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转贴]影评资料1 影评的任务

2005-01-11 19:57:39   来自: 十二牧 (北京海淀)
  [这个贴子最后由十二牧在 2005/01/12 04:01am 第 2 次编辑]
  
  影评的任务
  邵牧君
  影评的任务是什么?这个问题似乎早有答案:即分析影片,指导观众,赞优批
  劣,提高观众的欣赏水平。更有甚者,则还给影评人下达指导创造的重担。于
  是,影评人俨然高踞榜首,君临创作人员和观众之上。正是这张“委任状”毁
  了中国的影评界。指手划脚的评论气跑了作者,高深莫测的分析吓跑了读者。
  影评成了不受欢迎的东西。电影报刊刊登影评文章的越来越少,电台、电视台
  本来就没有播发影评的传统。没有的传媒的中介,影评寿终正寝的日子也就不
  远了。
  因此,要挽救影评于危亡,首先要匡正影评的任务观念。
  先看国外的做法。在欧美的一些电影大国,电影既是评论对象,又是研究对
  象。但这两件事情是完全分开的。对电影进行评论的文字称为影评,通常发表
  在日报上,因为日离开读者近,天天与读者见面,传递信息方便快捷。凡是发
  行量较大的日报,几乎都聘有专职的影评员,定期或天天发影评。这种影评的
  目的非常明确:对读者而言是指南,告诉大家哪部正在上映的影片值得一看,
  或者哪部影片的精彩之处是什么等等。对制片人而言则是宣传,有助于提高影
  评的卖座率。抨击劣片,告诫读者不要其看某片,则不属于影评员的职责。不
  推荐不就是等于不赞成吗?这种影评一般几百字,短小精悍,言简意赅,语言
  通俗,决不掉书袋子或用专门语。电台和电视台的影评节目也多由影评人来主
  持。影评员并不以什么学者相标榜,他们的存在价值就是为读者(观众)服
  务。他们从不以“导师”自许,没有为“提高”观众而奋斗的意识,他们尽可
  能避免与制片人或制片厂发生关系,以免给读者以“有偿服务”的坏印象。
  电影研究则是另一回事。这种研究都是在大学和专门研究机构里进行,研究出
  了的成果发表在专门的学术刊物上,与广大观众全无关系。电影专业人员一般
  也不看这种文章。它们写得很高深,分析得很精细,学问不够的普通人很难读
  懂。面向广大观众(读者)的电影报刊也决不会刊登它们,更不用说日报了。
  电台和电视台也不会请这种学者去做节目,那会把观众吓跑,收视率会是零
  的。这种影片分析文字被称为“电影批评”,和“电影评论”可说是泾渭分
  明,互不相交。电影研究界也拒绝接触制片和创作人士,据说是因为害怕后者
  会影响他们的“独立思考”。
  电影评论和电影研究在我们这里似乎没有这条界线。我们常常会在通俗的电影
  报刊上发现一些按说应在学术刊物上发表的佶屈聱牙的“影评”,或一些按说
  应在官方文件上刊登的指导性或政策性“影评”。通俗易懂的指南性影评则反
  被视为“档次太低”或“广告式”的次品拒诸门外,几乎没有人接受影评应以
  服务观众为目的的观点,好高骛远,盛气凌人,好为人师,炫耀学问,成了我
  们的影评的“特色”。这种影评能不被读者(观众)抛到垃圾堆里去吗?!
  想要振兴影评,看来当务之急是调整影评人的心态,摆正自己的位置和明确自
  己的任务。在也一点上,向国外学习倒是很有必要的。你想要献身影评事业
  吗?请先树立“为观众服务”的思想,强化“为电影做好宣传员”的意识。你
  的任务不是指导观众,不是当观众的先生,更不是当电影制片人和电影艺术家
  的指导员,你的任务是给观众提建议,做向导,你的位置一般应在观众、制片
  人、艺术家之后。如果你能赢得观众的信任,至多也只能和观众、电影制片
  人、艺术家平起平坐。至于不属于你的任务不要随便接受,免得毁了自己。
  也许有人会反驳说,如果影评的任务只是给观众当向导,那么该由谁来指导观
  众的“审美取向”、提高观众的“审美水平呢?我说这就不必由诸位来操这份
  心了。一个国家的人民群众的审美取向和审美水平的错对和高低,决定因素是
  受教育的程度。这个任务决非区区影评所能承担。影评人能善于识别好片,就
  已十分够格,能做到不推荐坏片就以相当尽职,其他事情就不必越俎代庖了。
  为什么人们长期以来会派给影评人不仅力所不及而且还会令人反感的“导师”
  任务呢?这恐怕与我们的根深蒂固的把电影视为教育工具的观念有关。既然看
  电影的目的是受教育,拍片的和评片的当然应比观众高出一头,稳坐导师交椅
  了。随着电影业转向市场经济的步伐的加快,这个陈旧的观念也势必要改一改
  了。此外,对于面向市场的电影来说,现在人们喜欢用“炒”这个贬词来泛称
  电影宣传是不对的,这实际上也是反映了某种旧观念。今天的中国电影早以不
  是“皇帝的女儿”,“老姑娘”比比皆是,再不分青红皂白地反对“炒”,怕
  是对电影“居心叵测”了。
  把影评定位在宣传上,把影评人定位在向导上,是我写这篇短文的主旨。这个
  看法毫无新颖之处,在国外早已行之有素。不过有一点我倒认为不必向国外学
  习,那就是不必反对影评人与电影制片界和电影创作界发生联系。这种沟通甚
  至还很有好处,多了解一些电影制片人和电影创作人员的情况和甘苦,写出来
  的文章还会更切实际一些。至于是否称为有偿服务,决定于影评人的个人品
  质,为避嫌而因噎废食,可谓得不偿失,实为不智之举。
  记得今年春天我在加拿大接受电台采访谈到中国影评与观众的严重脱节情况
  时,对方感到难以理解。当时我没有作任何解释,说了对方也不会听懂的。我
  这些分析还是说给局内人听了更有作用。当然,也许会引起反驳,觉得我贬低
  了影评和影评人的身价,那也无妨,我是很欢迎争论的呢。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