突然间印入眼帘,而徐克又是一个大容量的人,喜欢把各种有关联的东东,一古脑的塞进电影中,从而让观众应接不暇,眼花缭乱,乱花渐欲迷人眼……有评论称之为“急管繁弦”,是褒是贬,见仁见智。影片中的金镶玉的塑造,虽向来为人所称道,但其他人物,则相对薄弱的很,而最后一场大战,起转折作用的竟然是一个切肉切得熟能生巧的伙计,这个片段虽然花哨,血腥 ,但总给人突兀之感,剧中的各个高潮段落,如在龙门客栈周淮安与东厂纠缠的戏,虽然能在片言只语中拖出弦外之音,然戏剧舞台感,还是重了些,刻意了些。
《黄飞鸿》:徐克在影片中除了展现出全方位,多角度的武打设计外,就是塞进了当时的历史背景,然而,与影片刻意营造出的阳刚的美学氛围相对应的,是片中各个角色,略显迂腐,阴柔有余,相信很多人,仍然不是很认同李连杰所饰演的黄飞鸿,眉宇之间,言语之中,即使是那个招牌式的亮相,无论机位再怎么帮忙,都无法彰显出黄飞鸿这一角色,应有的王者之气……
《青蛇》:不论是从李碧华的小说,还是徐克的电影中,都能清晰的感觉出对于传统视角的背离,虽然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徐克永远是用今天去颠覆昨天,用明天来颠覆今天,而他在否定自我的前提下开始这部电影的创作,有着一定的实践意义。但是,只要是实践的产物,就必然要付出实践的代价。至少在我看来,这种颠覆只是暂时,而不能长久,这只是个外来游子,以西方的历史,文化,美学观点来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纵然会有一时的新鲜感和认同,也只能证明国人中弱势族群对于文化颠覆的强烈渴望,而不应就此证明徐克的这种颠覆有多么旺盛的生命力!
……………………………………………………………………
此种角度的负面解读,我还能做好多好多,可以涉及到徐克的每部电影,每部电影中的局部,每部电影局部的细枝末节……但是,这样的角度为什么在前二十间,没有被内地影评人,观众去探求?
当时留下的印象,只是先锋前卫,只是开一时风气之先,只是有徐克的地方就有江湖……即使有这样那样的争议,有关于人事上的纠纷,也只存在于香港舆论中,而这些争议和传闻又恰恰只从另一角度,烘托出徐克的另类与“怪”诞来。
?
难道这仅仅是文化全球化的影响,是内地影评人的胆量,是普通民众说“不”意识的崛起,是七十年代生人和八十年代(后)生人的“代沟”……
?
其实我觉得这更是一个距离的问题,我们只习惯于用望远镜去崇拜,去舍近求远,去接受一切的优点与缺点……而一旦距离消失,马上会下意识的换成世俗的模式,由此可见,距离与“说不”的信心,一向成反比。
究其根源,还是和传统的道听途说,江湖传闻有关,神龙见首不见尾才是最佳的选择。更为讽刺的是,这个根源,其实和所谓武侠世界中的负面因素是一脉相承的。
我们没有那种化无知为有知的冲动,我们甚至反感于这种探索的过程,就如同有人讨厌天气预报,说听后,每天起来,就不会有一种“未知”的惊喜。以个人感觉的角度来说,我不能否定这种纯属自我的挑剔,然而,在近代,脱节了探索的过程,被动接受西方文明的恩赐,国人的自信心,自尊心受到了莫大的打击,随之而来的,还有对于距离与崇拜的另类解读,而这种成反比的解读,将使国人无法保持适度的美学敏感,从而影响到我们对于自身和艺术领域的判断与追求……!
本来是想提笔写《七剑》的,但罗列,参考了这一大段,突然想到搁笔,隐约,又觉得好象什么都没写,又似乎写了不少………………
[/watermark]
分享到:
相关链接:
推荐给朋友
关注此话题
你的回应...
请先
登录
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
XLukwNXrZhVF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
徐克大师的《七剑》,之前可谓是万众期待,包括媒体和普通观众,是气势如虹,是如雷贯耳,是风起云涌,是是……反正,好象一切有点阳刚,有些豪气,有点天气预报式的成语,都能被搬来修饰他老人家的电影。从开拍至今,不断的有人在回忆,在感怀,在期待,在憧憬……我们能看到无数崇拜其参与“营造”的江湖的同志,看到他们在呐喊……
然而,我却躲在阴暗的角落里,以小人之心预测着未来七剑的走势,以及与之相关的评论。造物弄人,我的悲观,狭隘之见,竟然变成了玄铁一般的现实。
《七剑》组织的媒体,观众试映,招来的却是滚滚的负面情绪。当然,有个媒体的朋友对俺说,即使是负面的评论,也是宣传的一种方式,正面,负面其实无所谓,只要能引人注意就成。当时,我并没有反驳,但是,这种情况既然被我事先言中,山人当然有自己看问题的角度。
负面的影评中,滤去泡沫,泡面状的情绪,我们也能看到那些玄铁一般的证据,去验证那些“全面崩溃,误入歧途”的骇人标题绝非子虚乌有,但是,不妨回过头来看看,这些所谓的证据,即使是用在以前徐克的那些盖棺定论的经典作品上,粗看也是能成“翻案”之势的,以下就是将目前甚嚣尘上的负面观点嫁接到几部经典徐克作品上,结果,至少在我看来,也是“适用”D。
《新龙门客栈》:故事松散,并未交待详细的人物,事件的背景,很多角色都是突然间印入眼帘,而徐克又是一个大容量的人,喜欢把各种有关联的东东,一古脑的塞进电影中,从而让观众应接不暇,眼花缭乱,乱花渐欲迷人眼……有评论称之为“急管繁弦”,是褒是贬,见仁见智。影片中的金镶玉的塑造,虽向来为人所称道,但其他人物,则相对薄弱的很,而最后一场大战,起转折作用的竟然是一个切肉切得熟能生巧的伙计,这个片段虽然花哨,血腥 ,但总给人突兀之感,剧中的各个高潮段落,如在龙门客栈周淮安与东厂纠缠的戏,虽然能在片言只语中拖出弦外之音,然戏剧舞台感,还是重了些,刻意了些。
《黄飞鸿》:徐克在影片中除了展现出全方位,多角度的武打设计外,就是塞进了当时的历史背景,然而,与影片刻意营造出的阳刚的美学氛围相对应的,是片中各个角色,略显迂腐,阴柔有余,相信很多人,仍然不是很认同李连杰所饰演的黄飞鸿,眉宇之间,言语之中,即使是那个招牌式的亮相,无论机位再怎么帮忙,都无法彰显出黄飞鸿这一角色,应有的王者之气……
《青蛇》:不论是从李碧华的小说,还是徐克的电影中,都能清晰的感觉出对于传统视角的背离,虽然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徐克永远是用今天去颠覆昨天,用明天来颠覆今天,而他在否定自我的前提下开始这部电影的创作,有着一定的实践意义。但是,只要是实践的产物,就必然要付出实践的代价。至少在我看来,这种颠覆只是暂时,而不能长久,这只是个外来游子,以西方的历史,文化,美学观点来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纵然会有一时的新鲜感和认同,也只能证明国人中弱势族群对于文化颠覆的强烈渴望,而不应就此证明徐克的这种颠覆有多么旺盛的生命力!
……………………………………………………………………
此种角度的负面解读,我还能做好多好多,可以涉及到徐克的每部电影,每部电影中的局部,每部电影局部的细枝末节……但是,这样的角度为什么在前二十间,没有被内地影评人,观众去探求?
当时留下的印象,只是先锋前卫,只是开一时风气之先,只是有徐克的地方就有江湖……即使有这样那样的争议,有关于人事上的纠纷,也只存在于香港舆论中,而这些争议和传闻又恰恰只从另一角度,烘托出徐克的另类与“怪”诞来。
?
难道这仅仅是文化全球化的影响,是内地影评人的胆量,是普通民众说“不”意识的崛起,是七十年代生人和八十年代(后)生人的“代沟”……
?
其实我觉得这更是一个距离的问题,我们只习惯于用望远镜去崇拜,去舍近求远,去接受一切的优点与缺点……而一旦距离消失,马上会下意识的换成世俗的模式,由此可见,距离与“说不”的信心,一向成反比。
究其根源,还是和传统的道听途说,江湖传闻有关,神龙见首不见尾才是最佳的选择。更为讽刺的是,这个根源,其实和所谓武侠世界中的负面因素是一脉相承的。
我们没有那种化无知为有知的冲动,我们甚至反感于这种探索的过程,就如同有人讨厌天气预报,说听后,每天起来,就不会有一种“未知”的惊喜。以个人感觉的角度来说,我不能否定这种纯属自我的挑剔,然而,在近代,脱节了探索的过程,被动接受西方文明的恩赐,国人的自信心,自尊心受到了莫大的打击,随之而来的,还有对于距离与崇拜的另类解读,而这种成反比的解读,将使国人无法保持适度的美学敏感,从而影响到我们对于自身和艺术领域的判断与追求……!
本来是想提笔写《七剑》的,但罗列,参考了这一大段,突然想到搁笔,隐约,又觉得好象什么都没写,又似乎写了不少………………
[/water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