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刚作品:我爸是李刚——google机器人发声版
2010-10-21 23:09:54 来自: 卢志新
2010-10-22 13:44:07 卢志新
新闻背景
河北官二代撞死人续:嫌犯父亲李刚哽咽道歉
2010-10-22 03:59 北京晨报 我说两句(235) >>>点击进入雅虎资讯首页 体验更多精彩
肇事者照片。图片由网友提供
16日晚,河北大学校园内的事故抢救现场。
16日晚,河北大学校园内的事故抢救现场。
儿子醉驾撞人 老爸哽咽道歉
河北大学校园交通肇事案嫌犯李启铭之父道歉 网友恶搞“我爸是李刚”
据昨晚河北省保定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发布的消息,21日下午,河北大学校园交通肇事案犯罪嫌疑人李启铭(又名李一帆)的父亲李刚接受央视独家采访,向受害人及家属表示诚恳道歉,并深深鞠躬。采访中李刚多次哽咽,不能自己。
晨报热线新闻(记者 张十月)10月16日晚,河北省保定市某单位实习生李启铭在河北大学醉酒驾车肇事后,口出狂言“有本事你告去,我爸是李刚。”事件被报道后,引起了许多网友的关注。而昨日,某网站的一些网友开始了一项“‘我爸是李刚’造句大赛”,不少网友恶搞般地把这五个字放进了古诗词中,许多网友借此表达了对这句话的反感。
尽管“‘我爸是李刚’造句大赛”开始于昨天凌晨4时左右,但到了当天早上7时,已有700多网友通过电脑或手机参与。“人生得意须尽欢,因为我爸是李刚”、“蓦然回首,我爸是李刚”。一些网友随手把想到的词句发了出来。
焦点关注专题:“我爸是李刚”是在叫嚣什么?
在这里,“李刚”居然成了他儿子办事的通行证,成了这位肇事者心目中特权的象征,成了“官二代”优越感的源泉。令人感到困惑的是,那些不是“李刚”儿女的人们,该如何在社会闯荡?
■新闻回顾
官二代校园醉驾撞两女生
10月16日21时40分许,“官二代”李启铭酒后驾驶朋友的黑色迈腾轿车车牌号冀FWE420到河北大学送朋友,在河北大学新校区的生活区,将穿着轮滑鞋的两名女生陈某、张某撞伤。
事故发生后,李启铭仍驾车继续行驶,在男生宿舍附近掉头原路返回至学校门口时,被保安和学生截住。事故处理民警经对李启铭采血检测,鉴定为醉酒驾驶。警方确认:肇事者李启铭,又名李一帆,男,22岁,系保定市某单位实习生。
事后,河北省保定市公安局发布了关于本案的信息:涉嫌交通肇事犯罪的李启铭已于17日晚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警方新闻发言人表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谁,只要触犯法律,将严格依法予以惩处。”
评论:全民娱乐“我爸是李刚”的悲哀
“床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李是李世民的李啊,刚是金刚的刚”……这不是黑色幽默,而是魔幻现实:2010年10月16日的河北大学,黑色轿车撞倒两名女生,酒后驾车的肇事者逃逸不成,居然狂傲地说:我爸是李刚。这个李刚,是一位官员。
几天之内,网络出现了36万多条“造句”,唐诗、宋词、流行歌曲乃至广告语,无一不被网友们改成“李刚版”,众怒引发的创造力,令人惊叹。足证公道自在人心,即便屡遭挫折,终究不会泯灭。
感谢互联网,它是释放压力的出口,于是,越来越精彩的造句,让人们看上去不再像弱者,不再像不那么正直的人,不再像与世沉浮的庸众。由此想到:36万条“李刚版”的创作者,他们在现实中,真的曾为公理正义战斗过吗?真的是对邪恶零容忍的吗?真的不曾苟且?可为什么在网络的遮蔽下,个个看上去像勇士呢?
在任何时代,都需要围观与发声,36万个“造句”,确实表达出了一种态度,但以为说了就是做了,甚至只在说的技巧上花样翻新,这就很可能进入新的误区。(蔡辉)
【推荐阅读】
3岁半男童车尾玩耍 宝马倒车4次碾轧致其惨死
7日上午,在新沂市青年路良辰花苑小区,三岁半男童乐乐(化名)正在小区内玩耍,一辆宝马X6突然倒车撞倒他,车左后轮从乐乐上半身碾过。令人惊愕的是,宝马车紧接着又反复三次碾轧乐乐,导致其惨死...
女子驾车碾压农民工后多次返回现场冲撞人群
马六却从北边入口再次驶入广场,二次冲向广场上的农民工,并在广场上兜起“8”字圈。倒在地上的刘辉再次被轧上,晕了过去。马六冲下广场南入口向陈寨方向驶去。短短3分钟的时间,原本平静的广场乱作一片:哭声、喊声和骂声...
上海女研究生交通肇事酿成4死6伤被判5年徒刑
2010年2月10日,在上海某大学的在读研究生潘洁驾驶着男友为其购买的福特轿车前往浦东机场接父母,14时07分,潘洁驾车沿高架中环路由西向东行驶至浦东杨高南路出口处,车辆突然失控冲入前方同车道内的施工区域,车头严重撞击施工人员及施工方停在一旁的小型面包车,正在给高架隔离墩安装隔音板的十余名工人躲避不及,最终造成 4人死亡,2人重伤,4人轻伤...
肇事司机撞死晨练老人 拟支付3万元安葬费遭拒
律师金春生代表肇事方提出了先拿9万元的丧葬费。他说,他们带着诚意和歉意带来9万元,每家3万元,让死者早日入土为安,剩下的赔偿再协商,如不愿协商可以起诉。死者家属直接拒绝了对方提出的这3万元丧葬费。他们认为,这是没有诚意的做法。
河北官二代撞死人续:嫌犯父亲李刚哽咽道歉
2010-10-22 03:59 北京晨报 我说两句(235) >>>点击进入雅虎资讯首页 体验更多精彩
肇事者照片。图片由网友提供
16日晚,河北大学校园内的事故抢救现场。
16日晚,河北大学校园内的事故抢救现场。
儿子醉驾撞人 老爸哽咽道歉
河北大学校园交通肇事案嫌犯李启铭之父道歉 网友恶搞“我爸是李刚”
据昨晚河北省保定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发布的消息,21日下午,河北大学校园交通肇事案犯罪嫌疑人李启铭(又名李一帆)的父亲李刚接受央视独家采访,向受害人及家属表示诚恳道歉,并深深鞠躬。采访中李刚多次哽咽,不能自己。
晨报热线新闻(记者 张十月)10月16日晚,河北省保定市某单位实习生李启铭在河北大学醉酒驾车肇事后,口出狂言“有本事你告去,我爸是李刚。”事件被报道后,引起了许多网友的关注。而昨日,某网站的一些网友开始了一项“‘我爸是李刚’造句大赛”,不少网友恶搞般地把这五个字放进了古诗词中,许多网友借此表达了对这句话的反感。
尽管“‘我爸是李刚’造句大赛”开始于昨天凌晨4时左右,但到了当天早上7时,已有700多网友通过电脑或手机参与。“人生得意须尽欢,因为我爸是李刚”、“蓦然回首,我爸是李刚”。一些网友随手把想到的词句发了出来。
焦点关注专题:“我爸是李刚”是在叫嚣什么?
在这里,“李刚”居然成了他儿子办事的通行证,成了这位肇事者心目中特权的象征,成了“官二代”优越感的源泉。令人感到困惑的是,那些不是“李刚”儿女的人们,该如何在社会闯荡?
■新闻回顾
官二代校园醉驾撞两女生
10月16日21时40分许,“官二代”李启铭酒后驾驶朋友的黑色迈腾轿车车牌号冀FWE420到河北大学送朋友,在河北大学新校区的生活区,将穿着轮滑鞋的两名女生陈某、张某撞伤。
事故发生后,李启铭仍驾车继续行驶,在男生宿舍附近掉头原路返回至学校门口时,被保安和学生截住。事故处理民警经对李启铭采血检测,鉴定为醉酒驾驶。警方确认:肇事者李启铭,又名李一帆,男,22岁,系保定市某单位实习生。
事后,河北省保定市公安局发布了关于本案的信息:涉嫌交通肇事犯罪的李启铭已于17日晚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警方新闻发言人表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谁,只要触犯法律,将严格依法予以惩处。”
评论:全民娱乐“我爸是李刚”的悲哀
“床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李是李世民的李啊,刚是金刚的刚”……这不是黑色幽默,而是魔幻现实:2010年10月16日的河北大学,黑色轿车撞倒两名女生,酒后驾车的肇事者逃逸不成,居然狂傲地说:我爸是李刚。这个李刚,是一位官员。
几天之内,网络出现了36万多条“造句”,唐诗、宋词、流行歌曲乃至广告语,无一不被网友们改成“李刚版”,众怒引发的创造力,令人惊叹。足证公道自在人心,即便屡遭挫折,终究不会泯灭。
感谢互联网,它是释放压力的出口,于是,越来越精彩的造句,让人们看上去不再像弱者,不再像不那么正直的人,不再像与世沉浮的庸众。由此想到:36万条“李刚版”的创作者,他们在现实中,真的曾为公理正义战斗过吗?真的是对邪恶零容忍的吗?真的不曾苟且?可为什么在网络的遮蔽下,个个看上去像勇士呢?
在任何时代,都需要围观与发声,36万个“造句”,确实表达出了一种态度,但以为说了就是做了,甚至只在说的技巧上花样翻新,这就很可能进入新的误区。(蔡辉)
【推荐阅读】
3岁半男童车尾玩耍 宝马倒车4次碾轧致其惨死
7日上午,在新沂市青年路良辰花苑小区,三岁半男童乐乐(化名)正在小区内玩耍,一辆宝马X6突然倒车撞倒他,车左后轮从乐乐上半身碾过。令人惊愕的是,宝马车紧接着又反复三次碾轧乐乐,导致其惨死...
女子驾车碾压农民工后多次返回现场冲撞人群
马六却从北边入口再次驶入广场,二次冲向广场上的农民工,并在广场上兜起“8”字圈。倒在地上的刘辉再次被轧上,晕了过去。马六冲下广场南入口向陈寨方向驶去。短短3分钟的时间,原本平静的广场乱作一片:哭声、喊声和骂声...
上海女研究生交通肇事酿成4死6伤被判5年徒刑
2010年2月10日,在上海某大学的在读研究生潘洁驾驶着男友为其购买的福特轿车前往浦东机场接父母,14时07分,潘洁驾车沿高架中环路由西向东行驶至浦东杨高南路出口处,车辆突然失控冲入前方同车道内的施工区域,车头严重撞击施工人员及施工方停在一旁的小型面包车,正在给高架隔离墩安装隔音板的十余名工人躲避不及,最终造成 4人死亡,2人重伤,4人轻伤...
肇事司机撞死晨练老人 拟支付3万元安葬费遭拒
律师金春生代表肇事方提出了先拿9万元的丧葬费。他说,他们带着诚意和歉意带来9万元,每家3万元,让死者早日入土为安,剩下的赔偿再协商,如不愿协商可以起诉。死者家属直接拒绝了对方提出的这3万元丧葬费。他们认为,这是没有诚意的做法。
2010-10-23 11:10:18 卢志新
转自连鹏博客:http://sinaurl.cn/h4xcxV
复杂的乱局--杂评河北大学校园车肇事案(2010-10-23 07:27:01)转载标签: 杂谈 分类: 远观中国
河北大学校园车肇事案,我想无需再讲述案件经过,此案早已惊动全国。媒体的评论和网民的声讨很多,让人很容易陷入一种情绪。在观察了几天之后,想写一些东西,仅是个人看法,而非评论。
我是河北邯郸人,成长及人文环境与案发地相似,而且有不少朋友或亲人在河北大学读过书,也有毕业后留在学校工作的。
起初,对于案件,我相信知名记者王克勤在新浪微博上发的信息,就是知道内情的同学留言说,学校下了“封口令”。不过,我并不相信,一个副科级的区公安局副局长,能有如此大的影响力,让一所大学“闭嘴”?背后肯定有维稳的因素,毕竟案情太恶劣,又涉及到官员。
后来,我跟在河北大学当班主任的一个好友聊天,问情况,她也是很委屈。她说,事情就像报纸上报道的那样,但是事实有很大出入,媒体有夸张的成分。出事后,老师们也很为难。“受伤的学生躺在医院,老师们、同学们全程陪同,为了她能快点康复,一直没告诉她另一个已经去世了。 结果一帮子记者病房老师不在的时候,闯进去,进门就问,你同学已经去世了,你有什么想法?有多少老师连续加班,有家不能回,要日常工作,要处理事件,要承受压力。说错一句就全天下皆知。不接受采访叫‘封口’”。 “非要整个负面典型,非要抓住某句话做文章。学生一出事,我们多少学生为了拦车冲在第一线,多少学生为了抢救伤者打110、120,110中心说当天晚上电话都打爆了。大家都是牛人,都会敲几个字在媒体上说句话,你们都为孩子们做了什么?是去看望过?是去慰问过?是去关心过?”
朋友的话,带有一种情绪。出现意外事件,谁都不愿看到,河北大学的老师们也非常无奈,尽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但是媒体的曝光指向学校无良、风口,让他们这些没有决策权、只能执行的基层觉得很委屈,因为他们已经做到自己能做的最好了,而一些人的指责更多的是发泄不满,并非出于关怀生命。
朋友的这种情绪也不难理解,一方面是委屈,另一方面是中国传统的面子文化。我相信河北大学的老师、保安和基层员工都尊重生命,但是同时,“集体精神”又作祟,即不希望自己的学校被“抹黑”、被指责,不希望媒体只关注负面的,应该关注一下积极面。
我在新浪微博上,也发信息指责了一下媒体记者,说记者为了抢新闻,就去找受伤的学生,不顾及她心理是否能承受,就告诉她另外一名同学已经死了,有些缺乏人文关怀。这种质疑是基于国内媒体记者素质参差不齐,频频出现无良记者而发的。
但是转过来反思,中国为何有那么多要红包、封口费的记者呢?背后反应出,我们的新闻是可以被“封口”的。为了保证饭碗,有些媒体人不得不选择性失语。有些新闻“拿红包也不能报、不拿也不能报,不如拿”。抛开社会责任和职业精神,记者也是人,平凡的人,也需要良好的生存环境,他们缺乏制度的保障。
这是一种乱局。当你指责记者无良缺少人文关怀,或者说记者缺少自由也不容易,看起来似乎都有些道理,都会得到部分人的支持。这种中庸的态度,或者中国式的 “宽容和理解”也反应了部分社会现实:无奈感和无力感。一方面,我们赞美和敬仰那些不受利益诱惑,敢于揭弊的记者们;一方面,却又破口大骂那些无良、收红包的记者们。但我们是否忽视了,仅依靠媒体自律、记者个人的道德操行,是无法改变社会大环境的,是无法挽救下沉的社会良知的。我们并没有任何组织和机构,专门保护记者,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也受不到来自法律的保护。当一个人在无法保证自己和家人安全的情况下,需要多大的勇气和责任感,才敢于揭弊打黑。同理,对于那些不敢对媒体讲出真情的目击学生,难道不也是如此吗?
再谈一下“我爸是李刚”。现在网上充斥着大量的造句、编歌、和写诗,网友的恶搞让人有些诧异。不可否认的是,社会的不满和网民的力量将会迫使当局更加认真、严厉的面对此案件,但我始终认为,司法应该是独立的,不应受外界和舆论影响的,不应该有“严和松”分别的,一切都应基于事实的。此外,撞人案也不仅是个人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把一切谩骂和指责都指向肇事者李启铭,让他背负一切,有些不太公平。
网民的情绪可以理解。该案件极其恶劣,又涉及到“官二代”,让大家的情绪,一种“仇富”和感觉社会不公的愤怒爆发,大家借恶搞来宣泄自己的不满。不过,人性本善,李启铭的行为即使令人发指,但自有法律审判,他终将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我们不能让愤怒取代客观公正理性以及宽容,而应该将关注的焦点转回到事件本身,以及反思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如今的事件,比如官员和富人应该如何教育子女,权力是否已经失控,酒醉驾驶的危害性,学校的管理和保安措施应该如何改进等。
这又是一种乱局。一方面,我们希望大家就事论事,不要失去理性,不能煽情对立、纵容“多数人的暴力”,让一切回归事件本身,用事实说话,依靠法律的公正审判。但另一方面,我们又知道,如果没有网民的“围观”,杭州飙车案、邓玉娇刺死官员等事件可能就会是另外一种结局。
中国社会出现的诸多问题,就是因为司法总在重大问题上缺位,并在关键时刻失语。执法的随意性,让大家对法律和公正失去敬畏。目前网上充斥着“阴谋论”、“背景论”,这有河北大学封口而导致记者无法自由报道的因素,也有大家对公正执法存在高度质疑、担心权力和金钱最终能影响审判结果的缘故。网民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依靠“转发”,来试图改变不公的现况。
面对诸多的乱局,一方面,我们应该提高自己的公民意识。有些人总说,我什么都改变不了,未必。如果有人插队,你鄙视然后指责他不应该。你个人力量是渺小的,但如果每个人都像你一样,学会主动发声,而不是做“沉默的大多数”,那插队的人肯定会收敛。自己不作恶,但也不能允许和漠视他人作恶。独立思考和勇于表达,是合格公民的第一步;另一方面,我们呼唤一个法治的国家。中国处于历史的转型期,难免出现乱局,解决问题的根本解药仍然是法治,法治才是现代社会的基础。有不少人指出,中国人普遍缺素质、缺“德”。但过分提倡道德,是僵化的教条和灌输,仍然是“人治”。只有法治,才能最大可能地保障公民的个人财产不受侵犯,保证执法的公正,真正创造一个公平和谐的社会。
复杂的乱局--杂评河北大学校园车肇事案(2010-10-23 07:27:01)转载标签: 杂谈 分类: 远观中国
河北大学校园车肇事案,我想无需再讲述案件经过,此案早已惊动全国。媒体的评论和网民的声讨很多,让人很容易陷入一种情绪。在观察了几天之后,想写一些东西,仅是个人看法,而非评论。
我是河北邯郸人,成长及人文环境与案发地相似,而且有不少朋友或亲人在河北大学读过书,也有毕业后留在学校工作的。
起初,对于案件,我相信知名记者王克勤在新浪微博上发的信息,就是知道内情的同学留言说,学校下了“封口令”。不过,我并不相信,一个副科级的区公安局副局长,能有如此大的影响力,让一所大学“闭嘴”?背后肯定有维稳的因素,毕竟案情太恶劣,又涉及到官员。
后来,我跟在河北大学当班主任的一个好友聊天,问情况,她也是很委屈。她说,事情就像报纸上报道的那样,但是事实有很大出入,媒体有夸张的成分。出事后,老师们也很为难。“受伤的学生躺在医院,老师们、同学们全程陪同,为了她能快点康复,一直没告诉她另一个已经去世了。 结果一帮子记者病房老师不在的时候,闯进去,进门就问,你同学已经去世了,你有什么想法?有多少老师连续加班,有家不能回,要日常工作,要处理事件,要承受压力。说错一句就全天下皆知。不接受采访叫‘封口’”。 “非要整个负面典型,非要抓住某句话做文章。学生一出事,我们多少学生为了拦车冲在第一线,多少学生为了抢救伤者打110、120,110中心说当天晚上电话都打爆了。大家都是牛人,都会敲几个字在媒体上说句话,你们都为孩子们做了什么?是去看望过?是去慰问过?是去关心过?”
朋友的话,带有一种情绪。出现意外事件,谁都不愿看到,河北大学的老师们也非常无奈,尽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但是媒体的曝光指向学校无良、风口,让他们这些没有决策权、只能执行的基层觉得很委屈,因为他们已经做到自己能做的最好了,而一些人的指责更多的是发泄不满,并非出于关怀生命。
朋友的这种情绪也不难理解,一方面是委屈,另一方面是中国传统的面子文化。我相信河北大学的老师、保安和基层员工都尊重生命,但是同时,“集体精神”又作祟,即不希望自己的学校被“抹黑”、被指责,不希望媒体只关注负面的,应该关注一下积极面。
我在新浪微博上,也发信息指责了一下媒体记者,说记者为了抢新闻,就去找受伤的学生,不顾及她心理是否能承受,就告诉她另外一名同学已经死了,有些缺乏人文关怀。这种质疑是基于国内媒体记者素质参差不齐,频频出现无良记者而发的。
但是转过来反思,中国为何有那么多要红包、封口费的记者呢?背后反应出,我们的新闻是可以被“封口”的。为了保证饭碗,有些媒体人不得不选择性失语。有些新闻“拿红包也不能报、不拿也不能报,不如拿”。抛开社会责任和职业精神,记者也是人,平凡的人,也需要良好的生存环境,他们缺乏制度的保障。
这是一种乱局。当你指责记者无良缺少人文关怀,或者说记者缺少自由也不容易,看起来似乎都有些道理,都会得到部分人的支持。这种中庸的态度,或者中国式的 “宽容和理解”也反应了部分社会现实:无奈感和无力感。一方面,我们赞美和敬仰那些不受利益诱惑,敢于揭弊的记者们;一方面,却又破口大骂那些无良、收红包的记者们。但我们是否忽视了,仅依靠媒体自律、记者个人的道德操行,是无法改变社会大环境的,是无法挽救下沉的社会良知的。我们并没有任何组织和机构,专门保护记者,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也受不到来自法律的保护。当一个人在无法保证自己和家人安全的情况下,需要多大的勇气和责任感,才敢于揭弊打黑。同理,对于那些不敢对媒体讲出真情的目击学生,难道不也是如此吗?
再谈一下“我爸是李刚”。现在网上充斥着大量的造句、编歌、和写诗,网友的恶搞让人有些诧异。不可否认的是,社会的不满和网民的力量将会迫使当局更加认真、严厉的面对此案件,但我始终认为,司法应该是独立的,不应受外界和舆论影响的,不应该有“严和松”分别的,一切都应基于事实的。此外,撞人案也不仅是个人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把一切谩骂和指责都指向肇事者李启铭,让他背负一切,有些不太公平。
网民的情绪可以理解。该案件极其恶劣,又涉及到“官二代”,让大家的情绪,一种“仇富”和感觉社会不公的愤怒爆发,大家借恶搞来宣泄自己的不满。不过,人性本善,李启铭的行为即使令人发指,但自有法律审判,他终将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我们不能让愤怒取代客观公正理性以及宽容,而应该将关注的焦点转回到事件本身,以及反思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如今的事件,比如官员和富人应该如何教育子女,权力是否已经失控,酒醉驾驶的危害性,学校的管理和保安措施应该如何改进等。
这又是一种乱局。一方面,我们希望大家就事论事,不要失去理性,不能煽情对立、纵容“多数人的暴力”,让一切回归事件本身,用事实说话,依靠法律的公正审判。但另一方面,我们又知道,如果没有网民的“围观”,杭州飙车案、邓玉娇刺死官员等事件可能就会是另外一种结局。
中国社会出现的诸多问题,就是因为司法总在重大问题上缺位,并在关键时刻失语。执法的随意性,让大家对法律和公正失去敬畏。目前网上充斥着“阴谋论”、“背景论”,这有河北大学封口而导致记者无法自由报道的因素,也有大家对公正执法存在高度质疑、担心权力和金钱最终能影响审判结果的缘故。网民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依靠“转发”,来试图改变不公的现况。
面对诸多的乱局,一方面,我们应该提高自己的公民意识。有些人总说,我什么都改变不了,未必。如果有人插队,你鄙视然后指责他不应该。你个人力量是渺小的,但如果每个人都像你一样,学会主动发声,而不是做“沉默的大多数”,那插队的人肯定会收敛。自己不作恶,但也不能允许和漠视他人作恶。独立思考和勇于表达,是合格公民的第一步;另一方面,我们呼唤一个法治的国家。中国处于历史的转型期,难免出现乱局,解决问题的根本解药仍然是法治,法治才是现代社会的基础。有不少人指出,中国人普遍缺素质、缺“德”。但过分提倡道德,是僵化的教条和灌输,仍然是“人治”。只有法治,才能最大可能地保障公民的个人财产不受侵犯,保证执法的公正,真正创造一个公平和谐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