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电影节
档案
影片
影人
电影节
基金
机构
群组
新闻
成员
活动
您好,请
登录
或
注册
[原创]《笔仙》一场杀人偿命的笑话
2004-12-30 07:59:29 来自:
春萧
[这个贴子最后由春萧在 2005/01/13 06:02pm 第 5 次编辑]
今天网线断了一天,没奈何只得放下电脑,想想究竟不是思想扼杀了电脑,而是前者因后者而拦腰截断,无从考证之余,我开始提笔,片名——《笔仙》。
这是一部典型的女鬼害人并且胜利抽身的故事。当然,千篇一律的恶鬼索命我看得太多,21世纪的新型恐怖片在形式上虽然不再向好莱坞靠近,却也总有些见不得人的因由在里面搅和,于是戏里戏外大家开始忙活着为找出根由,想法子对症下药,韩国惊悚片《笔仙》一点逃不出这点浅显,于是看完这电影我一直思忖,我究竟何以看这电影,打发时光算一个合理的解释,然而一些朋友却因为这电影的营造的所谓“张力”惊吓的噤声,看到我在旁边笑,就骂:你懂不懂看电影?
对于他的话我固然一笑置之,然后忽然记得我看《大宅门》,万筱菊夸白景琦,说人家七爷那掌鼓的,都在肯劲儿上,人那叫会听戏的;在这里,我就觉得万筱菊有强奸听众观感的嫌疑,他以为谁该在什么时候喝彩并以此来判断听者的高下。毕竟艺术你随便给限定了门槛并不科学,不过总还有一定依据可查。我朋友犯得错误比较常识,简单说起,笑话讲一遍叫幽默,讲两遍,我知道笑点在哪,难道仍去配合你笑么?所以我不害怕不是因为我的神经坚韧而粗瑕,而是因为我看得多了。
电影影了近两个点,我一直打着呵欠,我比较喜欢结构相对复杂些的片子,就算是商业类的惊悚,我也愿意看到它将故事讲的天花乱坠,既然我们不预备从电影中得到多少,那至少故事要好看,说实话《笔仙》我没看出什么新鲜的东西,整部故事从头到尾都在不停的死人,死法豪无独到之处,清一色的将口袋套脑袋上玩“自焚”,从卖相上讲剧中经修订五官的女性们都颇具鬼相,那一双鼓出的金鱼眼,外加那一套贞子装束,造型绝对可观,可惜除了那点亮眼,故事终究流于平庸,女鬼三十年前是被害的某某,好像认亲一般,多年后找当初害死她的老家伙们以及所属后代报复,报复之后,飘然而去,留一个结尾,为续集伏笔。
令我不清楚的是导演本人的道德准绳在何处,这里的笔仙,大概说好听点叫复仇的魔鬼,说难听点,只是一头杀戮的畜牲,全片立足根本基点全在笔仙复仇的动力,即为向三十年前害她们(母女二人哩!)身死的家伙们讨还一笔血债;但是这里的笔仙,却是只要有人,无论有无关联,均无差别的杀害。该看成是被仇恨冲散了心智,还是根本只是打着复仇的幌子杀人。这种分别很重要——
要知道这是界定视觉恐怖和心理恐怖的一把标尺,而从《笔仙》整部电影的风格来看,应以后者为重——心理恐怖片的拍法全在一个“巧”字,一切发生都必须有前因后果跟进,即每杀一人,比然相对应杀那人的动机;这一点上,纯视觉的电影是可以不必考虑的;而一部想要拍成心理恐怖却最终让人疑为视觉恐怖的半调子,显然并不成功。
举个明显的例子,说某部片子打出字幕:鸣谢某某小姐特别出演。依照中国文字的妙处,说成小姐显然容易使人生疑,而作为字幕,最好是不要令人误以为这是她的职业。——小姐其实就该换成女士。而这部电影的着力点本就不清晰,无妨说成是导演对于题材的驾驭能力有限。还有,也是人为的超自然恐怖离生活太远,不容易造成通感。——并不是说故事发生在普通家庭,那这电影就显得真切。
恐怖电影,是要令人觉得它可能就在你我面前发生。我以前看过一部好莱坞恐怖电影,讲一群被各种欲望纠结道一处的人们被困在一座城堡里,然后大家相继死去,凶手一早就给人就在这些人当中的认识,猜测的刺激不断催发我向下看,不确定性的心理恐怖远比《异形》那种敌人就摆在那里的纯粹视觉要来得惊骇,一步步依照人类的思维逻辑逆行,却又合情合理的缜密推进,像《沉默的羔羊》,或者《七宗罪》,称一声经典又有何难?这部电影差一点就骗得我叫好,后来,结局竟然逃不出怨灵作恶的俗套,这样安排结局虽然同样收到了意料之外的效果,但是反效果。——因为前一个多小时感觉甚棒,所以想不到导演会在最后二十分钟之内由精明突变弱智。——这二十分钟的拙劣,毁了一部可能的经典。
让人猜不到的弱智和让人猜得到的弱智本质上差异不大,因为癔症者很多举动也能令许多正常人哑然。至于《笔仙》,连使我们上当的资格都没有。如若非想通过这点电影带来些什么,建议在午夜独自一人戴上耳机对着屏幕目不转睛的里应外合硬造些紧张出来,不然就像我的朋友那样,把一百部一样的电影都当成自己的初夜疼爱,不过想来也是个道理,跟一百个女人各做一次,可不正是每次都是初夜么,呵呵。
其实判断一部电影是好是坏还真挺难的,就像当年在电影院看《大话西游》,看到“他好像条狗恶诶”我边上座的人一半在捧腹一半在嚎啕——争议处处存在。然而像这样的电影注定了只能作快餐文化的缩略,不必咀嚼依然从容消化。就像你可以说《刺激1995》不好,但是你不能说《地狱男孩》牛B。
分享到:
相关链接:
推荐给朋友
关注此话题
2004-12-31 13:22:12
雨不亭
(北京海淀)
不敢看恐怖片!
不过,前段日子半夜睡不着,编了个适合在学校拍的鬼片剧本。
越编越害怕,自己不敢上厕所了。
2005-01-01 10:54:49
春萧
嘿嘿,发出来瞻仰瞻仰哈
2005-01-03 14:00:26
瘋人院♀
看过了
没什么
还是《女高怪谈》好看
你的回应...
请先
登录
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
DtpWPVzVf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
今天网线断了一天,没奈何只得放下电脑,想想究竟不是思想扼杀了电脑,而是前者因后者而拦腰截断,无从考证之余,我开始提笔,片名——《笔仙》。
这是一部典型的女鬼害人并且胜利抽身的故事。当然,千篇一律的恶鬼索命我看得太多,21世纪的新型恐怖片在形式上虽然不再向好莱坞靠近,却也总有些见不得人的因由在里面搅和,于是戏里戏外大家开始忙活着为找出根由,想法子对症下药,韩国惊悚片《笔仙》一点逃不出这点浅显,于是看完这电影我一直思忖,我究竟何以看这电影,打发时光算一个合理的解释,然而一些朋友却因为这电影的营造的所谓“张力”惊吓的噤声,看到我在旁边笑,就骂:你懂不懂看电影?
对于他的话我固然一笑置之,然后忽然记得我看《大宅门》,万筱菊夸白景琦,说人家七爷那掌鼓的,都在肯劲儿上,人那叫会听戏的;在这里,我就觉得万筱菊有强奸听众观感的嫌疑,他以为谁该在什么时候喝彩并以此来判断听者的高下。毕竟艺术你随便给限定了门槛并不科学,不过总还有一定依据可查。我朋友犯得错误比较常识,简单说起,笑话讲一遍叫幽默,讲两遍,我知道笑点在哪,难道仍去配合你笑么?所以我不害怕不是因为我的神经坚韧而粗瑕,而是因为我看得多了。
电影影了近两个点,我一直打着呵欠,我比较喜欢结构相对复杂些的片子,就算是商业类的惊悚,我也愿意看到它将故事讲的天花乱坠,既然我们不预备从电影中得到多少,那至少故事要好看,说实话《笔仙》我没看出什么新鲜的东西,整部故事从头到尾都在不停的死人,死法豪无独到之处,清一色的将口袋套脑袋上玩“自焚”,从卖相上讲剧中经修订五官的女性们都颇具鬼相,那一双鼓出的金鱼眼,外加那一套贞子装束,造型绝对可观,可惜除了那点亮眼,故事终究流于平庸,女鬼三十年前是被害的某某,好像认亲一般,多年后找当初害死她的老家伙们以及所属后代报复,报复之后,飘然而去,留一个结尾,为续集伏笔。
令我不清楚的是导演本人的道德准绳在何处,这里的笔仙,大概说好听点叫复仇的魔鬼,说难听点,只是一头杀戮的畜牲,全片立足根本基点全在笔仙复仇的动力,即为向三十年前害她们(母女二人哩!)身死的家伙们讨还一笔血债;但是这里的笔仙,却是只要有人,无论有无关联,均无差别的杀害。该看成是被仇恨冲散了心智,还是根本只是打着复仇的幌子杀人。这种分别很重要——
要知道这是界定视觉恐怖和心理恐怖的一把标尺,而从《笔仙》整部电影的风格来看,应以后者为重——心理恐怖片的拍法全在一个“巧”字,一切发生都必须有前因后果跟进,即每杀一人,比然相对应杀那人的动机;这一点上,纯视觉的电影是可以不必考虑的;而一部想要拍成心理恐怖却最终让人疑为视觉恐怖的半调子,显然并不成功。
举个明显的例子,说某部片子打出字幕:鸣谢某某小姐特别出演。依照中国文字的妙处,说成小姐显然容易使人生疑,而作为字幕,最好是不要令人误以为这是她的职业。——小姐其实就该换成女士。而这部电影的着力点本就不清晰,无妨说成是导演对于题材的驾驭能力有限。还有,也是人为的超自然恐怖离生活太远,不容易造成通感。——并不是说故事发生在普通家庭,那这电影就显得真切。
恐怖电影,是要令人觉得它可能就在你我面前发生。我以前看过一部好莱坞恐怖电影,讲一群被各种欲望纠结道一处的人们被困在一座城堡里,然后大家相继死去,凶手一早就给人就在这些人当中的认识,猜测的刺激不断催发我向下看,不确定性的心理恐怖远比《异形》那种敌人就摆在那里的纯粹视觉要来得惊骇,一步步依照人类的思维逻辑逆行,却又合情合理的缜密推进,像《沉默的羔羊》,或者《七宗罪》,称一声经典又有何难?这部电影差一点就骗得我叫好,后来,结局竟然逃不出怨灵作恶的俗套,这样安排结局虽然同样收到了意料之外的效果,但是反效果。——因为前一个多小时感觉甚棒,所以想不到导演会在最后二十分钟之内由精明突变弱智。——这二十分钟的拙劣,毁了一部可能的经典。
让人猜不到的弱智和让人猜得到的弱智本质上差异不大,因为癔症者很多举动也能令许多正常人哑然。至于《笔仙》,连使我们上当的资格都没有。如若非想通过这点电影带来些什么,建议在午夜独自一人戴上耳机对着屏幕目不转睛的里应外合硬造些紧张出来,不然就像我的朋友那样,把一百部一样的电影都当成自己的初夜疼爱,不过想来也是个道理,跟一百个女人各做一次,可不正是每次都是初夜么,呵呵。
其实判断一部电影是好是坏还真挺难的,就像当年在电影院看《大话西游》,看到“他好像条狗恶诶”我边上座的人一半在捧腹一半在嚎啕——争议处处存在。然而像这样的电影注定了只能作快餐文化的缩略,不必咀嚼依然从容消化。就像你可以说《刺激1995》不好,但是你不能说《地狱男孩》牛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