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电影人传奇:52岁英年早逝的筱田升!

2005-01-12 03:52:13   来自: 十二牧 (北京海淀)
  又走了一位优秀的摄影师──52岁英年早逝的筱田升!
   深具「职人」精神的筱田升,是日本近几年摄影师中的翘楚,从神代辰巳、相米慎
  二、东阳一、和田诚、行定勋、大友克洋、利重刚到岩井俊二,许多导演都曾与之共事
  ,共同创作出脍炙人口的作品,拍摄不少足以名留青史的名场面,尤其以岩井俊二的几
  部代表作品最为人津津乐道。工作态度严谨、讲求画面质感、坚持完美呈现、思路清晰
  理智、致力研发影片显像及感度技术等等,是筱田升一贯的原则与特色,即使与导演旨
  意不符,他仍不轻言妥协,他是强势的、果决的、而事实往往证明他是对的。工作团队
  中有了他,感觉整部电影就成功了一半。因此,行定勋曾说,筱田升像太阳,而导演们
  是围绕在身旁的行星,少了太阳,行星将无所依从,不得运转。摄影之于他,是工作,
  是兴趣,是热情投注之所在,是生命的锤炼。
   终其一生执着电影不悔的筱田升,正值创作高峰期,却在短时间内发病、去世,徒
  留世人惊愕与遗憾,遗世的最后两部作品是《在世界的中心呼喊爱情》(行定勋导)、
  《花与爱丽丝》(岩井俊二导),失去他不仅是日本电影界的损失,因为,他本身就是
  艺术。
  *从「两国日活」到《龙马暗杀》
   1952年,筱田升生于日本崎玉县,母亲的娘家在「两国日活」电影院隔壁开了个咖
  啡店,生意往来之故,得以免费看电影。小学开始,每逢周末就和哥哥在电影院消磨一
  天,看了许多石原裕次郎、小林旭主演的电影。
   高中时,受当时流行的披头四影响,曾组过乐团,之后因为看了同学拍摄的八厘米
  作品,深感震撼,立志走上电影路,毕业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日本大学艺术学部摄影科
  就读,在校即开始拍摄短片,因此结识不少日后活跃于电影界的友人。大学四年级因偶
  然机会加入黑木和雄的团队,担任《龙马暗杀》的第三摄影,该片的摄影师是田村正毅
  ,主任是川上皓市,第二摄影是小林达比古,都是日本首屈一指的摄影师,与这些超级
  团队共事的经验让筱田升开启了视野,体验片厂与独立制片的差异,启发甚深。
  *师事川上皓市
   大学毕业后师事以严格著称的川上皓市,担任他的摄影助理,曾拍摄东阳一的《三
  垒》一片,也曾协助川上拍摄纪录片《三里冢》,由于纪录片的工作模式与剧情片不同
  ,摄影助理仅一人,因此筱田升有机会训练掌镜技巧。1982年升为摄影主任,一年内拍
  摄了东阳一的三部作品,开始活跃于电影、广告界。恩师川上一日当面勉励他,希望他
  独当一面,自此展开日后辉煌的摄影师生涯。
  *从《爱情宾馆》出发──影片感度的游戏
   1985年相米慎二的《爱情宾馆》是一大契机,这部作品使用的影片是富士出品的高
  感度(感度500)影片(当时美国的伊士曼影片感度只达200),因此影像质感极佳。
   相米慎二的作品特色即一场景一镜头,有时一个镜头长达十分钟,这部片亦不例外
  ,只有27的镜头,对摄影师而言不啻为一大挑战,筱田升酷爱推轨及手持摄影机,几乎
  不用脚架,成为他的特殊风格,然而,最初使用推轨即是因为拍摄这部片,由于镜头很
  长,因此推轨成为必要。初次独挑大梁的筱田升游刃有余的完成了本片,因而迈向大师
  之路,由于优秀的技巧获得肯定,两人于1995年又合作了一部《夏之庭》。
   九○年代后,日光型影片(daylight type)问世,当时影片拍摄多用灯光型影片(
  tungsten light),由于色温差之故,红色的表现一直不甚良好,影片冲洗后呈现出来
  常是接近琥珀色的红。所以,当日光型影片问世后,筱田升便积极尝试用这种影片拍摄
  ,一开始是与灯光型影片混着使用,完全使用日光型影片的作品是井筒和幸的《宇宙的
  法则》(1990)。对影片的冲印显像技术深感兴趣的筱田升,并非只是单纯改变使用的
  影片而已,他也常以改变感度的方式试效果,冲印厂虽"不堪其扰",但也被他这种实验
  精神感召,一起投入研究。
   以《夏之庭》为例,剧中的老人与孩童在彼此互相理解之前的画面,筱田升刻意以
  增感的方式拍摄,因此画面粒子稍粗,反差较大,对比出剧中人物的心理距离。而之后
  相处愉快的画面里,筱田升让感度恢复正常,于是画面粒子开始减少,柔和感增加,衬
  托出温馨的气氛。藉由诸如此类的尝试,筱田升像是个悠游于光影世界中的顽童,乐在
  其中。
   岩井俊二的第一部剧情片《爱的捆绑》,也是筱田升巧妙自如的影片感度游戏代表
  作之一。由于岩井相当执着画面美感,因此本片拍摄前即以一周的时间进行试拍,两人
  一起决定空间的景物配置、墙壁的质感(反光的程度)、影片的选择、打光、美术等。
  正式拍摄时,筱田升选用了感度仅50的影片,增感至200。筱田升不直接使用感度200
  的影片拍摄,因为这么一来将会失去增感的效果。他还特别选用伊士曼影片,因为富士
  影片增感后粒子仍然出不来,变化不明显,不容易改变颜色的平衡感。
  *钟情于新艺综合体(cinemascope)
   拍摄岩井俊二的《情书》时,由于中山美穗一人分饰藤井树、博子两角,为了诠释
  两人的不同,特写藤井树的表情时,使用广角镜头拍摄,而拍摄博子时,则改用深焦镜
  头拍摄,同时配合打光以及摄影角度做变化。片中另外一场高难度的场面,是博子在街
  上遇到藤井树骑自行车经过的画面,这个画面乍看像是一个镜头拍成的,但是,就像筱
  田升曾说过的:「摄影有时是一种魔术,必须利用观众视觉上的错觉。」这个场面其实
  是利用替身以及街上的电线杆掩饰,加上望远镜头的移动合成的。
   另外,中山美穗在医院里,众人一涌向前的俯瞰画面,也是一个难度甚高的镜头,
  然而,筱田升因为将这个场景处理得十分成功,因此,「情书的医院」已经成为日本电
  影摄影的专有名词。
   筱田升让岩井俊二在这部片中发现了新艺综合体的魅力,一般而言,新艺综合体通
  常是为了表现大场面,但是筱田升却发现,用这种压缩变形的镜头拍摄(放映时还原)
  让他在狭小的房间里,不需要使用广角镜头,也能够自然捕捉到室内的风景。同时,
  也只有这款镜头可以让35厘米的影片发挥最大的效果。筱田升与井筒和幸合作《东方见
  闻录》时即使用过这种方法,然而,当时日本多半已不使用这种1:2.55的新艺综合体,
  只有《男人真命苦》及日活色情片还会使用。因此,筱田升还特别放映《东方见闻录》
  给岩井俊二看,岩井只看了一个镜头就决定,《情书》这部片要这么拍。这个决定让
  这部片的画面闪耀着动人的光辉,颜色更加饱满,充分展现出岩井内心的热情,甚至成
  为日式青春电影的标准色调。
  *与岩井的相濡以沫
   与筱田升合作最多也最熟悉的莫过于岩井俊二导演。两人之间亦师亦友的关系让彼
  此的创作更趋多元。筱田升虽然钟情于影片,但绝非固守影片的形式,他将数字技术视
  为返回电影史原点的一种挑战。由于岩井擅长DV拍摄,而筱田升擅长影片,因此这两人
  的组合才会如此绝妙,岩井笑称他俩是「梦幻组合」。
   此外,Sony公司曾将筱田升拍的影片拿去解析后再以数字方式再现,因而开发出HD
  技术,解决了直到当时数字影像仍有分辨率不足的问题。这个大发明让不少苦于无经费
  以影片拍摄,却有极大创作能量的导演终于找到持续创作的可能性,因为,DV拍摄的影
  像终于可以妣美影片效果。两人合作的《花与爱丽思》,正是HD拍摄的集大成之作,筱
  田升本正要展开新的尝试,但是却在此时殒落了。
   据说筱田升在工作现场十分严格,不少人被吼过,所以在片场"bakayaro"的声音不
  绝于耳。他总是自己搬运器材,默默的架设机器,严谨的捉住每一个光影的流动,决定
  好的画面一定严守原先的设计。然而,大伙儿一起喝酒的时候,他又能够完全摆脱工作
  彻底融入。而每当工作结束后,筱田升必然露出惯有的笑容。
   筱田升他以动物般的敏锐直觉,留下许多经典的画面,永远留存在我们内心。他之
  所以受到尊崇,除了因为精湛的运镜技巧外,也因为他对电影的热情,终其一生从未消
  退,他不畏惧新的技术,不断的试探可能性,不断的研发,总是热心的帮导演往返冲印
  场,钻研影片的最佳表现状态,不断的挑战自己,固守在摄影师这个辛苦的岗位上,因
  此,他的殒落也格外令人感伤。
  
  (本文原载于「2004台北金马影展特刊」)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