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转帖]电影分级制调查 “儿童不宜”准备好没有

2005-02-01 15:52:55   来自: 胡蝶 (北京)
  该海报中包含了多处敏感内容,如暴力、色情等,像这样的影片无论在上映还是出碟时他们的出品方都会打上18岁以下不宜观看的标志。这样做,在保护青少年的同时,其实也是在保护电影业正常、健康的发展。
  

2005-02-01 23:53:34  胡蝶 (北京)

  2003年3月23日《大鸿米店》被禁。次日,成都各大影院纷纷撤除《大》片海报,海报上刺眼标语仍然可见。图为导演黄健中手持相机于现场
  

2005-02-01 23:54:44  胡蝶 (北京)

  上海永华电影城在《2046》上映时曾贴出“友情提示”:《2046》是一部成人影片,不适合儿童观看。电影局最终在影片快下画时还是采取了尊重观众的做法,让17岁以上的观众观看。如果这可以看做分级制前奏的话,那么恰好印证了2003年吴克局长的话:中国电影将以16岁为切口分两级。
  
   去年11月6日,放映了1个多月的《2046》在即将下画时突然贴上了“儿童不宜”的标签。正在放映《2046》的上海各大影院售票处一夜之间都竖起了一则引发媒体关注的告示——“凡17岁以下观众谢绝观看,17岁以上(含17岁)学生凭有效证件购票观看。”这部放映已经进入尾声,整个势头都已趋向减弱的影片忽然再度升温,成为话题。
   《2046》、《周渔的火车》、《天黑请闭眼》、《丑闻》……不止一部影片在过去的放映中遇到过让家长尴尬的情况,而且直到今天,这种窘境丝毫没有改变。进入21世纪的今天,中国电影里那些让父母担忧的性爱或暴力场面是否可以圈定它的范围受众,像电视里打出的“家长指引”字样一样,让大家买票之前做足准备? 
   去年我们不断听到“电影分级制度很快就会出台”的说法,但等了一年仍未出台。在2005年一月初举行的全国电影工作者会议上,童刚局长除了公布去年电影产量的喜人成绩,对分级制只字未提。这不禁让我们更加心急……大家好奇:分级制,你还有什么可犹豫可顾虑,为何迟迟不出来见人?虽然电影局对外公开透明的态度时高时低,但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行事低调,是否可以这么预想,2005年,中国电影百年华诞之年,分级制已经呼之欲出?
  

2005-02-01 23:55:15  胡蝶 (北京)

  分级追毙第一片:《大鸿米店》出师未捷
   2003年 《大鸿米店》宣传词:“欲火、通奸、乱伦……”临时被禁
   吴克(电影局副局长):“我再强调一次,(三级片)不可能。”
   吴鹤沪(上海某院线总经理):“就像从牢里放出来的人一样,你得先老老实实做人,不能一出来就喊着要平反。”
   《大鸿米店》原名叫《米》,该片的命运原本会和很多拍完了就放在仓库里,从无机会上映的国产片一样。但在2003年,已经在仓库里躺了7年的它忽然有了“重见天日”的机会。但也许是“出生”的希望太迫切,一些不切实际的“催生手段”,让这一部原本已探出头的《大鸿米店》胎死腹中。
   2003年3月23日,对于当时已经在全国辛苦奔忙了一个月的嘉禾公司发行员王小姐来说一定还记忆犹新。刚刚解禁的《大鸿米店》将在成都做首映式,剧组演员已经下了飞机开始张罗晚上的观众见面会,这时王小姐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让她马上停止一切宣传,影片再次被禁了!王小姐的感觉是想哭!主演之一的石兰事后回忆说:“说实话我挺震惊,也挺想不通的。记得当时接到解禁令后,我们《米》剧组的所有成员为了宣传,都走到半道儿上了,忽然又听说不能上了,只能打道回府。”
   3月24日,成都各大影院纷纷撤除《大鸿米店》的海报,得到禁令后的黄健中也大惑不解,亲眼目睹了这一场面并拍照留念。
   “现在说来好像当时我有第六感似的,我们的首映票就是迟迟未卖,终于风声来了,我们没有像很多公司那样陷入被动。”作为参与经历了《大鸿米店》解禁宣传策划的上海联合院线吴鹤沪经理至今回忆起那一幕只有感慨唏嘘。“我还记得当时这片解禁后,嘉禾公司特意请赵军、高军、我和少数媒体一起在上海的海兴影城看片开会,黄导也在,他们很欣喜地说《人民日报》下的一家报纸用一个版报道了这部片的情欲、乱伦什么的,我当时就给他们敲了一棍子,说这一方面可能预示着环境越来越开放,另一方面也可能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就此停止一切宣传。我建议他们换一种口气,于是我在我们院线的海报上加了一行字:敬告各位……这种处理既是出于社会道德的考虑,也从另一方面告诉大家这是部成人看的电影。”
   据媒体报道,“当时由《米》改名后重新登上银幕的《大鸿米店》不仅没有删掉任何一个有争议的镜头,反而还被发行方打上了‘贪婪、欲火、通奸、乱伦、强暴、仇恨、冷血、暴力充斥的悬疑争议片’的字眼,尤其是‘成人电影,儿童不宜’的宣传词,更让这部影片分外扎眼,而发行方更是摩拳擦掌,全面看好该片的市场潜力。”
   诸多类似于《封尘七年 重见天日》、《七年被禁 一刀未改》之类的报道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黄健中导演在接受采访时抱怨道,“这是中国电影没有合理的分级制度造成的”。他告诉记者,1996年初,该片送国家电影局审查的时候,审查小组要求将其中的全景激情戏剪掉了约8秒钟的长度。之后又审查了好几次,当审查小组再次要求对其中的激情戏镜头进行修改时,自己并没有同意,因为自己觉得这部片子拍得“很卫生”,只是中国电影缺乏分级制度。2002年年底,该片正式通过国家电影局的审查,但其中的激情戏镜头并没有删减,大约还有三分钟的时间。
   “就像从牢里放出来的人一样,你得先老老实实做人,不能一出来就喊着要平反。”吴鹤沪的政治敏感再次证明了他的分析是正确的。但当时从影片解禁后,剧组和媒体一齐高调炒作,甚至认为中国电影审查尺度在无限放宽,形势一片大好,嘉禾公司王小姐曾表示“由于中国的电影分级制度可望在近期内出台,影片也将有望成为中国电影分级制度的首部影片,就算赶不上,也将是为分级制度所作的一次重要尝试。”没想到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石兰总结说:“我觉得这部片子没有问题,它是一部很美的片子。如果说有什么不对的地方的话,那只能说是在宣传上有过火之处。”
   影片重新被禁,而后来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电影局副局长吴克气愤地说:“在电影分级制的进程中,有的媒体哗众取宠,说什么‘三级片’也会有,我再强调一次,不可能。其实本来电影分级制已经快出台了,但电影《大鸿米店》的不良宣传影响了出台的进程。电影《大鸿米店》被媒体炒作为中国第一部分级制影片,宣传海报上就是男主角身子压住女主角的镜头,而这个镜头在影片中就几秒钟,结果这样的宣传导致把它临时禁掉了,连导演都摸不着头脑。”这个事件反映出中国电影人多年来对分级制的饥渴,以至于听到一点风声便操之过急,反而欲速不达,使影片遗憾地胎死腹中。
  

2005-02-01 23:55:45  胡蝶 (北京)

  分级进入生死时速:2003-2004乍暖还寒
   1989年3月1日,“分级制度的通知”
   1999年,《拯救大兵瑞恩》“血流成河”
   吴克:“分级还仅是一个打算。”
   冯小刚:“如果能够实行分级制,重拍的《英雄儿女》肯定比《拯救大兵瑞恩》好看。”
   一份“出生”于1989年的文件曾经维持了中国电影10年没有分级制的日子。正如王兴东所说,是中国电影产业化的要求让分级制迅速浮出水面。从2003年起,分级制十几年来的进展也比不上这短短两年。内地首部“少儿不宜”的电影应该是《寡妇村》。1988年,珠影制片厂摄制的电影《寡妇村》在上映前亮出“儿童不宜”的告示,观众怀着好奇心走进影院,结果发现影片根本无出格情节。于是媒体纷纷展开批评讨论,《寡妇村》因而成为内地影片拿分级当炒作的第一例。
   1989年3月1日,广播电影电视部发布了《关于对部分影片实行审查、放映分级制度的通知》,其中规定:对部分影片实行分级制度。明确划定以下几种“少儿不宜观看”(简称“少儿不宜”):
   1.凡有强奸、盗窃、吸毒、贩毒、卖淫等情节的影片。
   2.凡有容易引起少年儿童恐怖感的暴力、凶杀、打斗情节的影片。
   3.凡表现性爱及性行为情节的影片。
   4.凡表现社会畸形现象的影片。
   该通知于1989年5月1日正式生效。据当时的媒体报道“在记者采访过程中,提及这项规定时竟然没人承认。而当记者采访到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时,对方竟然表示:拒绝采访!”这样一个文件几乎维持了中国之后十年的分级制状况,直到1999年引进《拯救大兵瑞恩》“血流成河”招来无数家长抗议,再次让分级制话题浮出水面。但到2001年王兴东首度提案,电影局仍然保留不分级的意见。
   2003年王兴东二度提案终于让大家看到电影局的态度:要分级。紧接着7月1日,电影局副局长吴克向外透露,电影分级还仅是打算,之后委托某公司调查了解观众对电影分级制的看法,算是分级制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11月2日在第12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导演恳谈会上,冯小刚放下豪言:“如果能够实行分级制,重拍的《英雄儿女》肯定比《拯救大兵瑞恩》好看……但分级制是前提之前提。”针对电影人的抱怨声,吴克很有诚意地说,分级制问题已经进入起草和征求意见阶段。“如果成功出台,可能成为中国电影100年历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有关部门早就组织各界人士对相关提案进行了探讨,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可是因为出现了‘《大鸿米店》恶意炒作事件’,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吴克还说,不会出现“三级片”。“根据中国国情,中国电影分级制将只分为两级,以16岁为一个界限,对未成年人实施足够的保护。”这表明分级制已经在领导的工作计划中有了具体的构想。
  

2005-02-01 23:56:12  胡蝶 (北京)

  分级提案第一人:政协委员王兴东千言上书
   2001年和2003年,王兴东提交分级制提案
   未成年人管教所调查:有62%的少年犯都有看过暴力、色情电影和光碟的经历。
   电影局回复:“力争尽快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切实可行的办法来。”
   2001年和2003年,一个名叫王兴东的人两次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交了关于让中国电影实施分级制的提案。这不仅是来自政协委员的提案,也是来自电影从业者的提案,王兴东至今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仍激动不已“真是没想到,我那1500字的提案比我写十个剧本的影响还大!”
   《大鸿米店》栽跟头正是过于乐观地估计了形势,这与当时全国政协委员王兴东关于分级制提案的媒体大幅报道分不开,媒体热炒造成了分级制马上出台的假象。
   王兴东的电影分级制提案的提出,赢得了大多数电影同行和观众的赞同,某大门户网站的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网民支持分级制。其实这是王兴东第二次提交关于电影分级的议案了,早在2001年9届4次全国政协会议上也曾提出过。“我在研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时注意到电影也应出台相关法律配套,但那时中国电影还没提上产业化的路子,大家对它也没那么关心,提交完三个月后,电影局给我的答复是,现在国家还没有分级制,还是要拍老少咸宜的电影。我没灰心,也没向媒体透露,决定先放下来。”但就在这短短两年里,作为编剧的王兴东再次遇到了困扰,当时他在创作《法官妈妈》时,曾在北京未成年人管教所进行实地调查,投放了100份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2%的少年犯都有看过暴力、色情电影和光碟的经历。其中有一名少年,就因为看了这样的片子控制不住,强奸了女大学生。而另一名高一学生,因一时不快,学着电影的镜头,用刀捅了同学。他甚至以为捅了之后同学也不会怎么样。结果,因刺破了同学肝脏而导致犯罪。
   另一件事也是促使王兴东再次提案的重要原因,“不久前的无锡电影节,搞电影展播。无锡市黄泥小学的800多名戴红领巾的小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看一部叫《二月四日》的电影。这部电影主要是关于青少年心理自闭、少女初夜、同性恋问题的探讨。小学生们看了后大受刺激,显示出极大的不适应。学校方面后来找到了电影节方面人员就此事进行询问,得到的解释主要是电影没有分级,国内没有相关的制度,没有谁能看谁不能看之分。我对这几件事件的感触颇深,我本人从前也进行少儿作品的创作,出于对未成年人的责任,在这次的政协会议上又提出了关于电影分级制的议案。” 
   2003年3月,他提案后也同时向媒体透露了消息,没想到全国媒体关于分级制的报道铺天盖地,而《大鸿米店》也正是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6月5日,王兴东的二次提案等来了电影局的回复,“目前,广电总局正在对电影分级问题广泛调研,认真论证,并将继续征求全国妇联,团中央、中国电影艺术家等方面的意见,力争尽快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切实可行的办法来。”
   中国特色:分级绝不允许三级片存在
   童刚:“肯定是在电影审查之上的分级。搞了几个方案……同时结合中国国情。”
   贾樟柯:“审查之后再分级?全世界都会笑。”
   路学长:“伪的电影法,没必要谈了。”
   童刚在接受采访时澄清分级不是纵容三级片存在,“我们所探讨的电影分级,肯定是在电影审查之上的分级,有了分级制度,并不是说我们允许降低审查标准,分级只是审查制度的细化。所以我们国家是不会允许有所谓的三级片的,分级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三级片上映,而且任何一个国家,三级片也不是主流片种。”
   按照大家对分级制的正常想像,应该是三级片、恐怖片等多个片种同时存在,只是在观众买票时加以限制。但童刚局长在去年7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强调:“我们所探讨的电影分级,肯定是在电影审查之上的分级,有了分级制度,并不是说我们允许降低审查标准,分级只是审查制度的细化。所以我们国家是不会允许有所谓的三级片的,分级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三级片上映,而且任何一个国家,三级片也不是主流片种。”
   对于“中国特色”的分级制,记者在采访中得到的多数答复还是:有总比没有好!但也有不同声音,比如贾樟柯认为有了分级制就不应该再有审查制,如果是这样,“那这个分级千万别公布,那是个笑话。人家全世界都会笑,搞了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分级制,审查之后再分级?太可笑了,我觉得非常荒诞,你分级是为了什么,分级就是审查,现在变成审查之上的审查了,那就不对了。”路学长也表示:“那就是一个伪的分级制了。伪的电影法,没必要谈了。没法的时候大家还有个空间,这一下就更没空间了。我就怕带特色这两个字。”
   2003年2月,《周渔的火车》当时以情欲戏作海报卖点,片中虽无裸露镜头,但导演在气氛的营造上已被认为有超常的胆识,而当年这部影片上映后,大家纷纷议论:现在中国电影的审查环境真的越来越开放了?去年情人节影片《恋爱中的宝贝》大概也想步其后尘,在宣传中使出周迅“首次全裸出镜”的招数,让大家似乎看到分级制前夕越加宽松的氛围,去年3月阿甘的恐怖片《天黑请闭眼》中王志文的头被砍掉,4月上海联合院线在放映《救命》时提请青少年观众注意;在6月16日举行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参赛和参展影片中出现了不少大胆的裸露镜头,尤其是参赛片中的韩国影片《丑闻》、英国影片《母亲》和巴西电影《神秘人》。不少观众在观看完这三部电影之后,都认为影片中的暴露镜头不适合儿童观看。《丑闻》在韩国被列为18岁以上观众观看,而《母亲》在英国则被列为R级,也就是17岁以下观众必须在父母或监护人陪同下观看,但是观众看到的版本却是一刀未剪……21世纪的电影观众已愈加迫切地要摆脱这种尴尬的观影局面。
   好在上海电影节的争议过后,国家广电总局宣发处去年6月21日将一份“电影院调查问卷”发放到全国35条院线和下属的几百家影院。该问卷涉及“电影分级制”、“电影审查制度”等重要内容,让大家看到黎明前的曙光。
   去年7月下旬对于吴克局长之前提出的以16岁为切口分两级的说法,童局长并未予以肯定答复:“目前我们搞了几个方案,希望能结合别的国家的经验,同时结合中国国情。”
  

2005-02-01 23:56:36  胡蝶 (北京)

  分级制最有可能诞生的年代:中国电影百年华诞
   以16岁为切口
   美国的分级制度是最细致的:什么样的部位可以看到,伤口充满整个画面的1/2或是1/4,都有详细的明确标准。
   王兴东:“我国电影可以分为三个级别:普通级,这是‘老少咸宜’的普通影片;一般限制级,有一定的特殊内容,限制15岁以下青少年观看;严格限制级,禁止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观看。”
   吴克:将以16岁为切口分两级。
  

2005-02-01 23:57:11  胡蝶 (北京)

  结束语——“最新消息:快了!”
   虽然能隐约地感觉到期待已久分级制的脚步正在渐近,但这个素未谋面的“女郎”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是照搬国外的分级制?是COPY香港的三级?中国的老百姓在分级制之后到底是能看到原汁原味的成人影片?还是拿“中国特色”当遮羞布的欲拒还迎?但是不管怎么样,很多受访者都告诉我们——只要有了,就是跨出了第一步。
   分级制迟迟不掀盖头,究竟还有什么顾虑呢?很多人都不理解。中国目前支持分级制的声音占90%,但也有一些保守派的不和谐音,有网友这么写道:
   目前中国电影没有分级的必要。只有儿童片(极少)和娱乐片,就娱乐片而言只有接吻和盖着被子睡觉的镜头。这点算什么呢?小孩子上街和回家都能看到。真没必要。可以说我们的意识形态同西方国家不一样,我们的电影是为政治服务的,中宣部、广电部也不能叫你拍那样的片子,就是进口的片子也剪干净了再拿出来。国外的X级片子是不可能让进的。所以我说不必分级。
   电影分级是否真能奏效,这很难说,因为这只能更增加青少年学生的好奇心,再说现在的中国市场管理还不太规范,在这种情况下所禁看的片子,青少年学生仍会看得到,不能明看还不会偷看?
   电影分级,只会增加某些不法放映厅的票房收入。怀着强烈的诱惑刺激感,禁看影片,青少年学生会在里面一睹风采。
   ……
   正像这些网友们的意见一样,电影分级也并非大家想的那么简单。在已经确定了一定要分级的方向下,具体该怎么分,这恐怕是电影局目前最伤脑筋的事。
   好莱坞电影有五个级别:G级——老少皆宜,如《音乐之声》;PG级——孩子由家长陪同,如《廊桥遗梦》;PG-13级——13岁以上由父母陪同,13岁以下不许观看;R级——17岁以下由家长或监护人指导;NC-17级——17岁以下一律不许观看,如《人民面对拉里.弗林特》、《脱衣舞娘》等。近几年国内影院上映的一些美国片多数在二三级之列,如《真实的谎言》、《拯救大兵瑞恩》等。美国影视法则要求,电影院、音像制品店都需要按照这一标准,不得向不符合标准的青少年出售电影票或者音像制品,否则就是犯法。影视实务中,PG至R的影片占了电影总票房的60%至70%,因为他们受众面广,所以制片商也喜欢投资这几个级别的电影,而两个终端级别的电影却不讨片商喜欢;在韩国,影视剧根据所涉及的暴力及色情的程度详细划分为“12岁以上可观看”、“15岁以上可观看”和“18岁以上可观看”等级别……其中美国的分级制度是最细致的,比如好莱坞拍摄敏感场面的镜头会具体到可以拍到什么部位、什么样的部位可以看到、什么样的部位不能看到,再如表现得怎样算是血腥,什么程度算是在艺术范围,伤口充满整个画面的二分之一或是四分之一,都有详细的明确标准。好莱坞的影片是为院线做的,它们会把制作完成的影片分为几级,分别在主流院线、文艺院线、先锋院线以及专门播映限制级影片的院线发行。
   王兴东在提案中也曾建议过,“借鉴国际通用的办法,我国电影可以分为三个级别:普通级,这是“老少咸宜”的普通影片;一般限制级,有一定的特殊内容,限制15岁以下的青少年观看;严格限制级,禁止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观看。”
   由于分级制迟迟未能出台,2004年最尴尬的便是《2046》,记者在看过《2046》之后进行了一下粗略的统计。其中亲吻和男女欢爱镜头过多,一些暧昧、过分亲昵的镜头多达10次左右,而男女床笫间的欢爱镜头最少也有过五六次的出现,还有不少镜头即便没有真正出现男女演员的身形,但是影片通过周围物品的剧烈晃动和暧昧的声音也给了观众很明显的暗示。再有就是影片中一些暗示性很强的语言,由于影片涉及妓女、夜总会等敏感的话题,因此,男女演员之间交谈的语言经常会涉及性和性交易,并且这种语言出现的次数也并不算少。
   上映时,上海永华电影城在《2046》上映时曾贴出“友情提示”:《2046》是一部成人影片,不适合儿童观看。当时,永华电影城负责人告诉记者,之前的“友情提示”只是对观众的一个建议,《2046》这部电影情节比较成人化,还未成年的观众未必看得懂。由于很多观众看完后不断提意见,电影局最终在影片快下画时还是采取了尊重观众的做法,让17岁以上的观众观看。如果这可以看做分级制前奏的话,那么恰好印证了2003年吴克局长的话:中国电影将以16岁为切口分两级。而且很快相关人士全部接到指示,婉拒一切采访,对此举不发一言讳莫如深。这样一部在上映前被媒体关注为“有望成为中国首部分级片”的电影就是在这样一个尴尬的处境里挺过了最后的日子,最终得以“悄悄”落画。而之前似乎逐渐习惯了影院将“儿童不宜”当叫卖声的中国媒体,经历过一次次希望、失望到无奈后,这次从对方的沉默中嗅出了紧张的味道,但却无从知晓——这究竟是政府颁布分级制的前兆,还是中国分级制脚步再次受到阻碍放慢的表现……
   2004年终,本报记者再次回访电影局时得到的关于分级制消息是:快了。在我们步入2005年中国电影一百年华诞之际,如果分级制和电影法能同时出台,想必这将是献给中国电影寿辰的一份最珍贵的贺礼。
                               谢晓、陈弋弋/文
  

2005-02-02 12:49:27  房囚 (北京海淀)

  楼主辛苦了!
  

2005-02-02 12:54:38  空空蓝 (云南昆明)

  以前我们说爱情或许可以不分年龄的
  如果说电影作为艺术 是不是可以没有年龄的界限
  有时候觉得这样的制度 有点冤枉了爱情
  电影传达的只是现实 更戏剧性更唯美的传达
  我们之所以需要电影 是因为太给我们了太多的不可能或是太多的幻想
  人类的错误再于对艺术传达的错误理解 以及天性的模仿
  在这样的土壤里生长的中国电影 是很压抑很无力的
  

2005-02-02 12:54:47  空空蓝 (云南昆明)

  以前我们说爱情或许可以不分年龄的
  如果说电影作为艺术 是不是可以没有年龄的界限
  有时候觉得这样的制度 有点冤枉了电影
  电影传达的只是现实 更戏剧性更唯美的传达
  我们之所以需要电影 是因为太给我们了太多的不可能或是太多的幻想
  人类的错误再于对艺术传达的错误理解 以及天性的模仿
  在这样的土壤里生长的中国电影 是很压抑很无力的
  

2005-02-02 12:57:02  房囚 (北京海淀)

  小孩子的想法,电影是一门产业,它是实的,而不是你口中的艺术,那是虚的,只能说,任何一门产业,做好了都是艺术
  

2005-02-02 17:53:52  胡蝶 (北京)

  体制越健全
  艺术才能更好的保护吧
  

2005-02-02 18:15:11  空空蓝 (云南昆明)

  如果电影只是作为一种产业 那你就真正的没有理解它
  如果它是商品 那就显然只是具有交换价值而已
  

2005-02-02 19:26:25  胡蝶 (北京)

  虽然说不清楚有那些具体好处
  但是这种趋势是必然的,也是没错的
  

2005-02-03 11:59:10  爵色丽影 (零度时空)

  同意,漫漫来吧,终有一天回完善的。不用担忧,做好自己的工作。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

RsOMxTAzYisn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