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公共领域中少数人的声音--社会纪录片意义之我见

2010-09-29 23:37:49   来自: 新伟
   「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的概念应可溯源自于古希腊雅典时代,强调公民对公共事务开放自由讨论或辩论,因此形成共识和公共政策。
   哈贝玛斯(1989)将公共领域定义为:「市民可以自由表达及沟通意见,以形成民意或共识的社会生活领域,其要件是所有市民应有相等的表达机会,并且参与者是由一群私人身分的个人自主性聚会所形成的公共团体。」“公共领域”一词并非哈氏所创。在他之前,德裔犹太女学者阿伦特(Aerndt,1958)也从公共哲学的角度探讨过相关问题。
  在《人的条件》中,阿伦特从理论上区分了人类实践的三种形式和与之相适应的三个领域。一,劳动。劳动是相应于人体生物过程的活动,劳动的条件是生命本身。是为“私人领域”。二,工作。工作包含了技能和技巧在内,所生产出来的东西尽可能避免迅速被消费掉,因而具有持存性,在时间上更为悠久。三,行动。行动是唯一无需事或物的中介而直接在人与人之间展开的活动。不以生产为目的的,最大限度的表现自己的个性和实现自己的最高本质,也就是“公共领域”。(引自崔卫平:《积极生活》)
  汉娜 阿伦特为什么会提出“公共领域”这个概念?二次世界大战,具有极权主义思想的德意日法西斯给全世界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二战后,世界旧的格局被打破,各种思潮层出不穷,阿伦特希望重建“公共领域”。同时,作为一名犹太人,她所承受的东西。犹太人作为被屠杀的群体。给了阿伦特深深的震撼。
  从她的理论中所引申出来的是公共领域中少数人的声音--社会纪录片意义之我见。 
  一方面,现有的体制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就是说,公共领域中,是存在着对大多数人的公正以及对少数人的不平等的,而如果你是代表大多数人,享受大多数人的权利的时候,往往你会忽略到少数人的利益,而且大多数人并不感觉到这一点,反而觉得在公共领域中活得很好,可是,假如“你”成为少数人的时候,才会发现,公共领域原来是缺少对少数人利益的顾及的。
  另一方面资讯的不平等,限制了少数人的声音。如果这种现象得不到制止。会导致极权主义的发生,而极权主义的发生也会使少数人的声音被“淹没”。纳粹的上台后,对德国工人党的迫害,以后希特勒所代表的极权主义制造了国会纵火案,烧毁禁书,控制报业和出版业,造成了世界人民特别是犹太人的灭顶之灾。秦始皇时期,推行极权主义,焚书坑儒,实行愚民政策,百家争鸣的时代从此结束。
  例如纳粹的上台,对德国工人党的迫害。卢旺达事件。
  那么纪录片带给公共领域什么。法国导演让维果说:‘‘我想你和你们谈一种更鲜明的社会电影,这是一种社会纪录片,更确切的说,是一种有观点的纪录,这种社会纪录片需要一种立场,至少表现了一个人的观点.
  德国著名导演.里芬斯塔尔<<意志的胜利>>这部宣传了德国法西斯的纪录片,引起极大的轰动,以至于战后里芬斯塔尔也被国际法庭提起公诉。原因是对纳粹的修饰,以及对法西斯的颂扬.可见,社会纪录片对于人们的思想,人们的思维的作用.虽然这是一个社会纪录片的反面例子,但正如有人评论的:“没有任何一部影片把希特勒恶魔般的本质和把人类自制心的丧失殆尽的情况反映的如此淋漓尽致.”这更能体现,假如社会纪录片运用的好,他就能引起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注意.从而,发出少数人的声音.为了更好说明,我列如下一个表.
      ↙影像力量(社会纪录片)↘
  
  公共领域←-----------------------→少数人的声音(声音,也就是权利)
  
           (少数人,包括,边缘群体,亚文化群体,少数民族人民)
  
  一方面,公共领域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会对少数人的权利有一定侵害,而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一点,而另一方面少数人的权利得不到大多数人的保护,则更加剧了少数人权利的丧失.   
  
  这时候.我们需要的就是,影像力量(社会纪录片) 他能发出公共领域中难能可贵的反抗之声.代表少数人的利益进行对公共领域的一些决策进行抗争,让更多人知道,还有一群和他们文化有所差异,民族有所不同的少数人,从而,唤起整个社会,对于少数人权利的关注.这就是影象力量的作用
  比如纪录片《三里洞》,他不是一个空洞的关于煤矿的故事,而是通过这座具有三线建设标签的历史中的,在国家政治机器下个人的生存问题。
  当下中国蓬勃兴起的大众影像运动,以其极大自由言说的空间承载着越来越多的民间意识形态,成为个体、社群、族群的联系纽带,标示着影像民本主义(populism)时代的到来。
  20世纪90年代的新纪录片运动.吴文光<<流浪北京>>(北漂边缘人群的状态)梁碧波<<三节草>>(一个在泸沽湖女性氏族社会呆了50年的汉族老人)杨天乙<<老头>>(纪录了一群老人)以及<<龙脊>><<费杰日记>><<三元里>><<毛毛告状>>等.
  一些人将摄像机作为记录工具,从个人视角进行个人及社会生活的真实叙事。其传播途径也呈现两种流向:一个是通过大众传媒实现大众传播,另外一个是人际传播或小众传播。
  美国有25000个组织或者个人无偿对社会纪录片进行捐款,以让其能够拍摄.中国纪录片的局面总打不开,甚至市场化的问题,纪录片栏目化的问题也令人担忧.虽然,这些不与此论题有所联系.但是,需要知道的是,如果中国纪录片的大环境得不到改善,所谓的社会纪录片的影响力也有所折扣.因为,他的环境不健全,很难更好的反映少数人的声音.
  世界是越来越好,还是越糟糕呢?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独立纪录片市场正在发展,一些机构开始专门关注独立纪录片,通过征集提案,向一些纪录片制作者提供一部分资金,然后,做这些纪录片的推广发行。比如,张经纬的《音乐人生》杜海滨的《1428》等,相信,纪录片不是少数人的玩意,他会有存在下去的意义,他会有发展的意义。
  

2010-09-30 07:30:07  金鹏

  好主题,感谢!
  

2010-09-30 08:09:37  金鹏

  他的环境不健全,很难更好的反映少数人的声音
  ---------------------------------------------------
  少数人是作者,其实余下的都是大部分人。
  

2010-09-30 08:14:46  金鹏

  根本利益,你给的衡量标准是什么。多与少的问题看要在什么标准下划分的。比如在教育一项上我看是多数人的根本利益被践踏,而不存在什么被忽视的少数人。又比如在社会性保障方面,还是少数人享有特权与恩赐,多数人还是得不到。
  

2010-09-30 08:24:47  金鹏

  极权主义的发生也会使少数人的声音被“淹没”。
  -----------------------------------------
  如果是这样的话,倒还不错。我觉得是不是大多数人的声音被“淹没”
  

2010-09-30 08:45:41  金鹏

  其实纪录片的本质还有待探讨,它是不是应放在公共领域内来确定意义,其实只是一个侧面。面前的情况它是一种私人的表达,一种介入社会现实与伸向人物内心的一种手段,至于所涉及到的社会、政治、文化、族群现实状况的体现是不是就是创作自觉中产物,我看还有待商榷。赋予纪录片以太多意义并非好事,有可能是死路一条。
  

2010-09-30 09:27:12  卢志新

  潜力贴,先马可下。。。。
  

2010-09-30 10:37:22  wh

  纪录片的本质是本体论范畴的。跟该文无关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纪录电影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