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电影节
档案
影片
影人
电影节
基金
机构
群组
新闻
成员
活动
您好,请
登录
或
注册
[原创]《青花》——谁来清理这些破瓷烂瓦
2005-05-05 01:09:09 来自:
春萧
[watermark]
由拍卖会出发的电影通常会在金钱与道德失衡上做文章,从这片子开始的古今闪回来看,李若彤踩着慢镜头的拍子踏云而至让人感觉青花瓶的意义之重大有如太监衣锦还乡怀里揣的宝贝。不知是导演刻意烘托李若彤的雄姿飒爽,还是显得守门警卫比较弱智任她颐指气使连喊带砸。拍卖人的质问之乖巧感觉这导演跟个新红乍紫的农民企业家,场面稍大就拘谨的战战兢兢;当然,李若彤制止拍卖很明显在抖搂噱头,导演会为她设计个身份与这瓶子浑然接洽,并且像首老歌一样源远流长。遗憾的是,电影《青花》缺乏逻辑思维的睁眼说瞎话,譬如经过无数专家严格鉴定出的瓷器居然是仿冒!导演在恣肆运用自己对陶瓷的臆测之外,神化李若彤的目的是讽刺我们地球专家在学术上的无知无畏?
导演从时间上将故事切割成三条线路,分来分去都是为了相互补充那对玉瓶里程碑式的意义以及点燃我们的爱国情怀;于是从古至今,全世界的人民都会围绕着瓶子死去活来的勾心斗角,元代为造个东西翘个一口两口人命等于为艺术献身;清朝则是洋人打着艺术的名义公然掠夺,除了将事件勾勒的过于火暴而失实,尚知道是为了自己国家添彩。当代中国人的观念更是只顾眼前的狭隘,不明白资本的累计未必是多多益善,就像你赚了两辈子钱也不可能买回来三五十年寿命,剩那半辈子还得在铁窗里眼巴巴看另一群“匪类”挥霍你的不义之财。
补充说明讲这对玉瓶成于元朝,话当年的意思是将会有个美丽的传说,青花瓷器的流传就是一个名为青花的女人牺牲自己磨砺出来,但是我看到她首要牺牲的部分反倒是一开场就与师傅做爱,没怎么地先玩肢体语言,表示大限将至的最后疯狂;君令如山在那个横征暴敛的年代倒是可以让人相信,遗憾的是诸多牺牲因为两个演员木讷的表演让人感觉不到丝毫的悲凉,就像一个人看着自己家的猪被杀害,最多守礼的愤怒一下。师娘的就义与师傅的殉情无疑是导演自以为能将全剧主题升华的得意之笔,我才发现,闹了归齐干将莫邪原是他们家祖宗;“我爷爷和我奶奶”属他们哪个徒弟不小心做的种子——经典抄袭多了那就像小偷跳习惯了窗户,进出自己家也傻呵的走窗不走门。
而前清的故事则预备在爱国主义上下功夫,当年八国侵略者的眼光若真能攀附到艺术的境界,不会连伊朗博物馆都摆着中国元朝的青花瓷。我们的主人公,清朝杨先生在明知敌国来犯的紧急关头还频频在外国人面前显摆文物,刻意卖弄中国文物古迹。之后的态度转换之突兀,即刻升华到爱国的主旋律上去,早知洋人的见猎心起是本能使然,还搞的自己跟马其诺防线似的自以为是,抢死都活该。在编剧而言,虽是为了后面的悲壮服务,但是人为的安排太过明显,编剧在渲染清朝杨先生浩然正气的同时,给我的感觉,即便列强都生了菩萨心肠,也架不住你自作孽不可活的愚昧。
花瓶流转到了今天,由世界性质的抢夺转为窝里互殴,这命题本身比古代更狭隘而且有种自揭疮疤的味道。不是说不可以批评与自我批评双管齐下,主要是你得会批,批的让人如梦初醒的呼天抢地才算到位。李若彤的当代青花不仅因为前面的事件惹得一身骚,需要应付身边见钱眼开的狼子,还有个胸大无脑的同窗好友风雨折腾,那段低能般的介绍“CHINA就是瓷器,瓷器就是中国”,生怕不扯出几面大而无当的背景渊源就没法理直气壮的叙述。“东西可以抢走,中国人的精神是掠夺不去的。”这话依托的内容过于庞然大物了,宣扬爱国主义不等于用空泛的口号填鸭。
连身边的小姐妹都知道利用自己的姿色傍大款以谋求独立自主,虽然编剧给她的说法相当可笑,可惜通常自以为品位卓著的富人对现成的荡妇没兴趣,他们更喜欢亲手将一个圣女搞成剩女。倒是瞧明白导演插入这样一段情节的目的何在,人家压根就没想过拿“鞭挞现代人受到物欲的驱使导致道德的沦丧”说事。片子在交代一个女人自甘堕落的同时,除了能证明他是个正常的男人,就只为最终揭露他的阴谋服务?如果单靠这个明显穿凿的桥段铺垫剧情,除了让这个男人之前的故做文雅更显可笑,只会显得他更像一个智力偏低的色魔。
后来他为了骗取当代青花的信任,帮她将个人作品全部展出,音乐倒是异常投入的煽情,我们却已无法对他们短暂的爱情心领神会,而慢镜头之下为陶瓷艺术的多处慢镜特写,渲染颇重,可是在获知他一切行为的动机之后,我们对这样以蒙蔽为前提的渲染还会感动么?
阴谋是这部电影行动的根源,而阴谋的背后无非是利益驱动。利用三代男女之间的爱情与其人生价值进行比较:元朝真是艺术高于一切的时代!清朝人民的倾向渐入佳境,涉猎到政治,换句话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当代青年则是两面各白水沾唇的浅尝辄止;总之,爱情被淡化为细枝末节,以抛甩它来突出几代主人公的伟大,却显得很惺惺作态。主人公昂首挺胸做大无畏状,自己的大我与他人的小我交锋,拼死守着一方瑰宝,连命都不要了,爱情值几个钱?或者可以说是为了心中的道都具备了出家的潜质。放到当今之世,爱情的定位甚至远远抵于花瓶的诱惑力,而花瓶的意义就是金钱,如果缺少了金钱沟通,爱情也就失去了立场。男主人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为了唤取她对他的好感,俗套的圈套强调的内容倒还有几分意义。然而当代青花因师傅去世而对那个男人产生莫须有的由悲生爱这段,我估计导演七八十年代爱情剧看多了。
全片义正严词的说教成分多如牛毛,为主人公们加入了很多的爱国情绪,错是没错,可惜支撑他们观点的行动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诠释,片中疏漏之处有若自投罗网般比比皆是,爱国不是口号喊的越响越有底气,就像对着一只咬过自己的蚊子说我们血肉相连——这,是实话,也是笑话。尤其是后来现代的杨先生理直气壮的直呼“莫邪(写xie)”,一部宣扬爱国的片子,故事没整明白便罢了,起码在基础知识上别在丢中国人的脸。而他所作所为在剧中所体现的卑鄙,除了与李若彤身边那个小姑娘发生关系,其余根本未遂,尚不必特意为其扣那么多大帽子以鼓吹自我高风亮节。
本片的意旨在以古托今,以古时青花瓷器的辗转反侧的艰辛唤醒我们的爱国意识,头重脚轻的结构严重的妨害了这部电影的主题思想。元,清,当代草草展开,除了尽尽人事做一下相互补充,偷工减料的能省则省:譬如元代的邪狞酷吏;清代杨先生的英国同学;当代青花的痞子跟班,设置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以最快速度给国家与个人之间制造矛盾冲突,也实在敷衍塞责的可以了。听说《青花》的同名电视剧拍的不错,当然,按这个构架来说,拍八十多分钟具现三元空间的确困难。——这电影给二十年前给观众观赏,怕还会造成极大的轰动;放到现在,要不是女主角李若彤有些颜色架势让我勉强当个偶像剧目挣扎看完,基本就是一无是处的肥皂剧披身现成的主旋律外套。
[/watermark]
分享到:
相关链接:
推荐给朋友
关注此话题
2005-05-07 00:48:06
老猪
(暫住中國)
这个很有意思。
你的回应...
请先
登录
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
IntisarMaderner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
由拍卖会出发的电影通常会在金钱与道德失衡上做文章,从这片子开始的古今闪回来看,李若彤踩着慢镜头的拍子踏云而至让人感觉青花瓶的意义之重大有如太监衣锦还乡怀里揣的宝贝。不知是导演刻意烘托李若彤的雄姿飒爽,还是显得守门警卫比较弱智任她颐指气使连喊带砸。拍卖人的质问之乖巧感觉这导演跟个新红乍紫的农民企业家,场面稍大就拘谨的战战兢兢;当然,李若彤制止拍卖很明显在抖搂噱头,导演会为她设计个身份与这瓶子浑然接洽,并且像首老歌一样源远流长。遗憾的是,电影《青花》缺乏逻辑思维的睁眼说瞎话,譬如经过无数专家严格鉴定出的瓷器居然是仿冒!导演在恣肆运用自己对陶瓷的臆测之外,神化李若彤的目的是讽刺我们地球专家在学术上的无知无畏?
导演从时间上将故事切割成三条线路,分来分去都是为了相互补充那对玉瓶里程碑式的意义以及点燃我们的爱国情怀;于是从古至今,全世界的人民都会围绕着瓶子死去活来的勾心斗角,元代为造个东西翘个一口两口人命等于为艺术献身;清朝则是洋人打着艺术的名义公然掠夺,除了将事件勾勒的过于火暴而失实,尚知道是为了自己国家添彩。当代中国人的观念更是只顾眼前的狭隘,不明白资本的累计未必是多多益善,就像你赚了两辈子钱也不可能买回来三五十年寿命,剩那半辈子还得在铁窗里眼巴巴看另一群“匪类”挥霍你的不义之财。
补充说明讲这对玉瓶成于元朝,话当年的意思是将会有个美丽的传说,青花瓷器的流传就是一个名为青花的女人牺牲自己磨砺出来,但是我看到她首要牺牲的部分反倒是一开场就与师傅做爱,没怎么地先玩肢体语言,表示大限将至的最后疯狂;君令如山在那个横征暴敛的年代倒是可以让人相信,遗憾的是诸多牺牲因为两个演员木讷的表演让人感觉不到丝毫的悲凉,就像一个人看着自己家的猪被杀害,最多守礼的愤怒一下。师娘的就义与师傅的殉情无疑是导演自以为能将全剧主题升华的得意之笔,我才发现,闹了归齐干将莫邪原是他们家祖宗;“我爷爷和我奶奶”属他们哪个徒弟不小心做的种子——经典抄袭多了那就像小偷跳习惯了窗户,进出自己家也傻呵的走窗不走门。
而前清的故事则预备在爱国主义上下功夫,当年八国侵略者的眼光若真能攀附到艺术的境界,不会连伊朗博物馆都摆着中国元朝的青花瓷。我们的主人公,清朝杨先生在明知敌国来犯的紧急关头还频频在外国人面前显摆文物,刻意卖弄中国文物古迹。之后的态度转换之突兀,即刻升华到爱国的主旋律上去,早知洋人的见猎心起是本能使然,还搞的自己跟马其诺防线似的自以为是,抢死都活该。在编剧而言,虽是为了后面的悲壮服务,但是人为的安排太过明显,编剧在渲染清朝杨先生浩然正气的同时,给我的感觉,即便列强都生了菩萨心肠,也架不住你自作孽不可活的愚昧。
花瓶流转到了今天,由世界性质的抢夺转为窝里互殴,这命题本身比古代更狭隘而且有种自揭疮疤的味道。不是说不可以批评与自我批评双管齐下,主要是你得会批,批的让人如梦初醒的呼天抢地才算到位。李若彤的当代青花不仅因为前面的事件惹得一身骚,需要应付身边见钱眼开的狼子,还有个胸大无脑的同窗好友风雨折腾,那段低能般的介绍“CHINA就是瓷器,瓷器就是中国”,生怕不扯出几面大而无当的背景渊源就没法理直气壮的叙述。“东西可以抢走,中国人的精神是掠夺不去的。”这话依托的内容过于庞然大物了,宣扬爱国主义不等于用空泛的口号填鸭。
连身边的小姐妹都知道利用自己的姿色傍大款以谋求独立自主,虽然编剧给她的说法相当可笑,可惜通常自以为品位卓著的富人对现成的荡妇没兴趣,他们更喜欢亲手将一个圣女搞成剩女。倒是瞧明白导演插入这样一段情节的目的何在,人家压根就没想过拿“鞭挞现代人受到物欲的驱使导致道德的沦丧”说事。片子在交代一个女人自甘堕落的同时,除了能证明他是个正常的男人,就只为最终揭露他的阴谋服务?如果单靠这个明显穿凿的桥段铺垫剧情,除了让这个男人之前的故做文雅更显可笑,只会显得他更像一个智力偏低的色魔。
后来他为了骗取当代青花的信任,帮她将个人作品全部展出,音乐倒是异常投入的煽情,我们却已无法对他们短暂的爱情心领神会,而慢镜头之下为陶瓷艺术的多处慢镜特写,渲染颇重,可是在获知他一切行为的动机之后,我们对这样以蒙蔽为前提的渲染还会感动么?
阴谋是这部电影行动的根源,而阴谋的背后无非是利益驱动。利用三代男女之间的爱情与其人生价值进行比较:元朝真是艺术高于一切的时代!清朝人民的倾向渐入佳境,涉猎到政治,换句话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当代青年则是两面各白水沾唇的浅尝辄止;总之,爱情被淡化为细枝末节,以抛甩它来突出几代主人公的伟大,却显得很惺惺作态。主人公昂首挺胸做大无畏状,自己的大我与他人的小我交锋,拼死守着一方瑰宝,连命都不要了,爱情值几个钱?或者可以说是为了心中的道都具备了出家的潜质。放到当今之世,爱情的定位甚至远远抵于花瓶的诱惑力,而花瓶的意义就是金钱,如果缺少了金钱沟通,爱情也就失去了立场。男主人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为了唤取她对他的好感,俗套的圈套强调的内容倒还有几分意义。然而当代青花因师傅去世而对那个男人产生莫须有的由悲生爱这段,我估计导演七八十年代爱情剧看多了。
全片义正严词的说教成分多如牛毛,为主人公们加入了很多的爱国情绪,错是没错,可惜支撑他们观点的行动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诠释,片中疏漏之处有若自投罗网般比比皆是,爱国不是口号喊的越响越有底气,就像对着一只咬过自己的蚊子说我们血肉相连——这,是实话,也是笑话。尤其是后来现代的杨先生理直气壮的直呼“莫邪(写xie)”,一部宣扬爱国的片子,故事没整明白便罢了,起码在基础知识上别在丢中国人的脸。而他所作所为在剧中所体现的卑鄙,除了与李若彤身边那个小姑娘发生关系,其余根本未遂,尚不必特意为其扣那么多大帽子以鼓吹自我高风亮节。
本片的意旨在以古托今,以古时青花瓷器的辗转反侧的艰辛唤醒我们的爱国意识,头重脚轻的结构严重的妨害了这部电影的主题思想。元,清,当代草草展开,除了尽尽人事做一下相互补充,偷工减料的能省则省:譬如元代的邪狞酷吏;清代杨先生的英国同学;当代青花的痞子跟班,设置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以最快速度给国家与个人之间制造矛盾冲突,也实在敷衍塞责的可以了。听说《青花》的同名电视剧拍的不错,当然,按这个构架来说,拍八十多分钟具现三元空间的确困难。——这电影给二十年前给观众观赏,怕还会造成极大的轰动;放到现在,要不是女主角李若彤有些颜色架势让我勉强当个偶像剧目挣扎看完,基本就是一无是处的肥皂剧披身现成的主旋律外套。
[/water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