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电影节
档案
影片
影人
电影节
基金
机构
群组
新闻
成员
活动
您好,请
登录
或
注册
赵大勇談《安魂之地》
2020-08-07 01:59:32 来自: fanhallfilm
《安魂之地》(2019)是赵大勇继《寻欢作乐》(2010)、《鬼日子》(2014)之后的第三部剧情片。它的英文名“The Blessed Land”似有幸福安定之意,但按导演的话来说,这个故事其实讲的是“一片被诅咒的土地”。其中的反讽意味,对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来说,既真实又魔幻。似真亦假,若有若无,恰如男主人公班康飘忽不定的生活与迷茫模糊的未来。
班康从未出过大山,直到从城市打工归来的发小碧秋和童童闯入他的生活。一次聚会上,碧秋和他的兄弟轮奸了童童,酒醉醒来的班康悔恨自己未能出手相救,他终于决定离开家乡去城市打工。但没过多久工厂便经历倒闭,一同打工的碧秋在江边失足落水,班康并没有救他。兜兜转转班康仍然回了家,童童早已变疯,于是班康决定娶她。可在一个阴冷的清晨,班康得知童童失踪了,他在村子里找寻童童的身影,最后自己也迷失在漫天大雪中。
赵大勇说,《安魂之地》可以看作之前影片序列的一个节点,他关注的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到这里就已经结束了。结束不一定是找寻到了答案的句号,结束可以是充满未知的问号,也可以是无限蔓延的省略号。叩问不会沉寂,但也许会以另一种方式出现——一种非隐喻的、非符号的、直接的、冲撞的。
现象网:可以简单聊聊《安魂之地》的创作过程吗?
赵大勇:我拍电影有点随意,从剧本到资金,包括班底都比较随性地去拍,很少做计划。基本上写了剧本也不按剧本拍。因为每次拍的时候,总感觉想象跟现实的差别比较大,所以总是在行动过程中不断地发生变化。当然也就造成了整个剧组在运作上容易出问题。
现象网:这个片子后期做了多久?
赵大勇:《安魂之地》后期拿了法国的国家电影基金CNC,整个后期基金拿得还是比较高的,据制片人讲这部片子是2018年所有电影里面的最高奖。整个调色、声音制作、还有混录都是在巴黎做的。后期用的时间也很长,差不多有五六个月快半年的时间,最后字幕全部上完并做完拷贝是19年4月份。整个制作班底非常非常棒,后期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得非常到位。
后期我实际上最感谢的是杜阿梅,她对影片的剪辑帮助很大。因为这个电影不好剪,我只是做了一个架构,一个导演实际上不太适合去剪自己的片子,尤其是粗剪阶段。因为导演是从头到尾亲身经历,一路这样过来,对素材不是特别客观,所以导演必须得要具备一定的决心或者是狠心,敢于对自己下狠手。还有这不是话题性很强、很类型化的故事,演员也都不是职业演员,要通过剪辑把表演上的一些问题给处理掉。在这个过程中杜大姐帮了很大的忙,在巴黎反复处理了好几次。
现象网:《安魂之地》应该是你的电影中制作规模最大的一部吧?
赵大勇:对,然后也是最麻烦的一部。我从15年就开始写这个剧本,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地跟投资人谈,非常复杂,中间也出现过很多变故,最后能够开拍也完全取决于我身边一些朋友的帮忙,说大勇好兄弟,给你拿个20万、10万,就这样东拼西凑。第一次拍摄钱就花光了,然后去找钱,剧组就停下了,然后再继续,这样一直反复到18年的10月份最后一次拍摄。
拍摄的地点是云南怒江州,在云南西北角,属于藏区。海拔非常高,都是三四千米。从云南昆明到那里,不堵车路好走的情况下都得开十几个小时。途中要睡一宿,而且山上的拍摄条件非常辛苦,这些城里人要想长呆下去真的很难熬。因为整天在山头上,然后睡本地人那种四面透风的木房子,冬天又冷,夏天虫子又多。尽管山水风光无限美好,但那绿绿的草地一脚下去全部都是牛屎,每一天都围绕着马粪牛粪的味道。难为跟我的伙伴们啦。
今年又碰上瘟疫,这个片子说实话也没有什么话题性,又不类型又不节奏又很缓慢,估计在很难有跟多的人喜欢吧。
现象网:最开始有想过这个片子要在国内发行吗?
赵大勇:对,给钱的哥们们想,希望能够拿龙标上院线。其实根本不关心这个问题,是投资人特别希望在国内上院线,第一能够收回一下成本,第二能对我往后片子的融资有帮助。但实际上我无所谓,我也不太愿意跟这些人打交道。我跟他们讲的很清楚,这个片子投资这么少,如果要是追求国内的那些,将会面临电影审查。审查对于作品来讲不是一个好事情。反过头来钱也赚不到,你的电影也不是个东西了,还是保作品吧。
所以我对于他们去送审坚决表示反对,但是他们有权利这样做,我也没有办法去阻止。所以我后来跟他们谈了一个基本条件,我说你们可以拿去送审,但是国外的版本我要坚持。但最终结果和预想的变化很大。19年平遥电影节是由马可·穆勒负责,他看了这个片子以后特别喜欢,就希望这个片子能去平遥电影节。我说没问题,去平遥也要送审的,审查结果说,赵大勇在黑名单上。所以无论这个片子有没有问题都不给过,我的片子完全不能在中国放。
原本我还对国内市场有一种想像,如果片子能够在国内上映对于我下一步融资也许有帮助,但是万万没有想到我实际上已经被排除在外,他们已经把我打入冷库、列入黑名单。
现象网:这个黑名单有没有期限?是禁个5年、10年还是永久性的?
赵大勇:完全不知道。我也是第一次听说黑名单这个事儿。
现象网:感觉是很内部的。
赵大勇:对,我觉得这很莫名其妙,我向来都比较低调,不太愿意公开发表一些直接的看法。我的片子在国内流通也比较少,我又生活在广州,离这个圈子文化比较远。又不入流。自己想做什么,就去努力完成、努力制造条件,和流没有关系努力不求人。
拍摄三部剧情片(《寻欢作乐》、《鬼日子》、《安魂之地》)变化很大。其实给我心理上带来了很大的变化。第一部《寻欢作乐》(2010)拍得非常顺利,从拍摄前期、后期制作到参加电影节整个行程都非常顺利。我花了15天拍完,10天做剪辑。粗剪第一时间给电影节,电影节第一时间决定要,很快就拿了一些奖随后获得了很多鼓励。这对于我第一次拍剧情片是很大的动力,觉得这条路可以行得通。也觉得自己控制力还行我发现我拍片,属于快准狠的路数。
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到第二部《鬼日子》(2014)就没有那么顺利了。前期准备特别长,拍摄过程中什么问题都有,包括剧组人员、资金等等。第一次拍摄以后也不是特别满意,就决定把它废掉,重新去写剧本、重新拍。现在看到的《鬼日子》不是最原初的。
我自己回想《寻欢作乐》、《鬼日子》这两部片子的过程,从创意到整个制作完成,实际上我有点不敢想象,就是纯粹是胡搞,乱七八糟的,反正最后也把它弄完了,成不成就由它去了,我真的想不了太多。
现象网:在尝试过用纪录片和剧情片进行创作以后,你现在有没有更倾向于其中一种?
赵大勇:我喜欢自由,首先在创作上我要保证自由的状态。所谓的自由不单是在剧本创作中,还包括剧组的运作。我不喜欢太工业化的模式。我喜欢那种自由的状态,演员能够让工作人员不紧张,我拍摄的时候也是自由的。通过这三部剧情片,我发现一个好处,就是用我拍纪录片的经验去完成一个纪录的剧情片比较即兴。出来的效果很非常真实,而且能够自由地让每一个人最大发挥自己的才华动力,还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安魂之地》里面的男主人公班康,这小伙子完全不会表演,他和他的父亲都是牧民。他没有任何情绪上大的波动,但是你要能够把他内心里面的东西抓出来。表面的戏剧化的东西他也做不到,因此要能够从他内心里面去梳理出一种波澜,让人感到到这种情感的真实,能够让每一个人回想社会和人性内在的矛盾和冲突。所以我觉得用这种自然的方式去跟演员交往、跟剧组交往,能做出好的东西。
现象网:这部片子似乎模糊了剧情片与纪录片的边界,比如很多家庭内部生活场景非常真实与自然,你是如何看待片中真实与虚构的关系的?
赵大勇:拍摄的方法是我附着在他们的生活里,顺着他们的节奏安排情节。影片的真实和虚构两者混合分不清,也许这也是一种实验吧。不过也很危险弄不好就拍跑了,浪费钱。
现象网:片子中人物的特写镜头很少,观众对于人物其实有一种强烈的疏离感,这一点是否有特别设计?
赵大勇:也没想太多,我喜欢静静地在一旁看他们的表演看着他们自然的发生,不去打扰他们,这样更自然真实。客观的镜头画面的信息量会多一些而且画面看起来很美。
现象网:《安魂之地》里面的班康让我想到《废城》(2008)里面一个叫普碧秋的货车司机,他也是在老家生活以后,最后决定去城市打工。有意思的是,《安魂之地》从城市回来的那个男孩也叫碧秋,他其实算是现代文明的代表,是班康生活的闯入者。这是巧合吗?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内在联系呢?
赵大勇:其实这几部片子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生活上、身体上的流动和内心上的徘徊。如果把从第一部《南京路》(2007)到现在的《安魂之地》穿插在一起,它们会形成一部电影,里面的人物变化、情绪变化都是有一个线索在的。
现象网:你之前在一个访谈里面提到如果把《南京路》跟《废城》放在一起,《废城》可以看作原因,《南京路》可以看作结果。如果把《安魂之地》放到这个体系里面,它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呢?
赵大勇:它应该是《南京路》之后的结局,可以说所有的一切,换句话来讲到我离开中国的时候就结束了,就是我所关注的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到班康这里已经结束了。他没有任何力量去改变自己的生活,他也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动力,所以他最后完全是一种迷茫的状态,他只能够消失在大雪纷飞的这样一天里。
所以我实际上是在讲述我的一种无力,而这种无力的东西我真的没有把握好,它跟我整个生活路线是特别像的,没有能力,什么东西都做不到,没有办法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其实《安魂之地》讲的就是一片被诅咒的土地,人的命运就是被诅咒了。班康难道没有想法要改变自己吗?他当然有想法了,他想要出去打工。他爸爸不同意,但他最后还是出去了。但他出去不是自己主动决定出去,而是被动地出去,因为他的前女友被强奸了。可他没有明确要去找碧秋复仇,他没有这个想法,他如果有这种想法就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虽然碧秋最后死了,但那是因为他失足掉进江里面,只是班康没有去救他而是踹了一脚。如果班康能够拿起石头砸下去,他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实际上不是,他只是很猥琐地踹了一脚。
现象网:你提到片子讲的是被“诅咒”的土地,但它的的英文名“The Blessed Land”意思完全相反,有“幸福”之意,这是出于怎样的的考量?
赵大勇:这个英文名字是翻译Shelly帮我起的,他说有点反讽的意识,我觉得很好很符合当下的中国。
现象网:但这个片子里面没有提到任何具体的地名,好像讲述了一个很悬浮很象征的地方。
赵大勇:对,《安魂之地》完全是一个象征式的电影。表面上它是写实的,但实际上看完以后是很虚幻的,是若有若无的状态。好像我是在讲述一个真实的中国的山村的故事,但其实又不真实。比如环境的变化,山上很美但山下是复杂的城市,有夜总会还有工厂这种世俗的东西。它是模糊的。还有宗教,看起来是没有宗教的,但是又隐隐约约有宗教。唯一确定的一点是我要让班康这个人物有他的信仰,面对上帝要去坚守的一个人。
现象网:为什么会选择少数民族青年作为电影主角?是否想要探讨少数民族汉族文化/意识形态之间的张力?
赵大勇:02年因为拍纪录片第一次接触这个地方,当时没电更没有电话。当地人能说普通话的也不多,山村宁静,所有屋子围绕教堂而建,房子是木屋,房顶是用石片做瓦,整个村子停在海拔3000米的山头上,远看在云间,每天伴随着教堂钟声起床入睡。之后我几乎每年都会在这里呆上个一段时间,十几年这里的变化很大。这期间我一直在想找一种方式来表达。我每次暂住的人家就是男主班康的家,看着他长大,看着一家人在变化。起初想用职业演员,可是他们很难把这里的人的气质演出来,加上拍摄经费又很少,所以阿康家是最好的选择。我在弱化少数民族的问题,在中国这个另类的国度里每个人的命运都一样,独裁体制影响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少数民族。我更愿意探讨信仰,信仰是指引。事实上感动我的就是他们的信仰。
现象网: 从片中可以看出宗教信仰对于班康的重要性,但当结尾班康几乎消失于风雪中、未来一片迷茫时,是否说明连信仰也在现实面前丧失了力量?
赵大勇:回观自己,在无力与愚蠢混乱中过了荒废了大半生,到现才有一点想明白了可是已经有点晚了。生活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是梦里还是梦外。也许我想多了。
现象网:那么这部片子从一定角度来看也可以是私人的?班康这个角色是否也有投射你的身影呢?
赵大勇:是的,《安魂之地》也可以说是我的心愿,因为我很爱着地方,我把真实的班康假设了,把隐藏在平庸生活底的残酷给浮想出来,挣扎了一下,最后还是无法改变现实,我在拍每一个片子都会把自己跟角色互换。
现象网:你在之前的一个访谈中提到现在不太喜欢隐喻的东西,喜欢更直接的表达。但把《一个说不》(2019)和《安魂之地》放在一起比较的话,前者比较直接激烈,后者比较模糊内敛。你怎么看待这个变化?
赵大勇:我现在不喜欢隐喻是因为太多了,我真的不想再拍这种。我们这种人在中国的生存真的是太疲惫了,拍的电影也是一样,都属于符号化的。我觉得够了,真的太够了,生活又很累。我来到美国以后,实际上才有所转变,才开始讨厌隐喻。如果我没来到美国,没准我下一部片子还是隐喻。我下一部剧情片是关于我个人的经历,就是一个导演回到老家去,然后面对自己过去的事情。其实还是隐喻,但是后来遇到了疫情,包括整个现实情况的变化、中国的变化,给了我时间思考。我突然觉得要改变一下原来的套路,要有变化了。原有的东西在《安魂之地》已经是一个节点了。
我从去年到现在一直在美国呆着没离开过,之前来也都是呆半年就跑半年。这七八个月的时间,也对我之后会在纽约拍的剧情片和纪录片是一个特别好的思考过程。很多事情就是有好有坏,虽然大家什么都做不了,每天都窝着,但同样也给你一些时间去思考自己,对过去有一个回望,这是一个好事情。
现象网:除了刚才提到的一部以你为主角的剧情片,现在还有没有其他的拍摄计划呢?
赵大勇:我实际上一直在拍纽约华人新移民的纪录片,拍了一些素材但不是很满意。属于初期阶段,还在不断地去挖掘、调整自己的思路。当然在疫情期间把这个弄明白了,但也在等待疫情结束可以出去拍摄。比如去法拉盛,纽约的一个新唐人街,华人大部分都聚在这里,是很庞大的。到法拉盛就感觉到三线城市了,走在马路上所听到的声音全是普通话。但其中很大部分人是没有身份的,他们不是抱着美国自由体制好、有人权的想法来,他们就是拿旅游签证来,然后黑在这里打工,打工攒一大笔钱以后,如果突然明白了就想办法留下来,没明白就带着钱回家。
现象网:你是打算拍他们吗?
赵大勇:对啊,我就拍这些人嘛。
现象网:这个华人纪录片你准备从什么角度切入?
赵大勇:主要还是从生存的角度,通过中国人来到美国以后整个的生活状态,来找到人内心里面的复杂性和堕落。我要讨论的是整个西方社会和中国所造成的问题。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很大问题,但中国是最低级的错误,就是人的生存问题和权利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社会里面要具备的基础。这个最初级的东西西方具备了,我要找的是更高级的东西,这个高级的东西实际上西方是迷茫的。
通过我这些年的观察,我觉得在美国这个社会,存在很大的问题是人到底在追求什么?真正的价值到底是什么东西?真正的价值不是说人人平等的这样的一个价值。不是黑人的命也是命。这实际上还是低级的,这是低级的这种东西。但为什么这些低级的东西依然存在,还是不能够去解决更高层次的东西。
所以回过头来还是如何去建立一个新的价值体系,去支撑人的精神。当然这个东西还是跟宗教有关。我很欣赏不丹、尼泊尔、包括泰国,物质上虽然并不是很丰富,但是人过得非常坦然,而且每个人都很善良。
现象网:所以你认为宗教是终极的、解决问题的出路吗?
赵大勇:不一定,但是至少有一种东西去引领人的真正的价值。真正的价值的东西,不是谁的权利贵,谁的权利贱。这只是表面上社会结构的对位。但是最终能够获得解放或者达到平和的状态,还是得要解决精神上的问题。
现象网:《废城》的第一部分就讲了宗教,而且最后也是以一个教堂的形象结尾。所以那个时候你就开始探讨这方面的问题了?
赵大勇:包括后来拍的以广州黑人为主题的《家园》(2009),那也是关于教堂、关于人的。当然我说的不一定对,我也不是学者,我只是冥冥之中感觉要朝这个方向去努力。
采訪:XY
分享到:
相关链接:
推荐给朋友
关注此话题
2021-01-13 09:49:22
xiaoxue1010
拍摄的地点是云南怒江州,
广东快乐十分
在云南西北角,属于藏区。海拔非常高,都是三四千米。从云南昆明到那里,不堵车路好走的情况下都得开十几个小时。途中要睡一宿,而且山上的拍摄条件非常辛苦,这些城里人要想长呆下去真的很难熬。
江苏快3
因为整天在山头上,然后睡本地人那种四面透风的木房子,冬天又冷,夏天虫子又多。尽管山水风光无限美好,但那绿绿的草地一脚下去全部都是牛屎,每一天都围绕着马粪牛粪的味道。难为跟我的伙伴们啦。
你的回应...
请先
登录
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
qzVOBCoLrr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
班康从未出过大山,直到从城市打工归来的发小碧秋和童童闯入他的生活。一次聚会上,碧秋和他的兄弟轮奸了童童,酒醉醒来的班康悔恨自己未能出手相救,他终于决定离开家乡去城市打工。但没过多久工厂便经历倒闭,一同打工的碧秋在江边失足落水,班康并没有救他。兜兜转转班康仍然回了家,童童早已变疯,于是班康决定娶她。可在一个阴冷的清晨,班康得知童童失踪了,他在村子里找寻童童的身影,最后自己也迷失在漫天大雪中。
赵大勇说,《安魂之地》可以看作之前影片序列的一个节点,他关注的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到这里就已经结束了。结束不一定是找寻到了答案的句号,结束可以是充满未知的问号,也可以是无限蔓延的省略号。叩问不会沉寂,但也许会以另一种方式出现——一种非隐喻的、非符号的、直接的、冲撞的。
现象网:可以简单聊聊《安魂之地》的创作过程吗?
赵大勇:我拍电影有点随意,从剧本到资金,包括班底都比较随性地去拍,很少做计划。基本上写了剧本也不按剧本拍。因为每次拍的时候,总感觉想象跟现实的差别比较大,所以总是在行动过程中不断地发生变化。当然也就造成了整个剧组在运作上容易出问题。
现象网:这个片子后期做了多久?
赵大勇:《安魂之地》后期拿了法国的国家电影基金CNC,整个后期基金拿得还是比较高的,据制片人讲这部片子是2018年所有电影里面的最高奖。整个调色、声音制作、还有混录都是在巴黎做的。后期用的时间也很长,差不多有五六个月快半年的时间,最后字幕全部上完并做完拷贝是19年4月份。整个制作班底非常非常棒,后期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得非常到位。
后期我实际上最感谢的是杜阿梅,她对影片的剪辑帮助很大。因为这个电影不好剪,我只是做了一个架构,一个导演实际上不太适合去剪自己的片子,尤其是粗剪阶段。因为导演是从头到尾亲身经历,一路这样过来,对素材不是特别客观,所以导演必须得要具备一定的决心或者是狠心,敢于对自己下狠手。还有这不是话题性很强、很类型化的故事,演员也都不是职业演员,要通过剪辑把表演上的一些问题给处理掉。在这个过程中杜大姐帮了很大的忙,在巴黎反复处理了好几次。
现象网:《安魂之地》应该是你的电影中制作规模最大的一部吧?
赵大勇:对,然后也是最麻烦的一部。我从15年就开始写这个剧本,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地跟投资人谈,非常复杂,中间也出现过很多变故,最后能够开拍也完全取决于我身边一些朋友的帮忙,说大勇好兄弟,给你拿个20万、10万,就这样东拼西凑。第一次拍摄钱就花光了,然后去找钱,剧组就停下了,然后再继续,这样一直反复到18年的10月份最后一次拍摄。
拍摄的地点是云南怒江州,在云南西北角,属于藏区。海拔非常高,都是三四千米。从云南昆明到那里,不堵车路好走的情况下都得开十几个小时。途中要睡一宿,而且山上的拍摄条件非常辛苦,这些城里人要想长呆下去真的很难熬。因为整天在山头上,然后睡本地人那种四面透风的木房子,冬天又冷,夏天虫子又多。尽管山水风光无限美好,但那绿绿的草地一脚下去全部都是牛屎,每一天都围绕着马粪牛粪的味道。难为跟我的伙伴们啦。
今年又碰上瘟疫,这个片子说实话也没有什么话题性,又不类型又不节奏又很缓慢,估计在很难有跟多的人喜欢吧。
现象网:最开始有想过这个片子要在国内发行吗?
赵大勇:对,给钱的哥们们想,希望能够拿龙标上院线。其实根本不关心这个问题,是投资人特别希望在国内上院线,第一能够收回一下成本,第二能对我往后片子的融资有帮助。但实际上我无所谓,我也不太愿意跟这些人打交道。我跟他们讲的很清楚,这个片子投资这么少,如果要是追求国内的那些,将会面临电影审查。审查对于作品来讲不是一个好事情。反过头来钱也赚不到,你的电影也不是个东西了,还是保作品吧。
所以我对于他们去送审坚决表示反对,但是他们有权利这样做,我也没有办法去阻止。所以我后来跟他们谈了一个基本条件,我说你们可以拿去送审,但是国外的版本我要坚持。但最终结果和预想的变化很大。19年平遥电影节是由马可·穆勒负责,他看了这个片子以后特别喜欢,就希望这个片子能去平遥电影节。我说没问题,去平遥也要送审的,审查结果说,赵大勇在黑名单上。所以无论这个片子有没有问题都不给过,我的片子完全不能在中国放。
原本我还对国内市场有一种想像,如果片子能够在国内上映对于我下一步融资也许有帮助,但是万万没有想到我实际上已经被排除在外,他们已经把我打入冷库、列入黑名单。
现象网:这个黑名单有没有期限?是禁个5年、10年还是永久性的?
赵大勇:完全不知道。我也是第一次听说黑名单这个事儿。
现象网:感觉是很内部的。
赵大勇:对,我觉得这很莫名其妙,我向来都比较低调,不太愿意公开发表一些直接的看法。我的片子在国内流通也比较少,我又生活在广州,离这个圈子文化比较远。又不入流。自己想做什么,就去努力完成、努力制造条件,和流没有关系努力不求人。
拍摄三部剧情片(《寻欢作乐》、《鬼日子》、《安魂之地》)变化很大。其实给我心理上带来了很大的变化。第一部《寻欢作乐》(2010)拍得非常顺利,从拍摄前期、后期制作到参加电影节整个行程都非常顺利。我花了15天拍完,10天做剪辑。粗剪第一时间给电影节,电影节第一时间决定要,很快就拿了一些奖随后获得了很多鼓励。这对于我第一次拍剧情片是很大的动力,觉得这条路可以行得通。也觉得自己控制力还行我发现我拍片,属于快准狠的路数。
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到第二部《鬼日子》(2014)就没有那么顺利了。前期准备特别长,拍摄过程中什么问题都有,包括剧组人员、资金等等。第一次拍摄以后也不是特别满意,就决定把它废掉,重新去写剧本、重新拍。现在看到的《鬼日子》不是最原初的。
我自己回想《寻欢作乐》、《鬼日子》这两部片子的过程,从创意到整个制作完成,实际上我有点不敢想象,就是纯粹是胡搞,乱七八糟的,反正最后也把它弄完了,成不成就由它去了,我真的想不了太多。
现象网:在尝试过用纪录片和剧情片进行创作以后,你现在有没有更倾向于其中一种?
赵大勇:我喜欢自由,首先在创作上我要保证自由的状态。所谓的自由不单是在剧本创作中,还包括剧组的运作。我不喜欢太工业化的模式。我喜欢那种自由的状态,演员能够让工作人员不紧张,我拍摄的时候也是自由的。通过这三部剧情片,我发现一个好处,就是用我拍纪录片的经验去完成一个纪录的剧情片比较即兴。出来的效果很非常真实,而且能够自由地让每一个人最大发挥自己的才华动力,还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安魂之地》里面的男主人公班康,这小伙子完全不会表演,他和他的父亲都是牧民。他没有任何情绪上大的波动,但是你要能够把他内心里面的东西抓出来。表面的戏剧化的东西他也做不到,因此要能够从他内心里面去梳理出一种波澜,让人感到到这种情感的真实,能够让每一个人回想社会和人性内在的矛盾和冲突。所以我觉得用这种自然的方式去跟演员交往、跟剧组交往,能做出好的东西。
现象网:这部片子似乎模糊了剧情片与纪录片的边界,比如很多家庭内部生活场景非常真实与自然,你是如何看待片中真实与虚构的关系的?
赵大勇:拍摄的方法是我附着在他们的生活里,顺着他们的节奏安排情节。影片的真实和虚构两者混合分不清,也许这也是一种实验吧。不过也很危险弄不好就拍跑了,浪费钱。
现象网:片子中人物的特写镜头很少,观众对于人物其实有一种强烈的疏离感,这一点是否有特别设计?
赵大勇:也没想太多,我喜欢静静地在一旁看他们的表演看着他们自然的发生,不去打扰他们,这样更自然真实。客观的镜头画面的信息量会多一些而且画面看起来很美。
现象网:《安魂之地》里面的班康让我想到《废城》(2008)里面一个叫普碧秋的货车司机,他也是在老家生活以后,最后决定去城市打工。有意思的是,《安魂之地》从城市回来的那个男孩也叫碧秋,他其实算是现代文明的代表,是班康生活的闯入者。这是巧合吗?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内在联系呢?
赵大勇:其实这几部片子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生活上、身体上的流动和内心上的徘徊。如果把从第一部《南京路》(2007)到现在的《安魂之地》穿插在一起,它们会形成一部电影,里面的人物变化、情绪变化都是有一个线索在的。
现象网:你之前在一个访谈里面提到如果把《南京路》跟《废城》放在一起,《废城》可以看作原因,《南京路》可以看作结果。如果把《安魂之地》放到这个体系里面,它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呢?
赵大勇:它应该是《南京路》之后的结局,可以说所有的一切,换句话来讲到我离开中国的时候就结束了,就是我所关注的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到班康这里已经结束了。他没有任何力量去改变自己的生活,他也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动力,所以他最后完全是一种迷茫的状态,他只能够消失在大雪纷飞的这样一天里。
所以我实际上是在讲述我的一种无力,而这种无力的东西我真的没有把握好,它跟我整个生活路线是特别像的,没有能力,什么东西都做不到,没有办法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其实《安魂之地》讲的就是一片被诅咒的土地,人的命运就是被诅咒了。班康难道没有想法要改变自己吗?他当然有想法了,他想要出去打工。他爸爸不同意,但他最后还是出去了。但他出去不是自己主动决定出去,而是被动地出去,因为他的前女友被强奸了。可他没有明确要去找碧秋复仇,他没有这个想法,他如果有这种想法就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虽然碧秋最后死了,但那是因为他失足掉进江里面,只是班康没有去救他而是踹了一脚。如果班康能够拿起石头砸下去,他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实际上不是,他只是很猥琐地踹了一脚。
现象网:你提到片子讲的是被“诅咒”的土地,但它的的英文名“The Blessed Land”意思完全相反,有“幸福”之意,这是出于怎样的的考量?
赵大勇:这个英文名字是翻译Shelly帮我起的,他说有点反讽的意识,我觉得很好很符合当下的中国。
现象网:但这个片子里面没有提到任何具体的地名,好像讲述了一个很悬浮很象征的地方。
赵大勇:对,《安魂之地》完全是一个象征式的电影。表面上它是写实的,但实际上看完以后是很虚幻的,是若有若无的状态。好像我是在讲述一个真实的中国的山村的故事,但其实又不真实。比如环境的变化,山上很美但山下是复杂的城市,有夜总会还有工厂这种世俗的东西。它是模糊的。还有宗教,看起来是没有宗教的,但是又隐隐约约有宗教。唯一确定的一点是我要让班康这个人物有他的信仰,面对上帝要去坚守的一个人。
现象网:为什么会选择少数民族青年作为电影主角?是否想要探讨少数民族汉族文化/意识形态之间的张力?
赵大勇:02年因为拍纪录片第一次接触这个地方,当时没电更没有电话。当地人能说普通话的也不多,山村宁静,所有屋子围绕教堂而建,房子是木屋,房顶是用石片做瓦,整个村子停在海拔3000米的山头上,远看在云间,每天伴随着教堂钟声起床入睡。之后我几乎每年都会在这里呆上个一段时间,十几年这里的变化很大。这期间我一直在想找一种方式来表达。我每次暂住的人家就是男主班康的家,看着他长大,看着一家人在变化。起初想用职业演员,可是他们很难把这里的人的气质演出来,加上拍摄经费又很少,所以阿康家是最好的选择。我在弱化少数民族的问题,在中国这个另类的国度里每个人的命运都一样,独裁体制影响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少数民族。我更愿意探讨信仰,信仰是指引。事实上感动我的就是他们的信仰。
现象网: 从片中可以看出宗教信仰对于班康的重要性,但当结尾班康几乎消失于风雪中、未来一片迷茫时,是否说明连信仰也在现实面前丧失了力量?
赵大勇:回观自己,在无力与愚蠢混乱中过了荒废了大半生,到现才有一点想明白了可是已经有点晚了。生活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是梦里还是梦外。也许我想多了。
现象网:那么这部片子从一定角度来看也可以是私人的?班康这个角色是否也有投射你的身影呢?
赵大勇:是的,《安魂之地》也可以说是我的心愿,因为我很爱着地方,我把真实的班康假设了,把隐藏在平庸生活底的残酷给浮想出来,挣扎了一下,最后还是无法改变现实,我在拍每一个片子都会把自己跟角色互换。
现象网:你在之前的一个访谈中提到现在不太喜欢隐喻的东西,喜欢更直接的表达。但把《一个说不》(2019)和《安魂之地》放在一起比较的话,前者比较直接激烈,后者比较模糊内敛。你怎么看待这个变化?
赵大勇:我现在不喜欢隐喻是因为太多了,我真的不想再拍这种。我们这种人在中国的生存真的是太疲惫了,拍的电影也是一样,都属于符号化的。我觉得够了,真的太够了,生活又很累。我来到美国以后,实际上才有所转变,才开始讨厌隐喻。如果我没来到美国,没准我下一部片子还是隐喻。我下一部剧情片是关于我个人的经历,就是一个导演回到老家去,然后面对自己过去的事情。其实还是隐喻,但是后来遇到了疫情,包括整个现实情况的变化、中国的变化,给了我时间思考。我突然觉得要改变一下原来的套路,要有变化了。原有的东西在《安魂之地》已经是一个节点了。
我从去年到现在一直在美国呆着没离开过,之前来也都是呆半年就跑半年。这七八个月的时间,也对我之后会在纽约拍的剧情片和纪录片是一个特别好的思考过程。很多事情就是有好有坏,虽然大家什么都做不了,每天都窝着,但同样也给你一些时间去思考自己,对过去有一个回望,这是一个好事情。
现象网:除了刚才提到的一部以你为主角的剧情片,现在还有没有其他的拍摄计划呢?
赵大勇:我实际上一直在拍纽约华人新移民的纪录片,拍了一些素材但不是很满意。属于初期阶段,还在不断地去挖掘、调整自己的思路。当然在疫情期间把这个弄明白了,但也在等待疫情结束可以出去拍摄。比如去法拉盛,纽约的一个新唐人街,华人大部分都聚在这里,是很庞大的。到法拉盛就感觉到三线城市了,走在马路上所听到的声音全是普通话。但其中很大部分人是没有身份的,他们不是抱着美国自由体制好、有人权的想法来,他们就是拿旅游签证来,然后黑在这里打工,打工攒一大笔钱以后,如果突然明白了就想办法留下来,没明白就带着钱回家。
现象网:你是打算拍他们吗?
赵大勇:对啊,我就拍这些人嘛。
现象网:这个华人纪录片你准备从什么角度切入?
赵大勇:主要还是从生存的角度,通过中国人来到美国以后整个的生活状态,来找到人内心里面的复杂性和堕落。我要讨论的是整个西方社会和中国所造成的问题。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很大问题,但中国是最低级的错误,就是人的生存问题和权利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社会里面要具备的基础。这个最初级的东西西方具备了,我要找的是更高级的东西,这个高级的东西实际上西方是迷茫的。
通过我这些年的观察,我觉得在美国这个社会,存在很大的问题是人到底在追求什么?真正的价值到底是什么东西?真正的价值不是说人人平等的这样的一个价值。不是黑人的命也是命。这实际上还是低级的,这是低级的这种东西。但为什么这些低级的东西依然存在,还是不能够去解决更高层次的东西。
所以回过头来还是如何去建立一个新的价值体系,去支撑人的精神。当然这个东西还是跟宗教有关。我很欣赏不丹、尼泊尔、包括泰国,物质上虽然并不是很丰富,但是人过得非常坦然,而且每个人都很善良。
现象网:所以你认为宗教是终极的、解决问题的出路吗?
赵大勇:不一定,但是至少有一种东西去引领人的真正的价值。真正的价值的东西,不是谁的权利贵,谁的权利贱。这只是表面上社会结构的对位。但是最终能够获得解放或者达到平和的状态,还是得要解决精神上的问题。
现象网:《废城》的第一部分就讲了宗教,而且最后也是以一个教堂的形象结尾。所以那个时候你就开始探讨这方面的问题了?
赵大勇:包括后来拍的以广州黑人为主题的《家园》(2009),那也是关于教堂、关于人的。当然我说的不一定对,我也不是学者,我只是冥冥之中感觉要朝这个方向去努力。
采訪: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