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在张艺谋及其作品评议的背后

2005-07-29 08:22:49   来自: guevara315
  在我个人的文化观里,无论是对一部作品还是对某个艺术家仰或流派的评判都不应脱离对其所处时代的思考。亦如萨义德在《东方学》中所言:“真正的知识本质上是非政治性,这一为人么广泛认同的观点忽视了知识产生时所具有的有着严密秩序的政治情境。”
  纵观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文明,儒家思想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影响深而久远。但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西方文明在利炮坚船的掩护下将整个中国社会冲击的“四分五裂”,特别是传承了千年的儒家文化也随之崩溃。以“五四”运动为代表的思想文化运动对儒家的批判事实上是对自身文明的全面否定,盲目地信奉西方文明的结果。在其后衍生出的“自由”派与“左”派都是西方文明的成果。随着49年,左派控制政权后,中国国内的思潮再次陷入到一家独尊的局面,自由派和儒家思想都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压,其追随者也跟之遇难。而标志着“右”转的改革开放的出现,自由主义思潮很快席卷中国,自由派趁势开始了重夺“话语权”。张艺谋早期的作品便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
  他的处女作《红高粱》中,对追求自由的表达,一时间成了文化学术界力挺的对象。而在这背后是自由主义成为中国强势思潮的反映。在当时,整个文化学术界片面地认为社会主义就是专制主义,儒家思想更是遗毒,所以对《红高粱》以及张艺谋的力挺事实上是自由派对掌控话语权的需要与表现。
  但89年的政治风波后,中国国内的自由派遭到了沉重打击,新左派的出现使整个思潮在二者间左右摇摆。这一时期的张艺谋作品转向了对“封建礼教”即儒家思想的批判。而这又是国内两大思潮在相互争权夺势中唯一有共识的地方——对儒家的否定。
  随着中国在政治经济上的强势崛起,对统一的政治需求,新儒学加入到了中国主流文化思潮中,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张艺谋的《英雄》便是在这一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去年由《艺术研究》组织发起的“张艺谋与中国电影研讨会”,从出席者中不难看到多为一些自由派学者。他们对张艺谋的批判事实上可以看作自由主义在思潮话语权的争夺中失势后,盲目地寻求发泄对象的表现。
  “胡温新政”后,国内“左”转之势已显而易见。同时,为了领土的完整,通过儒学寻求民族认同感使得儒家思想有了重新崛起的机会。惟独自由主义失宠,这对于在学术界占据众多人数的自由派无疑是一沉重打击。因此,在对于所谓“文化恋尸癖:评价上,本人是持坚决反对态度的。
  我以为我们可以对张艺谋文化立场的不坚定性进行声讨,但绝不能因为文化立场的不同而全面否定他的作品。中国过往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种思潮的独尊只会使社会故步自封,愚钝国人。在数十年前,鲁迅先生对国民性所进行的批判事实上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但时至今日儒家思想中的诸多意识形态仍旧存在,包括自由派的“惟我独尊”的意识便是其等级观念的表现。
  张艺谋及其作品都是中国强势或崛起为强势的思潮的表现,而他无非是个思潮的弄潮儿罢了。对于他作品的认知,学术界更多的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往往一相情愿地在解构或整和他作品中所表达的内容。虽然本人不同意张艺谋的制片人张伟平所言的学术界的人“心态阴暗,嫉妒张艺谋”,但无论是作为创作者的张艺谋还是评论者的学术界能否做到真正的非政治性呢?
  所以无所谓评论声的多与少,更在于我们评议时的出发点。
  

2005-07-29 16:38:01  guevara315

  我顶
  

2005-07-30 23:21:11  33duo

  啊~那你顶了我就不顶了~
  不过。。。。。我可以要来张艺谋前妻和他女儿的签名- -!
  你要吗?
  

2005-08-01 14:34:01  采菊东篱下

  我支持张艺谋,因为我的剧本<三星堆大乐>非常适合他导演,
  列位大哥大姐,谁知道张艺谋的联系方式吗,告之一声,小生给你鞠躬了,QQ31308913  0838-8979509 hu510623@sohu.com
  英雄史诗电影巨片《三星堆大乐》
  一.故事大纲
  一个远古时代突然神秘消失的世界东方朝圣中心,一段远去的文明古国煇煌的繁荣史话,记载着无数个令人惊叹的奇迹,在沉睡3000多年后,三星堆的文物奇珍将远古空前繁荣神奇王国的人声鼎沸、车队磷磷、象阵萧萧的宏伟场面浮现在世人面前;通天法老金杖闪烁的权贵光芒、通天青铜神树、雄伟高大的青铜人像、精雕细琢的玉石法器,讲述一段曾经的世界东方朝圣中心的传奇故事;西南大陆桥古驿道的漩丽风光,演绎过西亚朝圣商队的惊险历程;闪亮的青铜面具装饰衬托出军队威武骠悍的雄风;由于物产资源的激烈夺,最终导致了信仰差异的宗教间战争,屠城之战的刀光血影与盔甲撞击出的战火,储藏着一种国魂、储藏着一部英雄精神的史诗,汇聚成铿锵雄浑、惊天地、泣鬼神的旷世大乐从远古传来,震撼着我们的神经。
  一个高度文明的古国随之消失,但神奇的三星堆高度文明仍引领着我们无限的暇想.......
  三.卖点分析
  《三星堆大乐》以高度文明繁荣的三星堆王国突然神秘消失的话题为切入点,以三星堆文明的众多千古之迷为悬念,以展现远古气势恢弘的世界朝圣中心祭祀活动、中国西南最早的大陆桥古驿道的漩丽风光和风土人情、屠城之战的惨烈壮观画面等为基础,并以充满悬念的故事情节串连起来,在全剧中铺以雄浑、粗犷、豪放而不失隽秀的打击乐声、惊天动地、排山倒海气势中时而和风细雨的大乐背景下,铸就高度文明下的英雄史诗画卷......
  此剧本具有高度画面观赏性,又极富打击乐激情震撼力,剧情文化沉淀厚重并具强烈的神秘感......
  

2005-08-01 21:53:55  lb8849 (北京朝阳)

  总觉得张的东西有些过于形式化了(红高粱除外),觉得不舒服,觉得不够人性,不够生活
  

2005-08-03 02:35:57  阿睿 (广东)

  张艺谋是国际级的电影大师,所以我怀着崇敬与学习的态度去拜看他的作品,但是看了“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等早期作品,以及最近的“英雄”后,他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厉害。他所有的作品给我最深的感受也是最值得学习的就是影片里对于色彩的运用,统一的色调营造出来的气氛,真的做得非常好,对我们刚刚起步学习摄影或练习小品习作有很大的帮助,这可能与他摄影师的出身有关系吧。
  对于一部电影,一位导演来说,我觉得主要还是叙事功能,对剧情和编导的把握能力,我认为一部电影最重要的是说好一个故事,带出一种感情,给人感动或悲伤,给人愤怒或恐惧。电影散场后还能给观众一种内心的季动,一种对人生或者某种东西的思考,那么这就是一部成功的作品。
  但在张大师的众多作品中,我看不出他对电影剧情编排的把握能力,很多细微的地方,还不能很好的处理。所以他的作品只空有一个色彩亮丽的躯壳,刻画不出感情细腻的人物心里世界以及带出紧奏的故事情节。例如“大红灯笼高高挂”,很多时候只是一个远景或中景长镜头的拍摄,这样只会使故事的节奏沉闷而缓慢,让人看着昏昏入睡,和香港的电影一比较就可以看出,这也是我们国产电影的弊病,许多国产电影就是这样,为了方便,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剪辑(也许吧),就是一个没有变化的长镜头从影片开始到结束,从而失去了紧奏的节奏,使影片变得沉长难耐。也不怨得我们的无情,去找港产片和好莱坞了。
  所以严格说,张导演还算不上大师级的导演,和真正的电影大师还有一点距离。看一些经典影片,那才叫厉害。例如“英国病人”“美国丽人”等影片,导演对剧情的控制,对人物心里的描写,对细节的把握,真的是无话可说的!
  

2005-08-03 02:38:07  阿睿 (广东)

  之前写的一篇影评
                是谁中了埋伏
   《十面埋伏》公映了那么久,一直都没有去看。我这个人反应比较慢,对潮流那些东西不是很感冒,别人狂热的时候我都是无动于衷。《十面埋伏》公映前就已被媒体炒得沸沸腾腾,公映后被观众骂得一塌糊涂,整个中国电影市场就像开了一场热闹的盛会一样,但我还是无动于衷,既不会特意买票去看,也不刻意去追捧。这个周末学校放的电影就是《十面埋伏》,票价5元,刚好没事,价钱也不高,就约了一个朋友一起看。看看投资了2千万,骂声不绝,中国电影大师张艺谋的片子究竟是什么样子。
   无风不起浪,每件事的发生都有其原因。看完这部片子,觉得观众骂得不过分。这部电影真的很差,很差,我不敢相信这是享誉国际的大师的作品。之前的《英雄》,虽然也骂声不绝,但我觉得还可以,《英雄》表达的是那种接近香港武打漫画的风格,很着意渲染一种形式上的东西,“宝剑不出鞘,出鞘就要见血”的纯粹形式的美,形式上的酷。电影本身追求形式,还有主题思想摆得太高太远,所以给人的感觉就空了。我觉得还是可以接受的,毕竟这是一部纯粹的漫画式的电影。
   可是《十面埋伏》,我看了后真的感到心疼,为他拍这部电影花那么多钱而心疼。这也是一部形式上的电影,可是这次是为形式而形式了。
  我记得在《少林足球》里有一个这样的片段:吴孟达在聚精会神地盯着街上大屏幕电视上的足球比赛,挑着破烂经过的周星驰看见了,停下来,用周星驰式的口吻说:“波,唔系甘踢既!(球,不是这样踢的!)”,接着展示了他那威力无比的少林金刚腿给我们看。
  张艺谋看着近年一些导演拍的武侠片很吃香,风靡海外。他也有点心痒痒,凭着自己独特的电影风格,于是很自负地站出来说(用周星驰式的口吻):“武打片,不是这样拍的!”他拍这部片子所要表达的好像也就是这些,想展示给我们武打片一种全新的拍摄形式,拍到最后,我们发现张艺谋还想说:“特技,可以这样弄的!”特技在片子里占的戏份非常多,非常重,多到可以说是喧宾夺主了。老是飞来飞去的飞刀,比现在最先进的导弹还厉害,可以瞄准目标,可以转弯,可以反弹再攻,象有灵性一样……在竹林里的追杀,密集得象雨一样的竹棍乱飞乱插……特技到最后脱离情节需要,完全是为特技而特技了,我觉得这是一个电影导演的悲哀,主次不分,把握不住对故事情节的控制。
  片名叫《十面埋伏》,但根本看不出有什么埋伏,和我们期待中的相差甚远,当初我还以为电影一定是气势磅礴,危机重重,有很厚重历史感,给人很大气的感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穿插入鬼泣神号的爱情故事。谁知道这只是两男一女在躲躲闪闪,追追赶赶的一场三角戏,我猜导演本意想说的是卧底和反卧底之间曲折离奇的斗争,和一段凄美感人的爱情故事。但是拍出来后我们看到的却是三个无聊人士在做着一些无意义的事。内容空洞无物,情节苍白单薄,那三人一次又一次地扑到在草地上,相拥相吻,感觉就像一侧闹剧,笑场不断。整个故事缺乏感情的铺垫,营造不出那种扇情的氛围。只是很表面的摆出一些好像很扇情的镜头,其实这样根本感动不了人。
  张艺谋说:一部电影,只要有三分钟感动,有三分钟令人印象深刻就够了。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问题,这不是一个导演说出来的话,如此不负责任的话,是为了自己解脱吗?为自己找借口?几个小时的电影就为了那么几分钟?拍了那么长时间,花了那么多金钱和精力,就是那么几分钟?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为电影而感到绝望,我也不必要为电影而付出那么多了。他说这句话时,是否也同时说明他在电影这个地方已经走到无路可走了呢?
  一部好的片子不是只靠两三个精彩的镜头就可以办到的,我们需要故事的矛盾不断的堆积,感情层层深入和发展,而最终导致爆发,这样的故事才有冲击力,这样的感情才能打动人!所以,最后刘德华和金城武那场很惊天动地的生死决斗,看上去好像很感人,电影本身也很特意营造那种氛围,下起大雪把世界铺成白茫茫的一片。但他忘记了一点,真正的感动,是由内到外,而不是由外到内。所以我们从心里感受不到一丝的震撼,起码对我来说,因为所有这些都只是很流于表面的东西,无法真正触及我们的灵魂,无法取得我们的内心深处的共鸣。看着他们那样卖力的打斗,反而让我们觉得他们没有必要这样做,没有必要为一个那样的女人这样厮杀(在影片里我们看不出女主角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除了一个靓丽的外表外,看不出有什么值得去爱的地方)。如果这段拆开来单独存在,其实拍得挺好的,非常精彩。
  大家都知道张艺谋的电影都很有个人的独特风格,他的每部都很注重电影的影调,将电影都统一在一种色调里,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我认为,这固然重要,但不是电影最核心的,可以说这只是电影的形式,电影的外框而已。怎样说好一个故事,怎样才更吸引人,怎样才能将自己的意念表达出来,这才是电影最重要的地方。我觉得张艺谋已经走火入魔了。《英雄》只是电影的内容走向形式化而已,而现在已经走到了电影的外部,拍电影的形式上去了。只注重一些与电影无关的东西,或者关系不大的东西(这说得有点偏激)。当然,特技、影调、风景,这些在电影中也是很重要的,都不可忽略,但它们还不是电影的主角,可是张艺谋已把它作为电影的全部了。当把一部电影的故事说好,把内容、情节等东西处理好,再去搞好那些小花边的东西,我认为这才是拍电影正道。就像一幅画,如果画画得不好的话,你配上再美丽边框也于事无补。你在边框渡多几层金又有何用?我们要看的是画的内容,而不是那个金框!
  中国电影走到现在,真的无路可走了吗?一年到头,只看到寥寥可数的几部所谓大片的大片,但结果却往往差强人意。是我们缺乏创造力吗?老是看到那些所谓的大碗,拍来拍去都是拍什么金庸啊古龙啊的,什么天龙八部,笑傲江湖,不知拍了N次,可是他们还为拍这个而自豪,说什么会比以往的有很大不同,有什么创新……我感到可笑又可悲,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要拍的东西,要表现的主题实在太多了,为什么总是局限在一个地方,同一个题材,翻拍又翻拍,给人感觉好像我们泱泱大国除了这些东西,就再也没有其他东西可拍了,看着令人感到悲哀。
  努力吧,中国的新一代,中国电影的未来靠我们了。发扬光大中华文化,为中国电影创造无限的可能性而去努力!
  

2005-08-03 22:39:59  菜豆

  《英雄》________一捧珍珠散落于金盘玉皿之上,遗憾中只记得一抺流光溢彩。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