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电影节
档案
影片
影人
电影节
基金
机构
群组
新闻
成员
活动
您好,请
登录
或
注册
[转帖]黑暗世界的四种表达方式
2005-01-12 04:11:57 来自:
十二牧
(北京海淀)
发信人: kirin (十分钟,年华老去), 信区: Movie
标 题: 黑暗世界的四种表达方式 zz
发信站: 日月光华 (2003年04月26日13:07:08 星期六), 站内信件
一.
看着他的照片,任谁也想不到这个温和的胖子是个靠惊险.恐怖和悬念谋生的电影大师。
他的生活和他的电影似乎是完全分离的。他本人的婚姻和谐美满,但他的银幕上却充斥
着性和暴力交错的爱情。他本人胆小如鼠,但影史上最恐怖惊悚的经典影片正是出自他
的手上。他为人坦诚善良,但他的镜头底下却记录了许许多多的背叛.欺骗和犯罪。从这
个意义上说,希区柯克是最没有“个人”风格的导演,因为他拍的是大千世界,表现的
是芸芸众生。
他最好的电影永远离不开“身份互换”这个母题。无论是《火车怪客》,《爱德华大夫
》,《晕眩》还是《精神病患者》,希区柯克总是在影片背后一脸坏笑地提醒观众:你
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究竟有几分是你自己?当你被另一种行为方式,另一种心理人
格(通常是邪恶的)所吸引时,你会不会像斯蒂文森笔下的化身博士那样变换自己的面具
?如果你也会把持不住,那么,偷盗,欺骗,通奸,杀人,正是每一个人生来永远无法
摆脱的人性因素,只不过是我们身上的教养将其遮盖,使他人难以发现而已。诸如此类
的道德焦虑式质问充斥着希区的大部分作品。他描绘的黑暗世界就在我们心中,只要有
一根点燃的导火线,这股黑暗就会破体而出,直至把我们吞噬。
是否可以这样设想:希区柯克的电影是由导演和观众共同创作的。一方面我们渐渐沉浸
到这道德界限暧昧难明的影像世界中去,为自己要做出的两难选择坐卧不安,另一方面
导演却十分从容地从影片中抽离出自己,以冷静客观的旁观者身份阐释着他想象中的暗
夜。
二.
现在讨论北野武可能会被指责为追赶时髦——但我要冒这个风险。这个面无表情,身材
矮小,还有着罗圈腿的无政府主义者为黑暗世界贡献了一份“削落的美学”??表现为沉
静无言中的突发性暴力行为。对于暴力的迷醉和雕琢,使得北野武成为所有黑色类型影
片中最为“凶残”的导演。在《一个凶恶的警察》,《3-4*10月》,《小奏鸣曲》和颠
峰之作《花火》中,北野武始终以一个暴力偏执狂的形象出现。他所使用的暴力以迅速
,残酷和突发性来震撼观众。影片中的暴力场面永远都是省略过程,而把暴力行为造成
的血淋淋的效果直接呈现在观众面前,十分投合我这种嗜血狂魔的变态心理。
一片寂静中,突然间一声枪响,一个人缓缓倒下。省略对白,省略背景音乐,北野武的
电影仿佛默片:只靠影像推进故事。暴力发生在最为静默的地方,不再有吴宇森舞蹈似
的枪击场面;不再有山姆萨金帕式的慢镜头对射;不再有奥利弗斯通式酣畅淋漓的以一
敌百:北野武的暴力是原生态的,它们是一组由闪电般的快速和强悍的肢体动作构成的
凶残殴打。
由于北野武电影的暴力场景过于血腥和频繁,使得他黑暗世界中的另一个关键词“温情
”令人难以发现。事实上,只会拍一些打打杀杀场面的导演,永远成不了大师。北野武
的诱人之处在于透过影片惨不忍睹的互搏击杀的表层,会有一丝渗透温情的鲜花在底下
暗地妖娆。这种温情不是激烈的煽情,而是慢慢地沉浸到你的心灵深处。《花火》中的
警察阿西(北野武饰)为了让患上不治之症的妻子过好最后一段时光,先是打劫银行,
后又跟黑社会借高利贷。在与妻子共度了一段幸福时光后,警察已怀疑到他的头上,黑
社会也开始逼债。于是阿西单枪匹马挑了黑社会社团,然后与妻子在美丽的海边双双自
决。影片的结局令人扼腕:在久石让旋律优美的配乐中,阿西的妻子对丈夫说出她剧中
仅有的两句台词:谢谢你,对不起。之后镜头俯拍一望无垠的美丽大海,画外音传来两
声短促的枪响(双双自杀)。生命的尊严和死亡的魅力在这一刹得到升华,同时也印证
了影片的片名:生命有如美丽的花火,灿烂却转瞬即逝。北野武的影片总是这样把与众
不同的暴力和温情不露痕迹地揉合在一起。在这种水乳交融的结合中,暴力在它的纯粹
怪异之外获得了更大的存在意义;而温情在暴力的掩盖下更突出了其内在的真挚。若非
如此,北野武式电影怎能大行其道。
虽然北野武的电影时常渗入一些让人会心一笑的黑色幽默,但当我知道北野武在拍摄电
影前原来是日本一位家喻户晓的相声演员时,我实在难以理解。在我看来,这个一脸横
肉的家伙实在像个刚出狱的劳改犯,他只能通过犯罪得以谋生。罢了罢了,在银幕内外
,这个人原来都是一样的让人捉摸不透。
三.
这个男人永远都躲藏在杜琪峰和韦家辉的身后。他的身影即使对香港黑帮片的铁杆拥趸
而言,也是十分模糊的。一方面由于他本人从不在任何杂志封面.访谈录或其它的影像资
料中出现,另一方面是因为无论他取得了多大的成就,人们都轻易把其归结为杜琪峰的
影响和推动。
游达志始终是以这么一副郁郁不得志的“傀儡”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在银河映象创作
“铁三角”中,他无疑是最不引人注目的一个。但我们不能忘记,他以导演的身份为银
河映象有限公司和香港影业贡献了三部最优秀的黑色电影:《两个只能活一个》,《暗
花》和《非常突然》。不同于杜琪峰的浪漫悲情,游达志关注的是一个纯粹的黑色江湖
,这里面少不了的是怪异人格和变态心理的纠缠,追踪反噬中展现的黑色幽默,还有剧
中人之间高智商的对决。他总是喜欢在电影千回百转的情节中体现出一份近似不可理喻
的宿命情怀,他的每一部电影都在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句话添上了不同的注解
。
《暗花》中刘青云和梁朝伟斗智斗勇,殊不知自己只是幕后一个老头子手中的棋子。这
两颗棋子只能按照别人制定的规则不停地走下去,直至在命运的拐角处狭路相逢,两败
俱伤。《非常突然》中的重案组警察不费吹灰之力就歼灭了一个特大犯罪集团,但在影
片的最后,他们遇上了两个曾想靠锤子和玩具枪打劫金铺的四川民工,交火之下居然莫
名其妙地全体阵亡。游达志的主角们在影片中难以存活,无论他们有着多么超强的智慧
和实力,在结局他们总要受到命运的摆布,遇到人生的转折点——从而以不可阻挡之势
拥抱死亡。《暗花》刘青云手中不断跳来跳去的小弹球,《非常突然》中从头下到尾的
连绵细雨,都是剧中人命运阴暗扭曲的象征性表达。
游达志相信冥冥背后有一双看不见的巨手操纵着我们的行为心智,不管我们如何抗争都
是徒然。我想这正是他对轻视他的评论界,对令人难以满意的影片票房,对常人孜孜以
求的鲜花和掌声,都能淡然处之的原因所在吧。他的态度就像他那部最不如人意的电影
《废柴同盟》中的最后一个镜头(也是影片中唯一的一个亮点):新年夜里成千上万的
人们挤在广场上,为他们的明星英雄吴镇宇欢呼,没有人注意到此时脱下戏装的吴镇宇
正慢慢地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走过,这个孤独的中年男人落寞一笑,缓缓朝天吐了一个
烟圈。
四.
有必要来谈谈一个演员。这个人有这么样一种本事:无论他表演的是什么角色,他都好
像在表演同一个人。事实上,这个人在银幕上始终扮演的都是同一个角色。从他身上你
能如此强烈地体会到什么叫个人风格,以至于优秀后辈如阿尔帕西诺和罗伯特德尼罗等
都只不过像是他的学徒。不,我并不是在说马龙白兰度,我指的是汉弗莱·鲍嘉。
这个人永远都是穿着胶皮风衣,带着歪斜的帽子,腰间别着一支鲁格,迎着冷风和细雨
在昏暗街灯照耀下的城市中踽踽独行。不管他是身着邋遢的水手服还是穿着齐整的西装
当上里克咖啡店的老板,他骨子里都是一个这样的男人。鲍嘉,在《马耳他黑鹰》,《
卡萨布兰卡》,《长眠不醒》,《非洲女皇号》里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典型的现代式美国
硬汉:坚强,正直,沉默寡言,不苟言笑,一说话则必定时时嘲讽,流弹四射。作为一
个“男人中的男人”,鲍嘉饱经沧桑的脸庞,低沉沙哑的嗓音,沉静内敛的表演方式为
角色注入了一种带有尊严的反抗精神。他的表演不刺激你的感观,只刺激你的想象。在
《卡萨布兰卡》中,鲍嘉从头至尾都是同一个表情,但他却成功塑造了影史上最为经典
的一个角色。很明显他的表演是能入也能出:他既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角色中去,让你
认为他就是他所扮演的角色本身;同时他又能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审视自己的表演,为
它注入一份冷静从容,不动声色的客观品质。
鲍嘉的魅力不在于他的强悍,而在于他的忧郁。我时常感到不解:一张世上最坚毅的脸
庞,何以还能拥有一双世上最忧郁的眼睛。后来我渐渐看到,为了自己的生存而不择手
段地奋斗,无论是怎样的辉煌和成功,始终摆脱不了是一份附骨之蛆般的寂寞。我眼中
的鲍嘉,在银幕上和生活中都应该是一个最为坚定的个人主义者,哪怕在他演艺生涯的
颠峰时刻,他对人世的看法也只能是悲观主义的:在一个腐烂透顶的世界,想要拯救他
人的想法是幼稚可笑的,你唯一所能做的只是洁身自好,并用一层硬壳包紧自己的棱角
,磕磕碰碰地走进接踵而至的岁月中。
游魂
转自电影夜航船
分享到:
相关链接:
推荐给朋友
关注此话题
你的回应...
请先
登录
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
KZruntETgklrVKr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
标 题: 黑暗世界的四种表达方式 zz
发信站: 日月光华 (2003年04月26日13:07:08 星期六), 站内信件
一.
看着他的照片,任谁也想不到这个温和的胖子是个靠惊险.恐怖和悬念谋生的电影大师。
他的生活和他的电影似乎是完全分离的。他本人的婚姻和谐美满,但他的银幕上却充斥
着性和暴力交错的爱情。他本人胆小如鼠,但影史上最恐怖惊悚的经典影片正是出自他
的手上。他为人坦诚善良,但他的镜头底下却记录了许许多多的背叛.欺骗和犯罪。从这
个意义上说,希区柯克是最没有“个人”风格的导演,因为他拍的是大千世界,表现的
是芸芸众生。
他最好的电影永远离不开“身份互换”这个母题。无论是《火车怪客》,《爱德华大夫
》,《晕眩》还是《精神病患者》,希区柯克总是在影片背后一脸坏笑地提醒观众:你
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究竟有几分是你自己?当你被另一种行为方式,另一种心理人
格(通常是邪恶的)所吸引时,你会不会像斯蒂文森笔下的化身博士那样变换自己的面具
?如果你也会把持不住,那么,偷盗,欺骗,通奸,杀人,正是每一个人生来永远无法
摆脱的人性因素,只不过是我们身上的教养将其遮盖,使他人难以发现而已。诸如此类
的道德焦虑式质问充斥着希区的大部分作品。他描绘的黑暗世界就在我们心中,只要有
一根点燃的导火线,这股黑暗就会破体而出,直至把我们吞噬。
是否可以这样设想:希区柯克的电影是由导演和观众共同创作的。一方面我们渐渐沉浸
到这道德界限暧昧难明的影像世界中去,为自己要做出的两难选择坐卧不安,另一方面
导演却十分从容地从影片中抽离出自己,以冷静客观的旁观者身份阐释着他想象中的暗
夜。
二.
现在讨论北野武可能会被指责为追赶时髦——但我要冒这个风险。这个面无表情,身材
矮小,还有着罗圈腿的无政府主义者为黑暗世界贡献了一份“削落的美学”??表现为沉
静无言中的突发性暴力行为。对于暴力的迷醉和雕琢,使得北野武成为所有黑色类型影
片中最为“凶残”的导演。在《一个凶恶的警察》,《3-4*10月》,《小奏鸣曲》和颠
峰之作《花火》中,北野武始终以一个暴力偏执狂的形象出现。他所使用的暴力以迅速
,残酷和突发性来震撼观众。影片中的暴力场面永远都是省略过程,而把暴力行为造成
的血淋淋的效果直接呈现在观众面前,十分投合我这种嗜血狂魔的变态心理。
一片寂静中,突然间一声枪响,一个人缓缓倒下。省略对白,省略背景音乐,北野武的
电影仿佛默片:只靠影像推进故事。暴力发生在最为静默的地方,不再有吴宇森舞蹈似
的枪击场面;不再有山姆萨金帕式的慢镜头对射;不再有奥利弗斯通式酣畅淋漓的以一
敌百:北野武的暴力是原生态的,它们是一组由闪电般的快速和强悍的肢体动作构成的
凶残殴打。
由于北野武电影的暴力场景过于血腥和频繁,使得他黑暗世界中的另一个关键词“温情
”令人难以发现。事实上,只会拍一些打打杀杀场面的导演,永远成不了大师。北野武
的诱人之处在于透过影片惨不忍睹的互搏击杀的表层,会有一丝渗透温情的鲜花在底下
暗地妖娆。这种温情不是激烈的煽情,而是慢慢地沉浸到你的心灵深处。《花火》中的
警察阿西(北野武饰)为了让患上不治之症的妻子过好最后一段时光,先是打劫银行,
后又跟黑社会借高利贷。在与妻子共度了一段幸福时光后,警察已怀疑到他的头上,黑
社会也开始逼债。于是阿西单枪匹马挑了黑社会社团,然后与妻子在美丽的海边双双自
决。影片的结局令人扼腕:在久石让旋律优美的配乐中,阿西的妻子对丈夫说出她剧中
仅有的两句台词:谢谢你,对不起。之后镜头俯拍一望无垠的美丽大海,画外音传来两
声短促的枪响(双双自杀)。生命的尊严和死亡的魅力在这一刹得到升华,同时也印证
了影片的片名:生命有如美丽的花火,灿烂却转瞬即逝。北野武的影片总是这样把与众
不同的暴力和温情不露痕迹地揉合在一起。在这种水乳交融的结合中,暴力在它的纯粹
怪异之外获得了更大的存在意义;而温情在暴力的掩盖下更突出了其内在的真挚。若非
如此,北野武式电影怎能大行其道。
虽然北野武的电影时常渗入一些让人会心一笑的黑色幽默,但当我知道北野武在拍摄电
影前原来是日本一位家喻户晓的相声演员时,我实在难以理解。在我看来,这个一脸横
肉的家伙实在像个刚出狱的劳改犯,他只能通过犯罪得以谋生。罢了罢了,在银幕内外
,这个人原来都是一样的让人捉摸不透。
三.
这个男人永远都躲藏在杜琪峰和韦家辉的身后。他的身影即使对香港黑帮片的铁杆拥趸
而言,也是十分模糊的。一方面由于他本人从不在任何杂志封面.访谈录或其它的影像资
料中出现,另一方面是因为无论他取得了多大的成就,人们都轻易把其归结为杜琪峰的
影响和推动。
游达志始终是以这么一副郁郁不得志的“傀儡”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在银河映象创作
“铁三角”中,他无疑是最不引人注目的一个。但我们不能忘记,他以导演的身份为银
河映象有限公司和香港影业贡献了三部最优秀的黑色电影:《两个只能活一个》,《暗
花》和《非常突然》。不同于杜琪峰的浪漫悲情,游达志关注的是一个纯粹的黑色江湖
,这里面少不了的是怪异人格和变态心理的纠缠,追踪反噬中展现的黑色幽默,还有剧
中人之间高智商的对决。他总是喜欢在电影千回百转的情节中体现出一份近似不可理喻
的宿命情怀,他的每一部电影都在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句话添上了不同的注解
。
《暗花》中刘青云和梁朝伟斗智斗勇,殊不知自己只是幕后一个老头子手中的棋子。这
两颗棋子只能按照别人制定的规则不停地走下去,直至在命运的拐角处狭路相逢,两败
俱伤。《非常突然》中的重案组警察不费吹灰之力就歼灭了一个特大犯罪集团,但在影
片的最后,他们遇上了两个曾想靠锤子和玩具枪打劫金铺的四川民工,交火之下居然莫
名其妙地全体阵亡。游达志的主角们在影片中难以存活,无论他们有着多么超强的智慧
和实力,在结局他们总要受到命运的摆布,遇到人生的转折点——从而以不可阻挡之势
拥抱死亡。《暗花》刘青云手中不断跳来跳去的小弹球,《非常突然》中从头下到尾的
连绵细雨,都是剧中人命运阴暗扭曲的象征性表达。
游达志相信冥冥背后有一双看不见的巨手操纵着我们的行为心智,不管我们如何抗争都
是徒然。我想这正是他对轻视他的评论界,对令人难以满意的影片票房,对常人孜孜以
求的鲜花和掌声,都能淡然处之的原因所在吧。他的态度就像他那部最不如人意的电影
《废柴同盟》中的最后一个镜头(也是影片中唯一的一个亮点):新年夜里成千上万的
人们挤在广场上,为他们的明星英雄吴镇宇欢呼,没有人注意到此时脱下戏装的吴镇宇
正慢慢地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走过,这个孤独的中年男人落寞一笑,缓缓朝天吐了一个
烟圈。
四.
有必要来谈谈一个演员。这个人有这么样一种本事:无论他表演的是什么角色,他都好
像在表演同一个人。事实上,这个人在银幕上始终扮演的都是同一个角色。从他身上你
能如此强烈地体会到什么叫个人风格,以至于优秀后辈如阿尔帕西诺和罗伯特德尼罗等
都只不过像是他的学徒。不,我并不是在说马龙白兰度,我指的是汉弗莱·鲍嘉。
这个人永远都是穿着胶皮风衣,带着歪斜的帽子,腰间别着一支鲁格,迎着冷风和细雨
在昏暗街灯照耀下的城市中踽踽独行。不管他是身着邋遢的水手服还是穿着齐整的西装
当上里克咖啡店的老板,他骨子里都是一个这样的男人。鲍嘉,在《马耳他黑鹰》,《
卡萨布兰卡》,《长眠不醒》,《非洲女皇号》里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典型的现代式美国
硬汉:坚强,正直,沉默寡言,不苟言笑,一说话则必定时时嘲讽,流弹四射。作为一
个“男人中的男人”,鲍嘉饱经沧桑的脸庞,低沉沙哑的嗓音,沉静内敛的表演方式为
角色注入了一种带有尊严的反抗精神。他的表演不刺激你的感观,只刺激你的想象。在
《卡萨布兰卡》中,鲍嘉从头至尾都是同一个表情,但他却成功塑造了影史上最为经典
的一个角色。很明显他的表演是能入也能出:他既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角色中去,让你
认为他就是他所扮演的角色本身;同时他又能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审视自己的表演,为
它注入一份冷静从容,不动声色的客观品质。
鲍嘉的魅力不在于他的强悍,而在于他的忧郁。我时常感到不解:一张世上最坚毅的脸
庞,何以还能拥有一双世上最忧郁的眼睛。后来我渐渐看到,为了自己的生存而不择手
段地奋斗,无论是怎样的辉煌和成功,始终摆脱不了是一份附骨之蛆般的寂寞。我眼中
的鲍嘉,在银幕上和生活中都应该是一个最为坚定的个人主义者,哪怕在他演艺生涯的
颠峰时刻,他对人世的看法也只能是悲观主义的:在一个腐烂透顶的世界,想要拯救他
人的想法是幼稚可笑的,你唯一所能做的只是洁身自好,并用一层硬壳包紧自己的棱角
,磕磕碰碰地走进接踵而至的岁月中。
游魂
转自电影夜航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