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原创]过滤徐克影像之新蜀山剑侠

2005-05-26 12:39:51   来自: ly884
  [watermark]最近常听人说起《新蜀山剑侠》,带有一种明显的旧貌胜新颜的论调。当然,怀旧同样是一种时尚,在很大程度上更成了品位的象征,而且对于旧版《蜀山》的肯定,也掺杂着类似于同年无线射雕的情结,想来更是容易理解。
  [IMG]http://www.qingyun.com/ut/attach/2005/05/26/308790-shushan-embed.jpg[/IMG]
  而相关的评论,多以《星球大战》特效班底,洪金宝与元彪的幽默,故事本身的张力,特技表现的方式等因素作为支持旧版的依据。
  [IMG]http://www.qingyun.com/ut/attach/2005/05/26/308794--embed.jpg[/IMG]
  但我想说的是,两版《蜀山》在特技的创作理念上,其实是同出一辙的。而产生旧胜新的感觉,更多的恐怕还是对新版由于各种原因而感到失望后的补偿情绪。
  再提一下徐克的几部作品,《倩女幽魂》《笑傲江湖》,前一部和《新蜀山剑侠》一样可称为神怪片,后一部应该算是武侠片。而这也可以简单的看作用不用大量电脑动画的区分。可能有的看官觉得这样的提法很无聊,白痴。不过,这恰恰是香港电影人的正常思维。在武侠片中,凡人同样可以飞檐走壁,隔空取物,隔山打牛……而曾有个香港武指对此的解释是,由于时代久远,现代人不知道古代人到底能有多大的本事。
  而这样做的结果,使得人神之间的界限显得很模糊。所以也使得所谓神怪片的拍摄,必须向电脑特效取经。因为在香港,一般意义上神能做的,人都可以做。
  [IMG]http://www.qingyun.com/ut/attach/2005/05/26/308791--embed.jpg[/IMG]
  而即使到今天,电脑特效在香港神怪片中的运用,更多的还是所谓的剑气,掌力,以及各种各样,日本卡通式的光影效果,在旧版《蜀山》中当然也是如此。
  本来一把剑自己出鞘,然后靠“意念”发出,完全不需要电脑动画,可徐克还是要用蓝光或红光来涂沫。而一般表现掌力或隔空取物,只要靠剪辑加个烟火效果,就OK了,而旧版为了区别于“人”为,也用上了特效。
  当然,徐克的创新精神及综合西方技术和东方神韵的尝试,是不能够被否定的。不过,一来在创作思路中,不能否认有为了区别于武侠片而刻意用之的初衷,二来,电脑动画附带着明显的西方审美观,与东方故事的融合,需要有一定的调整。
  如最常见的飞人的概念,东方影片中的飞人,简单点的是拍个演员跳起的镜头,剪掉落地,接一个替身的空翻,仰拍产生高度,再来个落地镜头,或是吊着钢丝,一帮人满天拉,而且飞行轨迹不应该太过平直,再配以古代的服饰,别有一种飘逸与潇洒。
  [IMG]http://www.qingyun.com/ut/attach/2005/05/26/308792--embed.jpg[/IMG]
  [IMG]http://images.amazon.com/images/P/B000059XUK.01.LZZZZZZZ.jpg[/IMG]
  而西片中的飞人,就以最熟悉的超人为例,紧身,流线型的服饰(当然是符合空气动力学的),飞行轨迹平直,两手前伸,飞行中动作保持不变。这些也应该算是工业文明影响下的审美观吧。
  在旧版《蜀山》中,这两种飞行倒是都用上了,既有后来紫青双剑合壁时的“超人”飞行,也有传统的“快餐”式飞行,而后者的速度看上去有所加快,当中还有抽格,形成一种断裂,急促的奇异风格。
  而电脑动画大展拳脚的剑气,掌力等要素,又要回到一个老观点,就是本来虚幻的东西“实物”化,可见化。当然这样做成功与否,本身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我个人觉得,仅仅用边缘平滑的光束来“实物”剑气,掌力,还是不太容易被东方观众接受的。这其中的原因也很简单,我们本身对于“气”这个概念的想象就很有限,而且没有发展,不能与时俱进的和最新的科学发现挂钩。你无法想象,两人斗法,一方戴上某种特制眼镜,然后能检测出剑气的数量值,状态,稳定性来,然后画面上到处是线条和跳动的数据。所以,我们可以对“气”附加上的影像,并不是很多,而且带着电子音效的平滑的光,同样是不符合东方的审美观的。
  [IMG]http://www.qingyun.com/ut/attach/2005/05/26/308793--embed.jpg[/IMG]
  魏君子曾在《漫谈徐克影像风格》中用“急管繁弦”一词形容,那我非常感兴趣的是,徐克为会形成这种风格,并历经变故,却未有改弦易张之意的“所以然”。
  我个人觉得还是根源于他的心态,徐克本人的经历,和他对电影职能的定位决定了这种心态:纠缠于西方的技术和东方的文化中,小心于商业和艺术的考量……这固然是徐克赖以成名,独特的个人印记,但同时,也使得他肯定不能很好的找到平衡和支撑点,始终处在一种游离和仿徨之中,这种多虑,焦燥的心态表现在他的电影中,竟演化成“急管繁弦”。不过,这种节奏,心态流露在《新蜀山剑侠》这样的电影中,显然与其中应该表现出的物我两忘,超凡脱俗的境界,是相背离的。
  最后再回应一下旧版《蜀山》的特效氛围,徐克应该是本着超越“凡人”的良好初衷,到西天求取电脑真经,来覆盖了传统电影技法就已经能达到的清晰。另一方面,传统文化思维的呆滞,同样也限制了电脑特效的想象力。
  而我也用特效往后拉一个超长镜头,给整个旧版《蜀山》来个大全景,你就会清晰的发现,徐克的电脑影像观,其实还是缺少一条清晰的创作思路。
  [IMG]http://www.qingyun.com/ut/attach/2005/05/26/308795--embed.jpg[/IMG]
  说到特效思路,我不得不提一下《功夫》,做为周星驰,在其中用特效,应该是要以有限的点,线,面来表现他的喜剧意境,而且要注意这种表现,是传统的电影手段和表演形式所无法完成的。周星驰虽然不能说表达的特别到位,但至少思路是清晰的,而徐克同志却是在电脑特效这条取经路上,越走越远,越远越走……
  [/watermark]
  

2005-05-27 12:58:05  房囚 (北京海淀)

  分析的好,不过,我依然觉得在那个时代能诞生这样的东西,徐克已经功不可没了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

HjDZRNRJ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