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聊聊盒子放映蒋志的《片刻》

2004-11-10 07:06:44   来自: 小笨狗 (北京)
  [这个贴子最后由小笨狗在 2004/11/09 04:41pm 第 1 次编辑]
  
  [watermark]《片刻》,将一个都市街道发生的故事片段,连接成一部20多分钟的影片。
  通过整部影片可以让人隐约感到作者想表达的概念,但都太杂太乱,整体没有一个明确、单一的观点和思想。这虽然不是一个剧情片,但就创作者而言一定要有自己想法。象这类没有剧情的片子,我认为对生存环境的勾勒就显得特别重要,而整个剧情的动作也是围绕环境而展开。人物作为环境的一部分,只是在突出作者对整个生存环境或现状的思考和担忧。感觉有点象爱森斯坦。呵呵。
  从整个影片来看,我认为作者想进行这样一种尝试,但不够坚决,不够彻底。例如:影片中从打人开始的二场戏连在一起很不错,可以表现出一种社会的真实状态及作者批判社会、人类的一种观点。但之后的情节就杂乱了,有一种不知该拍什么的感觉。我想如果当打人那场戏穿插在其它镜头中间也许会好一些。
  有一个画面的拍摄很不错,就是一群人在一起看电视的那场。那种人物的变形有点象几年前看过的一幅油画,呵呵,名字不记了。
  我觉得拍片就好比我玩摄影一样,明明知道光圈打8就好,可偏偏打到6.5。呵呵,因为觉得那样更爽,结果片子报废了。
  选择最好的,三十分种素材如果只有一分钟可用,那就要一分钟。
  我还是行外人,到盒子看了几次,随便聊聊,不妥的还要指出,多多学习,快快进步。
  [/watermark]
  

2004-11-10 16:39:47  房囚 (北京海淀)

  这个片子最早叫《人的一分钟》,是蒋志收集了近五年的小片段组成的,他想要捕捉的,可能就是人在某一个瞬间所呈现出来的表情和状态。也许,这一分钟过去了,这个人一辈子都不会有这种状态了。
  

2004-11-10 16:41:10  房囚 (北京海淀)

  补充下:我特别喜欢两个小孩对着摄象机舌头互添那一段,充满了童真
  

2004-11-10 16:54:38  也奈 (北京海淀)

  真想看看~
  

2004-11-10 16:58:27  苏七七 (北京海淀)

  雨天里的蒋志
  寒潮来了。天气又湿又冷。我走出门,又回头去加了件卡其布厚外套。车过熟悉的路线,小西天,积水潭,德胜门。雨下在车窗上,景物迷离。德内大街的树黄了叶子,落了一地,透着水光过去,象是掠过一幅长长的水粉画。
  是天气的缘故,也是我写预告帖子时不小心,没说明是下午两点。两点了。放映室里空空的,一个人也没有。我抱歉地跟高山说:只好让我看专场啦。接着来了个香港的撰稿人,又来了一对恋人,最后来了好几个文艺青年。
  因为是短片,早早晚晚来的都坐好安静看。
  我还是喜欢蒋志的。他有一种柔弱的坚定。
  97年的《飞吧,飞吧》,象是一则小小的告白。简陋的居室里,保持着飞的姿势的手。片子借着音乐与舞蹈来表达的与现实分离却又共存的精神。于是古典音乐与舞蹈本身的美,旁证着精神的美,看的人,也觉得理解与安慰。现实,既是框架,又是对照与映证。
  《游戏之地》拍的是公共绿地上,孩子们的游戏,行人过往。蒋志的镜头常常在孩子身上留连。这个片子很洁净婉转,也很“个人”,音乐是外加的,也是内心的,它重组了现实,改变了节奏。但是没有“不真实”,那也是真实的片刻感受。有无声的欣悦在里头。
  《一根老油条》因为有一点叙事与夸张,更“好看”些。但这个作品是“脱节”的。象是跳跃着的一个玩笑。不太在意的有意思。
  《木木在汉城》当然象个小童话。面颜破损的小偶人卷在一片黄叶子中飞,象是安徒生。——我喜欢这个短片古典,安静,忧伤,美得有一点怔忡。它其实不能说是个特别好的片子,它的美耽溺并且浮泛。可是我真喜欢这样的调调:)。
  《人的几分钟》象是本影像日记。但是影像不比文字,它只好展现,不能解说。它是断裂的切片,无因无果的一段小时空。所以,不是每一段都能引起共鸣的。城市里的片段,尤其让人厌烦。——可能引起厌烦也是作者想要传达的感受,但究竟没意思不好看。有一两个孩子的片断很好看。比如两个小孩在镜头前吐舌头,然后互相舐一下舌头,还有小男孩们抱着打闹游戏,——都象是小兽物一样的亲昵。片子按着时间剪下来。片段时总是有些参差对比。城乡间,大人与孩子间,麻木与清新间,欲望与纯洁间。看得出作者的倾向。但整个片子我还是觉得不太好。觉得这种方式,过于简单,不能达到更好的表达。
  《空笼》拍的是一个提着空笼的流浪小女孩。看过前面的几个片子后,会觉得《空笼》象是一个小小的总结:里面的小女孩在长大的边缘上,在城市里游荡。如果是纪录片,这个片子不够“客观”,包括字幕,都提醒着一个作者的存在。他追寻她的流浪,不单单是好奇、同情、纪录,还带着自己的问题。需要在对象中映证与求解。
  蒋志有着浓厚的抒情爱好。他的影像是外化的重重内心。清澈的,烦扰的,忧郁的,困惑的,——他不深入对象,他的对象是他的内心的镜子。非常非常自我与私人。他的问题不在于过于个人。在于他的感受,他的美太轻。掠过去了。象是木木。他的厌烦不至于酿成冲突,他的欢悦也过于自我欣赏。但是我也有点苛责于他:他的片子终究有着一种文艺青年的天真诚实之气,细细学习体会表达着美丽与哀愁。
  看完片子,我和朋友们坐在窗边说了一会儿话。雨停了,湖如烟,柳如烟。雨天里总是特别想抽根烟:)。向对面男生讨了根烟,是七星。抽完烟,喝完茶,就走了。
  一路走回去,象是想着许多心思。又象是什么也没想。象是木木一样:),恍恍惚惚地过了许多地方。杨树的黑枝桠衬着灰色的天。叶子什么时候,掉得差不多了。
  

2004-11-10 17:00:29  苏七七 (北京海淀)

  找出来的一个旧帖子:)
  房囚我们喜欢的细节是一样的啊。
  

2004-11-11 00:07:35  四耳洞 (北京西城)

  我以后也多去看看~~~前辈门多发表意见我好吸收
  

2004-11-11 11:07:08  小笨狗 (北京)

  [quote]下面引用由房囚2004/11/09 05:39pm 发表的内容:
  这个片子最早叫《人的一分钟》,是蒋志收集了近五年的小片段组成的,他想要捕捉的,可能就是人在某一个瞬间所呈现出来的表情和状态。也许,这一分钟过去了,这个人一辈子都不会有这种状态了。
  [/quote]
  《人的一分钟》,不知道他想要表达什么,难道只是去给每一个人留900帧的动态照片吗。要是那样的话,就和公园门口照相的大爷大妈差不多了。人家是前辈,我只能认真学习。这片子对我还是有启发的。我认为里面有些感觉还是可以借鉴的。
  

2004-11-11 13:55:48  野猪

  将志,我喜欢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