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电影节
档案
影片
影人
电影节
基金
机构
群组
新闻
成员
活动
您好,请
登录
或
注册
也说<英雄>
2002-12-30 02:44:46 来自:
梁子
(北京海淀)
这两天无论在网上、报纸上,还是在电视访谈、哥们私下谈话中,扑天盖地的都是对张《英雄》的否定,打造多年、用无数手法吊观众胃口的《英雄》竟成了“狗熊”,这是张无论如何也意想不到的事情。虽然有过亿的票房作支撑,使老谋子仍能在公众面前强自镇静,保持他大师般的平和和朴素,可是,内心有没有一丝丝动摇就很难说了。
我想说的是,之所以出现如此景观,完全是张艺谋自己挖个坑把自己埋了。这是媒介时代、消费时代的必然结果,你想依靠它得到你想得到的,你就要付出代价。
《英雄》真那么差吗?或许不是。如果我们以平常心、自然心坐在电影院里看到这样一场电影,或许我们会为其中的许多震惊,会为大漠的孤寂,英雄的悲壮,爱情的坚贞和中国“侠”的境界而感动,从金黄色到颓败、暗淡至到刚烈尊严壮丽的红,不正是我们每个人所汲汲以求的生命境界吗? 不管意义的追求有多大分歧,爱情却始终是地老天荒,在一切都变得轻清、飘浮的现代社会,谁不渴望有这样的爱情?
可是,不是这样。我们带着太多的前提,太多的期待,太多的激动,走进了电影院,于是,我们失望了,我们愤怒了。就象我们老听说西施是多么美,“沉鱼落雁”,“闭花羞月”,好像“仙女”一般,走出来时却还是“一个鼻子俩眼睛”的“人”(其实她也还是非常美的)。
媒体以轰炸式、集束式、轮番式宣传,把观众对《英雄》的好奇渲染到了极致,没有再升华的空间了。只有往下坠落。
张艺谋的失败还在于他试图把“民间”、“江湖”这样一个自由、无羁的荒野主题纳入到历史正剧之中。把民间的侠士境界提高到“天下”、“和平”这样大的主题上,这无论如何也是过分的。已经安睡在尘土之中的中国侠客们,假若知道这件事,会为此而集中起来声讨他的。他们就是自己,依循着自由、依循着自己的“侠”和“义”,行侠仗义,大块吃肉、大碗喝酒、酣畅淋漓,不管天王老子地王爷,我该怎样就怎样。忽然被供奉到神坛上,这不是要他们的命吗?愿他们在地下安息!
其实,中国人之所以对“侠客”一直羡慕、敬仰,正是对这种自由、个性化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张艺谋把它纳入到“国家”这样正统的渠道中,显得不伦不类,也捉襟见肘,无法自圆其说。
有时候,我在想,我们到底需要什么?
也许我们太注意一个电影的意义阐释了,贾樟柯、王小帅们给我们展现了“意义电影”的存在价值,记录片般的真实,生活般的灰色和暗淡,还有夹在其中的生命的漫流,执着的生命存在与绝望、无意义的生活在观众那里获得巨大的共鸣。
可是,作为电影,视觉和感觉的结合体,它们似乎还太单一。
而张艺谋在电影放映之前,就反复强调他更多地是希望给人留下唯美的瞬间,是否已经知道电影主题的缺陷?有潜藏于心的不自信?
拍过《红高粱》、《秋菊打官司》的老谋子,对人性、人生、意义的细微处有他的把握和认识,他为什么放弃了这样的细节,而转向形式的、略显空洞的甚至有些沧桑的唯美?是衰老的迹象,还是创造力的衰竭,还是已经成为精英的老谋子的一次失重?
分享到:
相关链接:
推荐给朋友
关注此话题
2002-12-30 15:47:35
老手颓唐
(北京朝阳)
读梁子此文,看到了一大串问号……每一个问号后面,都躲着中国电影的一个问题。
2002-12-30 19:49:19
梁子
(北京海淀)
祝新年好!
最近很少见老手发表言论,敢问老手又到哪里颓唐去了?
2002-12-31 11:40:15
老手颓唐
(北京朝阳)
赫赫,有事出门一趟,最近才回来。不久前在首师大参加一个活动,荣幸地见到了梁子的师姐:)
2003-01-10 11:45:36
房囚
(北京海淀)
都是北京的?晕!等我把武汉的全拉进来,呵呵
你的回应...
请先
登录
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
GPSujzmYMIC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
我想说的是,之所以出现如此景观,完全是张艺谋自己挖个坑把自己埋了。这是媒介时代、消费时代的必然结果,你想依靠它得到你想得到的,你就要付出代价。
《英雄》真那么差吗?或许不是。如果我们以平常心、自然心坐在电影院里看到这样一场电影,或许我们会为其中的许多震惊,会为大漠的孤寂,英雄的悲壮,爱情的坚贞和中国“侠”的境界而感动,从金黄色到颓败、暗淡至到刚烈尊严壮丽的红,不正是我们每个人所汲汲以求的生命境界吗? 不管意义的追求有多大分歧,爱情却始终是地老天荒,在一切都变得轻清、飘浮的现代社会,谁不渴望有这样的爱情?
可是,不是这样。我们带着太多的前提,太多的期待,太多的激动,走进了电影院,于是,我们失望了,我们愤怒了。就象我们老听说西施是多么美,“沉鱼落雁”,“闭花羞月”,好像“仙女”一般,走出来时却还是“一个鼻子俩眼睛”的“人”(其实她也还是非常美的)。
媒体以轰炸式、集束式、轮番式宣传,把观众对《英雄》的好奇渲染到了极致,没有再升华的空间了。只有往下坠落。
张艺谋的失败还在于他试图把“民间”、“江湖”这样一个自由、无羁的荒野主题纳入到历史正剧之中。把民间的侠士境界提高到“天下”、“和平”这样大的主题上,这无论如何也是过分的。已经安睡在尘土之中的中国侠客们,假若知道这件事,会为此而集中起来声讨他的。他们就是自己,依循着自由、依循着自己的“侠”和“义”,行侠仗义,大块吃肉、大碗喝酒、酣畅淋漓,不管天王老子地王爷,我该怎样就怎样。忽然被供奉到神坛上,这不是要他们的命吗?愿他们在地下安息!
其实,中国人之所以对“侠客”一直羡慕、敬仰,正是对这种自由、个性化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张艺谋把它纳入到“国家”这样正统的渠道中,显得不伦不类,也捉襟见肘,无法自圆其说。
有时候,我在想,我们到底需要什么?
也许我们太注意一个电影的意义阐释了,贾樟柯、王小帅们给我们展现了“意义电影”的存在价值,记录片般的真实,生活般的灰色和暗淡,还有夹在其中的生命的漫流,执着的生命存在与绝望、无意义的生活在观众那里获得巨大的共鸣。
可是,作为电影,视觉和感觉的结合体,它们似乎还太单一。
而张艺谋在电影放映之前,就反复强调他更多地是希望给人留下唯美的瞬间,是否已经知道电影主题的缺陷?有潜藏于心的不自信?
拍过《红高粱》、《秋菊打官司》的老谋子,对人性、人生、意义的细微处有他的把握和认识,他为什么放弃了这样的细节,而转向形式的、略显空洞的甚至有些沧桑的唯美?是衰老的迹象,还是创造力的衰竭,还是已经成为精英的老谋子的一次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