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原创]曾记少年时——记《花与爱丽丝》

2004-10-25 09:40:31   来自: 春萧
  [这个贴子最后由春萧在 2004/12/14 07:09pm 第 3 次编辑]
  
  
   

                 (一)
   雪,晶莹剔透如少女白皙的脸,两个女孩徜徉于雪地之间,跑在前面的是外向开朗的爱丽丝,后面跟的脚步摇摇的是内向害羞的花,上车下车,上学下学,辗转于车列行间,少女顽皮可爱的脸庞撑起了一副青春的图画,那般无忧无虑的年纪,导演岩井俊二用镜头再次将我们心底的记忆唤醒,然而,岩井这次带给我们的又将是什么样的回忆呢?
   友情,是那个年纪特有的字眼,只有那个年纪才能拥有的珍宝。这是一个讲述有关两个女孩子之间友情的故事,当然,故事始终流露的,依然是少年成长的履记,之前因为看过岩井的多部电影,脑中条件反射般的闪回过往图景,片子开始流转,我逐渐捕捉到了一些东西,那好象属于〈情书〉的详和凄美,又似乎来自于〈莉莉周的一切〉的靡乱彷徨——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岩井并没有回到〈情书〉里两个藤井树的错失;也没花费心思去深入〈莉莉周〉中自闭少年的绝望——他只是想安安静静的描述一群普通的少男少女的青春。
   舍弃了开合乱坠的构架,岩井是在追求一种反璞归真的效果么?那么这个简单的故事究竟在讲什么呢?
   花喜欢上了一个男孩子,那个整天独立在站口捧着本相声手册的安静少年,岩井重复使用的侧面视角,男藤井树的视角;由开始的窥视,偷拍,加入他的相声社——依然是属于怀春少女特有的羞涩。后来那个安静的少年因为反射弧过长并且从不注意前方的缘故,脑袋撞到仓库门上而患上了暂时性的失忆症,故事到这里才发生戏剧性的转变。尾随的花抓住时机撒谎说自己是他的女朋友,她曾经被他告白过。迷惑之间他只能接受了这个“事实”,欺骗的种子一旦埋下,畸形的念头竟像生根一样无法遏止,于是接下来,花为这个男生费劲心机,甚至不惜用爱丽丝的友情为自己圆谎,花得到了谎言覆盖下的短暂爱情,然而这样的爱情又如何能够持久?后来的失控似乎早已经注定,只是失控的时机太过突然了。。。。。。。 
   他突然就发现她们欺骗了他,虽然开始已在怀疑,后来在他逐渐意识到自己恢复记忆后恍然,原来失忆这段时间的一切记忆都是她们强加给他的,爱丽丝扭捏着,但那双充满纯真的眼睛分明不懂骗人,当他终于确认了事实,除了接受,除了点头,竟然毫无作为,这样的男子,除了会用晕厥逃避,尚有让女孩子的倾慕的条件么?还是感觉来了,挡也挡不住的莫名其妙作怪?
   岩井塑造的这个男孩子我一点都不喜欢,刻意让一个木讷的小男人痴迷于语如连珠的相声,这样鲜明的反差究竟为了表达什么?
                 (二)
   影片由开始的一条线索因为花与爱丽丝表面上的矛盾而分成两条,毕竟花与爱丽丝总有属于自己的生活,花忙着维系她的爱情,爱丽丝则奔忙于一分又一分工作从应征到失败的过程中,阴差阳错间,爱丽丝与他相识,于是将这两条线交织到一处,三角恋情不可避免的发生。毕竟少年之间,无外友情和爱情的种种烦恼,少年高兴了可以仰天大笑,难过则可以放声痛苦,一旦这种纯粹套上顾虑,便意味着成长。
   以寻找记忆为由,又是一部追寻记忆的电影,只是这里的记忆从未在男孩子身上出现过,只是她们联手编造的谎言,谎言和爱情同样易碎。两个女孩子因为一个男子,三个人去海边嬉戏;名义上是帮助男孩子恢复记忆,实际上两人各自怀着心头那点自私,后来,爱丽丝谎称自己抽到红桃A,要求花把男孩子让给她——两个女孩子积压已久的情绪一下子暴发出来了,少年间的友情在岩井俊二的镜头之下受到拷问,后来还是爱丽丝选择离开,离开的初衷我想一是她不想对不起自己最好的朋友,还有一个原因——他已经知道了她们的双簧把戏。
   校园公演前,花在她爱的男生的口袋中偶然发现那张红桃A,一切的担心终于揭竿而起,原来他一直珍藏着与爱丽丝之间唯一的所谓定情之物,花悲痛,甚至是绝望,然后逃开。当她看到照片,蓦然的图景,拍摄自她与爱丽丝国中毕业前芭蕾舞的课上,她们是曾经那样欢快的笑着闹着,还能回到那个无忧的岁月中么?岩井的女孩再次通过痛哭来发泄,依然是〈情书〉的路子。花打算将男朋友让给爱丽丝——她们到了最后都舍弃自私成全对方,她们成长后依然知道什么才是最可宝贵的东西——这样的友情值得一辈子守护。
   爱丽丝离开了男孩子,继续着应征工作。那段纯美的芭蕾舞,让人心驰神往,放松身心的同时,仿佛随着悠扬的钢琴忘记一切忧愁和烦恼,爱丽丝找到了属于她自己的工作,找回了她们之间的友情,成长的代价太大了,即便从小生活在一起的青梅竹马竟也要经历这样世俗的心路,然而人根本不可能拒绝长大,我们只能适应心痛,接受无奈。
   关于〈花与爱丽丝〉,看过岩井以前的电影的朋友,可能会觉得略觉得平淡些。然而,这部依然充满岩井味道的作品,仍然保有某些撩动我们心弦的颤动,这已经够了。
  补充几点:
   雨用的多,雨中少年们心境的变化刻画的很传神,不过某些倒像是岩井在搞气氛和玩镜头的感觉。那场爱丽丝在雨中“冲击压力”时与买药的花偶然相遇的戏,人为穿凿感很强。
   岩井对中国文化似乎很感兴趣,从《燕尾蝶》中满口中国话的固里果到这里爱丽丝会说国语的父亲,估计为了照应后面爱丽丝学会用汉语说“我爱你”,临分别时她对那个男孩子说了出来,我只觉得有些突兀,感情进展的太快也太奇怪了。
   另外,最后导演用衬托的手法表现花背对她喜欢的男孩子恸哭,舞台上是吐沫横飞的相声社团组长干瘪着谁都不笑的笑话,舞台后两个人却在做着痛苦的挣扎;导演用这种手法希冀给观众造成一股强烈的视觉冲击,但我看的时候觉得悲伤的感觉正因此而冲淡了,一句话,镜头切的太频繁了.....
  

2004-10-25 18:33:33  linsey (Paris)

  还没看呢
  

2004-10-25 18:52:02  伊娲伊 (上海)

  前面都在叙述剧情,用了一些非“岩井”感觉的词语,比如仰天大笑、放声痛哭什么的,这些词汇应该用于徐克的武侠片。
  首先,这是一个“失败”的喜剧,岩井在访谈中说本是要拍一个喜剧的,虽然倾向上比较接近《情书》和《烟花》,但后来“主人公花和爱丽丝也还是没能成为想象中的好孩子,是给人野丫头般特殊感受的电影。”况且,御用摄影师条田升业已故去,此片的摄影师也不能说不好,质感十足的镜头还是和岩井的特质吻合的。种种原因注定此片除了岩井监制的配乐和一些喜剧尝试外,难有其他的突破。
  至于你补充的几点倒真的一点儿都不能让人有共通感。
  1,宫本(文中的男生)记忆丧失性昏厥是因为朦胧中看到了alice身着和服微笑,然后被花带回家里。之前还有一场戏,作为前女友,alice与宫本聊了很多“从生理上也不能解释”的事情,那个时候alice对宫本也已经开始假戏真做,钟情起来了。话转回来,花冒雨给宫本买药,去的路上已经交待alice穿着黑色雨衣在雨中作类似癫狂的动作,像男孩子一样,但也算是铺垫,然后花回来的路上alice忽然冲过来和花相遇,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啊,丝毫没有穿凿感。如果这样也算穿凿,那么北野武的片子就是盘山公路了——全都是穿凿出来的。
  2,alice用中国话对宫本说我爱你算是“感情进展的太快”?用日语“愛している”说才算是快吧。宫本当然是不懂中文的,所以alice说什么他也听不懂,倒是导演在这里借alice之口说出剧情进一步发展的基础:alice也爱宫本,并用中国话说出来了。嗯,alice与会中文的父亲聊天很久并插入捡到手机的情节也很有岩井特质,这些似乎可有可无的情节会让影片更加饱满,这和[莉莉周]里去海边游玩并碰到暴走浪人以及浪人死亡的情节类似,我个人认为是缓解叙事节奏和补充影片涵义的手法。
  3,从一开始“相声社团组长”就扎着冲天小辫充当笑料,基调并不是悲伤。至于“舞台上”、“舞台后”这种同一镜头内的交叉表演(立体表演?不懂电影术语:))港片里有很多,而日片中更是常见。本来的吗,花进相声团的目的也不单纯,最后这种悲喜交加的剪接不也是对她的一种讥励吗?组长最后翘着屁股大喊“思い出したでござる(想起来了!)”,大概也算是指宫本从记忆丧失中恢复过来——花并不是他的女友。
  总之,很棒的电影啊,看第一遍后久久无语,但感觉很好。
  

2004-10-25 19:45:01  红线盗盒

  在哪儿找的啊?出碟了?或是在哪儿当的?
  

2004-10-25 19:57:09  春萧

  [quote]下面引用由伊娲伊2004/10/25 06:52pm 发表的内容:
  前面都在叙述剧情,用了一些非“岩井”感觉的词语,比如仰天大笑、放声痛哭什么的,这些词汇应该用于徐克的武侠片。
  首先,这是一个“失败”的喜剧,岩井在访谈中说本是要拍一个喜剧的,虽然倾向上比较接近《情书》和《烟花》,但后来“主人公花和爱丽丝也还是没能成为想象中的好孩子,是给人野丫头般特殊感受的电影。”况且,御用摄影师条田升业已故去,此片的摄影师也不能说不好,质感十足的镜头还是和岩井的特质吻合的。种种原因注定此片除了岩井监制的配乐和一些喜剧尝试外,难有其他的突破。
  至于你补充的几点倒真的一点儿都不能 ...
  [/quote]
  多谢指教,说好了是随便写几句,呵呵.
  

2004-10-25 20:20:20  雨不亭 (北京海淀)

  买了还没有看!
  兄弟,你这哪里是随便写两句啊!哈哈
  别那么谦虚吗!
  

2004-10-25 20:27:43  伊娲伊 (上海)

  对的呵,互相切磋才能进步啊。 :em13:
  

2004-10-25 20:28:30  房囚 (北京海淀)

  都有碟了吗?我就看这次釜山也放了这部的
  

2004-10-25 20:33:11  春萧

  双D5.
  一张花絮,未看.
  看完马上写了几笔,十分潦草,全没解构.
  多谢几位老大指教,受教中.
  

2004-10-25 20:37:27  伊娲伊 (上海)

  我是从学校ftp上拖的,三个星期前已经弄到了。
  

2004-10-26 14:43:30  蔻玛

  [quote]下面引用由伊娲伊2004/10/25 06:52pm 发表的内容:
  前面都在叙述剧情,用了一些非“岩井”感觉的词语,比如仰天大笑、放声痛哭什么的,这些词汇应该用于徐克的武侠片。
  首先,这是一个“失败”的喜剧,岩井在访谈中说本是要拍一个喜剧的,虽然倾向上比较接近《情书》和《烟花》,但后来“主人公花和爱丽丝也还是没能成为想象中的好孩子,是给人野丫头般特殊感受的电影。”况且,御用摄影师条田升业已故去,此片的摄影师也不能说不好,质感十足的镜头还是和岩井的特质吻合的。种种原因注定此片除了岩井监制的配乐和一些喜剧尝试外,难有其他的突破。
  至于你补充的几点倒真的一点儿都不能 ...
  [/quote]
  那个...alice妈妈的男友以及后来的经纪人,都很帅啊,是谁...
  其实男主角很可爱的呀,难道是中国人...为什么姓郭....
  [以上纯属搞笑]但是还是饥渴的需要答案 :em08:
  

2004-10-26 17:59:22  伊娲伊 (上海)

  这些八卦就不知道了,无从得知啊。男主角虽帅但有些糙,铃木杏也是,不如在归来者里的灵动光洁。
  

2004-10-27 18:22:37  春萧

  宫本的扮演者郭智博,从名字上看似乎是中国人.
  其其他作品不详.
  那长相老外的野和尚是阿部宽啦.
  阿部宽
  姓名:阿部宽 HIROSHI ABE
  生日:64.6.22
  出生地:神奈川县
  血型:A
  星座:巨蟹
  身高:189
  体重:75kg
  兴趣:古武道
  主演电影:《花与爱丽诗》《圈套》《柏拉图式性爱》《望月奇遇》《哥斯拉2000》
  主演电视剧:《笑颜的法则》《一夜夫妻要结婚》《昔之男》《最后的律师》《武藏》《真夜中的雨》《甜心小厨师》《WEDDING PLANNER》《圈套2》《五瓣之椿》《西洋古董洋果子店》《奉子成婚》《再见旧情人》《HERO》《爱神乱配对》《圈套》《夜叉》《爱情梦幻》《岚》《恋爱结婚的法则》《周末婚》《上班女郎》《Change!》《快乐狂恋女》《爱不说抱歉》《新闻女郎》《成田离婚》《六月新娘》《热血新入社员宣言》《办公室症候群》
  

2004-10-30 12:32:59  linsey (Paris)

  郭智博是中日混血儿
  

2004-10-30 12:33:46  linsey (Paris)

  专访岩井:关于《花与爱丽丝》
  2004年03月12日12:37:32 网易娱乐 新闻午报 dummy编译
   岩井俊二,1963年生。学生时代已爱上电影,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电视剧、MTV 及广告片的拍摄,作品获殊荣,被誉为最有潜质的新近“映像作家”。1993年,他拍摄了电视短片《烟花》,日本电影导演协会破天荒把年度新人奖颁给他。电视片《爱的捆绑》因成绩斐然制作公司把它当电影发行。1994年岩井拍了第一部长篇剧情片《情书》,好评如潮,奠定了他“日本新电影旗手”的地位。之后的《梦旅人》获柏林电影节新闻审查员奖。1996年岩井拍出了极具震撼力的《燕尾蝶》。1998年他导了《 四月物语》,2001年《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把目光投向日本青少年,涉及援助交际等等青少年犯罪问题,引起日本举国关注。
   3月13日,岩井俊二暌违两年的最新力作《花与爱丽丝》将在日本全面公映,岩井在新片发布的记者会上接受采访时表示,这部校园青春片尽管结构依然混乱,却离开了他电影中一贯的忧伤,成为轻快流畅的喜剧。
  缘起——化身于系列短片
   记者:怎么想到要拍这部电影呢?
   岩井俊二(以下简称岩井):一个朋友向我建议尝试拍一部在网上播放的短片,这成为现在这部电影的最初来历。之前刚拍过短片《ARITA》,对于连续拍短片有一点抵触情绪,不过想到如果最终能摄制成电影的话或许还可以接受。于是就有了这部《花与爱丽丝》。
   记者:短片集与剧场版之间有哪些部分是不同的呢?
   岩井:对于短片中没有描写的一些比较重要的情节进行了补足,这是最费心思的地方,做了相当复杂的工作。说不定也有人看过电影后会觉得和短片集的主题是不同的。但是并非如此,我希望看了这部影片后会有“原来如此”的感觉。
   记者:短片和电影版的摄影是分开拍摄的吗?
   岩井:如果分开拍摄的话现场操作很困难。基本上是拍摄电影用的镜头为主,只是使其可以为短片所用就没有问题了。
   记者:电影版可以说是短片集的续篇吗?
   岩井:估计看过的人会觉得电影是短片的续集,这一点早在我的意料之中了(笑)。电影所呈现的是与短片完全似是而非的世界。或许会给人“导演的观点即使有所改变,怎么会不一样到这种程度”的感觉。我觉得短片强调的是可爱的感觉,而电影会进入更深的层面。为了让已经看过短片的观众也接受和喜欢,在最初的企划阶段相当烦恼,最终苦心经营出电影中这个似是而非的世界。从这点上来说,观看和比较两者的差异会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风格——更轻快的喜剧
   记者:在你迄今为止的作品中,《花和爱丽丝》处于怎样的地位?
   岩井:我回想学生时代就不断会有新的灵感出现。实际上我觉得自己更擅长轻快的剧作,不大喜欢认真严肃的东西,所以总想做接近喜剧的作品。结果这次的作品变得结构混乱,主人公花和爱丽丝也还是没能成为想象中的好孩子,是给人野丫头般特殊感受的电影。
   记者:从《情书》到《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你的每次作品给人的感觉都不同
   岩井:我一直认为若是对自己没有新的发现是不能开始制作新的电影的。因此这次也将会是全新的作品。在倾向上或许比较接近《情书》和《烟花》。这次自己心里决定要做成喜剧,写剧本的时候头脑里总有这两字在盘旋。
  主角——浑然天成的女学生形象
   记者:将主人公设定为两个女孩的理由是什么?
   岩井:两个女孩的设定其实是很早之前就有的构想。《花与爱丽丝》故事的原型是以前在拍CM时落选的一个企划。那个提案是做成跨越一年的系列片形式,但没有实现。也许这次是想使其重生吧。
   记者:铃木杏饰演的角色和她的真实年龄完全相同,是考虑到演员可以将自己的成长过程切身地表现出来,使角色形象更浑然天成吗?
   岩井:预定是演员要尽量接近角色的年龄,完全一致的确是偶然。不过能够真实地拍摄到角色成长的情形,觉得很幸运。
   记者:你认为两个女演员的魅力体现在哪里?
   岩井:因为她们不是大人,觉得真像在拍动物的电影呢(笑)。拍摄时很辛苦,成人演员懂得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在工作上,可她们在现场就像在学校一样,让人有时想说“喂,再认真一点!”虽然我在这里说三道四,不过她们能凭借孩子的本能轻松完成某些表演。虽然难以控制,却也有别样的趣味。
  制作——亲自担当音乐监督
  记者:这次的作品中有什么新的设置吗?
   岩井:很多。比如故事展开的方式,即使是同样的桥段也会拼命考虑“怎样让观众感到意外”而努力去做,这也是拍摄时最有趣的事情。
   记者:在拍摄中为什么不只使用了胶片,还用了DV呢?
   岩井:之前在《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也用了DV。那时的确是用DV更适合表现剧情。我总是执著于用DV拍出胶片的效果。当然只用胶片拍摄也可以,但通过数码技术将那样的影像通过自己的双手制作出来才给人更多的乐趣。这次得到SONY公司的协助,用自己完全独特的技术完成了拍摄。
   记者:你也担当了这次的音乐制作?
   岩井:音乐并不是我的专长,只不过出于兴趣而会弹钢琴的程度而已。学生时代自己也曾尝试作曲。
   在制作电影时总要把一首曲子反复听上百遍,慢慢地,自己也变得想做音乐了。实际上开始时是悄悄做的,因为没有自信,在幕后人员名单上也没有出现,《四月物语》和一些广告作品中都匿名担当过音乐制作。
   不过匿名实在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况且本来就是出于兴趣。既然都走到了这步,于是下决心在《ARITA》的幕后人员名单中打出自己的名字(笑)。不过一起工作的都是很出色的人,压力很大。要是被人说“因为导演做了音乐,片子的水准下降了”就糟了,于是不得不花费很多时间反复修改曲子。
  

2005-02-16 15:58:10  ironydongl (江苏镇江)

  花 是前几天刚刚看的,其时,观看环境无比恶劣,闲杂人员在我的视线之内不停出现,我本以为 花 是象 情书 那种不伤眼不伤脑现在又不太happy的东西,可一看,觉得这样看完了真实有点糟蹋。
  我觉得,要怀念青春,还是简单一点。just看,而后产生情绪。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

XLukwNXrZhVF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