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原创]看学校历届毕业联合作业展有感。

2005-05-23 15:11:24   来自: 范坡坡 (北京东城)
  今天放的有四部:《小院》、《我们还年轻》、《目标》、《我们的田野》。
  第一部和第四部都是赫赫有名的78届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大腕儿”们的名字:田壮壮、谢小晶、张艺谋、侯咏、顾长卫、周里京、霍建起、张建亚……
  而第一部《小院》和第三部《目标》则分别改编自王安忆的两篇小说《小院琐事记》和《本次列车终点站》,这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作家,首先赞一下他们的眼光。而这也意味着他们关注的内容主要放在了下乡的知青身上(《我们的田野》也是这一题材的)。
  早先看倪震老先生写第五代的故事,就晓得78届拍《小院》的时候,三位摄影师在北海看器材,讲理想的故事……而现在看到了这短片,才觉得他们多年之后之所以恰好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与当时的水平是有联系的……我在图书馆借书的时候,发现那些签名卡上也常常出现过他们的名字……
  就电影本身来说,《小院》从一个女性视角出发,看整个小院里的人的生存状态,是有重点的写群像,女主人公桑桑是典型的王安忆笔下的女人,有主见,但是又有些摇摆。这也是很多故事中经常出现的叙事策略:两种不同的价值观,而中间的那个往往是电影的主角,主角在两种价值观中,最终抉择出作者认为“进步”的。在空间的调度上,拍出了一个小院的空间感(但是桑桑练舞的那场戏有一些割裂)。而在各个人物的切换之间,又是非常自然的,譬如利用声音:桑桑和秀文正在说话,看见三个孩子正趴在窗户上偷看他们的电视机,然后镜头的前景变为窗户边上的三个孩子,三个孩子的家庭吵架的声音进入,画面也随着声音和三个孩子进入另一个家庭。美术也是相当细致的,五个家庭不同的场景造型,让人一看就能感觉到他们不同的背景。
  从大四学生和80年代初的中国来看,这是相当不错的一部电影,但是在今天的电影学院放,倒也有笑场,主要是因为这么多年的思想变革吧:桑桑夫妇在后海谈话的时候我:“我想起来我们的第一次”,下面的学生大笑,然后他们又说:“就是在这里”同学们笑得更厉害了……也许有人会恍然悟到,《十面埋伏》的野合场面是早有根源的。其实这部吸纳了后来中国电影最牛B的摄影师之二的短片,在摄影上却出现了一些瑕疵,好几次的光都不太对劲,桑桑和秀文见新娘子的那一场拍得像晚上……恩……不过也有可能是因为胶片放久了……
  《我们还年轻》也是根据小说改编的,水平一般,但是其中缱绻的感情还是值得回味的……
  《本次列车终点站》是曾经给我好大感动的小说,改成《目标》,这片名都让人觉得兴味索然。最让我失望的是小芬这一条线索被淡得太厉害了,我觉得这是主人公最重要的“悲哀”(之一?)了,而且那个演员演得也很笨,镜头也很笨得从楼上拉过来。嫂子演得很好,这条线索很重要。当然,当母亲说“你们不能忘恩负义”的时候,我还是觉得鼻子酸酸的……恩……以前看王安忆的小说的时候,老觉得每一篇都可以改成非常棒的电影,但是被改编的倒不是很多(不过最近正在很热烈的糟蹋《长恨歌》和《米尼》),原来他们这么久之前就已经涉足了改编……
  《我们的田野》是原创剧本,和《目标》在叙事上有类似的方法,不过《目标》算是以过去为背景的“闪回”,《我们的田野》就已经是时间前后的对比,两条线索同时展开的“插叙”。这个作业把五个青年的不同面貌刻画的非常细致,把青春的感觉也表现得非常好。演员的表演、摄影的镜头也是非常出彩,尤其周里京扮演的主人公。
  恩,下周还要继续做展。不禁想起来去年看现在学生的胶片作业……也算是承袭前人,同样是表现自我,表现青春——但是俨然,这种表现已经转化为极端的自恋……可怕……
  

2005-06-02 11:17:47  小猪拱天下

  popo的帖子顶了
  我去看了一次
  都和上山下乡有关 符合当时的背景
  小院没看
  感觉我们的田野蛮好
  

2005-06-02 13:28:31  yangbo (北京海淀)

  我觉得最后一句说的最好
  主要是现在人们对自信和自恋已经分不开了
  什么时候向popo同志学习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

RsOMxTAzYisn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