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电影节
档案
影片
影人
电影节
基金
机构
群组
新闻
成员
活动
您好,请
登录
或
注册
王兵:我的作品在这个时代被忽视很正常
2010-09-11 15:56:18 来自:
4444
(八卦是抵达真实的最佳途径)
新浪娱乐讯 当地时间9月6日,威尼斯电影节才揭开惊喜片的神秘面纱,就像2006年《三峡好人》时一样,带给了国人极大的欣喜,继徐克的《狄仁杰》之后,又一部华语片,由王兵执导的《夹边沟》杀入水城。
王兵,是一个让西方振奋的名字,他在2001年拍出了《铁西区》,欧洲电影界奉其为佳作,法国电影圈更是视其为“真实电影”的复兴,在今年法国最有权威的专业电影杂志《电影手册》的评选中,它成为代表华语电影入选的“新千年十年十佳电影”。在观看《夹边沟》的过程里,当王兵两个字出现在大银幕上的时候,有一些西方的记者为这个名字鼓掌。
2004年,他将赴巴黎参加戛纳电影节电影基石的剧本计划,想为自己的第一个剧情片做准备。临行前,他西安的朋友舒阳送给他一本小说,就是《夹边沟记事》。他在飞机上读完了这本小说,被书中的“上海女人”打动,给他的感觉,“她就像孟姜女”,于是决定改编这本小说。对于该片产生的争议,比如,主题和题材设计上的噱头,他坚决否定,“我们无法再回到那样的历史里去生活,但是电影,能让你看到当时的人的真实情况,这就够了。”
他虽然不在主流视野关注的范围之内,但他却依然关心中国电影的整体现状,他也会看商业大片。他告诉我们,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是他近几年来看到的最好的商业片,因为“它朴素地用电影的方式来表达了对底层大多数人的的感情,是一种很个人化的存在方式”。
我们身处消费时代,大家还尚都能够平静地去看待自身,所以,他心态平和,“我的作品在这个时代被忽视很正常。”对他来说,时间尤其宝贵,“我要抓紧时间,做我能做的事情。”
但因为《夹边沟》历时三年的采访,和一年多的剪辑让他“筋疲力尽”,他还没有力量马上进入到新的电影计划当中去。
谈改编:书中的“上海女人”就像孟姜女
新浪娱乐:你什么时候第一次看《夹边沟记事》这本小说?
王兵:《铁西区》之后,我想拍一个剧情片。在2004年,我受戛纳电影节电影基石剧本写作计划的邀请,去巴黎写剧本。在临行前,我西安的朋友舒阳送给我一本书,就是《夹边沟记事》。我在飞机上读完了这本小说,就决定要把它改编成电影。
新浪娱乐:它打动你的点在哪里呢?为什么会有改编的想法?
王兵:古典小说里的“孟姜女”是文学传统里悲剧里的第一典范,表达了社会底层的人在现实里的痛苦。它得以流传,符合我们的民族的情感与现实。当我看到杨显慧老师所描写的“上海女人”的时候,觉得她就像孟姜女,让我产生了类似的共鸣。这个女人,在当时的情况下,失去了丈夫,她的人生很有可能沦陷,甚至被社会压倒。我有一些悲哀。
我一直想拍历史片,希望主题与中国的知识分子相关,这个小说符合我想做的题材和范围。而且它发生在西北,我又是西北人,对那儿有特殊的感情,觉得应该在西北的自然环境里完成自己第二个比较重要的作品。
新浪娱乐:为什么你会对中国的那段历史特别感兴趣呢?
王兵:这段历史很特殊,关于这段历史的作品、个人纪实小说、或者是其他的相关资料都很多。我在90年代左右才看到这些东西,很受震撼。
新浪娱乐:电影和小说的差别在哪里呢?
王兵:电影贯彻了杨老师创作的基本态度,但由于电影和文学不同的属性,以及不同的故事讲述方法。我在他的19个故事里,选择了三个故事--《上海女人》,《逃亡》,《一号病房》作为电影基本的故事框架。但电影需要一个新的整体,我们就在05年开始,进行采访。
谈前期准备:采访了100多个人 有些人不愿意去谈这些事情
新浪娱乐:这个工作是怎么展开的呢?
王兵:杨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份名单,上边有七个人。我们到兰州之后,开始找他们,有一些人很容易就找到了,慢慢地,这个网越织越大。我们在那三年里,跑了全国各地,包括上海、广州、天津、新疆、东北、延安……采访了差不多有100多个人。我们不光是做了文字记载,还有一些图像资料。
新浪娱乐:他们面对你们的态度是怎样的?
王兵:有些人我们千里迢迢找到他们,但他们不接待我们,也不愿意去谈这些事情。
有一次,我从新疆乌鲁木齐往北几百公里的一个农村,但我们要找的人已经过世半年了。但好在他的妻子愿意跟我们聊,说了很多她丈夫看到过的农场的情况。
新浪娱乐:拍摄的过程是怎样的?
王兵:08年底,这个电影开拍,09年1月完成拍摄,剪辑过程特别漫长。因为这个影片属于比利时和法国的合拍片,我们后期在比利时和法国制作。他们有自己人员的安排和工作的顺序,不能按我们中国剪片子的节奏,需要的时间要更多一些。
谈拍摄:反而喜欢恶劣的自然环境,觉得那儿漂亮
新浪娱乐:你以前拍的纪录片多一些,这次拍摄剧情片,有怎样的不同?
王兵:具体拍摄上其实差别不大,因为我以前拍过短片,也拍过电视剧。但可能剧情片更需要叙事,还需要设计,而纪录片则只需要注重文体的风格和相应的电影语言就可以了。
新浪娱乐:拍摄辛苦吗?看上去自然环境很恶劣。
王兵:我反而喜欢那种环境,觉得那儿很漂亮,也没有觉得很苦,只是工作比较累而已。
新浪娱乐:有职业演员参加吗?
王兵:里边的年轻人大部分都是第一次演戏,很多毕业于职业艺术学校的表演专业。其他演员都是在当地找的电视台短剧演员,或者是剧团里的演员。他们的表演很成功,我很认同。我们不是靠建立体制来控制剧组的,整个组里大家沟通的气氛很好,也相互尊重,比较轻松。
谈反馈:没有碰到东西方理解不同的障碍
新浪娱乐:有人说,觉得你这个电影依然像纪录片?
王兵:二战之后,出现了“真实电影”,经过几十年的演变,“真实电影”的创作核心被异化,失去了其原有的创造力。我的电影从《铁西区》到现在,都有“真实电影”的痕迹,在其原有的语言当中,重新赋予了的新的意义。
我拍剧情片,可能会有一些纪录片的痕迹,但那是我自己的影像风格。很多在创作中形成的习惯,或者是天然的审美,是很难丢干净的,存在一个缓慢变化的过程,我也会根据影片自身的需求进行调整。
新浪娱乐:会因为东西方文化差异的不同,对这个电影有不一样的理解吗?比如中国和外国记者和你聊的关于对这个电影的理解不太一样?
王兵:我没有碰到这样的障碍,从我拍电影开始,就在解决这个问题。电影能够跨越文化的隔阂。现代电影,很多导演都在不断在扩展自己的语言和叙事方式。电影在这个时代,传播速度依然能保护快速、深入的传播,就是依赖于它的形式。
谈《铁西区》:对我的生活没有任何改变
新浪娱乐:《铁西区》成为你个人创作的一个里程碑,也获得了多方赞誉,近期法国《电影手册》评选这个电影为“新千年十佳电影”,你在《铁西区》之后,有一些变化吗?
王兵:对于我的生活和创作来说,基本上没有任何改变。
但我跟着这个电影,去了很多电影节,也认识了很多做电影的朋友。跟他们交流,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原始的艺术创作动力和对艺术的判断力。我了解到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知道更多的人对于电影未来的考虑是怎样的。
谈中国电影现状:《唐山大地震》是近几年中国商业片里最好的电影
新浪娱乐:您怎么看待目前中国电影的现状?
王兵:我虽然不在被人注意的范围之内,但我依然关心其他导演的动向。比如,冯小刚导演的《唐山大地震》,我是自己买票去看的。
新浪娱乐:觉得怎么样?
王兵:它是近几年中国商业片里最好的电影,它朴素地用电影的方式来表达了对底层大多数人的的感情,是一种很个人化的存在方式。和冯小刚以前的电影有一定差别,尽管电影叙述的格局不是很宽阔,但已经很难得了。
谈未来:我的作品在这个时代被忽视很正常,我要抓紧时间,做我能做的事情
新浪娱乐:您想被更多人知道吗?或者您想让您的作品被更多人看到吗?
王兵:我只对这个处于变化时期的社会的每一个阶段,出现的不同事物感兴趣。我的作品没有任何消费可能性。但我们偏偏身处消费时代,大家还都不能够平静地去看待自身。我的作品在这个时代被忽视很正常。时间对一个人来说,是特别宝贵的,我要抓紧时间,做我能做的事情。
新浪娱乐:您有意愿在中国电影市场内拍电影吗?
王兵:这个不由我,如果说有人愿意让我承担电影的创作,我希望能够参加。但这个市场,并不是我想,就能允许我进去的。
新浪娱乐:接下来的计划是怎样的呢?
王兵:这个片子让我筋疲力尽,还没有力量马上进入到新的电影计划当中去。
新浪娱乐前方报道组发自威尼斯
分享到:
相关链接:
推荐给朋友
关注此话题
2010-09-11 16:44:45
卢志新
=====
新浪娱乐:您有意愿在中国电影市场内拍电影吗?
王兵:这个不由我,如果说有人愿意让我承担电影的创作,我希望能够参加。但这个市场,并不是我想,就能允许我进去的。
======
2010-09-11 17:52:07
卢志新
有些话,总感觉和贾导说的差不多感觉
2010-09-11 20:09:18
赵傻傻
(我不想再存在)
回答要委婉,犯不着得罪了媒体得罪了市场,自己知道怎么做就好,王兵做的,大家也都看到了,我倒是没觉得像贾导啊……
2010-09-11 20:29:09
卢志新
等着瞧吧
2010-09-11 20:30:10
赵傻傻
(我不想再存在)
的确需要时间考验,不过,铁西区真是不错!
2010-09-11 21:35:48
魏晓波
(共产大党好)
咱啥时候能像贾导啊啊
2010-09-11 22:14:03
临津河
去下面看看时光网做的访谈吧,不可以转载的:
http://www.mtime.com/news/2010/09/10/1440499-2.html
2010-09-11 22:19:02
雅典的老王
时光网的报道还真及时,难得。
2010-09-12 08:35:43
wh
标题看成王我了。心想这风格怎么变了。
结果是王兵
2010-09-12 10:50:09
卢志新
王兵王我傻傻分不清楚
2010-09-12 16:58:56
王我
(兲朝)
傻傻,小武也“的确不错”。
2010-09-12 17:00:06
王我
(兲朝)
王兵王我傻傻分不清楚
=======
还是把我分出来吧,求您了。
你的回应...
请先
登录
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
王兵,是一个让西方振奋的名字,他在2001年拍出了《铁西区》,欧洲电影界奉其为佳作,法国电影圈更是视其为“真实电影”的复兴,在今年法国最有权威的专业电影杂志《电影手册》的评选中,它成为代表华语电影入选的“新千年十年十佳电影”。在观看《夹边沟》的过程里,当王兵两个字出现在大银幕上的时候,有一些西方的记者为这个名字鼓掌。
2004年,他将赴巴黎参加戛纳电影节电影基石的剧本计划,想为自己的第一个剧情片做准备。临行前,他西安的朋友舒阳送给他一本小说,就是《夹边沟记事》。他在飞机上读完了这本小说,被书中的“上海女人”打动,给他的感觉,“她就像孟姜女”,于是决定改编这本小说。对于该片产生的争议,比如,主题和题材设计上的噱头,他坚决否定,“我们无法再回到那样的历史里去生活,但是电影,能让你看到当时的人的真实情况,这就够了。”
他虽然不在主流视野关注的范围之内,但他却依然关心中国电影的整体现状,他也会看商业大片。他告诉我们,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是他近几年来看到的最好的商业片,因为“它朴素地用电影的方式来表达了对底层大多数人的的感情,是一种很个人化的存在方式”。
我们身处消费时代,大家还尚都能够平静地去看待自身,所以,他心态平和,“我的作品在这个时代被忽视很正常。”对他来说,时间尤其宝贵,“我要抓紧时间,做我能做的事情。”
但因为《夹边沟》历时三年的采访,和一年多的剪辑让他“筋疲力尽”,他还没有力量马上进入到新的电影计划当中去。
谈改编:书中的“上海女人”就像孟姜女
新浪娱乐:你什么时候第一次看《夹边沟记事》这本小说?
王兵:《铁西区》之后,我想拍一个剧情片。在2004年,我受戛纳电影节电影基石剧本写作计划的邀请,去巴黎写剧本。在临行前,我西安的朋友舒阳送给我一本书,就是《夹边沟记事》。我在飞机上读完了这本小说,就决定要把它改编成电影。
新浪娱乐:它打动你的点在哪里呢?为什么会有改编的想法?
王兵:古典小说里的“孟姜女”是文学传统里悲剧里的第一典范,表达了社会底层的人在现实里的痛苦。它得以流传,符合我们的民族的情感与现实。当我看到杨显慧老师所描写的“上海女人”的时候,觉得她就像孟姜女,让我产生了类似的共鸣。这个女人,在当时的情况下,失去了丈夫,她的人生很有可能沦陷,甚至被社会压倒。我有一些悲哀。
我一直想拍历史片,希望主题与中国的知识分子相关,这个小说符合我想做的题材和范围。而且它发生在西北,我又是西北人,对那儿有特殊的感情,觉得应该在西北的自然环境里完成自己第二个比较重要的作品。
新浪娱乐:为什么你会对中国的那段历史特别感兴趣呢?
王兵:这段历史很特殊,关于这段历史的作品、个人纪实小说、或者是其他的相关资料都很多。我在90年代左右才看到这些东西,很受震撼。
新浪娱乐:电影和小说的差别在哪里呢?
王兵:电影贯彻了杨老师创作的基本态度,但由于电影和文学不同的属性,以及不同的故事讲述方法。我在他的19个故事里,选择了三个故事--《上海女人》,《逃亡》,《一号病房》作为电影基本的故事框架。但电影需要一个新的整体,我们就在05年开始,进行采访。
谈前期准备:采访了100多个人 有些人不愿意去谈这些事情
新浪娱乐:这个工作是怎么展开的呢?
王兵:杨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份名单,上边有七个人。我们到兰州之后,开始找他们,有一些人很容易就找到了,慢慢地,这个网越织越大。我们在那三年里,跑了全国各地,包括上海、广州、天津、新疆、东北、延安……采访了差不多有100多个人。我们不光是做了文字记载,还有一些图像资料。
新浪娱乐:他们面对你们的态度是怎样的?
王兵:有些人我们千里迢迢找到他们,但他们不接待我们,也不愿意去谈这些事情。
有一次,我从新疆乌鲁木齐往北几百公里的一个农村,但我们要找的人已经过世半年了。但好在他的妻子愿意跟我们聊,说了很多她丈夫看到过的农场的情况。
新浪娱乐:拍摄的过程是怎样的?
王兵:08年底,这个电影开拍,09年1月完成拍摄,剪辑过程特别漫长。因为这个影片属于比利时和法国的合拍片,我们后期在比利时和法国制作。他们有自己人员的安排和工作的顺序,不能按我们中国剪片子的节奏,需要的时间要更多一些。
谈拍摄:反而喜欢恶劣的自然环境,觉得那儿漂亮
新浪娱乐:你以前拍的纪录片多一些,这次拍摄剧情片,有怎样的不同?
王兵:具体拍摄上其实差别不大,因为我以前拍过短片,也拍过电视剧。但可能剧情片更需要叙事,还需要设计,而纪录片则只需要注重文体的风格和相应的电影语言就可以了。
新浪娱乐:拍摄辛苦吗?看上去自然环境很恶劣。
王兵:我反而喜欢那种环境,觉得那儿很漂亮,也没有觉得很苦,只是工作比较累而已。
新浪娱乐:有职业演员参加吗?
王兵:里边的年轻人大部分都是第一次演戏,很多毕业于职业艺术学校的表演专业。其他演员都是在当地找的电视台短剧演员,或者是剧团里的演员。他们的表演很成功,我很认同。我们不是靠建立体制来控制剧组的,整个组里大家沟通的气氛很好,也相互尊重,比较轻松。
谈反馈:没有碰到东西方理解不同的障碍
新浪娱乐:有人说,觉得你这个电影依然像纪录片?
王兵:二战之后,出现了“真实电影”,经过几十年的演变,“真实电影”的创作核心被异化,失去了其原有的创造力。我的电影从《铁西区》到现在,都有“真实电影”的痕迹,在其原有的语言当中,重新赋予了的新的意义。
我拍剧情片,可能会有一些纪录片的痕迹,但那是我自己的影像风格。很多在创作中形成的习惯,或者是天然的审美,是很难丢干净的,存在一个缓慢变化的过程,我也会根据影片自身的需求进行调整。
新浪娱乐:会因为东西方文化差异的不同,对这个电影有不一样的理解吗?比如中国和外国记者和你聊的关于对这个电影的理解不太一样?
王兵:我没有碰到这样的障碍,从我拍电影开始,就在解决这个问题。电影能够跨越文化的隔阂。现代电影,很多导演都在不断在扩展自己的语言和叙事方式。电影在这个时代,传播速度依然能保护快速、深入的传播,就是依赖于它的形式。
谈《铁西区》:对我的生活没有任何改变
新浪娱乐:《铁西区》成为你个人创作的一个里程碑,也获得了多方赞誉,近期法国《电影手册》评选这个电影为“新千年十佳电影”,你在《铁西区》之后,有一些变化吗?
王兵:对于我的生活和创作来说,基本上没有任何改变。
但我跟着这个电影,去了很多电影节,也认识了很多做电影的朋友。跟他们交流,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原始的艺术创作动力和对艺术的判断力。我了解到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知道更多的人对于电影未来的考虑是怎样的。
谈中国电影现状:《唐山大地震》是近几年中国商业片里最好的电影
新浪娱乐:您怎么看待目前中国电影的现状?
王兵:我虽然不在被人注意的范围之内,但我依然关心其他导演的动向。比如,冯小刚导演的《唐山大地震》,我是自己买票去看的。
新浪娱乐:觉得怎么样?
王兵:它是近几年中国商业片里最好的电影,它朴素地用电影的方式来表达了对底层大多数人的的感情,是一种很个人化的存在方式。和冯小刚以前的电影有一定差别,尽管电影叙述的格局不是很宽阔,但已经很难得了。
谈未来:我的作品在这个时代被忽视很正常,我要抓紧时间,做我能做的事情
新浪娱乐:您想被更多人知道吗?或者您想让您的作品被更多人看到吗?
王兵:我只对这个处于变化时期的社会的每一个阶段,出现的不同事物感兴趣。我的作品没有任何消费可能性。但我们偏偏身处消费时代,大家还都不能够平静地去看待自身。我的作品在这个时代被忽视很正常。时间对一个人来说,是特别宝贵的,我要抓紧时间,做我能做的事情。
新浪娱乐:您有意愿在中国电影市场内拍电影吗?
王兵:这个不由我,如果说有人愿意让我承担电影的创作,我希望能够参加。但这个市场,并不是我想,就能允许我进去的。
新浪娱乐:接下来的计划是怎样的呢?
王兵:这个片子让我筋疲力尽,还没有力量马上进入到新的电影计划当中去。
新浪娱乐前方报道组发自威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