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电影节
档案
影片
影人
电影节
基金
机构
群组
新闻
成员
活动
您好,请
登录
或
注册
表达人的理想-这才是电影 《永生羊》导演高厂访谈
2011-01-26 15:45:05 来自: fanhallfilm
(现象网访谈)泥巴呓语:又是一个电视台的导演,而且也是央视的,还是央视的副台长兼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厂长,电视台的那些都叫他高厂,真名叫高峰,在此篇访谈中的身份是高导。《
永生羊
》的导演项署名为高厂,可见他对导演属性的正当性的重视程度。
身为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厂长的高峰先生,一直有拍一个纯净的理想化的故事片的梦,于是在06年由高峰点题新疆作协副主席、哈萨克族女作家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03年自治区首届天山文艺奖的散文《永生羊》,进行电影剧本的改编。终于08年他拉上一帮子有同样梦想的工友们来到新疆开始了他们的造梦计划——拍摄《永生羊》。于是它理直气壮的成为我们伟大祖国10年第三批“国家推荐影片”,并参加了被誉为世界五大电影节之一的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圆梦了。
这是国内首部用哈萨克语同期声拍摄的故事片;并在风景如画的国家5A景区喀纳斯开机,并辗转张北草原;总投资800万元,拍摄过程历时一年多,期间还经历了09年新疆阿勒泰地区百年不遇的暴风雪天气;这不电影还得到了国家民委、国家广电总局电影总局的高度评价。它在新疆范围内放映后,没能进入院线与《让子弹飞》之流排排比,只能在百老汇这样的艺术院线小规模放映,这无论对于党国的民族、文艺政策,还是对观众都不得不说是一件憾事啊。不过对此导演倒是不像我这般在意:“因为我们成本投入大概在800万,不像人家上亿几千万,这个回收问题不大。”它已填补国内的空白,光这一项就已经很难得了,也能匹配“国家推荐影片”的荣誉了。
况且百老汇“对艺术电影的尊重”也很合《永生羊》原著中“相信命运,接纳它给予的一切,不论痛苦还是欢乐;顺从它,在它允许的范围内追求生命的自由和价值。这命运不仅指自然中不可抗拒的力量,也指社会中神秘的、不可违背的戒律”之意。再说高峰先生本来就认为——“干净其实也是这个片子我们的追求,希望做的更干净。表达人的理想,其中一种理想状态,这才是电影 。”那么百老汇这种“有一种艺术追求”的影院放《永生羊》就再合适不过了。
本片呈现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哈萨克族的游牧生活画卷。(注:此时由杨增新统治新疆(1912~1928),在其实行“愚民政策”的同时,又采取“无为而治”的方针,因此,新疆在此期间社会秩序尚能相安于一时。 而到1933年‘四.一二’政变后盛世才任督办,推行“六大政策”,各族开始被各种暴行,被迫流离迁徙——详见:《哈密地区志——哈萨克族》)而实际上导演对于影片的年代时间背景是有些纠结的:我觉得我现在是不是考虑把这个发生在哪个年代的字幕加上,加上一个字幕也不难,我的本意是把它淡化,说一种人类本身的一种生存方式和感觉,也许如果它是一个缺点的话,可以把它加上一个字幕,实际这个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但其实没必要太去纠结到底是哪一年,或者不是哪一年,那也许是一百年前,两百年前也有可能。
纠结于时间好像只是个加不加字幕的小问题,但其实不然,这是导演故意为之。就是为了架空,而且好像这个架空是有意识的,高峰先生想就此就给人创造一种梦幻空间。但于我理解其实这是一种取巧的方式,是为了架空影片的狭义政治属性获得影片的政治正确。虽然导演对此解释说:“其实人类最大的政治一种生活方式,几千年都过来了,并不局限于我们这几十年的生活方式。”言下之意就是说我们这几十年的生活方式并不值得一说?
有亲历过国家5A景区喀纳斯评论者danashika在给《永生羊》的评论中说:“较之我们的邻居哈萨克斯坦拍摄的反映酗酒问题、黑社会、俄罗斯化、核试验的社会批判电影,中国哈萨克电影仍停留在描绘草原浪漫主义和传统文化价值观的阶段。 而喀纳斯的现实是——旅游区里都是灰头土脸、皮肤晒伤、衣服过时、有股怪味儿的哈萨克少年们,为了抢生意扎堆围在草原背景中一个中式后建筑酒店前争相向顾客们推销自己的马,诋毁别人的马,或某个人是酒鬼等等。哈萨克女孩子们没有片中那么华丽的衣裳、细嫩的皮肤。 的确,我们需要优秀的介绍哈萨克文化的电影,然而我们不应该仅仅创造旅游广告,而是多一些能反映现实严峻问题(如教育、性别问题、正在消失的技艺、普通话不好仍无法融入主流社会的哈萨克年轻人)的片子。 ”在本片映后交流中一位哈萨克斯坦的外国姑娘在表达自己在中国能看到这个片子的激动之情时已泣不成声,在表示希望导演能继续拍摄一些有关哈萨克现在状态的影片时,高峰先生表示本片摄影何沛已拍过一部很好的纪录片《牧魂》,自己能做也就这么多了,剩下的交给你们去做吧。
在访谈中高峰先生表示:“自己想去做的是这种隔代的东西。喜欢故纸堆里的东西,古代文化什么的我很喜欢,纪录片的题材也是在这个范畴里选择,纪录片也是爱拍历史文化的东西,你看我做的科教频道十套,也是这种追求。”对于CCTV10我相信各位看官知道其金牌栏目——《走进科学》吧,此访谈结束时我才理解了他说的:“我觉得没有理想,那你看电影干嘛呀?我觉得电影在做的空间里应该传递美,或者是丑,给他表达出来,说那个应该是传递自己的理想。”才恍然大悟:其实高峰先生把这个影片选在那么美丽的地方,花那么多钱那么多人马那么多时间做出一部那么纯净的哈萨克语同期声的影片,是为了让我们真正的理解原来以前的哈萨克族‘姑娘们美艳如花朵、皮肤白皙、性格柔弱、大度牺牲,男性勇猛刚强、英勇矫健、沉默寡言,花骑歌手(salseri)能言善辩、魅力十足。 (注:引danashika)’而你在看看现在,就这么几十年功夫我们党国就能把它异化成如此这般,怎不让人佩服、自豪!
(注:以上观点仅代表本文作者观点,现象网发表本文,并不代表现象网赞同或反对本文的观点 )
有些衣服是特意造旧的
记者:从何可证《永生羊》是一个哈萨克族的电影呢?
高峰:第一我觉得跟编剧本身是哈萨克族的,编剧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在电影拍摄中,全程跟随剧组,参与导演工作。 另外我还有一个顾问也是很好的,最主要是这些哈萨克族演员,自身表达出来自己的生活,所以说可以保证任何一个细节跟着,不管你做好还是做坏。另外一个,它真实,我总觉得用本民族的演员,本民族的作家来说这个民族的事,这个方式是对的,这个方式就能够体现它的真实。
记者:但是剧组成员,包括导演,摄像,有很多是汉族人,就是在这个片子应该怎么拍的看法上,有没有哈萨克的成员和汉族的成员意见不一样的地方?
高峰:有,有一个景的设置,作为美术,哈萨克人就不是这样,我们是这样,后来呢就改过来了,有时候我们也觉得踩着地毯上去,不脱鞋就上去了,是不是有什么不妥,他们说我们就是这个样子的,反而正是这样,演员觉得是真实的,它就弥补了我们很多不太了解的情况。
记者:我觉得这里面演的最好的就是里面那个老奶奶。
高峰:奶奶不错,奶奶是从来没有演过电影。
记者:奶奶本来是做什么的?
高峰:奶奶是个舞蹈教练,是那个阿勒泰歌舞团的教练。
记者:这个片子我觉得衣服什么的特别好看,这个服装是从哪来的?
高峰:服装基本是完全是定做的,做的时候就想从质地上更往几十年前靠,更古朴,因为现代的相对华丽,这些服装相对就古朴一些。
记者:我感觉有一些衣服看起来像是旧衣服。
高峰:是,而且有些衣服特意造旧,做完以后揉揉洗一洗。
记者:还有里面有一个人物我觉得很有意思,就是穿红袄子的一个老头,他跟这家人是什么关系?
高峰:他就好像经常游来游去的这么一个……,我自认为是带着一点仙气的人,他起到了一种穿针引线的一种作用,最初那个羊,捡羊给他,而且呢他是最初和老太太和她的家族都认识,在草原上游荡的这么一个人,所以说呢大家都很尊敬他,过去也是一个歌手,他还能做很多仪式,包括成年礼这些东西,我觉得他就是这个片子穿针引线的这么一个人。
记者:那在真实的哈萨克社会里面是不是有这么一类人?
高峰:有,有这样一类人。因为游走的这种说唱艺人,rock,经常就是走哪唱哪,走哪说哪,这样人的在游牧民族是有的,而且是生活很需要,有时候突然来这么一个人他很欢乐,我觉得游牧民族是很孤独的民族……,说唱的确给生活带来有意思的元素。
几千年都过来了,并不局限于我们几十年的生活方式
记者:还有就是这个片子有一点让我不太明白的就是主角到底是谁,然后我觉得这几个人物都有自己的一个故事在,我比较感到不太明白的就是这个小哈里,一开始我觉得他也是很重要的一个角色,这里面有他成长的一条线在,但是后面就变成了这个女主角的故事。
高峰:我是这么想的,你看刚开始就是哈里他老了的一个自述,他老了以后想到的过去,这些事情都是他参与,看到的,他想起自己的叔叔和他婶婶过去的这种生活,他用的是哈萨克语言,如果完全把它翻译成汉语自述可能会比清晰,哈萨克人就很清楚,这是小哈里他小的时候,是老了以后对此的一种追述。
记者:它与一般意义上的民族电影的区别会是在哪里?
高峰:我觉得它更充分的尊重这个民族的语言、音乐、生活方式、地域文化,特别是心理素质,我认它是一部真正的民族电影。一个民族本身是说这样的语言的,用那样的文字,你看我们人民币上都有哈萨克的文字,作为一个电影反映哈萨克的时候为什么不用它本民族的语言呢?我觉得用本民族的语言,用本民族的演员我觉得是应该的,这个应该是第一步,以前都是用汉语说话的,转化成汉语,将来我们也可以像译制片一样,美国片我们进来翻译一下,但是你用哈萨克的语言演了以后吧,我觉得真实。另外我觉得它更国际化,因为中国除了用汉语语言的地区以外,所有的民族看这个片子都是外语,我觉得干嘛不用最真实的语言的,我觉得将来我们可以向任何一个国家去出售这个片子,最后打上那个民族的字幕一样,就像我们现在看汉语字幕一样,可以选俄语的,英语的,阿拉伯语的,我觉得这是一种方式。
记者:好像说之前有一个规定是说不准用这种方言去……
高峰:没有,那就绝对错误,那是不符合民族法的,你想想,我们民族的文字是受到保护的,你看人民币上都要写着哈萨克语言,朝鲜语,蒙古语,维吾尔族语,壮语。
记者:好像有一个片子叫《
图雅的婚事
》。
高峰:《图雅的婚事》,它是蒙古语,但是它好像是用汉语说的吧,也许是用蒙古语,我忘了,但是这个至少蒙古语还有,哈萨克语电影它是第一部,过去在新疆我们拍摄的电影,包括新疆其他民族都是用汉语说。
记者:我就特别想知道他们这个民族去看这个电影,他们的反应是什么样?
高峰:他们挺喜欢的,他们就觉得这就是他们的生活,这跟用他们的语言表达可能有关系。因为用他们的语言表达演员本身也比较流畅。
几千年都过来了,并不局限于我们几十年的生活方式
记者:您刚才映后交流其实已经说过了,您这个片子特意淡化了时代的影子,我觉得不只是淡化,整个就是架空时代。架空时代也许有它的好处,可以让大家更专注于这个家庭的故事,但是也让人觉得有点不踏实的感觉。
高峰:有这种可能,我觉得我现在是不是考虑把字幕加上,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什么时代,我觉得加上一个字幕也不难,本来我的本意就是让它淡化,而且就说一种人类本身的一种生存方式和感觉,就淡化这种方式,就有意识淡化,也许如果它是一个缺点的话,可以把它加上一个字幕,实际这个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记者:刚才也说到了那个架空的东西,我觉得跟他们的现实可能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高峰:对,好像这个架空是有意识的,就是想把它架空,因为就给人创造一种梦幻空间,没必要太去纠结到底是哪一年,或者不是哪一年,那也许是一百年前,两百年前也有可能,就是这种架空是有意识的。
记者:那它与现在的这种现实的关联度?
高峰:我一看就不是现代,因为现代你私奔上哪跑去,到处都是户口,肯定是在七十多年前以前的事情。
记者:您自己也说您自己是经常飞来飞去,也没有经常呆在那里,但它是长达一年的拍摄,那是不是很多时候是那个执行导演在做?
高峰:是,执行导演做很多工作,特别是我们的摄影师,他对哈萨克民族很了解,我为什么选他做为这个,他拍《墓魂》差不多跟踪了一年嘛,实际上场景都在他脑子里头,都不用去踩点,他又是我们一个单位的,所以我选择这个剧本要做的时候,首先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挑这个摄影,因为不光是一个技术问题,他对哈萨克生活很了解,非常熟悉,甚至他走的地方比我们哈萨克人走的还多,对一个摄影师来说,拍纪录片的,我觉得这个是最重要的。
记者:我觉得这个架空不是在于年代的架空,而是在于它把政治抽离掉。
高峰:对了,这里看不出年代主要也看不出政治,我觉得其实人类最大的政治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几千年都过来了,并不局限于我们几十年的生活方式。
记者:我觉得这个东西是它为什么能干净的原因,而且有点感觉是这个走的是比较洁净的东西。
高峰:干净其实也是这个片子我们的追求,希望做的更干净。
记者:这个片子一直强调的就是干净,还有画面也是很唯美,当时不太知道您的身份的时候我不太知道这是为什么,但是当知道您的身份的时候,是不是您或这帮团队心里面其实一直有这种东西,但是现实根本实现不了。
高峰:是,有,对,就是表达人的理想,其中一种理想状态,这才是电影 ,我觉得没有理想看电影干嘛呀,我觉得电影在做的空间里就是应该传递美,或者是丑,给他表达出来,就是说应该传递自己的理想。
记者:你一直在强调这个纯净的感觉,那我就不知道您认为不纯净的地方是在哪里?应该被剔除掉的东西?
高峰:这里啊,这里面倒是没有,当时也拍了很多,在表演方式上,我们觉得不太真实,我们就给拿掉了,我觉得这个纯净的东西,我觉得最主要的是人的关系,不是说我得到你,你得到我,这种占有,我觉得人的爱,更多的也许是一种谦让,我觉得这一点都是很珍贵的。我们现在的电影往往是我得到了,或我没有得到我就失去,这是故事的基本的方式,我觉得能不能有一种没别的方式,不是得到了,而是心理上我得到了,我付出了,我给予了,这一点我觉得还是很主要的。
记者:刚刚他也说到主线问题,我自己就乱七八糟的想了一下,如果很直白的就是我婶婶的故事,是不是可以。
高峰:实际上就是在说我叔叔和我婶婶的故事。
你看我做的科教频道十套,就是这种追求。
记者:您刚刚说如果我们能有多几个像百老汇这样的东西就好了,我不知道您对百老汇他们定位的判断是什么样?
高峰:对艺术电影的尊重,我觉得这一点很可贵,因为它放的电影都是……,不太受到商业市场追捧的东西,但是有艺术追求的东西经常在这里看到。
记者:我觉得您这个电影核心的东西,就是你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说到的忧伤,还有对人生这种无奈的东西,等等,让您去拍这个电影,这个跟您自己在工作之间或者在生活之间会有什么样的关系,之前古代那些文人有些不得志才会去想。
高峰:我倒没有,我现在工作状态很好,但是我觉得这个故事首先打动我了,另外从小到大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忧伤,有家庭的不完整的经历,都有,都是这么经历过来的,所以就容易产生顾虑。
记者:它持续拍摄一年,而且也没有很多的大场面,但是还是有一些场面人数还是很多,调动的资源还是很多,那资金这一块的话是怎样的?
高峰:资金我们尽量节省,这个片子不是大片,我心想有时候采用纪录片的这种等待,有时候是等着他们的这种迁徙,我们就等,你拍纪录片不是就得等,它不是调动千军万马,我们是等着千军万马,是这样的。
记者:哦,原来如此,那现在资金的回收会有一种什么样的方式?
高峰:我觉得慢慢来,回收问题应该不大,因为我们成本投入大概在八百万,不像人家上亿几千万,这个回收问题不大,我个人认为是这么认为的。
记者:机器用的是什么?
高峰:用了535B,35mm。
记者:胶片是什么胶片?
高峰:胶片就是用那个柯达35mm胶片。
记者: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刚才国外的那个哈萨克观众也说了,它是剔除掉了政治这个东西,那是否您会去做一个涉及到现实的东西?
高峰:我几乎我不会的,我想去做这种隔代的东西。
记者:是安全感还是什么东西?
高峰:不是安全感,我觉得人的爱好不同,我就是喜欢那个故纸堆,包括对古代文化什么的我喜欢,在纪录片也是在这个里面选择。纪录片也是爱拍历史文化的东西,你看我做的科教频道十套,就是这种追求。
现象网独家稿件,欢迎分享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编:泥巴
特别感谢文稿校对:杨城
分享到:
相关链接:
推荐给朋友
关注此话题
2011-01-28 16:07:03
王我
(兲朝)
神马鸡巴玩意儿都发,马勒隔壁,大过年的这不恶心人吗。
2011-02-19 23:03:28
小镇
看过《黄河喜事》,不怎么烂,比有些傻逼还是好了很多,原来还有这背景,当时我还想体制内怎么会有人去拍这样的电影,看来最主要的是拉投资容易
你的回应...
请先
登录
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
qzVOBCoLrr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
身为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厂长的高峰先生,一直有拍一个纯净的理想化的故事片的梦,于是在06年由高峰点题新疆作协副主席、哈萨克族女作家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03年自治区首届天山文艺奖的散文《永生羊》,进行电影剧本的改编。终于08年他拉上一帮子有同样梦想的工友们来到新疆开始了他们的造梦计划——拍摄《永生羊》。于是它理直气壮的成为我们伟大祖国10年第三批“国家推荐影片”,并参加了被誉为世界五大电影节之一的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圆梦了。
这是国内首部用哈萨克语同期声拍摄的故事片;并在风景如画的国家5A景区喀纳斯开机,并辗转张北草原;总投资800万元,拍摄过程历时一年多,期间还经历了09年新疆阿勒泰地区百年不遇的暴风雪天气;这不电影还得到了国家民委、国家广电总局电影总局的高度评价。它在新疆范围内放映后,没能进入院线与《让子弹飞》之流排排比,只能在百老汇这样的艺术院线小规模放映,这无论对于党国的民族、文艺政策,还是对观众都不得不说是一件憾事啊。不过对此导演倒是不像我这般在意:“因为我们成本投入大概在800万,不像人家上亿几千万,这个回收问题不大。”它已填补国内的空白,光这一项就已经很难得了,也能匹配“国家推荐影片”的荣誉了。
况且百老汇“对艺术电影的尊重”也很合《永生羊》原著中“相信命运,接纳它给予的一切,不论痛苦还是欢乐;顺从它,在它允许的范围内追求生命的自由和价值。这命运不仅指自然中不可抗拒的力量,也指社会中神秘的、不可违背的戒律”之意。再说高峰先生本来就认为——“干净其实也是这个片子我们的追求,希望做的更干净。表达人的理想,其中一种理想状态,这才是电影 。”那么百老汇这种“有一种艺术追求”的影院放《永生羊》就再合适不过了。
本片呈现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哈萨克族的游牧生活画卷。(注:此时由杨增新统治新疆(1912~1928),在其实行“愚民政策”的同时,又采取“无为而治”的方针,因此,新疆在此期间社会秩序尚能相安于一时。 而到1933年‘四.一二’政变后盛世才任督办,推行“六大政策”,各族开始被各种暴行,被迫流离迁徙——详见:《哈密地区志——哈萨克族》)而实际上导演对于影片的年代时间背景是有些纠结的:我觉得我现在是不是考虑把这个发生在哪个年代的字幕加上,加上一个字幕也不难,我的本意是把它淡化,说一种人类本身的一种生存方式和感觉,也许如果它是一个缺点的话,可以把它加上一个字幕,实际这个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但其实没必要太去纠结到底是哪一年,或者不是哪一年,那也许是一百年前,两百年前也有可能。
纠结于时间好像只是个加不加字幕的小问题,但其实不然,这是导演故意为之。就是为了架空,而且好像这个架空是有意识的,高峰先生想就此就给人创造一种梦幻空间。但于我理解其实这是一种取巧的方式,是为了架空影片的狭义政治属性获得影片的政治正确。虽然导演对此解释说:“其实人类最大的政治一种生活方式,几千年都过来了,并不局限于我们这几十年的生活方式。”言下之意就是说我们这几十年的生活方式并不值得一说?
有亲历过国家5A景区喀纳斯评论者danashika在给《永生羊》的评论中说:“较之我们的邻居哈萨克斯坦拍摄的反映酗酒问题、黑社会、俄罗斯化、核试验的社会批判电影,中国哈萨克电影仍停留在描绘草原浪漫主义和传统文化价值观的阶段。 而喀纳斯的现实是——旅游区里都是灰头土脸、皮肤晒伤、衣服过时、有股怪味儿的哈萨克少年们,为了抢生意扎堆围在草原背景中一个中式后建筑酒店前争相向顾客们推销自己的马,诋毁别人的马,或某个人是酒鬼等等。哈萨克女孩子们没有片中那么华丽的衣裳、细嫩的皮肤。 的确,我们需要优秀的介绍哈萨克文化的电影,然而我们不应该仅仅创造旅游广告,而是多一些能反映现实严峻问题(如教育、性别问题、正在消失的技艺、普通话不好仍无法融入主流社会的哈萨克年轻人)的片子。 ”在本片映后交流中一位哈萨克斯坦的外国姑娘在表达自己在中国能看到这个片子的激动之情时已泣不成声,在表示希望导演能继续拍摄一些有关哈萨克现在状态的影片时,高峰先生表示本片摄影何沛已拍过一部很好的纪录片《牧魂》,自己能做也就这么多了,剩下的交给你们去做吧。
在访谈中高峰先生表示:“自己想去做的是这种隔代的东西。喜欢故纸堆里的东西,古代文化什么的我很喜欢,纪录片的题材也是在这个范畴里选择,纪录片也是爱拍历史文化的东西,你看我做的科教频道十套,也是这种追求。”对于CCTV10我相信各位看官知道其金牌栏目——《走进科学》吧,此访谈结束时我才理解了他说的:“我觉得没有理想,那你看电影干嘛呀?我觉得电影在做的空间里应该传递美,或者是丑,给他表达出来,说那个应该是传递自己的理想。”才恍然大悟:其实高峰先生把这个影片选在那么美丽的地方,花那么多钱那么多人马那么多时间做出一部那么纯净的哈萨克语同期声的影片,是为了让我们真正的理解原来以前的哈萨克族‘姑娘们美艳如花朵、皮肤白皙、性格柔弱、大度牺牲,男性勇猛刚强、英勇矫健、沉默寡言,花骑歌手(salseri)能言善辩、魅力十足。 (注:引danashika)’而你在看看现在,就这么几十年功夫我们党国就能把它异化成如此这般,怎不让人佩服、自豪!
(注:以上观点仅代表本文作者观点,现象网发表本文,并不代表现象网赞同或反对本文的观点 )
有些衣服是特意造旧的
记者:从何可证《永生羊》是一个哈萨克族的电影呢?
高峰:第一我觉得跟编剧本身是哈萨克族的,编剧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在电影拍摄中,全程跟随剧组,参与导演工作。 另外我还有一个顾问也是很好的,最主要是这些哈萨克族演员,自身表达出来自己的生活,所以说可以保证任何一个细节跟着,不管你做好还是做坏。另外一个,它真实,我总觉得用本民族的演员,本民族的作家来说这个民族的事,这个方式是对的,这个方式就能够体现它的真实。
记者:但是剧组成员,包括导演,摄像,有很多是汉族人,就是在这个片子应该怎么拍的看法上,有没有哈萨克的成员和汉族的成员意见不一样的地方?
高峰:有,有一个景的设置,作为美术,哈萨克人就不是这样,我们是这样,后来呢就改过来了,有时候我们也觉得踩着地毯上去,不脱鞋就上去了,是不是有什么不妥,他们说我们就是这个样子的,反而正是这样,演员觉得是真实的,它就弥补了我们很多不太了解的情况。
记者:我觉得这里面演的最好的就是里面那个老奶奶。
高峰:奶奶不错,奶奶是从来没有演过电影。
记者:奶奶本来是做什么的?
高峰:奶奶是个舞蹈教练,是那个阿勒泰歌舞团的教练。
记者:这个片子我觉得衣服什么的特别好看,这个服装是从哪来的?
高峰:服装基本是完全是定做的,做的时候就想从质地上更往几十年前靠,更古朴,因为现代的相对华丽,这些服装相对就古朴一些。
记者:我感觉有一些衣服看起来像是旧衣服。
高峰:是,而且有些衣服特意造旧,做完以后揉揉洗一洗。
记者:还有里面有一个人物我觉得很有意思,就是穿红袄子的一个老头,他跟这家人是什么关系?
高峰:他就好像经常游来游去的这么一个……,我自认为是带着一点仙气的人,他起到了一种穿针引线的一种作用,最初那个羊,捡羊给他,而且呢他是最初和老太太和她的家族都认识,在草原上游荡的这么一个人,所以说呢大家都很尊敬他,过去也是一个歌手,他还能做很多仪式,包括成年礼这些东西,我觉得他就是这个片子穿针引线的这么一个人。
记者:那在真实的哈萨克社会里面是不是有这么一类人?
高峰:有,有这样一类人。因为游走的这种说唱艺人,rock,经常就是走哪唱哪,走哪说哪,这样人的在游牧民族是有的,而且是生活很需要,有时候突然来这么一个人他很欢乐,我觉得游牧民族是很孤独的民族……,说唱的确给生活带来有意思的元素。
几千年都过来了,并不局限于我们几十年的生活方式
记者:还有就是这个片子有一点让我不太明白的就是主角到底是谁,然后我觉得这几个人物都有自己的一个故事在,我比较感到不太明白的就是这个小哈里,一开始我觉得他也是很重要的一个角色,这里面有他成长的一条线在,但是后面就变成了这个女主角的故事。
高峰:我是这么想的,你看刚开始就是哈里他老了的一个自述,他老了以后想到的过去,这些事情都是他参与,看到的,他想起自己的叔叔和他婶婶过去的这种生活,他用的是哈萨克语言,如果完全把它翻译成汉语自述可能会比清晰,哈萨克人就很清楚,这是小哈里他小的时候,是老了以后对此的一种追述。
记者:它与一般意义上的民族电影的区别会是在哪里?
高峰:我觉得它更充分的尊重这个民族的语言、音乐、生活方式、地域文化,特别是心理素质,我认它是一部真正的民族电影。一个民族本身是说这样的语言的,用那样的文字,你看我们人民币上都有哈萨克的文字,作为一个电影反映哈萨克的时候为什么不用它本民族的语言呢?我觉得用本民族的语言,用本民族的演员我觉得是应该的,这个应该是第一步,以前都是用汉语说话的,转化成汉语,将来我们也可以像译制片一样,美国片我们进来翻译一下,但是你用哈萨克的语言演了以后吧,我觉得真实。另外我觉得它更国际化,因为中国除了用汉语语言的地区以外,所有的民族看这个片子都是外语,我觉得干嘛不用最真实的语言的,我觉得将来我们可以向任何一个国家去出售这个片子,最后打上那个民族的字幕一样,就像我们现在看汉语字幕一样,可以选俄语的,英语的,阿拉伯语的,我觉得这是一种方式。
记者:好像说之前有一个规定是说不准用这种方言去……
高峰:没有,那就绝对错误,那是不符合民族法的,你想想,我们民族的文字是受到保护的,你看人民币上都要写着哈萨克语言,朝鲜语,蒙古语,维吾尔族语,壮语。
记者:好像有一个片子叫《图雅的婚事》。
高峰:《图雅的婚事》,它是蒙古语,但是它好像是用汉语说的吧,也许是用蒙古语,我忘了,但是这个至少蒙古语还有,哈萨克语电影它是第一部,过去在新疆我们拍摄的电影,包括新疆其他民族都是用汉语说。
记者:我就特别想知道他们这个民族去看这个电影,他们的反应是什么样?
高峰:他们挺喜欢的,他们就觉得这就是他们的生活,这跟用他们的语言表达可能有关系。因为用他们的语言表达演员本身也比较流畅。
几千年都过来了,并不局限于我们几十年的生活方式
记者:您刚才映后交流其实已经说过了,您这个片子特意淡化了时代的影子,我觉得不只是淡化,整个就是架空时代。架空时代也许有它的好处,可以让大家更专注于这个家庭的故事,但是也让人觉得有点不踏实的感觉。
高峰:有这种可能,我觉得我现在是不是考虑把字幕加上,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什么时代,我觉得加上一个字幕也不难,本来我的本意就是让它淡化,而且就说一种人类本身的一种生存方式和感觉,就淡化这种方式,就有意识淡化,也许如果它是一个缺点的话,可以把它加上一个字幕,实际这个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记者:刚才也说到了那个架空的东西,我觉得跟他们的现实可能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高峰:对,好像这个架空是有意识的,就是想把它架空,因为就给人创造一种梦幻空间,没必要太去纠结到底是哪一年,或者不是哪一年,那也许是一百年前,两百年前也有可能,就是这种架空是有意识的。
记者:那它与现在的这种现实的关联度?
高峰:我一看就不是现代,因为现代你私奔上哪跑去,到处都是户口,肯定是在七十多年前以前的事情。
记者:您自己也说您自己是经常飞来飞去,也没有经常呆在那里,但它是长达一年的拍摄,那是不是很多时候是那个执行导演在做?
高峰:是,执行导演做很多工作,特别是我们的摄影师,他对哈萨克民族很了解,我为什么选他做为这个,他拍《墓魂》差不多跟踪了一年嘛,实际上场景都在他脑子里头,都不用去踩点,他又是我们一个单位的,所以我选择这个剧本要做的时候,首先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挑这个摄影,因为不光是一个技术问题,他对哈萨克生活很了解,非常熟悉,甚至他走的地方比我们哈萨克人走的还多,对一个摄影师来说,拍纪录片的,我觉得这个是最重要的。
记者:我觉得这个架空不是在于年代的架空,而是在于它把政治抽离掉。
高峰:对了,这里看不出年代主要也看不出政治,我觉得其实人类最大的政治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几千年都过来了,并不局限于我们几十年的生活方式。
记者:我觉得这个东西是它为什么能干净的原因,而且有点感觉是这个走的是比较洁净的东西。
高峰:干净其实也是这个片子我们的追求,希望做的更干净。
记者:这个片子一直强调的就是干净,还有画面也是很唯美,当时不太知道您的身份的时候我不太知道这是为什么,但是当知道您的身份的时候,是不是您或这帮团队心里面其实一直有这种东西,但是现实根本实现不了。
高峰:是,有,对,就是表达人的理想,其中一种理想状态,这才是电影 ,我觉得没有理想看电影干嘛呀,我觉得电影在做的空间里就是应该传递美,或者是丑,给他表达出来,就是说应该传递自己的理想。
记者:你一直在强调这个纯净的感觉,那我就不知道您认为不纯净的地方是在哪里?应该被剔除掉的东西?
高峰:这里啊,这里面倒是没有,当时也拍了很多,在表演方式上,我们觉得不太真实,我们就给拿掉了,我觉得这个纯净的东西,我觉得最主要的是人的关系,不是说我得到你,你得到我,这种占有,我觉得人的爱,更多的也许是一种谦让,我觉得这一点都是很珍贵的。我们现在的电影往往是我得到了,或我没有得到我就失去,这是故事的基本的方式,我觉得能不能有一种没别的方式,不是得到了,而是心理上我得到了,我付出了,我给予了,这一点我觉得还是很主要的。
记者:刚刚他也说到主线问题,我自己就乱七八糟的想了一下,如果很直白的就是我婶婶的故事,是不是可以。
高峰:实际上就是在说我叔叔和我婶婶的故事。
你看我做的科教频道十套,就是这种追求。
记者:您刚刚说如果我们能有多几个像百老汇这样的东西就好了,我不知道您对百老汇他们定位的判断是什么样?
高峰:对艺术电影的尊重,我觉得这一点很可贵,因为它放的电影都是……,不太受到商业市场追捧的东西,但是有艺术追求的东西经常在这里看到。
记者:我觉得您这个电影核心的东西,就是你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说到的忧伤,还有对人生这种无奈的东西,等等,让您去拍这个电影,这个跟您自己在工作之间或者在生活之间会有什么样的关系,之前古代那些文人有些不得志才会去想。
高峰:我倒没有,我现在工作状态很好,但是我觉得这个故事首先打动我了,另外从小到大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忧伤,有家庭的不完整的经历,都有,都是这么经历过来的,所以就容易产生顾虑。
记者:它持续拍摄一年,而且也没有很多的大场面,但是还是有一些场面人数还是很多,调动的资源还是很多,那资金这一块的话是怎样的?
高峰:资金我们尽量节省,这个片子不是大片,我心想有时候采用纪录片的这种等待,有时候是等着他们的这种迁徙,我们就等,你拍纪录片不是就得等,它不是调动千军万马,我们是等着千军万马,是这样的。
记者:哦,原来如此,那现在资金的回收会有一种什么样的方式?
高峰:我觉得慢慢来,回收问题应该不大,因为我们成本投入大概在八百万,不像人家上亿几千万,这个回收问题不大,我个人认为是这么认为的。
记者:机器用的是什么?
高峰:用了535B,35mm。
记者:胶片是什么胶片?
高峰:胶片就是用那个柯达35mm胶片。
记者: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刚才国外的那个哈萨克观众也说了,它是剔除掉了政治这个东西,那是否您会去做一个涉及到现实的东西?
高峰:我几乎我不会的,我想去做这种隔代的东西。
记者:是安全感还是什么东西?
高峰:不是安全感,我觉得人的爱好不同,我就是喜欢那个故纸堆,包括对古代文化什么的我喜欢,在纪录片也是在这个里面选择。纪录片也是爱拍历史文化的东西,你看我做的科教频道十套,就是这种追求。
现象网独家稿件,欢迎分享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编:泥巴
特别感谢文稿校对: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