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电影节
档案
影片
影人
电影节
基金
机构
群组
新闻
成员
活动
您好,请
登录
或
注册
[转载]用珍珠盒装垃圾 评影片《对垒风暴》
2005-02-01 07:38:04 来自:
20000005
作者:暮神道
"一群训练有素的士兵如何在一个获罪将军的领导下举行监狱暴动。"大概是影片《对垒风暴》最大的卖点所在。影片也是以这个为目标一点点地发展着,看似合理而脉络清晰。实际上因为影片的目的性太过强烈,以至于影片中所有的元素都在为达到这个目的而服务,而囚犯暴动的理由细想起来又有点站不住脚。于是在精心打造的珍珠盒中包裹着垃圾一般的主题,影响了整部影片的质量。
影片的开始,出现监狱里的囚犯打篮球的场面,胸口被强化了的士兵标牌似乎意味着他们的身份依旧是士兵而不是犯人。这为他们在影片后半段采取军事行动攻克监狱埋下了合理性的伏笔。不断出现的敬军礼情节直到监狱长对囚犯之间敬礼的默许也逐渐加强了观众对他们士兵身份而非囚犯身份的认可,从而也更容易使观众认可了他们后来监狱暴动的合理合法性。
影片对囚犯犯罪的原因没有过多的深究,医生"私藏大麻"和小石匠"5秒钟的冲动"对观众来说都是司空见惯的超轻量级过错,就象是《空中监狱》里的尼古拉斯.凯奇一样值得同情,更不用说讲义气不肯连累同伙的赌徒和在战场上指挥错误的将军了。于是在影片的种种暗示下,观众正义的天平逐渐向将军所代表的囚犯倾斜了。
士兵为什么要暴动?是因为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在将军历数的十大罪状中我们并没有看到和领会多少。只是从囚犯嘴里听说了一年中死去多少人,医疗条件如何不足。看到的是当黑大个手持武器时所得到的橡皮子弹。监狱长所做的最过分的事大概要数打死小石匠而不是仅仅将他打伤。但在那种逐渐失控的状态下杀一儆百的做法也有其发生的理由。将军的暴动目标只是监狱长的统治,影片最后通过枪杀将军才真正完成了监狱长向罪犯的转变。这种情节下影片之前囚犯们的暴动更加显得没有什么站得住脚的理由,尤其是在暴动的过程中监狱长始终采取克制的非致命措施,而将军领导的囚犯却破坏杀人放火无所不用其极。
影片《对垒风暴》情节上的不合理让我们无法对影片中的人物行为表示赞叹,也就不能产生共鸣,将军最后的死显得毫无意义。
在《对垒风暴》中将军和监狱长是针锋相对的对头,影片在刻画两人之间的差异方面也不遗余力。瘦小精干的将军和脑满肠肥的监狱长之间始终形成强烈的正反对比,监狱长那时时泛起蓝光眼镜和不断出现躲在玻璃窗后面的画面也象征着他猥琐胆怯的形象。但当监狱长一边津津有味地吃饭一边策动赌徒当内应时,我只觉得他和《佐罗》里肥肥的加西亚一样因为愚蠢而显得可爱,至少他没有将军那么多机心。
对于将军来说,影片在前一个小时不断地使他的形象丰满起来:对女儿和家庭的疏忽只是由于要全部精力报效国家,在他们准备暴动前,将军收到了女儿寄来的外孙的照片更意味着他已经得到了家庭的支持。教小石匠如何敬礼,当小石匠在雨中被体罚时,只有他一个人和小石匠一样没有穿雨衣。而士兵对将军爱戴的顶点最终产生在将军受罚搬石头的过程中。这时就连看守也在他的身边,只有监狱长一个人孤单地待在大玻璃后面的办公室里。
但我对将军始终有一丝的怀疑,这不仅表现在他在对待监狱长时从头到底的言不由衷。也表现在囚犯向他正规敬礼他还礼时做作地抓头皮。还表现在暴动时他手拿对讲机,作为胜利者面对监狱长的丝丝冷笑。其实在暴动的最后,没有一个囚犯知道暴动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在将军宣布暴动已经结束时全都面带诧异。
反过来想想:《对垒风暴》在一定范围内体现了美国军队中所存在的一种"盲从"的现象,The order is order,做士兵的除了服从命令外不需要问什么为什么。于是监狱中的囚犯跟随着将军进行暴动,关于暴动将军灌输给他们的只是一种暴动作为军事行动应该的做法,这一点从将军策划分析暴动的场景中可以看到。而最后影片结束时,我们并不知道这些参与暴动的囚犯究竟得到了什么,待遇是否改善?是加刑还是减刑?他们又如何回过头来看待这一场暴动呢?影片没有给我们答案。
如果我们不考虑这么多而仅仅把它当作是一部简单的监狱暴动片来看,《对垒风暴》是很好的一部电影作品。影片在刻画各种不同人物时非常清晰而不慌不忙。众多的人物现形象性格迥异而又非常饱满,就连出场不多的黑人将军也因为其体大无脑而让我们忍俊不已。影片的摄影构图非常精美、色彩鲜艳,有时运用反光剪影造成强烈的视觉效果。同时带有许多目的性的暗示和对比。而这些暗示和对比浅显地让人一目了然,在帮助观众认可影片情节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推动作用。只是影片2个小时的长度稍嫌兀长,前半段情节稍微有一点拖沓,缩短一些会更好。
曾经看过一部影片《战俘快车》,讲述了二战中一个美军飞行员在意大利战俘营中领导战俘逃离,最终获得成功的故事,同样在影片最后,在整列火车的战俘胜利进入瑞士的同时,他却被德军打死在火车轨道上,让人唏嘘不已。与之相比,《对垒风暴》最后将军的死就象是一堆垃圾,令人无法同情。
本文首发movie.91.com,转载请保留
分享到:
相关链接:
推荐给朋友
关注此话题
你的回应...
请先
登录
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
RsOMxTAzYisn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
"一群训练有素的士兵如何在一个获罪将军的领导下举行监狱暴动。"大概是影片《对垒风暴》最大的卖点所在。影片也是以这个为目标一点点地发展着,看似合理而脉络清晰。实际上因为影片的目的性太过强烈,以至于影片中所有的元素都在为达到这个目的而服务,而囚犯暴动的理由细想起来又有点站不住脚。于是在精心打造的珍珠盒中包裹着垃圾一般的主题,影响了整部影片的质量。
影片的开始,出现监狱里的囚犯打篮球的场面,胸口被强化了的士兵标牌似乎意味着他们的身份依旧是士兵而不是犯人。这为他们在影片后半段采取军事行动攻克监狱埋下了合理性的伏笔。不断出现的敬军礼情节直到监狱长对囚犯之间敬礼的默许也逐渐加强了观众对他们士兵身份而非囚犯身份的认可,从而也更容易使观众认可了他们后来监狱暴动的合理合法性。
影片对囚犯犯罪的原因没有过多的深究,医生"私藏大麻"和小石匠"5秒钟的冲动"对观众来说都是司空见惯的超轻量级过错,就象是《空中监狱》里的尼古拉斯.凯奇一样值得同情,更不用说讲义气不肯连累同伙的赌徒和在战场上指挥错误的将军了。于是在影片的种种暗示下,观众正义的天平逐渐向将军所代表的囚犯倾斜了。
士兵为什么要暴动?是因为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在将军历数的十大罪状中我们并没有看到和领会多少。只是从囚犯嘴里听说了一年中死去多少人,医疗条件如何不足。看到的是当黑大个手持武器时所得到的橡皮子弹。监狱长所做的最过分的事大概要数打死小石匠而不是仅仅将他打伤。但在那种逐渐失控的状态下杀一儆百的做法也有其发生的理由。将军的暴动目标只是监狱长的统治,影片最后通过枪杀将军才真正完成了监狱长向罪犯的转变。这种情节下影片之前囚犯们的暴动更加显得没有什么站得住脚的理由,尤其是在暴动的过程中监狱长始终采取克制的非致命措施,而将军领导的囚犯却破坏杀人放火无所不用其极。
影片《对垒风暴》情节上的不合理让我们无法对影片中的人物行为表示赞叹,也就不能产生共鸣,将军最后的死显得毫无意义。
在《对垒风暴》中将军和监狱长是针锋相对的对头,影片在刻画两人之间的差异方面也不遗余力。瘦小精干的将军和脑满肠肥的监狱长之间始终形成强烈的正反对比,监狱长那时时泛起蓝光眼镜和不断出现躲在玻璃窗后面的画面也象征着他猥琐胆怯的形象。但当监狱长一边津津有味地吃饭一边策动赌徒当内应时,我只觉得他和《佐罗》里肥肥的加西亚一样因为愚蠢而显得可爱,至少他没有将军那么多机心。
对于将军来说,影片在前一个小时不断地使他的形象丰满起来:对女儿和家庭的疏忽只是由于要全部精力报效国家,在他们准备暴动前,将军收到了女儿寄来的外孙的照片更意味着他已经得到了家庭的支持。教小石匠如何敬礼,当小石匠在雨中被体罚时,只有他一个人和小石匠一样没有穿雨衣。而士兵对将军爱戴的顶点最终产生在将军受罚搬石头的过程中。这时就连看守也在他的身边,只有监狱长一个人孤单地待在大玻璃后面的办公室里。
但我对将军始终有一丝的怀疑,这不仅表现在他在对待监狱长时从头到底的言不由衷。也表现在囚犯向他正规敬礼他还礼时做作地抓头皮。还表现在暴动时他手拿对讲机,作为胜利者面对监狱长的丝丝冷笑。其实在暴动的最后,没有一个囚犯知道暴动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在将军宣布暴动已经结束时全都面带诧异。
反过来想想:《对垒风暴》在一定范围内体现了美国军队中所存在的一种"盲从"的现象,The order is order,做士兵的除了服从命令外不需要问什么为什么。于是监狱中的囚犯跟随着将军进行暴动,关于暴动将军灌输给他们的只是一种暴动作为军事行动应该的做法,这一点从将军策划分析暴动的场景中可以看到。而最后影片结束时,我们并不知道这些参与暴动的囚犯究竟得到了什么,待遇是否改善?是加刑还是减刑?他们又如何回过头来看待这一场暴动呢?影片没有给我们答案。
如果我们不考虑这么多而仅仅把它当作是一部简单的监狱暴动片来看,《对垒风暴》是很好的一部电影作品。影片在刻画各种不同人物时非常清晰而不慌不忙。众多的人物现形象性格迥异而又非常饱满,就连出场不多的黑人将军也因为其体大无脑而让我们忍俊不已。影片的摄影构图非常精美、色彩鲜艳,有时运用反光剪影造成强烈的视觉效果。同时带有许多目的性的暗示和对比。而这些暗示和对比浅显地让人一目了然,在帮助观众认可影片情节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推动作用。只是影片2个小时的长度稍嫌兀长,前半段情节稍微有一点拖沓,缩短一些会更好。
曾经看过一部影片《战俘快车》,讲述了二战中一个美军飞行员在意大利战俘营中领导战俘逃离,最终获得成功的故事,同样在影片最后,在整列火车的战俘胜利进入瑞士的同时,他却被德军打死在火车轨道上,让人唏嘘不已。与之相比,《对垒风暴》最后将军的死就象是一堆垃圾,令人无法同情。
本文首发movie.91.com,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