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原创]《清洁》——错过又如何?

2005-03-28 13:16:28   来自: 春萧
  [watermark]
   

    亦舒说:“玫瑰轰轰烈烈了二十年,青霞也是。”这话放到如今的张曼玉身上似乎更为把握。林青霞最擅长为同是搞言情的琼瑶拍青春戏,后来纯洁逐渐因青春流逝而失去动人,只得通过易装打观众一个心理错位;张曼玉早期所走的偶像戏路至今天大毁容的《清洁》便能看出来,如果当初她步林青霞的后尘,那港台只多出一个津津乐道的花瓶而不会诞生一位华人影史最伟大的女明星。吸毒在法国正如自行车在中国,相伴而行的不仅仅是风尘,还有张曼玉蓬头垢面之下自然流露出的颓唐感。这个妖狐一样的女人在本片首次经营瘾君子的生活状态,其表演风格更像糅合《甜蜜蜜》和《新龙门客栈》的折中,倔强却知进退,开放而不放荡。总体感觉这电影不像宣传的那般亲情至上,关于她自己的挣扎倒是笔墨颇重。
   
    场面基本是混乱的,迪厅里面镜头比追光晃荡的更厉害,开场那位金发碧眼的歌姬在我的感官实在够鬼哭神嚎的,张曼玉本次化身的地方看来足以令人大跌眼镜,这般豪放的嘈杂外加混乱并非靠平推长镜头说事的传统法国影片,“大呼小叫”是这部电影的特色。镜头随人物一齐七扭八歪,对白琐碎到字幕跟不上演员嘴巴蠕动。外国电影非传统意识的生活方式,在天性保守的中国人眼里反倒见惯不怪的把它们以偏概全成外国人自娘胎所带的劣迹;在本片中,所谓颠覆传统无非是找个过去的佳作临摹以证明自己也拥有经典过剩的痕迹,凭这点制造与传统相抗衡的颠覆;不过戛纳把影后给张曼玉,出于爱国的大前提私以为实至名归。
   
    看这电影感觉就像《阿郎故事》的出口转内销,一面将过气车手老实不客气的换成过气歌手,一面顺便将浪女重新做人的顺序全盘照搬一遍——生过孩子目前不在身边但肯定是触手可及的位移;生来倔强而又爱好撞南墙的固执到后来会因为外界的要求而改变;关于孩子,既然男人意外去了就由其父母为孙子代言;最紧要的一点是,自己在事业上还有些未了的夙愿。有了这些背景做铺垫,张曼玉的浪女回头就显得异常具有说服力,不过电影就这么俗气的轱辘下来,其前夫阿萨亚斯也无非是个拾人牙慧的平庸之辈。
   
    “清洁”二字作为电影的关键,因为毒品,张曼玉失去了家庭和事业,重新振作等同于洗涤自身的污垢,把儿子领回自行抚育的价值类似于将赎罪具体化;男人吸毒过量而死,当然也因之前与她争吵有着间接的关系;男人的父母初始不把孩子领养权交给她的目的是把张曼玉迫入必须自我改造的绝境,当然事后证明张曼玉的抗争远不如事业上的努力来的劳心劳力,首先编剧在工作上会给她制造很多压力,我主要不看这约定俗成的压力叫嚣的如何骇人听闻,看的是它的过程是否令人信服。打工在张曼玉来说驾轻就熟,即使你不了解张曼玉少年时的生活状态,《甜蜜蜜》里的李翘在这里直接照搬即可。看来看去,毒品始终是制约她改变的关键,如果无法改变,似乎就不能重新做人。在这种情况下,意外的言语鼓舞也会成为催人奋进的动力。
   
    从始至终感觉她的内忧外患真是大的了不得,除了要处理吸毒成瘾的问题,还需要判断她对待本民族的看法,华人餐厅的老板把张曼玉的怠工上升到了不屑与华人一块工作的高度;这头岳父也在不遗余力的折腾,把导演的观点阐述一下,就是双方都将对这个孩子的一切寸土必争;以前的朋友现在大红大紫,以前是同性密友,现在多了一个少女一同床竞技;而新闻记者似乎对于张曼玉死去的前夫兴趣很大,死去的名人肯加佐料就是丰富的花边新闻。
   
    电影在线索上是一个分支连着一个分支的不断爆炸,散乱的结构无疑为看电影增加了难度,如何组织是个很大的问题,这电影的主线看来应该是两条,但其实一切还是围绕张曼玉本身展开,对于事业上的努力似乎没有足够的交待,而对于孩子的努力也缺乏说服力。全剧若说冲突可还真不少,最主要的是公公与儿媳之间的磋商,带走儿子是她始终的目标,老人对儿媳的宽容与儿子对于母亲的畏惧形成鲜明的对比,张曼玉与儿子初次见面时的表演是精彩的,那种含蓄的惊喜的一闪即逝,不再需要大喜过望的展颜,而是在眼角眉梢微笑之间将真情全盘烘托出来。遗憾的是,儿子态度的转变过于迅速,导演的说法,终究的是血浓于水的亲情瞬间摧毁了印记里的恶劣,这孩子开始一直被告知是他素未谋面的妈妈用毒品杀了爸爸,而她妈妈也确实未能做出让他转变观点的行为,仅仅几句说教敷衍了事,也不知道是那孩子瞬间得道了大彻大悟还是看电影的我们理解力低下。
   
    全片最后用事业和亲情作抉择显得画蛇添足,如果去旧金山,对她而言是个咸鱼翻生的机会,而她放弃了,选择陪儿子在一起一天。最后的事业却能人见人欺天不欺的成功了,那一掬喜悦的泪水将故事结束,意外的惊喜总在最平淡的一刻发生,然而在我看来,那是导演功力不足而不得不草草收尾的无奈之举。
   
    题材这么颓废的电影画面居然那么干净,所有激情场面也只是点到即止,这点非常难得。不过《清洁》所传达的意识比较混乱,导演想表现的东西太多,关于死亡,关于亲情,关于事业,关于毒品,关于同性,关于作为记者的尺度,等等等等,划出这么多道道却没能把它们更完整的接洽到一块,其实这几桩几件任何一样加诸到张曼玉身上都够她受的了,不必面面俱备的把人生的逆差全丢给她,每一样却都语焉不详。过度的旁逸斜枝,导致了整个电影在张曼玉的行动始终缺乏统一性,尤其开始排铺她的种种,结果后面的补充似在无力回天之下硬安的团圆节局,如果这电影非张曼玉个人的精彩作保,只是一部毫无跌宕的朴素二流亲情片。
   
[/watermark]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

XLukwNXrZhVF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