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世纪》
虚实之间的轻逸——杨丹评应亮《好猫》
2011-01-20 11:51:44 魏晓波 (共产大党好)
2011-01-26 19:53:54 Film Fund
超想看,怎样才能看到呢??
2011-01-26 15:14:54 月球南瓜
ls给应亮发邮件 发站内信 发短信 打骚扰电话
我想他会给你寄盘的
那個太麻煩了,栗憲庭電影學校第七期是07月18日開學,你報名就好了,他是教學總監,你不但能看到片,還能天天看見他人~~~~~~~
http://fanhall.com/group/thread/24459.html
2011-01-26 15:14:54 月球南瓜
ls给应亮发邮件 发站内信 发短信 打骚扰电话
我想他会给你寄盘的
那個太麻煩了,栗憲庭電影學校第七期是07月18日開學,你報名就好了,他是教學總監,你不但能看到片,還能天天看見他人~~~~~~~
http://fanhall.com/group/thread/24459.html
卢老板拍板说:发啊,赶紧的。多多益善。
泥巴希望这样的稿件多起来,能使自己那些片面的干瘪的裹脚布式访谈毁了现象网这个公共平台。
原文标题:【应亮《好猫》:虚实之间的轻逸
——2010海上影展之《好猫》篇】
“轻逸”是意大利文学家卡尔维诺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是一种力量,与精确果断联系,将控制与技术联合。应亮导演的影片《好猫》让我联想到了这种品质,它轻逸,但它轻得像鸟而不是像羽毛,在现实与虚幻之间轻灵飞纵。纪实与虚幻的界限在影片独特的形式和内容中得到了平衡,被导演用轻逸的力量托起,引人神思飞纵。
《好猫》的现实感最明显的是体现在非专业演员的表演上的。尽管我们知道演员总归是在导演的指导下表演,但看着影片中一个个操着四川自贡方言的演员们,总让人产生他们似乎没有表演的错觉,而只是生活其中。从主角罗亮、师傅、彭总,甚至到一个小饭店里的顾客,在生涩真实的表演中体现的原始的特性蕴藏着力量,其中的直接性让电影显得生机勃勃,咄咄逼人。导演对物质现实的亲近和对感官社会的再现在非专业演员的呈现之下,似乎传达着认识人类全体的渴望。《好猫》中对各个角色、各色人等生活境遇、存在状态的探索、理解、悲悯,还是猎奇甚至示丑,因为非专业演员的表演显得更为有力,但导演其中人性化的态度却是始终存在的。导演于其中没有在影片某些不经意之处流露出所谓的道德焦虑,而显得左右摇摆。折中和模糊的态度是可以的,但电影的生命力最终取决于它探索物质世界、表达情感及其背后意义的深广度,在这一点上《好猫》是干脆、直接、生猛的。《好猫》中世俗又庸凡的人物说着世俗又庸凡的台词,无疑是虚幻的反面,但却又恰好体现了导演的风格和态度倾向,是导演做出判断、选择、博弈的结果。
《好猫》中镜头始终和事件、人物保持着一定距离,使用大量中、远景,长镜头,一如巴赞语:“摄影机摆脱了我们对客体的习惯看法和偏见,清除了感觉蒙在客体上的精神锈斑,唯有这种冷眼旁观的镜头能够还世界以纯真的原貌,吸引我的注意,从而激起我的眷恋。”然而,恰恰又这种冷静和间离,赋予了影片一种神秘的空间感,显得现实却魔幻。特别是在影片快结束时,罗亮在红墙大院里被小姐欺骗、被刺伤,因为摄影机大远景、俯拍的角度,让我仿佛感到我正参与一场关乎生死的神秘仪式而隐隐激动。
更为重要的是《好猫》的内容体现的社会现实和地域特点是如此鲜明。我本身没有去过自贡,但如自贡一般曾经有值得炫耀的历史,而本地人却连死也不想死在当地,如此这般典型的发展不够好的二级城市显然不止自贡一个。这不禁让我想起最近听到的一个石家庄乐队万能青年旅店的歌,在《杀死那个石家庄人》里他们唱到:“如此生活30年,直到大厦崩塌。云层深处的黑暗啊,淹没心底的景观”。《好猫》中描绘的社会状况、自贡风貌、人物境遇又何尝不是如此,典型而具有代表性。或许电影完成之时,电影里记录的空地已经被耸立的高楼填满。被开发商圈出的牧场,即将到来的肥肉和鲜血,即将到来的千万人麻木刨食的日子,但它曾经是空旷的,《好猫》中或许也塞了很多东西,但却给人留下了仿若有一片空地的感觉。
《好猫》的虚幻同样也体现在影片的形式和内容上,但这种虚幻却恰好有着直指现实的力量。
看完全片,可以说给人最深刻印象的莫过于在每个重要情节点过后登场的金属乐队。当罗亮陪伴因醉酒打架入院的师傅,坐在医院的长椅上,护士拉开白色的布帘,随着电吉他和旋的响起,时间似乎凝固了,只看见灯光亮起,乐队出场。随着其他乐器的加入,最初“气若游丝”的女声吟唱也被沙哑有力的男声所代替,类似传统诗词的歌词带着死亡色彩,从只剩鼓点配合男声念咒似的说唱到最后只剩下男声。金属乐队在观众始料未及的情况下,怪异而隆重却与影片气氛异常契合地演唱。而在影片的结尾处,伴随着哥特风格浓厚的女声吟唱和男声黑嗓,被刺伤的罗亮奄奄一息地躺在处于前景的河岸边,金属乐队乘一叶竹筏在处于后景的河上飘动,前后景,一个在地上一个在水上,正如《创世纪》中描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上”,只是水上非神,而是一支乐队带着死亡气息的金属乐队。
《好猫》如此这般的视觉画面和听觉效果与真实世界显然相距甚远,甚至背道而驰,却正中了我们的情感、理想的靶心,其中强烈的震撼感是不言而喻的,就像前苏联文学批评家什克洛夫斯基所言:“最重要的是极差感或差异感。当我们感到某种东西不合常情、异乎寻常,或偏离了某种仍有效力的典范时,身心便产生一种性质特殊的激情洋溢的印象。”在《好猫》中,真实和虚幻通过金属乐队的出现在导演的安排下相遇,迸发出一种带有个性的力量,这虽然在视听、物理上并非真实,却在每个人的心理上切中肯綮。
就《好猫》故事内容本身来说则是充满了荒诞意味的。片中罗亮为彭总开车、把贿赂的钱转交给官员们、爱上小姐;罗亮的师傅从灯泡厂下岗,一步步走投无路;彭总从最初的意气风发到“杀人”后的疯癫……人心的自私、贪恋、丑恶无边无际,为了一己的欲望,可以以别人生命作为牺牲品,同时把自己人性的良知作为殉葬品,心安理得地埋葬在暗无天日的“地下”。《好猫》中各色人等的的境遇都是如此荒诞,如果说是人与世界的碰撞才产生了荒诞,那此种碰撞的伤痕和疼痛无疑导致了人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危机。在这种人与社会不和谐的背景下,荒诞的故事内容反而有一种浑然天成的抽象和普遍,越荒诞越真实,越真实越荒诞。更不用提类似广播内容与实际内容的相反等此类荒诞的细节,虽然小,但有一种强大的由荒诞产生的力量。它们是准确的,即使夸张、扭曲甚至抽象,但因击中要害而真实有力。
此外,《好猫》中师傅的沉沦、彭总的疯癫、罗亮的生死未卜无一例外都与极端的、死亡的有关。特别是片中的主人公罗亮被一个小姐骗去感情,可笑可怜可悲地被刺伤,在影片的最后倒在河岸边生死未卜。由“性”、“爱”带给罗亮的是死亡,此时,导演抛给观众的也是生存的最边缘;此刻,虚假难有立足之处,生命赤裸裸地一面在我们面前展现,脆弱、残酷、真实。
尽管说《好猫》在实处还存在着顾及影片整体流畅而缺失了一定生猛的气力的矛盾;在虚处未能荒诞得游刃有余,对荒诞的探索还尚有空间可寻。但是《好猫》已具备了轻逸的能力与气质,面对社会的剧变对人的强烈扭曲,时代的沉思急遽下坠,将凝重的问题变为游走于虚实之间的轻逸;将日常世俗之物当做不可知晓的密境,对它进行永无止境的探索。
2010.12.6
现象网专稿,欢迎分享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现象网发表本文,并不代表现象网赞同或反对本文的观点
作者:杨丹
责编:泥巴
期待更多的独立电影研究者在现象网发表独立电影/纪录片有关的研究文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