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思夷
《A Zed & Two Noughts》死亡迷恋和奇偶法则
2010-11-28 19:22:01 卢志新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评论版权属于作者murmur ,并受法律保护。除非评论正文中另有声明,原创评论采用创作共用(署名·非商业用途·保持一致)协议发布。转载评论(包括blogger转载自己的作品)以来源处的版权声明为准。
影片信息 . . . . . . (回到影片页面)
- 片名:
- A Zed & Two Noughts
- 导演:
- Peter Greenaway
- 编剧:
- Peter Greenaway
- 上映年度:
- 1985
- 制片国家/地区:
- 英国 / 荷兰
- 主演:
- 肯·坎贝尔 Ken Campbell, Andréa Ferréol, Brian Deacon , Eric Deacon , Frances Barber
这是一部隐晦而涉奇的电影,探索主题是人类禁忌:兽交、恋尸癖、乱伦、自残...
可以说,超乎正常伦理的性爱观,在这部影片里都有涉猎。仅涉猎而已,点到为止,没有过多的直观呈现。导演是如此冷静审慎,把自己的主观情感克制到极点。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从观影过程找到蛛丝马迹,Peter greenaway不乏包容万恶的坦荡之怀,可他也终究只是ZOO其中一枚谨慎的动物,他的克制不是道德约束俗成,能把他捆缚在深渊崖际的,莫过于这种沉重而无望的恐惧,一种对死亡的无知膜拜与迷恋之情。
性爱死,人类一生都在摸索。也许并没有提升到灵的程度,所以爱在其中所占比例基本微乎其微,更现实的两个极端是:性&死亡。人们对性有极大的偏好,正常的男女之欢不在话下,从古至今,超越伦理的性交方式多不可枚举。书童=娈童、面首、妻妾成群、太监,近亲乱伦,兽爱...在前人,这些荒淫野史不过茶余饭后一笑料,正常的再不过正常了。他们虽被定义为“封建”之说,但以我来看,即使秦皇统治下的古都,也开明过甚,起码他们没有被所谓的文明束缚,保留了人类遗传基因中最核心的词义:兽性。
进而来说,Peter greenaway对兽性是持肯定态度的。人类与动物有何区分?同样是肢足肉身之躯,同样可被微生物分解,也许我们自欺欺人,给自己定义为“高智商动物”,但也殊途同归,终究难逃一死。而人把动物关在动物园,掠夺其自由,享用其肉,亵渎其身,美其名曰“动物研究”。动物有什么可研究的?它们不过弱肉强食法则下的被害者,它们的消亡过程由千万个瞬间合成:失去灵魂的尸体,内脏某个器官率先腐烂,有蛆从皮毛中间爬出来,数以亿计的蛆虫与微生物在瓜分它们的战利品,最后微生物互相残杀先后消亡,只剩下一堆白骨。你以为只有被研究的低级动物遭此厄运?你以为自己能比他们幸运?幸运是不存在的词汇,只不过是时间与数量的变化而已。这是一个令人恐惧的现实,没有什么比死亡的存在更有意义。我们能感知到的世界,死亡是所有存在的终结者,而死亡本身却永存并不可逃避,死亡是一切偶然之必然。真让人遗憾,人类自诩为聪明睿智,可掌握这个地球大部分的能源、统管陆地与海洋,而最终却无法逃避Game over,人类最终研究课题就是,人类自己。
一天晚上,我看到镜中的我。突然有一种迫切的感念充满脑海:我是会消失的,我以后必定会消失,我不会存在。将来的我和这个世界不会再有任何瓜葛,我看不到听不见,像从来不曾拥有过生命,从来不曾存在。这个世界还仍然会继续,只是我已经被必然的抛弃了。这就是死亡!多么恐怖啊。我在洗澡间大声尖叫!不管是多久以后的未来,我知道这一天必然来临。此后,我想遗忘这种被死神临幸的恐怖感,每一天都绑缚在细小的生活中,我美其名曰享受生命的过程。这是我拒绝死亡的方式,用生活细节去充实永远填补不了的内心空洞。这也是大多数人抗拒死亡的方式,和时间赛跑,用有限的生命去证明存在的痕迹,让忙碌打乱空想,遗忘被遗忘的。还有另一种人,他们能直面死亡,对他们来说,死亡像一片狰狞的大海,逆流而上充满了刺激的感官,或者他们要和死亡交媾。他们疯了,就是这样。
《A》片中的孪生动物学家兄弟即是如此,故事开始,她们的妻子便在一次离奇的车祸中丧生,原因是一只发了情的天鹅撞上车窗。为什么天鹅会引发车祸?他们的妻子到底是意外事故还是蓄意谋杀?一不小心,我们中了导演圈套,带着观看悬疑片的猎奇心态介入这个疯狂的动物农庄。我们以为会有被揭秘的种种快感,却被导演一笔带过,兄弟去寻找女司机问责,反而被失去一条腿残缺的她所迷恋,他们在老妓女身上找回母体的记忆,他们彼时所感受到的深深孤单,和女人截肢后的创伤类似。兄弟也许曾经为丧生的妻子悲悯,最终都被深深的困惑所取代。他们一方面困惑死亡腐败的进程,也许那种瞬间递进的消纵感让他们迷恋,从一只用快速摄影机记录的苹果开始,他们越陷越深。另一方面,妻子挡在他们之中的伦理道德感没有了,那些联体婴儿切割的刀伤让他们开始变得亲密,他们甚至开始思考:上帝一开始创造的人类也许就是联体婴儿,这才是正常人最理想的状态。因为偶数不那么孤单,偶数更有勇气面对最终结局。
故事自始至终围绕的主题,其实就是死亡。寻欢作乐是缓解终极思考的一种方式,把自己摆放在动物同等的姿态下,离死亡的真相就更加接近。为了解放自己的兽性,动物园投资人在和高头大马兽交是被摔下来,以致高位截瘫;一个白天有体面工作的裁缝女,每晚却给人朗读各种读物上搜集的动物故事聊以意淫,最终达成所愿,在漆黑的夜色中秘密交会心仪的斑马。为什么人类意识里隐藏着这么多复杂而肮脏的欲望?而这些都不曾允许编写进文明的史册?在夜幕的掩盖下,又有多少丑陋的交易达成?这些邪恶到底是与生俱来,还是被环境所感化?文明的束缚越宽广,人性的恶念就能堆积的越深厚。因人性是立体的,人类文明也是立体的,连整个宇宙都是立体交错呈现的。至此,我觉得导演的立场很明显了。不能够包容多样化人性的民族,会摔得很惨,死得很难看。我相信你们懂得。
每种动物存在,都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历经上帝之手捏造的人类,既不是全能也不是万能的。一夫一妻制的天鹅繁衍生存方式,是不可多见的完美状态,但绝不是最完美的。在导演心目中,有一片田园之境十分迷人。那片湿地长满芦苇,有一条人工开辟出来的弯弯河道可泛舟,湿漉漉的空气弥漫在荒野之中,聊无人烟,有如无主之地。最重要的是,这里繁衍着成群结队的蜗牛,蜗牛既是雌雄同体的象征,也在最后时刻成为兄弟两人的卫灵者。难以想象蜗牛的粘液爬满皮肤有多恶心,幸亏影片结尾的仪式感削弱了视觉不适,让人尚可接受。以此看来,进化到上灵阶段的生物,在peter greenaway眼里非蜗牛莫属,但若真如此,那又是多么无趣的一件事情啊!
有人揣测片名:一个Z加两个零,ZOO。在英文字母中,导演是用来阐释生命的结束与循环圆满之意。我的理解是,Z+OO是奇数与偶数的组合,Z是奇数是单独的个体与生命,OO也可以是同样独立的个体,因为他们生而成双,息息相连。万物演化自有其道理与规则,突破常人理解能力的事物自由发生,强拆硬躲不能规避现实,只有包容变异之数,ZOO才能完整如一。另一层意思,联体兄弟见证了植物与其他动物尸体的消亡过程,独独看不到自己的尸体被时间蚕食,当然是彼时的技术与道德因素不能让他们如愿,更多的隐喻许是人类末日猖獗,无法见证和掌控自己的灭绝之道。我不能臆断Peter greenaway是否反人类,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必反对所谓的文明。兽性才是人的本质,文明是囚笼,突破不了文明束缚的话,我们活得和猪没有差别。
另,片中的音乐绝对有加分效果。 Michael Nyman让这么严肃沉闷的主题,充满了诡异而欢乐的激情。而那些超现实场景,也只有P导这么有才情的人才能调度出来。一幅浓墨重彩的人间风情画,在这里飘逸着死亡般逼真的气息,让人躲也躲不开,跑也跑不掉。你会完全被释放,在你放弃抵抗的那一刹那。
难得起兴码这么多字,总归一句话:兽性尚存的人,推荐一看。如果你被陈规烂矩和正常社会伦理观所束缚,已经沦落成一枚机械的高级动物来说,那还是避而远之吧,别脏了我们P导的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