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生命不能承受与能够承受之重 **本访谈已于2010年4月21日被删除** 专访导演徐辛

2010-08-31 22:50:46   来自: 107cine
  当我问我的几位朋友是否对克拉玛依有印象时,有个朋友就讲克拉玛依是个国家?一个朋友说克拉玛依是个沙漠吧,还有个朋友讲克拉玛依是个人名吧。然后我又跟他们讲,曾经有过一场大火的事情,这时他们说‘哦~!’这时他们隐约有想起来了……
  
  这或许就是我们社会的现状。在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爱国主义,强大的祖国,伟大的复兴之路一系列的包装之下的威权时代,人们有意无意的以选择或被选择遗忘生命的方式来面向现实与未来。而当听到有些克拉玛依普通民众认为当时事件及家属们的行为阻碍了当地的发展,当地本来应该发展的更好时,我不得不惊叹那些包装是何等的成功。
  
  现象网对纪录片《克拉玛依》的导演徐辛进行了长篇专访,以下是专访的目录:
  
  编者按:苦难能否救赎
  
  这是一场普通的火灾
  当年我是怎么理解这个事情的

  
  完全的颠覆  绝望的看法
  现在是如何理解这个事情的

  
  一镜到底的拍摄
  如何和拍摄对象取得联系的

  
  死亡之路
  怎么结构这部影片的

  
  死城抑或耻辱
  克拉玛依其他人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情的

  
  仅仅是记忆吗
  当灾难降临到自己头上的时候,你可能才能真正思考一些问题。

  
  做片子伤害不到我
  那段时间不想和任何人说话

  
  这是一个中国的缩影
  
  这是一个中国的缩影
  
  记者:我在想到苦难的时候我就想到救赎,毕竟是一个中国人在拍,而不是一个探索频道的,不是一个BBC的,当然不是说简单的一个地理概念、民族概念,是一个身处其中的在现行体制下的人在拍,而且里面的每个当事人所讲述的那样苦难中,这些人确实还会互相支持,当然那里有些人在排斥他。所以我觉得片子是有救赎的意味在里面的,我不知道你自己在做片子的时候你有没有这样的一种思考在里面?
  徐辛:有一点。
  
  记者:就我个人来讲,救赎这个意味才是令我敬佩的,当你是在承受苦难的时候,如果没有这种东西的话,你在那边讲体制多恶心多恶心……只是一味的谴责。
  徐辛:我没有谴责谁,所有人都是受害者,包括那些领导们,包括那些先走的人,包括政府。
  
  记者:从观众的角度来说的话,可以说每个人都有某些方面可以被装进去,对自己的人格、人性当中某些东西都可以装进去,我就有一种感觉’克拉玛依’‘克拉玛依’就像是一个大的空间,整个人群都能装进去的。这是我以自己的一些观影感受。
  徐辛:这个事件在哪里发生都是一样的,在中国的任何一个地方发生都是一样的,都是这个结果,而事实证明也是这样,类似的事件在中国到处都可能发生,而且也确实发生了,现在继续在发生,将来还会发生。
  

2010-09-01 22:09:18  金鹏

  !

  

2010-09-01 22:49:38  赵傻傻 (我不想再存在)

  我一直特喜欢这个海报,这个红领巾,像火,又像上吊的绳索……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纪录电影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