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转帖]周星驰专访:我知道自己根本不是大师

2004-12-24 01:25:59   来自: 雨不亭 (北京海淀)
  来源:南方周末
  
  从12月1日到12月18日,在两个多星期里,周星驰前后6次来到内地。头3回是“周星驰高校行”,周星驰带领《功夫》制作班子,分别在上海交通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做了3场演讲。3所大学把此次讲演当作文化素质教育的特别活动,分别以“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流行”、“周星驰优秀电影作品美学赏析”等为活动命名。
   为周星驰的到来,3所高校的迎接显得颇为隆重,不仅有教授对话,更有官员作陪。在上海交大,以党委副书记率领的党委成员,坐在台下和几千学生一起听完了周星驰的讲座。演讲结束后,西南民族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还分别聘请周星驰担任名誉教授、兼职教授。继李欧梵教授在香港大学肯定周星驰电影艺术之后,内地大学再一次对周星驰的电影作品表示了肯定。
   几场演讲的体育馆外都有警察、保安和学生干部在门口密密匝匝地围成一个大弧圈,义正辞严地把没有入场券试图冲进场内的学生阻挡在体育馆外围。相比坐在台上与周星驰对话学者的严肃和体育馆外的紧张,现场的几千名学生的快乐显得那么轻松、自然。周星驰的任何一个手势和一段话,都能够让他们欢呼雀跃。
   类似的场景同样发生于《功夫》在香港、北京、上海三地首映式和新闻发布会上。几百位中外记者和新闻发布会场外大批影迷的呐喊,使得现场看起来更像是一场狂欢节。
   这两个星期里,周星驰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两次专访。
   头发蓬乱、脸色蜡黄、衣着普通的周星驰看起来很疲惫。在上海浦东机场二楼,饿着肚子的周星驰最大的心愿是好好吃上一碗热面。可我们的谈话反复被餐厅里一批批服务员打断,在端上色拉、面条、炒饭的同时,他们笑着掏出记事本要求周星驰签名留念。
   单凭他在接受采访时说的那些话,很难判断出这就是银幕上那个周星驰。一开口,他就表现出与在影片中完全不一样的严肃。和他在电影里流利的普通话相比,生活中的他粤语口音很重,经常会因为想表达某个意思却想不起词而不好意思。“我现在经常练习普通话,希望我拍电影,不再用人给配音。”
  
  
  我想找会蛤蟆功的人
   记者:你是怎么想起要拍《功夫》的?周星驰:有次在洗澡时,我想起要拍这个功夫片。当时还是想讲一个小人物的故事。很多历史上伟大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都很渺小,只不过赶上了一个好的契机,在关键的时刻,把握住机会。每个男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有当英雄的想法,在这个基础上,我开始编故事,把我熟悉的生活搬到这个故事里。
   虽然这个故事是我自己想的,但是我有一个很好的编剧组,大家可以相互沟通。剧本创作是这样的,我来说,他们记下来,因为我记东西没有他们快。在我的故事基础上,他们再提意见,我写下来。剧本的写作差不多花了一年时间。和我合作的哥伦比亚公司又提出了很多意见,他们希望这个故事不仅让中国人能看懂,其它国家的观众也能看懂。后来我又改了好几次,才完成。在拍的过程中间,我又改了几次。
   记者:你说过《功夫》是向李小龙致敬的电影?
   周星驰:我小时候看过他的电影后才有当演员的想法。所以在《功夫》最后我穿传统白色功夫衫和黑色练功裤,其实是受当年李小龙的电影《龙争虎斗》中造型的影响,是为了向他致敬而特别借鉴的。李小龙不仅是个武术高手,还同时是一位有远见的创意人。在他之前,功夫除了香港本土市场,其他地方并不知道有这样的电影,他是第一个看到功夫片未来发展趋势的人,将功夫推广到全世界,他是先行者。
   记者:你第一次看到李小龙的电影是在什么时候?
   周星驰:那时候我大概10岁,李小龙的《唐山大兄》刚刚开始放映。那时候我家里穷,除了讨生活,没有什么闲钱,妈妈带着我跟我姐姐、妹妹三人去我们家附近一个当时生意很好很大的戏院。
   《唐山大兄》是我看的最好看的功夫动作片。那时年纪还小,只记得自己很激动很兴奋,整部电影处在一个很有力量的状态,这是我还记得的一个感觉。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幻想成为一个武林高手。因为看了很多功夫片,我自己也练习过一阵子。在香港大部分跟我年纪差不多的人,因为喜欢李小龙,很多人都做过这样的梦。《功夫》实现了我一个最大的梦想。
   记者:但李小龙在电影里的功夫是实打实的,没有这么多电脑特技。
   周星驰:李小龙的电影最重要的是有李小龙,现在有谁的功夫能够和他相比?他是功夫高手,创造了一门独门武功,他的武功是全世界独一无二、别人做不到的。在他的电影里,有他一个人就够了,就能够吸引观众。
   李小龙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那个时候的电影完全靠演员表演,不需要其他的东西。现在我们的电影业拍的功夫片很少不用电脑特效的,大多数电影都是武功跟电脑技术的结合,还要演员外形长得有特点,服装要精美,风景要好看,音乐要好听。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是真实加想象力。用不用特技要根据故事的题材和内容来决定,很多天马行空的想象都需要用电脑特技来实现。我们应该好好利用特技,把电影做得更丰富。虽然好莱坞的功夫电影有很多很好的特技效果,但在动作场面的处理上,我觉得《功夫》比好莱坞的电影都要好。
   记者:但《功夫》中很多“功夫”都是别的电影包括好莱坞电影里有过的。
   周星驰:对,但和它们还是不太一样。《功夫》里更多的是中国武侠与武功,有些是我自己想出来的,也有不少是从别处借鉴来的。
   我们从武侠书里获得了一些灵感,比如狮吼功、蛤蟆功等,在《功夫》里有全新的展示。蛤蟆功有没有我不知道,我尝试去找懂这个功的人,但是找不到。但像太极拳我是练过的。这些武功虽然在别人的电影里都存在过,但我用就有我的特色。
   现在的观众看过很多这类片子,为了给观众一个全新的东西,在《功夫》里我们选择了传统功夫加上高科技。虽然我会一点武功,但是我跟李小龙相差太远,我完全不是那种材料。
   记者:你怎么理解中国功夫呢?
   周星驰:中国功夫最重要的是它的精神,动作的技巧只是功夫的表面,一定要配合它的精神才有意义。它的精神就是我们说的武侠精神,我觉得就是关于勇气、牺牲的一种精神。为什么我会用如来神掌?因为它就是一个佛家的神掌,代表的都是一些善心。
   这也是我们中国人的一个模式,真正的“战胜别人”的定义是什么?不是把别人打死,而是别人心悦诚服的感觉,我就是想表现这种感觉。
  《少林足球》没回报
   记者:有人评价,在《功夫》里,导演周星驰是成功的,但在表演上似乎没有突破,很让人失望。
   周星驰:对,我也这么认为,我在表演上还要努力。但是导演方面的工作很多,这个电影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尝试,我希望电影的每一个镜头都是最好的,是别人从来没看过的,所以我作为导演的压力很大。功夫电影已经出现了很久,什么类型都有,我要做的是一个独一无二的。这是很复杂的,所以在导演方面花了我大精力。
   记者:虽然还是喜剧,但《功夫》的表演、台词出彩很少,更多是动作造成的夸张、幽默效果。
   周星驰:不同时间内,对喜剧的理解当然会不同,如果从第一部到现在都是一样的话,观众肯定不会再看我的电影,我早就被人忘记了。
   我经常想,如果可以选择用动作或画面表达和用语言表达,我会毫不犹豫地选前者。因为电影应该让世界上尽可能多的人接受,对我来说,我最熟练的语言是广东话,但是熟悉它能够听懂它的只是一部分中国人,对内地、台湾和新加坡的观众来说,他们要听懂就比较困难了。我希望我的电影能够被更多不同市场的观众接受,包括西方观众。我发现,人对身体语言、动作语言、表情、神态的理解大致是相同的,我们在走向国际化的时候,最好尽可能减少电影和观众之间的障碍,所以在《功夫》里,我尽量用动作去替代对白。《功夫》把一些幽默的桥段放在动作和画面上而不是语言。
   记者:美国导演昆汀·塔伦蒂诺曾经这样评价:“周星驰的喜剧太本土化,经过翻译就会褪色”,在走向国际化的时候,你有心理准备吗?
   周星驰:中国电影都要走向国际化,不单是我的,还有包括香港在内的全中国电影。怎么走?有很多优秀的电影人一起努力,大家会有不同的想法,我的想法就是用画面和动作。还有就是我本身对功夫、对动作场面有兴趣,而不是要达到一个目标勉强自己去做一些我不喜欢的事。
   你刚才说的那位导演可能他只看了我以前的电影。我的一个电影叫《食神》,在欧美、日本也开始受到注意,因为“吃”这个题材比较世界性。《食神》也是很动作化的片子。到了《少林足球》,开始一点点接近目标,它是香港最卖座的本土电影,排名“日本最卖座的香港电影”的第三,日本人看字幕,不懂我说什么,但是他们喜爱,在欧洲比如说意大利、法国都有不错的反应。这也说明了这部电影已经受到了不同地方的人的喜欢,它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说明我的目标是可以继续下去的。惟一可惜的是《少林足球》在内地没有正式公映,在美国也不是很正常的公映,只是局限在很小的一个范围内,它没有拿到真正的回报。
   记者:《功夫》在审查时删改过?
   周星驰:因为这个电影是一个功夫动作电影,打斗场面是不能避免的,我觉得《功夫》里的场面是能接受的。当然我也很担心会通不过审查。剧本从创作到成型,修改过很多次,审查时也收到了修改意见,我认为那些意见对于整部电影来说是好的,我们最后只是在动作场面上有一点点删减。放映时香港和内地的版本只有粤语和普通话的区别,内容是一样的。
   记者:据说你已决定拍续集。
   周星驰:和我的想法相比,《功夫》的故事并没有讲完,还有很大的空间,所以我还会拍续集。但具体的情节和故事,我还没有想好。在交通大学演讲的时候,有位同学建议我将续集里的反派定为日本人,这个想法不错,日本的柔道非常厉害,中国功夫对日本功夫肯定是非常有看头的。以前也有过这样题材的电影,反响都不错。怎样把电影变成世界性的呢?功夫只是一个包装,最重要的还是看创意,今后我还会继续尝试。
  
  
  我不敢拍彻底的悲剧
   记者:作为演员,在电影里你现在的戏份越来越少,为什么呢?
   周星驰:我觉得自己的演技没什么了不起,在全世界、在中国有那么多的好演员。如果我能退到幕后专心做导演,让一些很出色的演员来演,效果可能更好。我正朝着这个方面努力。
   对香港电影来说,已经有那么多好演员了,我更关注有没有好的幕后制作人,比如说导演,这点特别重要。
   记者:不少喜欢你以前的风格的影迷对你现在的转变感到失望。他们更喜欢以前的周星驰。
   周星驰:我们做电影的会遇到一个矛盾,重复同一模式,观众会说怎么老是旧的一套,有了创新,观众也不一定接受。因此对于拍电影的人来说,有勇气去创新是很重要的。有时候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一种进步,因为你都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学到很多东西。从我的角度来讲,无论是《少林足球》还是《功夫》,都是在进行新的尝试。
   我拍电影每一部最主要的方向就是想创新,《功夫》的困难在于,它是一个传统题材,但是我要拍一个全新的功夫片,这点我已经做到了。
   记者:当演员的时候,你喜欢正剧还是喜剧?
   周星驰:其实我想,正剧、喜剧、悲剧,可能有一天不会存在这些分别,喜剧与悲剧是一体两面,电影没有绝对的喜或绝对的悲。我看自己的电影时,从不把它当成喜剧或悲剧来看。我对喜剧和悲剧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电影里面每一个情节、素材都很重要,每一个部分都有搞笑的部分,也有感人的部分。喜剧是我非常喜欢用的一种语言,但是喜剧电影中的故事、人物、情节发展都需要各种各样的灵感,有时候脑子会不够用。
   现在终于找到了一条新路——功夫喜剧。功夫电影究竟怎样才可以拍得喜剧化,之前成龙大哥有试过,我想尝试一条和他完全不同的新路,为此花了很多时间去研究,希望得到大家认可。
   记者:《喜剧之王》以后的电影里,人物情感和冷幽默的力度都在减弱。
   周星驰:虽然这个电影名字里有“喜剧”,但实际上是一个悲剧。一个演员在等待机会的时候是最难受的,有没有人提供这个机会是最难的。所以一定要把握机会,一旦来了就要做到最好。
   每一个不同的故事有不同的方向和形式,不可能每一个对感情的描写都能那么深刻。虽然电影中有喜怒哀乐,有情绪的起伏,但最终的目的还是要让观众开心,让观众感到世界是美好的。这一个故事可能轻松一点,下一部电影可以会沉重一些,会追求另外一些东西。我觉得最好的东西是那种“笑中有泪”的,《喜剧之王》是这方面的一个尝试,我觉得已经够了,因为你不能完全自我,还要考虑到票房和市场,我不敢拍成彻底的悲剧。拍电影是很现实的,电影有没有人看,观众开不开心,这最重要,这个目的达到了,才有人投资给你再拍电影。
  
  周星驰在北京首映式上
  
  这个教授是客串的
   记者:内地导演冯小刚也在《功夫》里演了一个角色,你对他满意吗?
   周星驰:我很满意。冯导演的演技决不比他的导演水平低,他是我的电影中演得最好的其中一个。
   冯导演的作品我很喜欢,大部分我都看过。因为这些天特别忙,他的《天下无贼》还没有看,很高兴他的电影有好的成绩,这几天我非常感谢冯小刚对《功夫》的支持,有机会我也希望上他的电影。我昨天碰见他,他也希望《功夫》能卖得很好,因为他有分红,他在里面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演员。
   记者:宣传对你来说重要吗?你最近连着在内地高校一系列的活动,是不是因为你的观众主要是大学生?
   周星驰:其实在几年前我已经开始这个活动,先是在北京大学搞了一个演讲,一开始我是受了他们的邀请,到了之后,我觉得学生的支持和提问给了很多的启发,我能从他们的问题中得到很多东西。他们喜欢我的电影,我很高兴。当演员也好,当导演也好,观众喜欢看你的电影,这是最开心的事情。现在有这么一个机会与大学生交流,我觉得也很好。
   记者:你现在已经站在了北京大学、上海交大、中国人民大学、香港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的讲台上,而且还拿了几个教授的头衔,你有什么感想呢?
   周星驰:我很清楚这个教授实际上是客串性质的,我没什么东西可以教给学生的,我自己都没有上过大学。难得这些大学生喜欢看我的电影,他们为什么喜欢我的电影,我不知道,所以有这样一个机会,能够和他们进行交流,可以知道他们喜欢什么,他们想什么,这对我的电影工作是有启发的。我跟大学生的见面是一起坐下来交流,我没有给他们上课。
   记者:香港观众把你定位为搞笑明星,内地观众把你称为“后现代解构主义大师”,这里面是不是存在误读?
   周星驰:其实我不懂这些东西(笑)。大师这个名称,我没有放在心上,因为我知道自己根本不是。
   电影拍出来,不同人有不同的评价,我最好还是不要说那么多,然后就给他们继续去评价好了。因为,电影还是给观众去评价,给观众自己去想象的一个东西,拍电影的人如果告诉你这个电影是这样,还是这个电影是那样,我觉得这个可能都不太适合。
  我的奇怪名字
   记者:到现在你还和妈妈住在一起,她对你的人生有怎样的影响?
   周星驰:我的名字就是妈妈取的,我早就问过她为什么给我取这么奇怪的名字,她说是根据王勃的《滕王阁序》“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这句来的。
   当初我跟她说要进入演艺界时,妈妈上下打量了我半天,没说什么就走开了。我当时想,好啊,妈妈没有反对就是默许了,于是很高兴地就去报演艺培训班了。如果说妈妈当初反对,我就干不了这个工作。当我遇到挫折、没有做出好的成绩时,她没有一句不好的话,而是用行动鼓励我,不断地照顾我。
   记者:生活中的周星驰是怎样的?
   周星驰:很普通的、没什么特别的人。我认为自己幽默感还是有的,一点点。
   记者:你为什么偏爱“小人物力争上游”这个主题呢?
   周星驰:因为我从小到大就成长在小人物的世界里,这是我最熟悉的。我不能去拍一个跟我完全没有任何关系的剧本。因为没有天分,所以我只能多留意身边的人和事,把觉得有意思的东西记下来,总有一天会有用的。在表演的时候把合适的对象放到合适的位置上,这是我自己的方法。这些年我一直在努力地拍摄反映小人物奋斗故事的影片,也是希望通过这些,回忆自己以前的经历,拍好的把握也更大一些。
   记者:但是你的电影中的小人物总是在刹那间成为英雄,拯救世界的能力往往由外界赐予,然后他们又回到原来的处境中,你怎么看这个模式?
   周星驰:生活里我还是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其实电影里也有这样的反映啊,至少在关键时刻的那个决定,都是小人物自己选择的。
   记者:在你的电影里,总会出现一个单纯的女主人公来帮助男主角度过难关,你解构过政治、权力,却唯独没有解构过情感。
   周星驰:在我每一部电影里都有情感,而且这些情感比较纯粹和单纯,是因为我觉得情感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人生里最重要的。任何的电脑特技、武侠、无厘头都只是电影的包装,到最后只有一个情字,我没有看到过一部电影没有深沉的感情可以成功的。包装是要不同地方的人接受这种包装,吸引他们去看,但是最后的决定在于情感的表现得是否到位。虽然关于感情的描写在电影里不是主题,但是从每部电影来看,都非常重要,效果也很好。
   其实我一直都希望能够有机会拍爱情片,而且是有悲有喜的爱情。
  

2004-12-24 14:03:11  春萧

  还没看,只好看DVD,放个表情
  大家圣诞快乐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