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想看!
[转帖]《牛皮》获得柏林电影节青年论坛单元的国际影评人奖和卡里加里奖
2005-02-19 22:00:14 雨不亭 (北京海淀)
2005-03-12 17:20:51 frombfa (北京)
国内的这帮影评人水平确实没多高,
都追着写孔雀去了,其实孔雀没那么多可说的,但偏要去捧,
牛皮才是真正应该分析的
奖拿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奖
可惜不会炒
都追着写孔雀去了,其实孔雀没那么多可说的,但偏要去捧,
牛皮才是真正应该分析的
奖拿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奖
可惜不会炒
2005-03-16 12:53:06 我爱小鱼 (北京海淀)
[quote]下面引用由frombfa在 2005/03/12 05:20pm 发表的内容:
国内的这帮影评人水平确实没多高,
都追着写孔雀去了,其实孔雀没那么多可说的,但偏要去捧,
牛皮才是真正应该分析的
奖拿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奖
...
[/quote]
刚发完一篇《孔雀》的评论,,就看到这个帖子,,虽然我不是影评人,,可是还是觉得被打了一巴掌,,嘿嘿,,我也想写《牛皮》,,想分析,,想宣传,,可惜,,我看不到啊!!
国内的这帮影评人水平确实没多高,
都追着写孔雀去了,其实孔雀没那么多可说的,但偏要去捧,
牛皮才是真正应该分析的
奖拿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奖
...
[/quote]
刚发完一篇《孔雀》的评论,,就看到这个帖子,,虽然我不是影评人,,可是还是觉得被打了一巴掌,,嘿嘿,,我也想写《牛皮》,,想分析,,想宣传,,可惜,,我看不到啊!!
作者: cinekino
发表日期: 2005-02-19 14:40:42
《牛皮》oxhide 2004
导演:刘伽茵
编剧:刘伽茵
摄影:刘伽茵
演员:刘伽茵
刘在平
贾惠芬
类型:剧情
片长:110分钟
国别:中国
剧情梗概:
父亲经营着一家皮艺店,母亲则在工厂负责皮包的设计和制作,他们对这门生意倾注了极大的感情和心力,却仍是经营惨淡,债主会不期而至。父亲决定以全店皮具五折的方式促销,起初似乎还挺有效,慢慢地作用却不再明显。母亲开始责怪父亲的经营方式和能力,平时在别处总是有一套套道理的父亲,此时却无言以对,懊恼地抽自己的嘴巴。家里家外的波折低落总是会过去,父亲和母亲还是满心祈愿:从明天,也许就能慢慢好起来吧。平淡甚至细碎的生活细节缓缓铺展:父亲想尽一切办法希望女儿长高,母女为店里收成不错的一天鼓掌欢呼,狭窄的过道里女儿为新的皮包充当模特……生活似乎总是艰难局促,而三个人的家庭里,一种难以名状的情感,却在这个过程里捉紧人们的呼吸。
评论:
刘伽茵对于电影有着自己的见解,而且对这种见解的思考和探索有着与她年龄不相称的坚持。她从初中开始就接触到专业的电影书籍有关,也就是伴随着生命情感的生长,同时对于一种媒介表达的理想思考平行成长着,感情的抒写没有一种所谓恣意任性的青春呓语的阶段,这个阶段成为一个求索者一遍一遍的腹稿,在心胸间酝酿。对于影像工作者这也是一双眼睛的生命史。
刘伽茵的第一部长片《牛皮》是一双有着自己眼睛的人的作品,我称这种眼睛为“电影眼”。这是一部极端的作品,这种极端的意义,不在于这部作品全部在她自己家里拍成,两间狭窄昏暗的小屋,没有外景;全部演职人员就是她和父母;不在于她的使用设备的极端简陋,不在于技术上的所谓“极少主义”的外观。这种极端在于《牛皮》是一部完整的贯彻了一种电影思维的作品,从第一秒到最后一秒毫不动摇、游移。
《牛皮》的影像和生活本身机会无差别的存在,刘伽茵是如此判断为“故事片”,“有人问我:它看起来非常真实,是怎么拍的?我很无情地告诉他,都是事先计划好的,我怎样的时候我爸又怎样……有随机成分,但很少。”影片大部分在今年5月间拍摄,但很少有人知道刘伽茵在拍片子,因为拍摄时间只能在深夜。“我从学校回来,妈妈从工厂下班,爸爸从店里回来,这已经很晚了。坐下来可能吃饭也可能不吃饭,然后谈今天要拍哪场戏,要解决哪些问题,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然后讲整场戏、讲对话、走动,排练几遍;之后我要开始做摄影的工作。机位比较费劲,因为是在一个可能比一般人家里都要狭窄的地方。调白、灯、录音、话筒杆……然后一遍遍拍。从一两点拍到三点甚至五点,然后六七点就要起。”
其实,《牛皮》在某些意义上是关于“元电影”的,也就是电影这种媒介的力量究竟何在?影像之美首先不在于是对“故事”的追求,在影像之美在拒绝“故事”之后,就完全可以超越“虚构”与“纪录”之间的边界,一种“时间”之美就混淆、浸没、侵蚀了所谓“虚构”与“真实”的界限。《牛皮》就是重新将电影定位到“截获时间”(塔尔柯夫斯基对电影的本质定义)的意义,重新凸现出卢米埃尔兄弟的发明的最本质贡献,我们可以制作运动影像的幻觉,我们可以截获时间。《牛皮》的结构不再是“故事”结构,而是时间构成的策略,整个影片依然呈现为截取重组后的“一天”,一个已经跨越了很多日夜的一天,内在的事件呈现出清晰的发展线。这种时间的结构,如果说时间流逝是人的主观幻觉,时间流逝的急促与滞缓更是人的主观幻觉,而这种幻觉都是情感的投射物,情感就是时间的重量。
《牛皮》全片全部由长镜头构成,全部固定机位、没有推、拉、摇、移,镜头对准着她自己的家的局部,人的动作和身体经常无法完全呈现出来。长时间凝视空间,凝视感情开始生根发芽的空间,是这种长镜头美学的本质。阿巴斯的《五》在恢复这种凝视的美学,刘伽茵将自己的电影生涯开端在这种凝视的美学。一种美学观念之下,当然有力量和境界之分,其中根本却是一致的,刘伽茵的摄像机如同一个空间的容器,在框定一个空间后,让时间在里面结晶,这种晶体就是情感。
刘伽茵的凝视的力量来源于她的内部,来源于这个家的内部,这个四壁的内部,因为她和这个空间完全是生命的共同体。当然,这个家依然在时空中间展开,这个家的褶皱依然耐人寻味,依然可以让刘伽茵在间凝视。刘伽茵向内凝视的电影眼,也会再次夺门而出,去凝视世界的另外一些局部。
(作者:杜庆春 本文将收入《电影+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