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痴人正是十三郎

2003-11-17 02:43:03   来自: 苏七七 (北京海淀)
  痴人正是十三郎
  苏七七
  看《南海十三郎》,初看以为只是个粗糙的港片。嘈杂的香港街头,一个说书人说起了一个故事,说得进了警察局——因为妨碍了交通。于是故事也带到了警察局,警察叔叔们围在铁窗外听得唏嘘感叹。最后,自然是曲终人散,斯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说书人。故事。说的是南海十三郎。
  这是粤剧剧作大师江誉逑的传记片。一个典型的剧情片,拍摄手法一点也未见新奇,但这个故事,却在看完,真能让人感叹一番。这是个世家子弟、末代文人,旧文人的才气、多情、愤世嫉俗却还得在世俗中沉浮,被拿来总结、怀旧且暗暗自嘲了一番。片子的编剧杜国威是下过一番心血写这个剧本罢?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文章素来憎命达,说它是千古事的,也只是文人自己。江誉逑的一生,恃才放旷,贫病潦倒,最后进出于精神病院,流浪在街头,究竟是真疯,是假疯,还是看透人生一场,不过“雪山白凤凰”,空里来,空里去?那正是白纸一张,只凭各人想法。
  看到片末。故事尽了,镜头便从一张张街头流民的脸上掠过去。世间流转,无端悲欢。
  后来就去google上查些资料,查导演高志森,只查出他的旧女友是李丽珍,新女友是焦媛:)。再查南海十三郎,倒有收获。说是江孔殷江太史其实有一子一女,女儿江畹征20年代为薛觉生写了许多剧本,因不宜抛头露面,便署名“南海十三郎”,由胞弟江枫转交。江枫在誊写传送间,也于粤剧渐渐沉迷。畹征早逝,江枫便接过“南海十三郎”的笔名,继续当薛觉生、白驹荣等粤剧名伶的开戏师爷。名剧有《花落春归去》,编进《粤曲集成》中。
  其实这段实事,倒极曲折宛转,拍出来想必也好看。影片中插了几段粤剧唱段,好听得紧。十三郎写的唱词,可以见得出有诗骚气韵,却又明白如话,当行本色。民间有多少好文字,都没人知晓,就此湮没。也不由人念:“心声泪影女人香,燕归何处立斜阳。风宵夜渡寒江雪,痴人正是十三郎。”
  

2003-11-17 12:21:25  马拉

  人世多如此……
  

2003-11-17 12:54:43  雨不亭 (北京海淀)

  ......好听得紧!
  这句子,这腔调,让我想到一个人!
  

2003-11-17 13:05:18  房囚 (北京海淀)

  第一次看《南海十三郎》的时候正是某一年的大年三十,刚看完春节联欢晚会还不想睡,把电视机转来转去寻找好看的节目。于是邂逅了《南海十三郎》,还是中央六台的。一个多小时,没敢说一句话,看完心里又堵的慌,当时我才念高中,语言匮乏,只在心里说:牛逼,牛逼。现在,真想重温一遍啊
  

2003-11-17 14:20:24  房囚 (北京海淀)

  一个文人的悲怆
  有感《南海十三郎》 
  萧子菁
  
   这些日子赶着将凤凰台的《南海十三郎》看完,心中一片唏嘘。最近几年,关于南海十三郎的舞台剧、电影及电视陆续出笼,皆取得不俗的成绩。
   这些成绩,首先得归功于编剧杜国威,他是一个热爱戏剧热爱表演的人,早些年在圈中亦曾光彩夺目,现在电影不景气,他也渐渐消沉。杜国威在编《南海十三郎》的舞台剧时,投入了自己的全部感情,融合了旧式许多编剧的经历、遭遇和困惑,所以片中十三郎的故事不仅仅代表了名编剧家江誉鏐苍凉的一生,更揭示了和十三郎生活在同一时代的旧式知识分子的命运。
   南海十三郎:本名江誉鏐,又名江誉球,別字江枫。1909年出生于广州,在家中排行十三。十三郎出身世家,父亲是广州名士江孔殷,清末最后一科进士,世称江太史。十三自幼天资聪颖,17岁即考入中山大学法律系,年年名列前茅。毕业后的他並未晋身法律界,反而孜孜不倦专研广东传统音乐和戏曲,流连于各大戏院间。三十年代即驰名省港,为粤剧红伶薛觉先编写了《心声泪影》,名噪一时。他的代表作还有《女儿香》、《燕归人未还》、《李香君影》、《幽香冷处浓》、《璇宫艳史》等。电影电视版《南海十三郎》中的《寒江钓雪》即是《心声泪影》的主題曲。十三个性清高,恃才傲物,自小就喜欢仗义出头,抗战时,更拒绝为伪军演出,后避难香港,郁郁而终。
   我到岭南三载有余,日渐迷上粤语粤剧。岭南文化自成一派,可惜世人皆知道岭南经济发达,却不肯承认岭南也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本不分地域,在动乱年代,写戏的十三郎们与拉二胡的阿柄们,以相似的悲剧,共同为时代做了一个凄凉的注释。
   来看看电视里的十三郎是如何度过他的一生的。十三郎第一次去医学院上课,在一群西化的学子中,他独穿一袭长衫,摇着折扇,如鹤立鸡群,风度翩翩。课堂上洋教授讲解剖,言语中大是鄙视华人,满座学子低头不语,十三郎刷的立起:“先生可知黄帝内经否?”两人唇枪舌剑,最后洋教授狼狈而退。自此,十三郎在医学院一战成名。
   十三郎的骄傲很快败给了一个女人,这个在电视里叫莉莉的女人,影响了他一生的命运。莉莉是个颇有心计的女人,她选择了安宁,富裕或者说她没有选择做一个文人的妻子。许多年后,莉莉明白了生命的真正意义,离开丈夫,再去追寻十三郎时,已经不可能了。莉莉的重归,对贫困潦倒中的十三郎来说,就像幸福从天而降,生平最大的梦想成真,可是他拒绝了。他挑着一根木棍,吸着一双破鞋,蹒跚着逃开了,他去到谁也不知道的地方,也许是一个桥洞,也许是一个破烂的地下车库,再没人认识过他。香江的人们,只知道他是一个疯子,几次被送入精神病院,昔日的同窗成了他的主治医生。在若干年街头的流浪中,陪伴他的只有一个小叫花,但当他避开莉莉时,竟然连依恋他的小叫花也没有带上,最终他是选择了彻底的狐独。最后的镜头定格在三十多年后的香港街头,那是一个太平盛世,冰冷的冬季,已经人到中年,西装革履的小叫花巧遇奄奄一息的十三郎。十三郎死在了小叫花的怀中,弥留之际,他只说了一句:“这人生啊,真像一场大梦。”
   最后的结尾,编剧未免煸情,然而回想十三郎一生,几番起伏,从名动天下到寂寞而逝,何尝不真如一场大梦呢?
   造成十三郎后半生命运悲剧的,除了爱情,还有家国亲情。刻骨铭心的爱情不仅让十三郎心如槁木,同样也激发了十三郎的创作潜力,在意气风发的日子里,在花前月下的幽会中,在天南地北的追寻时,他写下了不朽的剧作,成为一代粤剧名家。但爱情给予他的打击却是致命的,当爱人投入他人怀抱后,他基本上放弃了对生活的兴趣。他是一个爱情至上的文人,清高孤傲,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些高洁的品性不能为世人了解,终于被当成疯子,受尽白眼。他只身来到香港,家人全留在广州,内地政治风云变幻,父亲江太史惨遭迫害,家人全被批斗。十三郎有家归不得,只有一首曲子表达无限悲痛:“为了世人的欢颜,我宁愿装成疯颠。夜深人静,是我思亲的时刻……”。江太史在批斗中逝世,昔日巍然的太史弟,在社会前进的滚滚车轮中烟消云散。亲人的故去,完全扯断了十三郎对人世的留恋,此后的人间,已与他无关。
   一个典型的旧式知识分子,一个狂放不羁,追求爱情,追求平等的文人,南海十三郎让我如此喜欢,又如此悲哀。他的命运是个性造成,也是社会造成。过洁世不容,一个高贵的灵魂在碌碌无为,利欲熏心的人群中给当成疯子,这是何等的嘲讽。社会的动荡,新旧世界的交替,战争和死亡,也深深影响了十三郎,如果他处在一个开放自由,富裕安宁的时代,他绝不会轻易的放弃生活,放弃心爱的粤剧创作。
   看着这些一代又一代关于文化和文人的悲剧,我只能报以一颗冰凉的泪。平生做梦游,来去许多秋。眼见今年月,依稀照白头。
  

2003-11-17 14:50:36  房囚 (北京海淀)

  找了好久才找到这样一张剧照
  

  

2003-11-17 17:49:12  雨不亭 (北京海淀)

  这个正点吧!
  

2003-11-17 21:26:11  房囚 (北京海淀)

  喜欢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