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香港导演:游达志

2003-08-27 06:37:51   来自: 房囚 (北京海淀)
  这个男人永远都躲藏在杜琪峰和韦家辉的身后。他的身影即使对香港黑帮片的铁杆拥趸而言,也是十分模糊的。一方面由于他本人从不在任何杂志封面.访谈录或其它的影像资料中出现,另一方面是因为无论他取得了多大的成就,人们都轻易把其归结为杜琪峰的影响和推动。
   游达志始终是以这么一副郁郁不得志的“傀儡”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在银河映象创作“铁三角”中,他无疑是最不引人注目的一个。但我们不能忘记,他以导演的身份为银河映象有限公司和香港影业贡献了三部最优秀的黑色电影:《两个只能活一个》,《暗花》和《非常突然》。不同于杜琪峰的浪漫悲情,游达志关注的是一个纯粹的黑色江湖,这里面少不了的是怪异人格和变态心理的纠缠,追踪反噬中展现的黑色幽默,还有剧中人之间高智商的对决。他总是喜欢在电影千回百转的情节中体现出一份近似不可理喻的宿命情怀,他的每一部电影都在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句话添上了不同的注解。
   《暗花》中刘青云和梁朝伟斗智斗勇,殊不知自己只是幕后一个老头子手中的棋子。这两颗棋子只能按照别人制定的规则不停地走下去,直至在命运的拐角处狭路相逢,两败俱伤。《非常突然》中的重案组警察不费吹灰之力就歼灭了一个特大犯罪集团,但在影片的最后,他们遇上了两个曾想靠锤子和玩具枪打劫金铺的四川民工,交火之下居然莫名其妙地全体阵亡。游达志的主角们在影片中难以存活,无论他们有着多么超强的智慧和实力,在结局他们总要受到命运的摆布,遇到人生的转折点——从而以不可阻挡之势拥抱死亡。《暗花》刘青云手中不断跳来跳去的小弹球,《非常突然》中从头下到尾的连绵细雨,都是剧中人命运阴暗扭曲的象征性表达。
   游达志相信冥冥背后有一双看不见的巨手操纵着我们的行为心智,不管我们如何抗争都是徒然。我想这正是他对轻视他的评论界,对令人难以满意的影片票房,对常人孜孜以求的鲜花和掌声,都能淡然处之的原因所在吧。他的态度就像他那部最不如人意的电影《废柴同盟》中的最后一个镜头(也是影片中唯一的一个亮点):新年夜里成千上万的人们挤在广场上,为他们的明星英雄吴镇宇欢呼,没有人注意到此时脱下戏装的吴镇宇正慢慢地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走过,这个孤独的中年男人落寞一笑,缓缓朝天吐了一个烟圈。
  

2003-08-27 14:39:23  房囚 (北京海淀)

  [这个贴子最后由房囚在 2003/08/27 03:42pm 第 4 次编辑]
  
   
    
           死去庸俗的浪漫——《非常突然》
              作者:桌紫 
   游达志似乎总在杜琪峰的光环之下,可能当年的银河映像就是以老杜牵头的缘故吧。韦家辉对老杜倒是忠诚的追随,他的每一部片子几乎都是鲜明的杜式风格,而且都很明显的标志是监制的大名非老杜莫属。银河铁三角里似乎只有游达志离经叛道,他就像一颗趁人不备偶而发光的珠子,虽然也许只有一刻的灿烂夺目,之后仍然掩映在杜琪峰的声望之后,但有了这一刻,对于喜欢异数的人也就够了。无论是《暗花》还是《非常突然》,都是鲜明的游氏特色,风格和品质都独到而怪异,看者芸芸眼前的一亮,或者心中的一振也就因他而来。
   不要说他的故事很有意思,游达志的故事可以说都不成其为故事。警匪在游达志那里只不过是一种诉说模式,或者说是一个壳,因为故事本身都不好看。它的实在的内核绝对是在阐述一种心结,或者说是一种可以使人怦然心动的意念。《暗花》和《非常突然》都是如此。他总会力图告诉你故事之外的东西,所以说游达志总显得心不在焉,或者说有点醉翁之意。他不会随着观众的臆想使自己与大众心理达到趋同,更不会在讲述之中不知不觉失去自己。他是特立独行的杀手,在你完全不知情的时候递上一柄利刃,悄然刺向你的要害。90分钟过后你彻底被俘虏,抵抗力灰飞烟灭。 
   《非常突然》的讲述就像它的音乐一样,节奏的很,而且没有变化莫测的旋律,甚至有一点幸灾乐祸的娓娓道来。一个重案组和两伙劫匪,又是猫和老鼠的致命游戏。游达志不是一个愿意简单讲述的人,他偏要设置一个女人让两个男人去面对,从而在一种血腥和戾气之中添进一点暧昧一点温情。这是一种事先设计好的残酷,因为使它出现最终目的是要死去它。这就仿佛一个美好的婴儿创造他的目的却是终结他,这种悲剧效果似乎只有叔本华才会眼睛不眨的讲出来而且讲得有声有色。
  片中的每一个社会公义的维护者,都缠绕在暧昧和困惑里忍受着一种思之不得或者左右交困的痛楚。把人的复杂脱离开职业角色,游达志是那么的轻描淡写。其实片子的大半部分主要纠缠在两个警察和那个老板娘的感情变化里,案情只是一个契机,或者说为它提供了一个可能。也许看这部片子我们真不该去理会什么案子,它就是一把剪裁每个人命运的剪刀,工具而已。那弥漫全片的雨丝难道只是在营造一种浪漫和湿漉漉的心情?我觉得,或者可以这样说,那更像老天为了眼前众生流下的动情眼泪。 
   如果说《暗花》是一场斗智,那么《非常突然》好象与这不沾边,勇力和际遇仿佛更是主宰人生命的决定性武器。它无情的打破了你心中庸俗的浪漫和求全的伪善,血淋淋的告诉你:人世充满了无情的变数,就像余华曾经阐述的那个严峻的人生命题:活着。承受为人之苦活着,还是死亡,这个问题重新问过来,就像一颗棱角分明的石头,每一次袭来你唯一能做的只是应声而倒。片中那几个强悍的劫匪似乎死的很窝囊,他们负责制造虚惊和恐慌的任务达成之后,很干脆的让他们死去。然后把生产突然的重任交给两个很猥琐的小丑一样的人物,这本身就是对生存的一种嘲弄。你知道了什么是浪漫和美丽,但我却要索性破灭它,死去它,让你的什么奢望与希望统统化为尘土。因为我们活的这个人生之中你会与突然一遍遍私会,拦都拦不住。
   雨过天晴之后,游达志坐在那里呵呵的笑,那种笑的到来绝对不是非常突然的,他会说我已经预谋了很久了,至于"突然"是生活送给你们的,与我无关。
  

2003-08-27 15:08:26  房囚 (北京海淀)

  [这个贴子最后由房囚在 2004/01/26 06:37pm 第 1 次编辑]
  
  

  

  

    
        天堂有路——《两个只能活一个》
             作者:桌紫 
   游达志。名字似乎可以说明一切:恣意游走,天马行空,然后便达成所愿。无疑,他是个非常懂得运用异数讲故事的人:思路怪谲,神出鬼没。掉入他的情节陷阱也懒得四下奔突寻什么出口,纵然发足狂奔,红热了身体,香汗淋漓,气喘吁吁;口号仍将不紧不慢,一二一,领跑者依然是他。也好,这省却了猜中别人命运后的骄纵和得意,叫人有理由诚诚恳恳老老实实地坐回观众席。
   四年前第一次接触游达志,就是这部《两个只能活一个》。当时对声光电的东西没现在沉迷,环境也闭塞,所谓的香港电影在头脑里也便只是街头喋血快意恩仇的枪火和刀片,抑或是周星星仰着脖子的狂笑。对这部电影那时只是觉得玄玄妙妙,有一种说不明白的味道。剧中两个人梦想的归宿是日本的一处有雪山和铁桥的地方,相关的那张明信片在我脑海中留下的印象极为深刻。英文也不好,见到那张明信片上的单词默默大体的记了拼写,回去翻查字典,豁然吃惊不小,竟然是Paradise(天堂)。
   从片名上看,涉及了死亡,很明目张胆的摆出一个残酷得有些尴尬的命题,开门见山的让人去面对。游达志倒轻描淡写的就跨越了这道严峻的门槛,他把正襟危坐扔到一旁,另辟蹊径搞出了一种戏谑人生的味道。当然,提供一剧之本的韦家辉也功不可没,成功电影的第一前提在于导演和编剧的齐心协力珠联璧合。影片主要的气氛和影像都处理得很好,情节产生的效果不让你感到模棱两可,或笑或感慨或动容,一击即中,既不繁杂也不滥情。从电影的角度说,它比较纯粹。它不是那种各方面都极为圆熟的类似流水线作业的制成品,也许它甚至有些卖弄之嫌,比如追逐场面的大肆铺张,但它很真诚,也很富有个性和探索的精神,就如同不能不说那些追逐场面的确很精彩。
   对影片中的两个主人公很喜欢,都是那种一根筋的人。阿武和卡雯,一个频繁在赌博中作贱自己和金钱却无怨无悔,另一个记取着负心男人的点点情怀却念念不忘。他们的基调是灰色的,在城市的晦暗角落经营自己的生命和喜乐,实际到为了钱可以去充当别人生命的终结者。本来都是擦身而过谁也不会多看谁一眼的江湖飘零之人,但他们之间却产生了可以超越生死的真情。阿武做杀手领了酬金,阿武去赌钱,阿武赢了很多,阿武开始惜命。于是卡雯出现接下了这一单杀人的买卖,阿武和卡雯此时只是一种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他们的相识,只是发端于人们之间的赤裸裸的交易,而在人物关系上却非要有个三百六十度的逆转:堕落的青年男女偏偏爱意萌生。在影片中渲染出来的冷漠人情也突现了这一道异乎寻常的情感的难能可贵。
   如果二人只是忠于自己的社会角色,给钱杀人从此一拍两散,那么故事也便失了色彩。故事的真正开始,发端于卡雯再要一支枪的要求,于是阿武才去找卡雯的过去的男人Simon,那时候那个男人已经沦落成酒鬼,醉生梦死之间还要试图抢劫阿武,于是差点送命的阿武和卡雯有了矛盾。冲突就这样来了。而这种冲突却使得二人取得了良好的沟通,渐渐变得惺惺相惜起来。卡雯要枪的要求不应该是她的初衷,之所以要枪,还要阿武去找Simon要,那么只能说明卡雯对自己的刺杀行动没有把握,知道自己可能会从此离开人世。而心目中对那份过去的感情割舍不断,于是才有试探和追问。得知了卡雯的悲惨遭遇,阿武有所触动,第二次去找Simon时,将一个又一个酒瓶砸在Simon的头上,这种暴力的源头来源于一种没有泯灭的爱心。卡雯终要自己去终结这段伤心恋情,事先还要手刃负心汉,当与那个头上伤痕累累的猥琐男人面对时,她突然释然了,并且将情感干脆地转移到了别处。
   两个人身处社会的阴暗面,但都没有拒绝感情的释放和收获,正是因为内心深处的温情没有彻底变冷才使他们有拥抱更美好人生的机会。阿武给卡雯洗袜子,拿起来在光下看,那神情专注而孩子气;卡雯流着眼泪,端着枪要给阿武剪头发,那种委屈的眼神只有在没有新年礼物的节日里才可以看到。谁又可以把那时候的他们和杀人者等而视之。他们的不修边幅,面目可憎原来都是深味某种人世悲凉之后的自我糟践。当拥有真情的滋润,他们将从自我设置的硬壳之中破茧而出。费尽周张入住的五星级酒店里,卡雯引阿武的手到自己的胸口,两个人眉目之间已经尽是柔情。但他们终都没有说破,表面上仍然是交易的关系,内心里却已将对方视为生之所系。回归之夜二人失散了,满天焰火之下,却要有一个去和死亡相对。再次相约见面,两辆有轨电车相向而行,在菊黄色的背景之下,两只手就那么倏忽一握。看着这一幕心里竟也怦然一动。
   检验爱情最残酷也最实际的做法就是以死亡做筹码。阿武给了卡雯一只袋子,卡雯打开它,里边却是一张书写着Paradise的精美明信片,等她反应过来开始奔跑,阿武已经完成了暗杀计划狂奔在仇家的枪林弹雨之中,这一段平行蒙太奇十分精彩。事前的约定:不看电视,不看报纸,不听广播,你就永远不会当作我死了。卡雯奔赴机场,勒令司机关掉收音机,但终不能接受阿武真的死了的结果,她还是要在走以前弄明白阿武的生死。在电视机前,看新闻,播音员正说那宗命案,一系列铺陈介绍案情,最后说男子已经逃跑。卡雯的眼泪落下来,人生的狂喜就这样降临了。卡雯过街,眼泪在脸上飞扬,那微微有些驼的身影却包容着世界上最深切的幸福。
   影片的摄影时而飘忽,时而温情,紧扣剧情发展。人物的静默,多采取近景突现人物内心世界;而人物的激烈运动多采用全景,大视野里看人的爆发张力。前后景对比,俯拍,甩拍,高速摄影等拍摄手法在影片中交叉综合运用,经剪辑师的精彩剪辑,使整部影片摆脱了僵化说故事而变得生动鲜活动感有力。音乐尤好,与剧情启承转合更是相得益彰,使影片的气氛始终玄密,挑逗,并且随着两个人感情的推进,慢慢又加入了一种浪漫的音乐元素,使爱与死亡的沉重主题与一种别致的轻松顺利交割。
   剧中的明信片是一个关键道具,它真正维系着两个人的生命交叉点。香港这边发生的故事只是幸福未来的前奏,而在这其中的激烈碰撞和交锋也便可以视作二人向梦想中天堂行进的脚步。影片结尾逃出升天的阿武躺在货轮的集装箱上,嘴里悠闲的叼着香烟,这时哧的一声,一架飞机划破了上空的宁静,那是卡雯奔赴梦中归宿的座驾。
   天堂有路:一条在天上,一条在海上。
  

2003-08-27 15:16:08  房囚 (北京海淀)

  

       《暗花》:那一刻绝艳的伤疤
  [给警察]:
  着麽你醒了吗
  不是在梦中掂记绝艳的暗花
  着麽它调谢了吗
  我看到了那一刻绝艳的伤疤
  着麽你后悔了吗
  我看见你绝艳眼神在风中褪下
  着麽你还在梦中吗
  那琐琐碎碎早界定的懵动痴傻
  着麽就度过一天吗
  枪声中击破昨夜耳边的情话
  着麽这是骗局吗
  着麽你冷冷的在夜色中不说话
  着麽样就结束吗
  都市中绽放着无比灿烂的烟花
  [给杀手]:
  午夜,登录一场死亡ID
  沉默杀意隐藏在柒黑下
  远方的道路没有明目
  身后是荒野荒夜谎靥没有退路
  妖阳一刹撕裂黑暗的脚步
  碎裂的玻璃下你无言过分潇洒
  不是时候,不是时侯说话
  是时候背影留给绝艳妖异的暗花
  生命没有在某一站止住
  只是沧桑留住了都市的夜幕
  在沉思中默数死亡的路数
  清醒不是梦是预支在空气中的杀戮
  街灯迷住了双眼迷住了景色的糊涂
  在没有前路的杀戮中绝美的失掉前路
  
  [给幕后者]:
  没人有资格在凌晨前退步
  没有人领到那喧嚣下零碎的街边舞
  悲伤的故事在刻意的引向美好的分数
  鲜血浪漫的分布
  在凌晨之前忘掉自己吧陌生人
  不要再留恋暗花的味道
  昨天我还在呢喃生命的寓言
  未知一切尽让我费心钻研
  这些日子以来我很痛苦
  这游戏我不敢放心的确定路数
  没必要在乎没必要孤独
  我老了我不中用了你们不必在乎
  在喝咖啡前我不喜欢讨论胜负
  我看不见那结束
  
  [给《暗花]:
  暗花没有结束
  只是它不习惯这江湖
  
  
  电影:《暗花》
  “任何事情明晚就解决了,还怕姓洪的些甚麽呢?一个十几年没回澳门的老头子,能恶出甚麽样来?如果他真这麽了不起,我也想见见他。”
  当片尾这句台词再次出现时,终于为洪先生倾倒,也为电影倾倒。不仅仅是在佩服洪先生,更是在佩服游达志,司徒锦源,游乃海,几位将电影的风格剧情搞的如次之酷,不得不令人叹绝。或者说,你可以以很多理由来指出《暗花》的种种缺点,或者说电影本身的许多BUG,但就电影风格来讲,《暗花》是至今为止银河影像最杰出的一部电影-----影像及主题接近完美的那种。
  “暗花”的意思大概是指黑社会暗底下为杀一个人所出的价码。本片便是围绕着这样一个“暗花”展开的。故事发生在澳门,基哥和乔治(佐治?)为了黑帮利益火拼了八个月,十几年未回澳门的幕后老板洪先生“看不下去”,决定清理一下。于是基哥和乔治便决定谈判以对付洪先生,这时候,忽然传出基哥以500万暗花要取乔治的消息-----
  主人公梁朝伟是一个警察,同时又是基哥的一个得力手下。他的任务是在基哥和乔治谈判前保证没有意外发生(乔治要绝对安全的和基哥见面,任何事情明晚就解决了)。而刘青云则是一个杀手,一个洪先生派来办事的杀手,他的任务是在一些人的帮助下,将一切事情解决:粉碎基哥和乔治的“废柴同盟”计划。
  最精彩的是电影的编剧,一天内发生的所有事情都是安排好的,或者说这些安排只是电影意义上的可能,但在看片时却又感觉有无限可能,电影发展到最后,直到那突如其来的一枪,使人们撤底的感都圈套的魅力,宿命的悲哀,悬念也最终完结。如果说最初的种种悬疑到朝伟码头遇乔治为一松的话,朝伟的垂死挣扎之至被莫名的杀掉则是故事的高潮,也更体现了编剧的高明所在:一种骨子里的黑色味道。
  香港警匪片最初都是正义与西邪恶之战,英雄独力战胜罪恶,并得到一个美女,千篇一律的是最后英雄伤痕累累之时,大批警察方才赶至,而美女也往往在此时扑怀而来。这种局面到吴宇森的《英雄本色》为之一变(可笑仍未逃出最后警察围至的俗套),描些了兄弟朋友之间的义气,成为经典。而到《暗花》可谓是又一变,本片已没有了正义与邪恶的讨论,片中没有一个所谓的“好人”,而是将视角投向了故事悬念的营造,人物内心的自私与恐慌。当电影投向人性的致命所在时,人性有时已无意义。
  梁朝伟和刘青云这两位演员在电影中极其的重要。我们看到,他们的形象都不同与以往,一个光头,一个小须,显的特别酷,特别适合电影阴灰的格调。刘青云(尽管我觉的吴镇宇出演更完美)将一个杀手的冷鸷与威势表现的极其成功,他走路的姿势和看人的眼神最令人眼爽。而相对于刘青云的角色,梁朝伟的表演似乎更沉稳,更有深度,更复杂,也更精采,特别是他通过17号出口见到乔治时的神情,充分将一刹的无奈与绝望表现出来。另外其他的几个角色也都很有趣,很有特色,象邵美琪演的那个女人,从头到尾都被打,几乎都认不出是她了,郑浩南演的荣少也很形象,道是被大家吹捧的林雪(我觉的大家的吹捧有些过了,游杜最多不过是将他当一个特色演员使,就象那个胖老头一样)没甚么发挥。
  电影中有许多细节值得称道,比如青云脑后的暗花图案(他以及另外一个杀手的衣服上也有),给人一种邪而神秘的味道。又比如用一粒弹球来表现无从掌握的命运,用一个白巾揩汗来表现人物紧张的心情。当青云在餐厅阴暗的角落等电话时,朝伟推门而进,骤然一道白的异样的阳光射了进来,那种黑白立判的感觉油然而生。在囚室中将灰尘夸大成漫漫飘浮的暗花状,都是极具创意的。这是一种风格的展现,在银河影像的黑帮电影中大都如此,本片可以说最极致而无痕。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电影中的暴力镜头。一开始就是基哥和乔治火拼的种种场面,很记实。到正文中,这种镜头频频出现,特别是朝伟,将那种暴力警察(与黑帮勾结)表现的淋漓尽致。青云碰车窗的镜头也很酷。在其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酷,更是残酷,或者残忍。当然,最后在玻璃厂的枪战场面犹其经典,两个对手的角色撤底翻转,警察成了逃亡者,而杀手也由暗处转向了明处,影片中青云的面部表情一直在闪现,而朝伟那剃光了的头却始终不正常的显山露水,只是偶而在镜中出现,极其诡异。角色的互换使得人物的身份变的不再重要,最终,青云的头颅被一片玻璃割飞,暴力也到了极至----
  本片是1998年出品的,正是澳门回归的前夜,有人认为电影有意无意的有所影射。当然,也是可以这麽认为的,洪先生可以理解为“红”先生,而“洪”(洪门)本身也是由100由国内传到港澳的,基哥可以理解为澳方,乔治(洋名)可以理解为葡方,洪先生收复势力所指更是不言而喻。片中的基调也正是一种恐慌的感觉,似乎恰是澳们一些人的真实心态。当然,这仅是臆恻,我也只是胡乱说说,更多的是不管这些。
  “任何事情明晚就解决了,还怕姓洪的些甚麽呢?一个十几年没回澳门的老头子,能恶出甚麽样来?如果他真这麽了不起,我也想见见他。”
  《暗花》,一朵暗里绽放的诡异之花。
  

2003-08-27 15:42:00  房囚 (北京海淀)

  [这个贴子最后由房囚在 2003/08/27 03:46pm 第 1 次编辑]
  
    

      
        《废柴同盟》:游达志的野望
             水杯子
     那天去朋友家,路过超市时我习惯性地扫了一眼卖vcd的小贩。
   五分钟后,我兴冲冲地进门,拿出新买的盗版盘放进影碟机,说:“这导演是我最后一个偶像。”朋友凑过来一起看片头,说:“游达志。”
   半小时后,朋友说:“我受不了了,看点别的吧。”
   我立刻同意。
     游达志
   游达志是马来西亚人,拍电视出身,1996年杜琪峰组建“银河映像”,在其后数年中成为香港电影的独特势力,杜成为这一代青年影迷的偶像。1997年《暗花》大放异彩,杜琪峰、韦家辉,导演游达志三人被称为“杜韦游”铁三角,银河的成功被首先归功于监制杜琪峰、韦家辉,然后才是游达志。
   但我始终认为,“银河映像”最重要的人物不是杜韦,而是“二游”,编剧游乃海,导演游达志。银河最重要的作品《暗花》《非常突然》《再见阿郎》《枪火》都与这两人有极大的关系,四部戏的编剧都是游乃海,游达志是前两部的导演和《再见阿郎》的执行导演。2000年,杜琪峰携银河映像加入中国星集团,改走商业化路线,出品了一系列卖座片,这个时期,游乃海仍然是杜的御用编剧,而游达志居然回马来西亚拍电视剧去了。
   两年后,就在我几乎忘了这个人的时候,游达志突然现身,拍了这部《废柴同盟》(又名:压轴好戏),看看演职员表,除了当年银河力捧的黄卓菱,以及《暗花》女主角之一邵美琪,幕后人员跟银河映像毫无关系。不过,编剧邵丽琼是杜琪峰“银河映像”之前的班底,是《审死官》《东方三侠》等片的编剧之一。两个跟杜琪峰分道扬镳的人走在一起,倒是有趣得很。
     香港的“电视台风云”
   《废柴同盟》让人看不下去的原因是,数码摄影带来的新技巧用的太多太频繁,又没有《迷上瘾》那种想象力,只是一味的求快和眼花缭乱。好像有才气的导演离开合作很久的监制和制作队伍,第一部作品常常会整体失衡,比如吴宇森离开徐克工作室后的《喋血街头》。
   晚上回家,我耐着性子重看了一次,恍然大悟:游达志这家伙想拍香港的《电视台风云》(Network)。
   《电视台风云》是70年代美国人反思电视文化的杰作,讲一个过气新闻主持人在被迫退休前的直播中对观众说自己要在最后一次节目中自杀,其节目收视率马上狂飙。电视台索性给了他一个个人SHOW,用歇斯底里的风格取悦观众。片中关于电视文化的方方面面都有一针见血的批评,主持人煽动群众、集体歇斯底里的场面有点像多年后中国的“传销大会”和《疯狂英语》。
   《废柴同盟》的故事主线跟《电视台风云》差不多:过气电视导演阿南(曾志伟)把过气歌星Kenny(吴镇宇)包装成厚颜无耻、行为古怪的话题人物,获得了48点收视(好像是影射蔡枫华)。他们获得了策划新年千万大Show的机会,但吴的一次癫狂行动终于断送了自己的前程,两人的友谊也受到考验。
     编导演
   这是一出香港罕见的“职场电影”,而邵丽琼的剧本却是香港常见的粗糙。对电视对人的影响不作反省,对电视人追求收视、放弃理想的心路也一带而过。思想深度远远比不上《电视台风云》,而对特定行业(电视业)的了解也不如上个月的《绝世好Bra》(女性内衣设计)。编剧的功课,真是作的糟透了。
   除了前段用了快速剪接和数字电影特效之外,游达志的叙事风格仍然保持着招牌式的疏离态度,拉丁音乐、暖色摄影下,镜头对人物保持距离,制造出奇特的冷漠感。可是,剧本中没了游乃海一贯的造化弄人,这种《非常突然》式的叙事就失去了张力。到了最后,当银河拥趸满心期待一个急转直下的结局时,却等来一部歌颂友谊,同情职场老兵的“主旋律”结尾。整个电影因此不伦不类,作为剧情片不够深刻,作为友情片不够煽情,作为搞笑片又太闷(除了董伯伯那个噱头)。我终于相信了一种说法:自己不写剧本的导演,就不能算好导演。尤其是在华语影视圈这个剧本沙漠里。
  
   本片表现最出色的是演员。曾志伟的老油条导演、邵美琪的冷血经理、秦煌(83版《射雕》的老顽童)的大老板都演的有味道。最精彩的自然还是吴镇宇,他演了90分钟的娱乐小丑,永远奇装异服、装疯卖傻。到片尾最后一个镜头,新年夜,kenny突然换作平常人装束,面无表情地走在人群里,没有人认出这个孤独的中年男子。这个镜头和两个男主角在雨夜撤里聊天一段,是《废柴同盟》最大的两个亮点。
   《废柴同盟》不是一部好电影,但没有让我对游达志失望。他身上还保存着银河映像的精神:狡诈地在商业计算与作者理念间走钢丝,永远渴望不落俗套。
  

2003-12-22 21:20:16  房囚 (北京海淀)

  ***** 版主模式 *****
  该贴子是管理员从电影论坛转移过来的!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

nFLNSjjgTlfvzVx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