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转帖]所有的电影发烧友都有一个共同的敌人

2003-11-12 01:16:28   来自: 芬兰浴 (北京海淀)
  所有的电影发烧友都有一个共同的敌人
  我是个电影发烧友,而所有的电影发烧友都有一个共同的敌人——中国电影局。
  电影《无间道》东南亚版的结局其实是这样的:刘德华杀死了最后一个知道他真实身份的人,从此以一个正直的警察的身份活了下去。两年后,陈心儿医生在旧档案中发现了梁朝伟的真实身份,刘德华主持了他的葬礼,将他埋在了黄秋生墓旁。
  而这也是《无间道》2、3集的开端。
  但这个结局没有通过电影局的政审,原因很简单:好人都死了,坏人怎么能不受惩罚呢?于是刘德华被没头没脑地抓了起来,而更没头没脑的人是看《无间道》2的观众。
  电影局就是这样一个机构,永远用自己单纯的善恶观来判断是非,然后告诉我们什么该看,什么不该看。
  《古墓丽影2》在中国禁播,因为任达华在里面演一个大反派。中国人怎么能是反派呢?太影响国际声誉了,砍!
  姜文的《鬼子来了》禁播,因为里面的两个鬼子表现出了本性中善的一面。鬼子怎么能有善的一面呢?砍!
  在中国,总有些人乐此不疲的规划他人的生活。告诉我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顺我者善,逆我者恶。这便是某些人的价值观。最近看斯皮尔博格的《兄弟连》,倒数第二集中拍摄了德军三十万人浩浩荡荡的投降队伍,温特斯驾着吉普经过,对一旁的人说:“你看,他们就是战败也是带着傲气行军的!”这与乔治·巴顿的一句话交相辉映:“很多德国人加入纳粹其实和美国人加入民主党或共和党是一样的。”体现出对自己敌人的一种尊敬。片中美国人也杀战俘,也有官僚,也有逃兵……
  记得那个大光头的葛优吗?你知道他是嘎那电影节的影帝吗?《活着》,张艺谋这部片子当年红透了嘎那,却没有通过中国电影局的政审。因为里面描写了文革,描写了大跃进和红卫兵。其实老谋子已经大妥协了,将原著中悲惨的结局改成了一个相对积极的结局,却还是没逃过电影局的大砍刀。
  对电影基调捕风捉影的描述更是制造出诸多莫须有的罪名,如“消极”(美国往事),“色情”(发条橙),“暴力”(现代启示录)……多少经典就这样被挡在了门外。
  渐渐的,我们的影评人和电影人也养成了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毛病。很多人知道95年有部阿甘正传,但很少人知道那年有部更出色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年轻的百万富翁(蒂姆·罗宾斯)被人诬陷,判了“两个无期徒刑”,在狱中他找到了足以证明自己无罪的线索,但人证被典狱长杀害:因为他要罗宾斯帮他洗黑钱。罗宾斯被迫留了下来,并和黑人狱友(摩根·福里曼)结成了深厚的友谊。许多年以后一个暴风雨的夜晚,他顺着自己挖的地道逃出了监狱,用假姓名提走了所有的黑钱。典狱长畏罪自杀。而福里曼则和罗宾斯在海边重逢,完成了自己这辈子重新见到海的愿望。
  我非常喜欢这一幕:罗宾斯在监狱电台偷偷播放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当圣洁的声音响起,操场上所有的人都停下了手中的动作,仰望蓝天,仰望希望,仰望自由。
  但这部片子却在国内受到了不应有的忽略。很多影评人对其不屑一顾,原因恰恰是导演对善恶的模糊化,监狱里没有好人和坏人,只有一群渴望自由的人。另外他们可能想:你有了冤案应该去找组织嘛,怎么能越狱呢?典狱长的钱是黑钱,你应该上交组织撒,怎么能自己拿去用呢?于是下断言,这片子消极。还有《基督山伯爵》,我看过一段影评,说“基督山伯爵在受到压迫时没有想到组织人民反抗,而寄希望于突然而来的金钱,反映了小资产阶级政治上的局限和大仲马思想上的不成熟。”我无话可说。
  

2003-11-12 10:24:24  我爱小鱼 (北京海淀)

  别太激动,,大家还没有习惯吗??
  

2003-11-12 17:41:26  guobao

  我们观众的素质也就那样,好的东西他们骂,坏的东西他们叫好,比如那个烂货《天地英雄〉。
  

2003-11-13 13:25:15  我爱小鱼 (北京海淀)

  [quote]下面引用由guobao2003/11/12 05:41pm 发表的内容:
  我们观众的素质也就那样,好的东西他们骂,坏的东西他们叫好,比如那个烂货《天地英雄〉。
  [/quote]
  吐血支持!!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