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记录片随想]

2003-01-16 09:45:48   来自: [sabbA] (北京海淀)
  [这个贴子最后由[sabbA]在 2003/01/16 05:50pm 编辑]
  
  [1]基耶斯洛夫斯基说:“人的死亡可以拍成记录片吗,难道人没有享受孤独的权利吗?”死亡是一件崇高的事情,但是死亡之外,生者也有享受孤独的权利,记录片与这种权利的关系是记录片成立的要素之一。记录者与被记录者之间的侵入与被侵入关系是不可避免的,最不能容忍的是那些毫不知情被拍下来的人群画面,可以被导演剪辑至任何位置,用于表达某种含义,态度。并没有采访人群中某一个人就无形的给每一个人加上某种导演情感的标签,并有可能最终强加到观众的理解当中,可我作为偶然经过的路人,我惹谁了?这种情况下,导演是一个施行暴力的人,既然有记录片这个形态,我们便可以说:我们有不被记录的权力。我们可以被公路,超市,百货公司的监视器记录,但这种记录至少在我没有扒窃,抢劫之前不会被用来表达某种含义。
  [2]记录片很多时候是在被记录者放弃这种权利,确定配合制作者完成作品的情况下完成的。我想到这种记录片的真实性,就制作者而言,不能排除“我”的视点,这是毫无疑问的,我觉得这是一件很矛盾的事情,基氏的《初恋》中有一个男女主人公一起吃棉花糖的场面,摄影机把主人公置于逆光当中,结果画面中他们的头发带上了金黄的光圈,这种幸福的符号。可以想见,两个主人公生活中当然也有夜里一起走过某条黑暗街道,这种场面不会被选入片中。我想问的是:怎样把被记录者的真实状态用某种合适的外在来表现出来呢?记录片是制作者视点。没见过谁能超越,反过来说,没有制作者视点的记录片即便存在,意义何在?
   基氏另一部片中,制作者突然出现,向人们提出极为客观的问题诸如你哪年出生你想要什么,这种看似被记录者主观表达的形式也是虚假的,实际上记录的是人们在被某种暴力介入之中的反映。记录片的真实是制作者视点加摄影机在场为前提的真实,暴力之下的状态。
   [3]我看了《经典记录》基耶斯洛夫斯基之后想了这些,但写不明白,也想不明白,希望高人指点,想学习一下,刚借了一本《影视人类学》,研究研究。
   [4]西祠记录片版{记录片——追逐梦想}新近开张,欢迎大家光临灌水,讨论。
  
  http://documentary.xici.net
  

2003-01-17 09:18:40  裸兽

  不知道是因为刚开张,还是什么的,我也是西祠有时去混的,感觉你留的网址不对。
  我试了一下,显示:找不到该页
  

2003-01-17 18:45:26  [sabbA] (北京海淀)

  http://b134243.xici.net
  http://documentary.xici.net
  版号:134243
  欢迎欢迎
  

2003-02-09 05:00:31  活着还 (北京)

  你好,我转了此文在高地上,谢谢!
  [URL]http://www.gotitmusic.com/cgi-bin/bbs/forums.cgi?forum=11[/URL]
  

2003-02-10 03:29:11  无内衣行动 (北京)

  如果纪录片掺杂了感情色彩~~~就是失败!
  

2003-02-10 10:15:52  活着还 (北京)

  没有感情去拍片~那才叫失败!
  

2003-02-12 23:04:39  方格 (北京海淀)

  冠冕地说,世界本身就不是绝对真实的存在,生活中需要虚构,包括虚构的真实。
  楼顶的问题,我是这样看。
  当镜头中的人物作为镜头构图的一部分或者作为这个剧情的一部分出现时,他就已经不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人,而是一个镜头或者一部影片的组成部分。换句话说,叫元素。导演在影片中调度运用的是他所掌握的元素,并不是某个客观存在的人,所以 实际上所谓不被纪录的权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存在也是不需要存在的。
  举个例子:我们过节逛庙会,拿着相机,看到一个姑娘吃相可掬就抓拍了一张相片。在这种情况下,相片上的姑娘就不再代表她自己,而是作为一种象征的符号出现在作品中。也就是说我们要的是吃相,而不是姑娘本身。所以我觉得并没有对姑娘的人身权益造成实质性的侵害,就更无所谓“侵入”和“施行暴力”。
  相反,当我们过节逛庙会,拿着相机,看到一个姑娘吃相可掬,想跟她合影留念。这就必须事先经过当事人的同意了。因为我们需要的是姑娘这个人本身,她在影象中所代表的也是她这个实实在在的人,其他人无法替代。如果这时我们为经许可强行合影,这才牵扯到“侵入”和“暴力”的问题。
  这是我的观点,不知道说清楚没有:)
  

2003-02-13 00:09:58  老关

  平凡之中的伟大~~~~~~~~~~
  说了很多边,我还是在重复着老的话题(各位请耐心~~)就是记录片为什么不能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并不是流浪者,艺术家,同志等我们不该关注。但是——就像以前的那位领袖说的——文艺工作要改革,为什么改革呢?就是因为舞台上“王侯将相,才子佳人——就是没有劳动人民。”于是文艺的大方向猛左扳舵,反而更让人民疑惑——有谁知道那丰润的脸蛋和华美的景色后面是几亿人民饥饿的面孔和国民经济几近崩溃的事实?
  文艺的历史已经不容我们在回过身去,生命中已经不能承受之重——当你们拿起DV时。是否想到了这些?我这是想我们所倡导的责任与义务~~~
  还是那就话——是不是边缘群体最值得关注??我觉得不是。从2000年度大获成功的——“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就是明证。镜头所对准的,都是和你和我一样的平凡的在不能平凡的人。有的是为了自己的理想,有的是为者自己的儿女——总之,每一集都让我流泪。上苍保佑吃完了饭的人民。总之是平凡之中的伟大吧。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