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生命不能承受与能够承受之重 **本访谈已于2010年4月21日被删除** 专访导演徐辛

2010-08-31 22:50:46   来自: 107cine
  当我问我的几位朋友是否对克拉玛依有印象时,有个朋友就讲克拉玛依是个国家?一个朋友说克拉玛依是个沙漠吧,还有个朋友讲克拉玛依是个人名吧。然后我又跟他们讲,曾经有过一场大火的事情,这时他们说‘哦~!’这时他们隐约有想起来了……
  
  这或许就是我们社会的现状。在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爱国主义,强大的祖国,伟大的复兴之路一系列的包装之下的威权时代,人们有意无意的以选择或被选择遗忘生命的方式来面向现实与未来。而当听到有些克拉玛依普通民众认为当时事件及家属们的行为阻碍了当地的发展,当地本来应该发展的更好时,我不得不惊叹那些包装是何等的成功。
  
  现象网对纪录片《克拉玛依》的导演徐辛进行了长篇专访,以下是专访的目录:
  
  编者按:苦难能否救赎
  
  这是一场普通的火灾
  当年我是怎么理解这个事情的

  
  完全的颠覆  绝望的看法
  现在是如何理解这个事情的

  
  一镜到底的拍摄
  如何和拍摄对象取得联系的

  
  死亡之路
  怎么结构这部影片的

  
  死城抑或耻辱
  克拉玛依其他人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情的

  
  仅仅是记忆吗
  当灾难降临到自己头上的时候,你可能才能真正思考一些问题。

  
  做片子伤害不到我
  那段时间不想和任何人说话

  
  这是一个中国的缩影
  
  完全的颠覆  绝望的看法
  现在是如何理解这个事情的

  

  

  记者:然后你决定去拍摄的时候,当时你们在讨论的时候,你是要去做一个灾难的纪录片,还是说你对它这个事件你已经有一些之前的~?
  徐辛:这个没有,刚刚拍的时候并不是想要去做一个灾难的纪录片。因为当时在我的印象里他只是一场火灾,或者说是很偶然的一个灾难,我去拍我只是想了解这些遇难学生家长现在的生存状况。我是带着这种想法去拍的,我并没有想到这个事件里会有那么多不为人知的细节。
  
  当我去了克拉玛依,跟他们接触了以后,让我倍感震惊!这种震惊是你这十几年来所不敢想象的!一下子把你整个人完全颠覆了!94年的那个印象还是很深的,十多年这个记忆是不会消减掉的,当时的感觉在十几年之后,在接触到当时的人以后,截然不同了!所以我一下子除了想拍摄他们现在的生活状态之外,也想了解这个事件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我拍纪录片一开始当然会有一些想法:怎么拍啊、镜头怎么处理啊,但都不是定死的。我认为我自己比较擅长的是在拍摄的过程当中我会随时调整,镜头啊,包括到后期的剪辑,我都会随时调整以更加接近自己想要的东西。
  
  记者:你刚才说到产生了很大的颠覆,这个颠覆除了对这个事件本身的看法之外,还有别的层面上的颠覆么?比如你对这个社会的看法、世界观等等。
  
  徐辛:对这个社会的看法没有改变,不是说因为这个事件让我认为这个社会一下子就变坏了或者一下子就变好了。我对这个社会的认识很早就明确了。这个事件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有他的必然性,我同意片子中家长的说法。
  
  记者:这个必然性你能以你自己的理解来讲一讲么?
  徐辛:通过对这个事件的了解以后,就是片子中他们所讲的那一些,很多人是不负责任的,中国人很多人只对自己的身边的亲人、朋友是关心的,除此之外对其他的生命是漠视的。
  
  记者:这是你现在对中国人的看法?
  徐辛:通过做这个片子以后可能对这个看法更强烈了。之前也有一些类似的看法,但没有这么强烈。
  
  记者:这种看法是不是对社会是一种很绝望的看法?
  徐辛:确实是很绝望的看法。
  
  记者:平时跟你接触你说这个社会让你很没有安全感。
  徐辛:这个社会让人没有安全感。我有小孩嘛,我时刻担心他会受到突如其来的伤害。我甚至认为中国人没有幸福可言,如果你现在感觉到幸福,那幸福只是暂时的,灾难随时随地会降临,你不知道在什么时候,现在你就可能已经处在灾难当中只是你不知道。
  
  记者:那么你自己现在做记录片你不幸福?
  徐辛:我没有感到幸福。我不知道幸福怎么理解,我感觉我在拍片的过程当中、在剪辑片子的过程当中,尽管片子的内容会让你很痛苦,但是做片子本身是很快乐的,我不知道这算什么。
  
  记者:你在拍这个片子的时候,你看到那些所有素材的时候,看到那些家长不停的在倾述,甚至有些在放声大哭,这十几年来的压抑发泄出来,你自己是一种什么感觉?
  
  徐辛:他们的那种情感,我是能够非常深刻的体会到,对事件本身我当时听到的时候是很吃惊,尽管每一个被访者在之前我都跟他们讲好了,你不要对着我讲,我说你们要感觉是对着更多的人讲,我这是一部纪录片。我跟他们都讲明啦,我在拍关于克拉玛依大火的纪录片,他们都很清楚我的想法。所以我拍摄的所有人他都是正对镜头的。这个里面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我和他们的眼神交流,其实就是心灵的沟通,我是用-心-在听他们的讲述。如果说我们没有这种交流,他们也可能会说,但是说的不一定那么好,他们十几年积压在心中的这个东西一下子爆发出来,这种心灵的沟通可能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我在和他们很短的接触以后,他们就很信任我,这一点很重要,他们能把许多当年的素材给我,我觉得他们对我是相当信任的。就从这一点来讲我也要把这个东西做好,也是对他们一个交待,最起码不要辜负他们对我的信任吧。
  

2010-09-01 22:09:18  金鹏

  !

  

2010-09-01 22:49:38  赵傻傻 (我不想再存在)

  我一直特喜欢这个海报,这个红领巾,像火,又像上吊的绳索……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纪录电影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