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电影节
档案
影片
影人
电影节
基金
机构
群组
新闻
成员
活动
您好,请
登录
或
注册
这个该死的戈达尔!
2010-09-02 11:53:08 来自:
长川
作者:西帕克
原文出处:
http://www.douban.com/note/72284575/
戈达尔一辈子只在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扩宽电影的疆界。
我想,大多数的影迷,应该都是像我一样,对戈达尔有着某种特殊的情感。就像某本书上说的那样,戈达尔在影迷的心目中,地位不亚于陀思妥耶夫斯基。
如今戈达尔新片《电影社会主义》在嘎纳的首映,无疑也牵动着无数影迷的心弦。但对于即将80的戈达尔,大家的心中,其实更多的是某种怀疑。这个已经江河日下的大师,真的可以再带来,他曾在“美好的60年代”给过我们的那份惊艳吗。
《电影社会主义》,在公映了一天之后,我开始陆续的浏览一些关于它的评论,但令我失望的是,我所能看到的国内媒体,基本上都充斥着北野武和范冰冰。唯一提到戈达尔的几篇,也只是简单描述了一下,自己在电影院中睡去的情形,加上几句没有意义的俏皮话。
与国内的寂静不同,国外的影迷和影评群体,却在短短的一两天内开始了一场关于戈达尔的讨论。而其中占上风的也是最有代表性的观点,应就是如影评人Todd McCarthy所说的“如今的戈达尔已经成了一个自私的电影人,他的眼中除了自己再没有其他人。戈达尔的电影对于他来说就是一种沟通的失败。”而美国影评的老大Roger Ebert也同意这种观点。 他认为“戈达尔已经完全脱离了自己的观众”“没有人知道戈达尔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并且将戈达尔的新片与查理 考夫曼的《提喻纽约》进行比较。得出“虽然都是要表达某种布莱希特式的需求,但查理考夫曼显然是更愿意和观众进行沟通而不是像戈达尔一般全部保留。”
他们两人都强调了一点,那就是“沟通”。戈达尔的新片是自私的,因为他扣留了所有的观点,Todd McCarthy甚至还俏皮的引用了电影“Cool Hand Luke”的台词来表达自己的的观点。
而这也正是他们所犯的一个相同的错误,那就是,和观众沟通,真的如此重要吗?也许在戈达尔的眼中,查理考夫曼这个只拍了一部电影的新手,才是真正的沟通失败的产物。与已经拍了100多部电影的戈达尔相比较,查理考夫曼显然更需要在第一部电影,就把自己推销给观众。但对于戈达尔来说,这种推销,在50年前,他就已经做过了。如果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个人可以把所有的信息扣留,而丝毫不管观众的喜好,那这个人也只能是戈达尔。
纵观戈达尔的整个创作生涯,他似乎每一部电影都在进行着改变,越往后,便越在质疑着电影的本质。
谁说跟拍镜头不能手持?戈达尔在《另外一帮》中就偏要这么拍。
谁说没有资金就拍不出好的科幻片?戈达尔偏偏就要拍一个简单到简陋的《阿尔法城》。
谁说声音一定要和画面对位?谁说艺术一定要远离政治?谁说电影史一定要充满调理?谁说影像就不能成为论文?谁说电影一定要考虑票房?谁说艺术一定要娱乐观众?甚至谁说电影一定要表达作者的内心?
而现在,戈达尔在一部电影中,又可以提出一个新的观点。谁说电影一定就要沟通?
虽然我暂时无缘看到这部电影,但通过许多人的描述。
也许,我可以大胆猜测,电影是否需要和观众沟通,正是这部《电影社会主义》众多主题中的一个。在这样一个网络时代,在这样一个俏皮话当道的时代,沟通的意义真的有这么重要吗?它真的是一部电影所必不可少的吗?戈达尔故意给这部电影配上残缺不全的"纳瓦霍英语",不正是有意要进行着某种扣留信息的尝试吗?也许戈达尔所想说的也正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电影艺术已经缺失了某种单纯而又暧昧的美丽。
这个世界通过网络,通过电视,给了我们太多的信息,所以当我们面对着一个自己完全无法提取信息的电影时,我们才会如此恐惧。
所以,戈达尔是该死的!他在这最后一部电影里,还在质疑着我们,他的观众们!当我们身处在当代,我们又有几个人真正的真正的思考过电影的魅力究竟在哪里。而戈达尔,他思考了。而且思考的比很多人都更深刻。
正如同,如果是一个盲人,他的听觉会特别好一般,戈达尔的实验就在于,把沟通,把那些方便理解的信息,都屏蔽掉,我们是否能发现一部电影不同的美丽。也许戈达尔的实验是失败的,他最终,只是让我们,在电影院里美美的睡上了一觉。但戈达尔,却是胜利的,因为这个天才,用它仅剩的光阴,又一次扩充了电影的界限,哪怕只是一点点,他都是胜利的。
在这个观众才是上帝的时代,那些高傲的,有幸在电影院里睡觉的记者和影评人们,他们将在睡梦中和这位大师的最后时刻擦肩而过。他们享受惯了电影给他们的服务,并且迟钝的以为,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掌握了话语权,便就是知道了电影的本质。
好吧,让他们自作聪明去吧。从某种程度来说,我的这篇文章也是在自作聪明。
戈达尔在片尾,给出了四个字“没有评论”。为了表示对这个该死的家伙的某种支持。在这篇文章的结尾。我也要在那个"不允许回应"的小方框里打上“勾”。
No Comment
分享到:
相关链接:
推荐给朋友
关注此话题
2010-09-02 12:43:14
decaden
(天上人间)
特别好的文章。那些自以为是记者的商业奴隶去死吧!
2010-09-02 12:55:14
卢志新
这个该死的和那些该死的
你的回应...
请先
登录
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灌水/闲话
TramiyahEppe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
原文出处:http://www.douban.com/note/72284575/
戈达尔一辈子只在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扩宽电影的疆界。
我想,大多数的影迷,应该都是像我一样,对戈达尔有着某种特殊的情感。就像某本书上说的那样,戈达尔在影迷的心目中,地位不亚于陀思妥耶夫斯基。
如今戈达尔新片《电影社会主义》在嘎纳的首映,无疑也牵动着无数影迷的心弦。但对于即将80的戈达尔,大家的心中,其实更多的是某种怀疑。这个已经江河日下的大师,真的可以再带来,他曾在“美好的60年代”给过我们的那份惊艳吗。
《电影社会主义》,在公映了一天之后,我开始陆续的浏览一些关于它的评论,但令我失望的是,我所能看到的国内媒体,基本上都充斥着北野武和范冰冰。唯一提到戈达尔的几篇,也只是简单描述了一下,自己在电影院中睡去的情形,加上几句没有意义的俏皮话。
与国内的寂静不同,国外的影迷和影评群体,却在短短的一两天内开始了一场关于戈达尔的讨论。而其中占上风的也是最有代表性的观点,应就是如影评人Todd McCarthy所说的“如今的戈达尔已经成了一个自私的电影人,他的眼中除了自己再没有其他人。戈达尔的电影对于他来说就是一种沟通的失败。”而美国影评的老大Roger Ebert也同意这种观点。 他认为“戈达尔已经完全脱离了自己的观众”“没有人知道戈达尔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并且将戈达尔的新片与查理 考夫曼的《提喻纽约》进行比较。得出“虽然都是要表达某种布莱希特式的需求,但查理考夫曼显然是更愿意和观众进行沟通而不是像戈达尔一般全部保留。”
他们两人都强调了一点,那就是“沟通”。戈达尔的新片是自私的,因为他扣留了所有的观点,Todd McCarthy甚至还俏皮的引用了电影“Cool Hand Luke”的台词来表达自己的的观点。
而这也正是他们所犯的一个相同的错误,那就是,和观众沟通,真的如此重要吗?也许在戈达尔的眼中,查理考夫曼这个只拍了一部电影的新手,才是真正的沟通失败的产物。与已经拍了100多部电影的戈达尔相比较,查理考夫曼显然更需要在第一部电影,就把自己推销给观众。但对于戈达尔来说,这种推销,在50年前,他就已经做过了。如果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个人可以把所有的信息扣留,而丝毫不管观众的喜好,那这个人也只能是戈达尔。
纵观戈达尔的整个创作生涯,他似乎每一部电影都在进行着改变,越往后,便越在质疑着电影的本质。
谁说跟拍镜头不能手持?戈达尔在《另外一帮》中就偏要这么拍。
谁说没有资金就拍不出好的科幻片?戈达尔偏偏就要拍一个简单到简陋的《阿尔法城》。
谁说声音一定要和画面对位?谁说艺术一定要远离政治?谁说电影史一定要充满调理?谁说影像就不能成为论文?谁说电影一定要考虑票房?谁说艺术一定要娱乐观众?甚至谁说电影一定要表达作者的内心?
而现在,戈达尔在一部电影中,又可以提出一个新的观点。谁说电影一定就要沟通?
虽然我暂时无缘看到这部电影,但通过许多人的描述。
也许,我可以大胆猜测,电影是否需要和观众沟通,正是这部《电影社会主义》众多主题中的一个。在这样一个网络时代,在这样一个俏皮话当道的时代,沟通的意义真的有这么重要吗?它真的是一部电影所必不可少的吗?戈达尔故意给这部电影配上残缺不全的"纳瓦霍英语",不正是有意要进行着某种扣留信息的尝试吗?也许戈达尔所想说的也正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电影艺术已经缺失了某种单纯而又暧昧的美丽。
这个世界通过网络,通过电视,给了我们太多的信息,所以当我们面对着一个自己完全无法提取信息的电影时,我们才会如此恐惧。
所以,戈达尔是该死的!他在这最后一部电影里,还在质疑着我们,他的观众们!当我们身处在当代,我们又有几个人真正的真正的思考过电影的魅力究竟在哪里。而戈达尔,他思考了。而且思考的比很多人都更深刻。
正如同,如果是一个盲人,他的听觉会特别好一般,戈达尔的实验就在于,把沟通,把那些方便理解的信息,都屏蔽掉,我们是否能发现一部电影不同的美丽。也许戈达尔的实验是失败的,他最终,只是让我们,在电影院里美美的睡上了一觉。但戈达尔,却是胜利的,因为这个天才,用它仅剩的光阴,又一次扩充了电影的界限,哪怕只是一点点,他都是胜利的。
在这个观众才是上帝的时代,那些高傲的,有幸在电影院里睡觉的记者和影评人们,他们将在睡梦中和这位大师的最后时刻擦肩而过。他们享受惯了电影给他们的服务,并且迟钝的以为,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掌握了话语权,便就是知道了电影的本质。
好吧,让他们自作聪明去吧。从某种程度来说,我的这篇文章也是在自作聪明。
戈达尔在片尾,给出了四个字“没有评论”。为了表示对这个该死的家伙的某种支持。在这篇文章的结尾。我也要在那个"不允许回应"的小方框里打上“勾”。
N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