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转帖]如果再不扶持新生代导演,中国电影将彻底面临断代危险

2005-07-18 09:23:40   来自: famous (北京)
  我的电影笔记:今天早上刚从报纸上看到这篇文章,跟作者本人联系交流了一下,很有一种危机共识感。希望大家能真切的讨论以下文章中的一些现象和观点,当然,有一些观点我持保留意见,比如关于新生代导演的评价那一部分,作为媒体可能有时太苛求年轻的导演了。具体分析新生代导演电影市场不成功的原因也比较复杂,不能简单的一刀切,但发行市场的现实情况还是非常令人担心的。看电影的主要群体是青年人,这在哪个国家也基本是一致的,而创作电影的也以年轻人为主要群体,这个对接在中国似乎不够和谐,原因是什么?更多讨论请与youthfilm@hotmail.com  youthfilm@163.com  QQ379001196
  另外 ,今天也在《新京报》上看到现象DV小组成员的报道,就是组织首届DV电影节的图片报道,有意思的是,新京报的编辑把报道放在了生活方式——玩家专栏,题目叫做“DV,结结巴巴的自娱自乐”。 :em27:
              艺术电影:不能承受商业之重
   2005年上半年似乎是中国新生代导演颇为风光的半年:顾长卫的导演处女作《孔雀》柏林开屏,喜获银熊;徐静蕾的第二部导演作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获得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最佳导演银贝壳奖;贾樟柯期盼8年,终于走出“地下”状态,《世界》高调公映;王小帅的《青红》扬眉威尼斯电影节,得到评委会大奖,借此机会,《青红》在国内提前上映,王小帅作品第一次进入院线。
   的确,2005年的中国电影,似乎看上去很美。于是有评论者高呼:“中国电影自第五代后的又一个春天已经来临,新生代导演将证实他们的价值。”
   但是,当我们为这些新生代导演喝彩的同时,盘点市场,却颇为失望,这些导演的作品大多数被市场归为艺术电影,观众寥寥,票房不佳甚至惨淡。
   真的如同贾樟柯所言,艺术电影不适合在当下中国电影的环境中生存?艺术电影真的不能承受商业之重?如何挽救目前艺术电影的尴尬现状?
   新生代难当顶梁柱
   1997年,笔者在《中国银幕》杂志担任编辑。那一年的电影市场基本上是这样的:陈凯歌在拍摄《荆柯刺秦王》,冯小刚在拍摄《甲方乙方》,李少红尚未转行去做电视剧,而是在筹备《红西服》,黄建新的《埋伏》、冯小宁的《红河谷》刚刚放完,张艺谋的作品《有话好好说》正在放映,夏刚的《伴你到黎明》也即将进入影院,霍建起转行做导演,筹备第二部影片《歌手》,而大名鼎鼎的田壮壮,则因为《蓝风筝》事件无法继续拍片,转而扶持青年导演。
   从这段描述我们约略可以得出结论,当时的电影天下,毫无疑问,是第五代的天下。而第五代导演,基本上是在1983年左右开始导演工作,到1997年,纵横江湖已经十多年。新的导演在哪里?
   围绕这个话题,编辑部进行过一次热火朝天的大讨论。最后大家决定,寻找新生代导演,做成大专题,并沿用中国电影导演的传统,将他们统称为第六代。
   5个编辑分头工作,出现在那期杂志中的有章明、王小帅、张元、路学长、姜文、管虎、娄烨、王瑞、唐大年、胡雪杨、胡雪华、李欣等多达十数位有才华的年轻导演。
   正因为第五代雄霸天下,而年轻导演也习惯了无人关注的现实,所以,当我们联系采访时,他们大多表示意外,随即积极配合。因为当时采访他们的媒体不多,以至于多年以后,笔者再次见到路学长,他依然能清楚地记得当时采访时的情景。
   而更多的年轻导演还在路上:那一年,贾樟柯已经拍完了《小山归家》,并正在筹备《小武》,但尚未从电影学院毕业,陆川也还在电影学院上硕士,李虹刚刚毕业;施润玖是MTV导演,张一白是广告导演,王超在给陈凯歌当副导演,并写小说,初步有《安阳婴儿》的大纲,马晓颖在做电视剧的场记;金琛、张扬在筹备处女作《网络时代的爱情》和《爱情麻辣烫》,张扬用的女一号就是徐静蕾,而徐静蕾也是刚刚开始演艺之路,当时根本没想到将来会做导演;王全安在写剧本,筹备拍摄《月蚀》,高晓松在写小说《写在墙上的脸》时,同时在写剧本《那时花开》,诗人朱文已经开始给章明和张元写剧本……
   1997年,中国电影界因为大量的新生代导演不断涌现或者即将涌现而被记忆,评论者认为,他们将取代前辈,成为中国电影的顶梁柱.如今8年过去,尽管新生代以各种方式在突围,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中国电影的顶梁柱依然是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何平、李少红等第五代,对于中国电影界来说,这是一个无奈同时又非常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著名电影研究学者尹鸿认为:“或是因为他们的影片违规操作,或是因为他们对电影的探索逾越了传统的边界,或是他们本身的过分自恋和自大,种种原因都使得他们的电影很难进入中国电影的主流,他们无法像他们的前代一样,借助时代的大趋势,轰轰烈烈地踏上中国电影的文化舞台。尽管其间也偶尔有几部影片如《长大成人》、《洗澡》能够获得“主流”的认可,但作为一个创作群体,新生代导演却常常在中国电影的灯红酒绿、喧嚣缤纷中被遮蔽。”
   第四代留下了叙事,第五代创造了寓言,新生代呢?
   票房危机折射艺术电影尴尬生存状态
   客观地讲,新生代导演是生不逢时的一代,姜文说:“这代人不如上一代幸运。为什么不如上一代幸运,你要让他们自己说出来,他们可能会更不幸运,你应该顺着电影的整个环节捋一遍”。
   艺术评论家黄燎原不似姜文那么直白,在一篇回顾60年代的文章里,他动情地写道:“他们几乎是在一种挤压似的锻造车间中成长起来的。生而迷惘,生而无奈,又生而勇敢,生而团结,在那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他们无知无畏地成了人。”
   尹鸿认为:“这一群体是在几十年来中国文化最为开放和多元的背景下接受教育的,同时也是在中国电影面对最复杂的诱惑和压力的境遇中拍摄电影的……”
   这种多元的压力决定了他们的操作方式:新生代坚持用反常规方式试图完成对第五代的弑父超越,许多影片都表现了一种鲜明的非主流、非常规,甚至反主流、反常规的取向,过分迷恋于自己对电影的理解,过分执着于传达自己对生命和生存的理解和体验,视野狭窄,自叙色彩浓重,有时可能近乎喃喃自语,与普通大众难以形成沟通。《小武》、《站台》、《苏州河》、《十七岁的单车》等影片一直是盗版商手中的畅销商品,但从未被普通大众了解。
   好在近年来新生代导演大多开始放弃那种自恋或者地下状态,开始寻找与主流政治、主流观众、主流市场的结合,但妥协到什么程度,新生代导演一直摇摆不定,这种心态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其商业运作的不成功。
   2002年,张元首先进入主流市场,但《我爱你》、《江姐》、《绿茶》等新作并未达到预期市场效果,其中《绿茶》更被指为哗众取宠之作,苍白无力。有评论更不客气地指出:玩电影的时代过去了,再玩,就把自己玩死吧!2004年,陆川的第二部作品《可可西里》公映,失去姜文的护卫,该片以500万票房尴尬收场。
   再来看看2005年的几部电影。2月,霍建起的《情人结》票房惨淡,霍氏温情备受质疑,赵薇更被指为“票房毒药”;3月,《孔雀》放映,票房不佳,西安某影院偌大放映厅寥寥数人,顾长卫的家人黯然泪下;同期放映的徐静蕾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票房还算不错,制作方宣称过了1000万大关,但电影被指剧情平淡,线条单一,其电影主打口号“我爱你,与你无关”被指为徐静蕾自己的爱情经历及宣言;5月,贾樟柯期待8年的影片终于公映,高调出场,黯然收场,《世界》全国票房200万左右,贾樟柯在各种场合直言,目前中国电影环境不适合艺术影片生存。
   6月,王小帅挟《青红》得奖影响,做全国宣传,尴尬不可避免地出现,作为电影第四大城市的成都,竟然不接待《青红》剧组,理由很简单:“《世界》阵势那么大,结果在成都地区的票房不到10万元,《青红》的导演王小帅和贾樟柯都属于第六代导演,这两部影片都是艺术片,我们估计票房差不多。不到10万票房,接待就要花去1万多,不划算。”
   6月末,《青红》剧组在北京举行答谢会。焦叶餐厅不大的地方,挤进去了上百位影视界的大腕。这么多大腕聚在一起,是为了庆祝《青红》票房超过300万,在投资方星美传媒看来,这已经是很不错的成绩了。
   相比稍后上映的《头文字D》,尽管很多人连该片的名字都念不顺溜,但愣是一周之内抢走3500万,过亿元票房也是很轻松的事情。再联想到冯小刚、张艺谋等人动辄几千万上亿的票房,不禁为新生代导演的市场号召力汗颜。
   王小帅贾樟柯的电影尚且如此,那些尚未公映的影片,如朱文的《云的南方》、杨超的《旅程》、刘冰鉴的《春花开》、王超的《日日夜夜》等,如果公映,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尴尬情景?
   艺术院线有没有未来
   新生代导演遭遇票房危机,是因为他们不重视国内市场吗?是他们一贯“出口转内销”的思维在作祟吗?
   显然不是。应该说这几位导演,比以往任何新生代导演更注重市场,贾樟柯为了《世界》上映,15天跑了11个城市大做宣传,半月后回到北京,疲惫不堪。王小帅随即打破贾樟柯的记录,带着剧组在9天内跑了15个城市,但遗憾的是,他们重视市场,市场并不重视他们,或者说,市场并无容纳他们作品的空间。
   有人在分析这些影片票房不尽人意的原因时认为,问题出在发行公司的实力和经验上,也许这种论调有一定道理,但是,操作《可可西里》的是华谊兄弟公司,这可是创造中国电影票房记录,销售冯小刚影片和摇钱树《功夫》的公司。
   “是市场空间的问题”,华谊兄弟影业的耿跃进说,“《可可西里》让我有些茫然。这是我做得最累的一部电影。尽管运作前,我们就意识到了艺术片捕捉卖点的困难性,但真的没想到那么困难”。
   事实上,华谊兄弟为了这部影片组织了大量的活动,比如组织媒体记者与主创人员重返可可西里;举办有关可可西里的DV拍摄;组织李泽厚、邵牧君、敬一丹等一批文化界名流为《可可西里》研讨助阵,但最终票房依然只有500多万。“必须要建立艺术院线,让这样的影片进入,如果在商业院线推这样的影片,推的人累死了,而效果微乎其微”。
   关于艺术院线的话题,在中国已经讨论了将近10年,10年里某些机构也做了一些尝试,但都没坚持下去。其中小有名气的是A-G文化电影院线。
   2001年9月,在北京紫禁城三联影视发行公司的倡议下,北京、上海、武汉、南京、广州等地成立了A-G文化电影院线。仅仅半年,因为市场低迷,遭到影院抵制,被迫停止。
   “国家应该迅速成立这样的院线,来支持艺术电影”,贾樟柯说,“在法国,除了高蒙和百代之外,还有MK2这样的院线,它不是艺术院线,但为艺术电影提供舞台。你可以在那里看到很多有个性的非商业电影。中国缺少这样一个舞台。仅仅靠导演这样跑来跑去做市场改变中国观众的观看习惯是不行的,寄希望于影院自觉行动更不可能”。
   “给艺术电影留一点空间!”这成了王小帅回答记者提问时最频繁出现的句子。王小帅认为,目前中国应该向法国、德国等学习,设立专门放映艺术电影的影院并给予补助,为艺术片腾出空间。“国外除了商业电影之外,有好多艺术类电影,之所以能够一直在拍,没有被商业大潮冲垮,和其完整而多样化的发行渠道有关,但在中国,目前只有商业院线,我们只能按商业电影的模式去发行艺术电影,最终是两张皮”。
   北京新影联公司总经理高军曾经策划过很多电影营销案例,但对于艺术影片的现状,他也是无能为力,“艺术片是电影的灵魂,中国艺术电影在国际上屡获大奖,但却在市场中找不到出路,要改变这种尴尬局面只有成立艺术院线,没有别的办法”。
   而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电影界权威人士则忧心忡忡,他将成立艺术院线与中国电影未来紧密相连:“如果再不扶持这些新生代导演,中国电影将彻底面临断代危险,张艺谋也好,陈凯歌也好,第五代导演终究会老去,到那个时候,中国电影市场将全部被好莱坞吞噬。”
  (文章来源: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6日 16:29 经济观察报 赵径文/文)
  

2005-07-18 18:05:21  雨不亭 (北京海淀)

  断就断,没有电影人民一样活!
  断了还可以新生吗!
  

2005-07-18 21:46:57  山本太郎

  楼主说的是!请问怎么培养?
  我一直觉的我很有才能,也很年青。
  你们可不可以借我两万块钱拍片?
  我一定还!
  或者我天天上哪位前辈家吃饭,省点生活费。我可以拜他为师的。
  

2005-07-18 23:45:52  hooxi (庄)

  用“扶持”这个词是一种旧思维。新的电影人自己能做的,他们自己已经做了。现在该轮到政府做了:提“艺术院线”不是要求扶持,而是希望市场规范化、观众分众化。一百年来的中国电影放映,从来就没有把观众当“个体”看待过,总是把他们当作无差别的群体,要么过高地估计这个群体,要么过低。戈达尔说,电影终究是给一两个人看的。我理解是:电影产生影响,是最终落实到个体的感官和情绪的。
  

2005-07-19 05:03:02  兮兮

  [quote]下面引用由hooxi2005/07/18 11:45pm 发表的内容:
  用“扶持”这个词是一种旧思维。新的电影人自己能做的,他们自己已经做了。现在该轮到政府做了:提“艺术院线”不是要求扶持,而是希望市场规范化、观众分众化。一百年来的中国电影放映,从来就没有把观众当“个体”看待过,总是把他们当作无差别的群体,要么过高地估计这个群体,要么过低。戈达尔说,电影终究是给一两个人看的。我理解是:电影产生影响,是最终落实到个体的感官和情绪的。
  [/quote]
  :em05: :em12:
  

2005-07-19 11:43:22  famous (北京)

  ——戈达尔说,电影终究是给一两个人看的。
  我的理解这种电影一般是探索性、实验性和政治性的电影,艺术电影从来都是电影产业良性发展的来源,电影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的特殊性也许就在与它总是彷徨在商业和艺术之间,不是谁比谁更高尚,而不是谁更现实。
  电影是个名利场,渴望跟观众沟通和交流是电影导演的内心企图。
  政府要做的是一个系统工程,责任不可推卸,但我们电影人自己需要做些什么努力呢?假如客观原因就那样,那主观能动性就没有空间了吗?
  

2005-07-19 16:19:56  qijiuziyue

  我就是一挑毛病的,威尼斯和戛纳不是一个地方,评委会奖和评委会大奖不是一个奖,好长的文章
  

2005-07-19 20:22:21  happy1544 (北京)

  DV,结结巴巴的自娱自乐————所谓的主流人都这么说,唉,没没劲!
  

2005-07-19 23:58:34  若曦 (北京朝阳)

  很多年轻的所谓电影人狂妄的不得了,每一部作品都能说出无数个不满意的理由,似乎自己有个杠杆真的能撬起地球一样!
  有时候真的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这种盲目地批判!
  其实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多看到人家作品里的亮点,然后启发自己有更多好想法才行呢?
  抱怨没有经济来源,抱怨没有人扶持,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储备是否够丰厚了,是否真的能够对得起人家的扶持呢?
  不可否认有才华的大有人在,但是虚心者确实太少!
  俗话说:水满则溢,你还能承载多少?
  

2005-07-20 00:49:52  老猪 (暫住中國)

  那篇报道还是不够严谨,有许多错误的地方。另外态度也有问题。DV变成了结结巴巴的东西了,而且怎么好象我们都变成了电影门外汉然后要找电影的门似的?搞错啦...我们才是专业的...唉,真是郁闷.我最怕这样的...
  谦虚是很重要的。这样才能进步.
  不过,觉得自己这方面是越来做的越差了。
  

2005-07-20 10:44:07  famous (北京)

  呵呵,浮躁是难免的,电影是个名利场。
  就象那个《七宗罪》焦洋导演说的“女一号肯定和导演有一腿”
  ,估计也包括制片人等等吧。
  

2005-07-20 21:53:33  happy1544 (北京)

  艺术电影:不能承受商业之重 ————这话说得!
  这样的东西大可少看,头痛中。
  谦虚是很重要的。这样才能进步.
  不过,觉得自己这方面是越来做的越差了。
  ————————猪哥最近似乎好象隐约心情不佳啊,呵呵!其实也许算不得差呢,谦虚固然很重要,可是很多时候虚心的结果是被虚妄的人看轻,国内越来越这样了,反倒是很多不实际的东西容易被眼睛看到。有个好心态真是难啊!不过现象还是很纯粹的,所以单单这个,你就足已欣慰了,呵呵!拜访现象,我想都成了很多人的功课了吧!
  

2005-07-21 11:17:53  宋小白 (江苏南通)

  有些时候,电影似乎和院线没有多大关系
  失败的关键,恰恰在电影本身,有些电影宣传很好,各方面都很到位
  但在放映过程中没有能建立起良好的口碑,没有票房是肯定的.
  就是炒作,没有深厚的底蕴做保证,最终还是会亏本.
  <可可西里>在那时候就很有炒作的嫌疑,但其实影片本身除了摄影(到了那个地方应该
  是摄影师的福气)和题材之外基本上没有导演什么事情.
  

2005-07-21 16:03:12  qq0117 (天津河西)

  [这个贴子最后由qq0117在 2005/07/21 04:13pm 第 1 次编辑]
  
  我不觉的
  可可西里换个导演绝对不会拍成那样子
  另外
  有问题不知道自省才是最严重的问题
  找别人原因是在自己做到最好才该做的事情
  电影的很多专业东西我不懂
  但是艺术最根本的东西总是给遵守的吧
  站在圈子外面看
  圈子里是一群舍本逐末的人
  舍本逐末
  舍本逐末
  一群舍本逐末的人
  包括你们的学识,都是累赘的
  看北电的考题
  看段片子说流派,说导演是谁,什么时候拍的
  那有用吗?
  那是学历史的人该知道的
  知道怎么拍,怎么把自己要表达的完美的表达出来不就完了?
  还有另外很多很多不该背负的东西,你们全背上了
  就不说了
  和武术一样
  套路也好,跆拳道也好,柔道也好,摔跤也好等等等等
  实战最好的是散打
  实用,简单,不花哨
  说了也白说
  回去打麻将了
  

2005-07-21 17:33:49  山本太郎

  小白说的话,我不认同啊。可可西里很好啊!导演的能力很强啊!
  比第六代最近的(世界,青红,孔雀)三部新作好多了,我自己认为.
  “题材炒作”这也是人云也云没有个性的观点
  

2005-07-21 20:29:33  happy1544 (北京)

  喜欢〈可可西里〉,不是在电影院看的,是买的碟在办公室看的(是正版的哦),那个时候我还没有辞职。我看哭了,很震撼,老板本来要喊我继续讨论策划的事,看了说你继续看吧。我说谢谢,告诉他,我没有想到,真的很震撼,你一定要看。呵呵。
  也许是每个人走的路不同吧,反正抓住猫了,才有资格说话,也就有了说话的资格。
  打麻将不错,顺便摸摸肚皮。
  PS:你打的哪个地方的麻将呢?
  

2005-07-21 23:20:04  qq0117 (天津河西)

  四川麻将
  真的
  还是想说
  每次看到电影圈里人聊天就让我想起我一老师
  他是个研究生
  给我们上第一节课就开始大家的自我介绍
  我们每说起自己家在哪里
  他都能说出我们家乡的特产,风土人情
  一开始我很震惊
  以为他走过大江南北
  真的行千里路
  那是绝对胜过读万卷书了
  可最后几个同学家他不知道
  他就让他们把自己家乡特产风土人情介绍一遍
  后来才知道
  他是同学多,见人就问人家家里怎么样
  才能这样知道很多地方的乡情
  我很讨厌这种人
  表面上学富五车
  但是全是假的
  真让他到了地方,能行吗?
  也就是说话唬唬人而已
  而现在很多人都在这样子
  刻意的增长自己在与人聊天时卖弄的资本
  实际只是绣花枕头而已
  因此我也很讨厌学富五车的人
  越学富五车越让我不可相信
  

2005-07-22 10:08:08  独孤九枪

  艺术电影?一个什么是电影的概念还没有弄清楚的国度,还有什么脸谈论“艺术电影”!?
  国内的所谓那些拍“艺术电影”的人,简直是一群不知所谓的家伙,以为自己拍了什么所谓的狗屁艺术电影,就人五人六的,幼稚的可笑!
  电影本身就是有娱乐的属性,所有的电影的元素无非包括:性和暴力
  在丢开了这两样元素的电影,那是没有灵魂的!
  还什么狗屁“艺术电影”呢?
  楼主的担心是多余的,什么第六代?断了才好,没有舍,那有得?
  中国现在只有两种人拍电影!一种是为在世界各大电影节上获奖所拍的电影,另一种是给政府拍电影,就是没有人真正的为老百姓拍电影!(冯小刚除外,因为是个体,不是主流)
  这样的第六代我们要它干吗?!
  

2005-07-22 10:39:25  宋小白 (江苏南通)

  我不知道你们接触过<可可西里>里的制作人员没有,
  说这个话不是我不是在这里凭空想象着说出来的,
  我认识<可可西里>里的几个灯光师,他们和陆川一起去的可可西里
  之后,他们又跟了我们这个组,做娱乐片的
  我们这个组的导演是个专门搞娱乐片的,很有一套,节奏的把握,气氛的渲染还是可以
  只是不怎么用心去做.我问他们陆川怎么样,其实我在心里是挺赞赏陆川的,当然是那时候,那几个灯光师都是普通工作者,没有多高的文化,他们说的话也很实在说陆川在现场基本上都在听别人的,最后做的时候还是不知道怎么做,改啊弄啊,做完了还不知道好不好,他是等电影出来了,大家叫好了,他才觉得有点意思的.
  

2005-07-23 16:51:29  家有小狗 (北京海淀)

  《可可西里》人物塑造失败
  主题挖掘失败
  不是什么所谓的艺术片也不是商业片
  只是一个怪模怪样的中间产物
  中国新生代导演需要人提携,但更重要的是要靠自己
  看看北电中戏是以什么样的学生什么样的老师为主就知道
  根都已经烂掉了
  唯有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该干嘛就干嘛
  

2005-07-23 17:33:09  qq0117 (天津河西)

  不知道哦
  反正喜欢可可西里
  专业的东西不会辩论
  才不管导演在现场如何,后期又如何
  我只看电影
  所以才说你们是舍本逐末的人了
  看电影就看电影了
  不管陆川在现场如何如何
  换个导演可可西里就不是这样子
  至于说人物塑造失败,主题挖掘失败
  首先你说可可西里有主角吗?
  没有
  主题是什么?
  陆川自己说的好像是探班那倒霉鬼不幸离开人世让他有了对生命死亡的一些感觉
  怎么挖掘失败了?
  可可西里对死亡的感觉把握的很好啊
  别跟着影评人的调子走
  看电影是自己的事
  影评人写的东西沾染了很多不该沾染的东西
  他们没人节制
  基本是自由写作
  不会负什么责任
  他们要考虑自己的东西能不能见报
  他们要考虑自己的东西是不是和自己的身份
  他们是最不单纯看电影的人
  也是看电影最不该跟的人
  

2005-07-23 18:42:26  happy1544 (北京)

  小白的话让我想起一个做美工的朋友跟我说的:”你又不会摄象,又不会美工,做导演吧!”我说我哪行啊,他说:“什么都不会才做导演。”我晕死。
  再次看到这样的话,更晕,继续晕!演播室做晚会常常听到灯光和音控骂导演,卡卡!
  老祁,我们去打四川麻将吧?何如?
  

2005-07-24 00:27:03  若曦 (北京朝阳)

  我要参加打打麻将,你们把Q加了哟!
  

2005-07-24 06:09:54  弹壳

  关键在于没有艺术院线,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放在一起,用票房评价艺术电影在哪里都行不通。如果这么说,奥斯卡新科状元百万宝贝获奖前只有几百万,是随便一部夏天商业电影的零头。欧洲的柏林,威尼斯,嘎那的头牌在票房上也风光不到哪里去。真正的艺术大都是小众的,音乐,绘画,文学等等无一不是如此。
  

2005-07-24 22:12:46  山本太郎

  非常讨厌"人物塑造"这个词.以前在学校里是学表演的,老师总是说,你们还差的远呢,要塑造出一个人物出来......
  塑造,挖掘,造什么造.挖什么?没有必要搞这么复杂的.
  挺喜欢可可西里最后一场戏,队长被人打死,一直都是远景,记者从头到尾也没说一句话.非常写实,也很残酷.
  

2005-07-25 12:00:19  qq0117 (天津河西)

  嘿嘿~~
  我是打现实的麻将
  正在练摸牌哪
  不知道这算不算灌水
  我们还是到水坛去探讨吧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