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看碟笔记-天生杀人狂

2003-12-15 16:46:56   来自: echo (北京)
  天生杀人狂
  故事梗概
  梅乐斯是一个年青女孩,她向往自由的生活,但却受到暴劣的父亲的严格管制,一天,米基来到了梅乐斯的家里,他们相识并相爱了,梅乐斯的父亲却不断阻挠两人的结合。米基和梅乐斯为了争取两人的幸福最终杀死了老头和养母,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在连续杀死五十多人后,米基和梅乐斯终于被抓获,送入了监狱,在狱中他们仍疯狂杀人,但却因为没有死刑法律而没有被处死,政府终于通过了死刑法律,准备处死米基,在处死之前,电视台来到监狱为米基一个访问节目,米基利用这次节目杀死了狱警,救出了梅乐斯,并最终成功地逃离了监狱。
  <<天生杀人狂>>是一部极具风格的影片。该片导演奥利佛.斯通以极富个人风格的创造使一个典型的惊险动作片成为了一部充满了讽喻和社会寓意的影片。
  在片头精彩的过场中,影片以一个标准的好莱坞式的片头,从一开始就以一个极富暴力和刺激的场面牢牢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但在这个片头设计中显然又有别于我们熟知的好莱坞电影片头,在米基和梅乐斯开车的片断中,他们面前的布景就并未使用实景,而是采用了描绘着鬼怪山洞的布景,与情节无关的画面直切式的蒙太奇运用(如狮子和舞动钳子的蝎子)和MTV风格的场景,使本片突显出斯通独特的风格。
  影片充分利用了电影的艺术手段的表现力,在构图上主要为随意的构图,并不追求形式美,全片主要运用了手持式摄影,晃动的摄影机下是一个倾斜和失衡的世界。纵观影片全场,只有米基向梅乐斯求婚的一场戏中,导演才稍微宽容地使用了一个也是全片仅有的一个较有美感的构图—一条白色的纱巾在风中向深邃的山谷飘下。这条纱巾仿佛象征着米基和梅乐斯两人纯结的爱情,但这一抒情段落马上就被卡车调情的呼哨打破了,梅乐斯向着远去货车怒骂的“Fuck you ”成了全片情绪的基调,这个情绪也正是工业社会下人们空虚和失望情绪的体现。在照明和光效运用上,本片也有突出鲜明的特点,如在影片开始梅乐斯在汽车顶跳舞的一场戏中,影片的创作者就充分地运用了各种照明,顶光、侧光、逆光,甚至脚光在短短的几分钟里交叉运用,拌随着梅乐斯轻微的舞蹈和梦呓似的自白产生了极富戏剧性的效果,很好地体现了梅乐斯的个人想象,这样丰富而精彩的照明在全片中还有多处精彩的运用,有力地烘托了人物精神状态。
  全片对心理活动的戏剧化体现还反应在剪辑手法的创新,如在片中米基作梦的段落中,导演将米基童年的片断和一些非常戏剧性的图景(无头尸体、动物)剪辑在了一起,具象地再现了米基的梦境,使观众感到迷幻的同时又真实可信。在一些场景中,导演甚至让剧中人物的主观心理意向直接投射出来,比如印第安人和小孩对话时,导演即让他们的主观感受(认为米基他们是魔鬼)直接以发光的字母显示在米基和梅乐斯的胸前,这样新鲜的手段在全片整体的戏剧性风格下也变得可接受了。
  此外,值得一提的还有影片在色彩和音乐上的运用,彩色与黑白色的混合在全片中并没有泾渭分明的界限,而是’随意’地混杂在一起,这种随意化的处理混淆了我们的视觉,也混淆了现实与虚幻的界限,以红色为基准色的画面仿佛正是剧中的杀人狂(或者也是大家)眼中的世界,充满着暴力和生命的原色,在米基和梅乐斯逃离监狱的一段戏中,画面的整体都覆上了一层绿色,红色的血手印在绿色的环境越发呈现出一股阴冷的迷幻感觉。在音乐的运用上,斯通使用了摇滚乐、电子乐等多种类型的音乐作为背景乐,如在片头梅乐斯与调戏他的男人对打的一场戏中,即适时地使用了一段摇滚乐作为背景乐,狂暴的节奏和暴力的打斗产生了一种不可言喻的合一感。而在狱中典狱长视察牢房的段落中,斯通采用了一种合成的非现实音乐,造成了虚幻和扭曲的心理感受,有力地强化了影像的表达内容。
  影片另一突出之处是对文化景观的拼贴和挪喻,如在片头米基和梅乐斯相遇的一段中即采用了肥皂剧的戏中戏方式。这样的挪喻还体现在影片内容对类型片的模仿,如米基去救梅乐斯就明显地带有了西部片的痕迹。在影片中,无所不在的银幕出现在米基和梅乐斯相处的几乎所有场合,这样大胆和前卫的方式使观众的视觉范围产生了拓展和丰富的蒙太奇效应。大量的‘无关’素材的插入,有意地造成了对观众的观看干扰,如米基和梅乐斯在旅馆的一场戏中,斯通不仅在床前放了一台电视,更在床的一侧墙上造成了一片银幕,银幕上不断播放一些武装阅兵等场面,这种处理不仅扩充了信息量,而且也具有了一定的象征效应。这样前卫的运用不论成功与否,单就论勇气而言,斯通无疑是大胆的,在传统和风格的选择上,斯通显然选择了后者,就这一点而言他比同期的导演更具了创新的勇气,而创新正是艺术的本质。
  影片在情节的构思上也有精彩之处。例如在梅乐斯囚房枪战的一段戏中,电视台的记者基尔对待米基与Jack的对峙无动于衷,反而偷偷调整了一下摄影机的光圈,这正体现出他所代表的貌似公正的传媒的冷酷和贪婪,一切只为了收视率。而在后半段杀出重围时,基尔甚至也变成了一个杀人狂,他叫嚣着‘我从未感到如此快活’,这样的突变不仅是由于狱警的围追,其实质原因是工业社会压抑扭曲的心态反映。在影片的结尾,米基杀死了帮助自己逃出监狱的记者基尔,这一举动初看是残忍和不近情理的,但细细思量,又不得不承认这样的结果才是最合理的结果。基尔在临死前对米基许诺说可以接纳他为一份子,以成名、得利诱惑米基,遭到米基拒绝后,他叫嚷道‘我们已经发展出联系’,米基回答说,‘如果我们放过你,哪我们就和以前没有两样’这句话无异是米基所代表的‘异已‘与主流社会的背离和绝断的宣言,并在实质上完成了一个对权力、社会、舆论的实际意义上的判决。在片尾我们看到米基和梅乐斯驾着房车,如他们梦想般地生下许多孩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一理想化的结局虽然批判和现实意义似乎比让米基和梅乐斯死去要逊色一些,但由于实质的讽刺和批判的核心(杀死基尔)业已完成,所以并未影响到全片的批判力量,观众在全片近两个小时的压抑后终于获得了一丝轻松,这样的团圆结局一方面是好莱坞的制片原则,另一方面也是艺术家的品格问题,在这一点上斯通显然是向上的和理想化的。
  在影片的台词和表演上,该片也呈现出了鲜明的风格,我们从片中主配角的语言风格的对比可以看出:男主角的语言风格始终是安详中带着嘲弄和不羁的,女主角则是激烈的和仇视一切的,在片中饰演配角的记者基尔和监狱长(汤米.里琼斯饰)两人的言语则始终是疯狂和神经质的,快速的语速中含着的是咬牙切齿的莫名憎恨和嗔狂。这种鲜明的对比表现了导演的精心要求,貌似疯狂冷血的杀人狂其实是‘理智’的、看破世事的‘睿智’,而权力和公正的代表监狱长和电视台记者才是真正的疯狂和毫无人性的冷漠的‘人猿’。
  

2003-12-17 11:54:24  房囚 (北京海淀)

  恩那
  

2003-12-17 12:46:08  范坡坡 (北京东城)

  片头被电影学院的老师讲了无数次了的——很喜欢!
  

2003-12-17 14:52:29  瞳游 (天空游离)

  我有收藏!8错!
  

2003-12-17 21:33:38  echo (北京)

  多谢来看,这并算不得影评,什么都说了 :)
  

2003-12-18 13:26:38  我爱小鱼 (北京海淀)

  这个也贴啊??!!
  

2004-01-24 21:50:01  xo

  很让人震憾的一部电影, 喜欢!
  从这部电影中我感受到了电影的魅力和力量.
  对人的视觉的冲击和思想冲击, 第一次明白暴力的快感
  

2004-01-27 09:26:02  范坡坡 (北京东城)

  我原来只是看了片头——所以很喜欢的——不想看了全片——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了——有点失望!
  

2004-01-29 08:07:01  房囚 (北京海淀)

  POPO,你喜欢的风格跟我们不一样,我觉得非常棒。
  

2004-01-29 13:04:10  范坡坡 (北京东城)

  我喜欢的暴力——不应该是那么“赤裸”的——视觉上昂贵的,直接的……往往自己感受之下,并不是那么的过瘾!
  所以我偏好刺激心理的——而不是感官!
  譬如把暴力拍得很神秘、诡异的……大概像《漂流欲室》一样,我会更加喜欢!
  (呵呵——看片量有限,目前可举的例子不多)
  而且,我喜欢安静一些的电影——我不会觉得闷!
  

2004-02-03 10:09:23  房囚 (北京海淀)

  《漂流》那是变态,哪算暴力
  

2004-02-04 13:15:35  kevliu

  天生杀人狂是一个好东西,就像邦妮和克莱德一样
  

2004-02-05 11:48:04  范坡坡 (北京东城)

  [quote]下面引用由房囚2004/02/03 10:09am 发表的内容:
  《漂流》那是变态,哪算暴力
  [/quote]
  我觉得“变态”这个词是相当不人道的,我基本上不用它!
  其实里面的杀人、流血镜头细体会其实蛮过瘾的!
  

2005-01-13 13:06:18  十二牧 (北京海淀)

  看 天生杀人狂 这类片时 常常心里犯嘀咕
  因为自己常常感到"优美"
  用这个词来形容 多少有点让自己怀疑 自己是否变态
  看 杀手阿一 也是如此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