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电影节
档案
影片
影人
电影节
基金
机构
群组
新闻
成员
活动
您好,请
登录
或
注册
纪录片:世界及中国90年代记录片大事年表简表
2005-01-10 07:32:32 来自:
十二牧
(北京海淀)
1895年 法国人卢米埃尔放映了他的第一部影片也是世界上第一部 “记录片”——《
工厂大门》
1922年 美国人弗拉哈迪的《北方的纳怒克》完成并公映,法国评论家将其与古希腊戏
剧相提并论。弗拉哈迪由此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记录片的开创者。
1922年 苏联人维尔托夫倡导并拍摄“真理电影”,提出了“电影眼”的理论,集中体
现在他著名的《持摄象机的人》里,他对电影的原创观念直接影响了“真实电影”和“
直接电影”的出现。
1926年 英国记录片大师约翰.格里尔逊在《纽约太阳报》撰文,评论弗拉哈迪的第二
部影片《摩阿纳》“具有文献资料(记录)价值”。稍后,提出“记录电影”是“对现
实的创造性处理”,成为记录片的经典定义。
1929年 格里尔逊的《拖网鱼船》公映,成为三十年代英国记录片运动的典范。他视记
录片“讲坛”。他的志向是“让公民的眼睛从天涯海角转到眼前发生的事情,公民自己
的事情...门前石阶上的戏剧事件上来”。
1935年 德国女导演莱尼.里芬斯塔尔拍摄完成《意志的胜利》,片中的声音全部是现场
同步录音。这部记录纳粹党党代会的经典影片,其中的大部分内容后来被同盟国用在反
纳粹影片中。
1939年 荷兰杰出的记录片大师伊文思拍摄了抗日中国的《四万万人》。在此之前,他
还拍摄了有关西班牙革命的《西班牙大地》等系列政治性记录片。他认为电影就是要“
直接参与世界最根本的问题”,虽然他早期拍摄过很多唯美的记录片如《雨》、《桥》
。
1960年 法国影视人类学家让.鲁什拍摄了《夏日纪事》,副题是“真实电影的一次实验
”。“真实电影”以摄像机影响被摄者。
1969年 美国人梅斯莱斯兄弟摄制《推销员》,这是他们所命名的“直接电影”的代表
作。直接电影以摄象机为“墙壁上的苍蝇”。
1985年 法籍犹太人莱兹曼制作《证词:犹太人大屠杀》,是“新记录片电影”的代表
作之一。新记录片电影“采用一切虚构手段和策略以达到真实”
附:90年代中国纪录片大事年表
1990年
《流浪北京——最后的梦想者》,编导吴文光。他的早期作品还有《1966:我的红卫兵
时代》、《四海为家》;
1991年
《望长城》,总编导刘效礼,纪录片和专题片分家;
《藏北人家》,编导王海兵,四川国际电视节“金熊猫大奖”,入围法国戛纳国际电影
电视节;
《沙与海》,编导康健宁、高国栋,获28届亚洲广播电视联盟奖;此片5年后删去“
海”的部分,增拍“沙”的部分,重编更名为《生活》,入展1995年日本山形国际
纪录片电影节;
1993年
上海电视台《纪录片编辑室》开播,代表作有:《摩梭人》、《德兴坊》、《茅岩河船
夫》、《远去的村庄》、《毛毛告状》、《不平常的心》等;
《生活空间》开电视纪录片每日定期栏目先河,其制片人陈虻提出“讲述老百姓自己的
故事”的广告语;
《最后的山神》,编导孙曾田,获亚洲广播电视联盟大奖;
《两个孤儿的故事》,编导高国栋,日本福冈亚洲电影电视节纪录大奖;
《远在北京的家》,编导陈晓卿,自筹经费;
《人·鬼·人》,编导高国栋,四川国际电视节“金熊猫纪录片”大奖;
《茅岩河船夫》,编导宋继昌,第五届上海国际电视节“白玉兰”奖短片大奖;
1995年
《回家》,编导王海兵,四川国际电视节“金熊猫奖”,入围法国戛纳国际影视节;
1996年
《远去的村庄》,编导王小平,上海国际电视节大奖,法国第十届国际电视节唯一获提
名的亚洲纪录片,片比达110:1;
《山洞里的村庄》,编导赫跃俊,法国第九届戛纳影视节评委会特别提名奖、第十七届
NAFA国际民族学电视节、德国哥廷根’96国际民族学电影节展映;
《八廓南街16号》,编导段锦川,获法国真实电影节大奖;
1997年
《神鹿啊,我们的神鹿》,编导孙曾田,获爱沙尼亚国际影视人类学电影节大奖;
《阴阳》,编导康健宁;
《钉子户》,编导张元,获日本HBF第三届“今日亚洲”录像纪录片大赛头奖;
1998年
《费杰日记》,编导张治,北京有线台《第三只眼睛》出品;
1999年
《好大一个家》,沈阳电视台出品,获第二十届东京电影电视节最高奖;
《海选》,编导胡劲草,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制作,反映中国农村民主化进程
,获蒙特卡罗国际电视节银奖;
《江湖》,编导吴文光;
《疯狂英语》,编导张元,获意大利米兰电影制作人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老头》,编导杨荔钠,获日本山形电影节优秀奖,法国真实电影节评委会奖;
《北京的风很大》,编导睢安奇。
分享到:
相关链接:
推荐给朋友
关注此话题
你的回应...
请先
登录
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
vMVXhjpIaNlsJb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
工厂大门》
1922年 美国人弗拉哈迪的《北方的纳怒克》完成并公映,法国评论家将其与古希腊戏
剧相提并论。弗拉哈迪由此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记录片的开创者。
1922年 苏联人维尔托夫倡导并拍摄“真理电影”,提出了“电影眼”的理论,集中体
现在他著名的《持摄象机的人》里,他对电影的原创观念直接影响了“真实电影”和“
直接电影”的出现。
1926年 英国记录片大师约翰.格里尔逊在《纽约太阳报》撰文,评论弗拉哈迪的第二
部影片《摩阿纳》“具有文献资料(记录)价值”。稍后,提出“记录电影”是“对现
实的创造性处理”,成为记录片的经典定义。
1929年 格里尔逊的《拖网鱼船》公映,成为三十年代英国记录片运动的典范。他视记
录片“讲坛”。他的志向是“让公民的眼睛从天涯海角转到眼前发生的事情,公民自己
的事情...门前石阶上的戏剧事件上来”。
1935年 德国女导演莱尼.里芬斯塔尔拍摄完成《意志的胜利》,片中的声音全部是现场
同步录音。这部记录纳粹党党代会的经典影片,其中的大部分内容后来被同盟国用在反
纳粹影片中。
1939年 荷兰杰出的记录片大师伊文思拍摄了抗日中国的《四万万人》。在此之前,他
还拍摄了有关西班牙革命的《西班牙大地》等系列政治性记录片。他认为电影就是要“
直接参与世界最根本的问题”,虽然他早期拍摄过很多唯美的记录片如《雨》、《桥》
。
1960年 法国影视人类学家让.鲁什拍摄了《夏日纪事》,副题是“真实电影的一次实验
”。“真实电影”以摄像机影响被摄者。
1969年 美国人梅斯莱斯兄弟摄制《推销员》,这是他们所命名的“直接电影”的代表
作。直接电影以摄象机为“墙壁上的苍蝇”。
1985年 法籍犹太人莱兹曼制作《证词:犹太人大屠杀》,是“新记录片电影”的代表
作之一。新记录片电影“采用一切虚构手段和策略以达到真实”
附:90年代中国纪录片大事年表
1990年
《流浪北京——最后的梦想者》,编导吴文光。他的早期作品还有《1966:我的红卫兵
时代》、《四海为家》;
1991年
《望长城》,总编导刘效礼,纪录片和专题片分家;
《藏北人家》,编导王海兵,四川国际电视节“金熊猫大奖”,入围法国戛纳国际电影
电视节;
《沙与海》,编导康健宁、高国栋,获28届亚洲广播电视联盟奖;此片5年后删去“
海”的部分,增拍“沙”的部分,重编更名为《生活》,入展1995年日本山形国际
纪录片电影节;
1993年
上海电视台《纪录片编辑室》开播,代表作有:《摩梭人》、《德兴坊》、《茅岩河船
夫》、《远去的村庄》、《毛毛告状》、《不平常的心》等;
《生活空间》开电视纪录片每日定期栏目先河,其制片人陈虻提出“讲述老百姓自己的
故事”的广告语;
《最后的山神》,编导孙曾田,获亚洲广播电视联盟大奖;
《两个孤儿的故事》,编导高国栋,日本福冈亚洲电影电视节纪录大奖;
《远在北京的家》,编导陈晓卿,自筹经费;
《人·鬼·人》,编导高国栋,四川国际电视节“金熊猫纪录片”大奖;
《茅岩河船夫》,编导宋继昌,第五届上海国际电视节“白玉兰”奖短片大奖;
1995年
《回家》,编导王海兵,四川国际电视节“金熊猫奖”,入围法国戛纳国际影视节;
1996年
《远去的村庄》,编导王小平,上海国际电视节大奖,法国第十届国际电视节唯一获提
名的亚洲纪录片,片比达110:1;
《山洞里的村庄》,编导赫跃俊,法国第九届戛纳影视节评委会特别提名奖、第十七届
NAFA国际民族学电视节、德国哥廷根’96国际民族学电影节展映;
《八廓南街16号》,编导段锦川,获法国真实电影节大奖;
1997年
《神鹿啊,我们的神鹿》,编导孙曾田,获爱沙尼亚国际影视人类学电影节大奖;
《阴阳》,编导康健宁;
《钉子户》,编导张元,获日本HBF第三届“今日亚洲”录像纪录片大赛头奖;
1998年
《费杰日记》,编导张治,北京有线台《第三只眼睛》出品;
1999年
《好大一个家》,沈阳电视台出品,获第二十届东京电影电视节最高奖;
《海选》,编导胡劲草,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制作,反映中国农村民主化进程
,获蒙特卡罗国际电视节银奖;
《江湖》,编导吴文光;
《疯狂英语》,编导张元,获意大利米兰电影制作人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老头》,编导杨荔钠,获日本山形电影节优秀奖,法国真实电影节评委会奖;
《北京的风很大》,编导睢安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