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原创]《青春爱人事件》中的意念新旧

2005-07-12 11:48:58   来自: ly884
  [watermark]《青春爱人事件》,这样的片名和网易的“人民需要娱乐”的口号一样,有点奇怪,拼凑的感觉,不过,这可能也是创作者本来的意图。
  还是想从男主角刘烨说起。蛮欣赏他的,但一时半会,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再细细一想,国内的男演员,多数都是这腔调,陈道明,王志文,李保田等,他们有自己的风格,但说的再透点,就是不管在哪出戏里,都保持固定的台词的节奏,反应的速度,而且往往会比其他演员及整出戏的节奏,慢上那么半拍,以给人一种不急不燥,掌握全局之感。最突出的例子,要数陈道明在《无间道2》中的表演,也就难怪黄秋生要有这样那样的质疑。而刘烨的表演也是如此,除了在《美人草》中迸发出一些愤怒的火花,在一般的演出中,还是如此自信的在慢拍。当然,如果单从个体演员的表演来说,本无可厚非,不过,当这种节奏成为一种群体模式后,是否应该值得我们去加以注意呢?
  《青春爱人事件》的前期宣传做得充分。联合全球最大的星探公司——美国的TCT公司进行过全国72小时电影女一号的限时大搜索。导演又提出“新意念电影”这样的概念,据说,剧本一出就受到广电部剧本中心的高度评价。著名导演许鞍华看过之后,非常喜欢。还亲自改写了几场重头戏。
  …………
  不过,看过电影之后,还是没有太多的惊喜。影片中的人物设置,和被我称作“擦边球”的电影类似,如《旺角黑夜》《神经侠侣》《PTU》这样的电影。即描写多个人物的生活细节,开始时好象并无太多关联,最后由于一些突发,意外事件,将他(她)们聚集在一起。
  但《青》中,最后发生的事件,也太顺理成章了。最初感觉,与整部影片相比,还有点《喜剧之王》最后的警匪戏的味道。但从细节来看,也着实很粗糙。于荣光在港片中苦心经营的形象,完全秀逗了。郭涛拿起枪,意思是以死相逼,“临时”决定要让于荣光离开,于荣光三思之后,潇洒的将手提箱抛起,天空中弥漫着红灿灿的百元大钞,也只能理解成遮住警方的视线。说时迟,那时快,于荣光凌空跃起,平空踏两步,踢飞兼拿住郭涛的枪,然后在困惑与无奈中被我武警击毙。整个过程历时1分钟。
  当然,《英雄》的文学策划王斌对于此片,最津津乐道的,我猜想是最后黄格选回家,有种恍若隔世之感,不过这种感觉却是对于刘烨来说。这个设置一下子让影片的主题变得深刻的紧。黄格选的出场有点《阿飞正传》中梁朝伟的痕迹,而最后的SURPRISE设计,又让我不由想起《窒息》对于结尾的处理,即不太会使观众产生强烈的看第二遍的欲望,只能算是一个生硬的惊喜。
  影片整体的对白,情节都很平顺,如果从清淡的口味来说,我不能否认是达到了目标。但如果从“新意念”着眼,就不免让人困惑。除了有几段周围人群“快进”,主要人物正常“播放”速度的画面之外,真的很难找出特点来。角色在碰到与生活中类似的或尴尬,或无奈,或愤怒的场景时,影片处理上,没有什么感情的放大,渲染,也没有奇思妙想,又如何“超越”生活?
  编剧对于生活的想法和理念,在绝大多数时间里,都与现实中的观众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那我相信这种国产电影,标志性的“原生态”,离求新求变的导演目标和口号,还是有一段相当长的距离。
  
  [/watermark]
  

2005-07-12 22:58:15  hooxi (庄)

  你第一段解揭示了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表演问题。可以说,到目前为止,中国的表演教育体系是成问题的。还基本停留在小品表演阶段。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

zvAIoVaVeK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