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电影节
档案
影片
影人
电影节
基金
机构
群组
新闻
成员
活动
您好,请
登录
或
注册
生命不能承受与能够承受之重 **本访谈已于2010年4月21日被删除** 专访导演徐辛
2010-08-31 22:50:46 来自:
107cine
当我问我的几位朋友是否对克拉玛依有印象时,有个朋友就讲克拉玛依是个国家?一个朋友说克拉玛依是个沙漠吧,还有个朋友讲克拉玛依是个人名吧。然后我又跟他们讲,曾经有过一场大火的事情,这时他们说‘哦~!’这时他们隐约有想起来了……
这或许就是我们社会的现状。在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爱国主义,强大的祖国,伟大的复兴之路一系列的包装之下的威权时代,人们有意无意的以选择或被选择遗忘生命的方式来面向现实与未来。而当听到有些克拉玛依普通民众认为当时事件及家属们的行为阻碍了当地的发展,当地本来应该发展的更好时,我不得不惊叹那些包装是何等的成功。
现象网对纪录片《
克拉玛依
》的导演徐辛进行了长篇专访,以下是专访的目录:
编者按:苦难能否救赎
这是一场普通的火灾
当年我是怎么理解这个事情的
完全的颠覆 绝望的看法
现在是如何理解这个事情的
一镜到底的拍摄
如何和拍摄对象取得联系的
死亡之路
怎么结构这部影片的
死城抑或耻辱
克拉玛依其他人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情的
仅仅是记忆吗
当灾难降临到自己头上的时候,你可能才能真正思考一些问题。
做片子伤害不到我
那段时间不想和任何人说话
这是一个中国的缩影
编者按:苦难能否救赎
记者:在拍摄制作过程当中,你觉得这些当事人是从苦难中站起来了,还是他们一直陷在那些泥淖里面?
徐辛:要说他们从苦难当中站起来我觉得是不可能的,每年的12月8号他们必然要想到这件事。而且这种痛是永远的,直到他们死亡才可能彻底解脱。就像片子里所表现的,我觉得这种痛苦已经到了人类痛苦的极限了,你觉得还有什么比这更痛苦的呢?失去小孩是一个巨大的痛苦,后续又受到那样的待遇,现在还受到社会的排斥、歧视,这是痛上加痛!!
记者:当时我看的时候,让我感到震惊的是:这些当事人从你刚刚说的苦难,不断的加深,一层一层的加深,不停的经年累月的这样的不停的压迫之下,最后面对事件的反思的深度,反思的广度,和那种理性的程度等等都是非常之令我震惊的。
我觉得这是人性的可贵,这些苦难无论是自然产生的,还是因为意外,还是因为各种各样的,怎么说,那就是社会普遍存在的,还是政治的、政府的所逼迫的,这些东西之下,这个事件的每个当事人所反映出来的声音都是那种人性的光辉!
在这个片子的后半部分是非常耀眼的,我自己看这个片子的感受就是到后半部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个片子的光芒是非常之绚烂的!虽然我在看片的整个过程当中,虽然片子的静止的画面、开头和结尾的画面,让我觉得克拉玛依宛如一座死城,可是片子中的闪烁的光彩是非常之夺目的!
他那种思考深度,突然让我觉得:有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那种意味,人性在这种情况下才放射出它本质的光芒。
徐辛:对。只有经历了某种巨大苦难以后,经历了十多年的沉积以后才会思考一些问题,才会爆发出来,或者说人性的一些亮点才会闪现出来!当然如果没有经历过那样的事件,可能是无法想象的。
记者:就是那种情感上的光辉,理智上的光芒,令人刮目相看。在这个片子的后半部我认为它都体现得非常的光芒四射。包括里面的家长对着镜头说:‘他孩子的死,跟他有直接关系,因为他明知道那不安全,但是从来没有~。’
徐辛:对,很多人自责。
记者:我认为这是一种情感上的光辉,另外在分析整个事件的时候,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环节的人其理性光芒都是令人刮目相看。
所以在后半部所呈现出来的,其实,这个城我们理解成一个社会的话,政府管辖下的社会,我觉得它是宛若一座死城,因为所有的东西都会受到压抑,但是苦难绽放出来的,当压抑之后有机会让他去说的时候,我们又看到了一面,人性的光彩的一面,在里面完全展现出来。
所以当时我看完给你打了很多电话,你没接。
这种苦难可能就像你说的不仅仅是克拉玛依的人的苦难,而是整个社会所共同面对的苦难,那些人所承受的苦难,其实在任何地方都有,而我们不是发生矿难什么的每次也是死个几百人,而这些人的生命最终仍然是没有的,我们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怎么了。
而这些人十几年仍然得不到社会的承认,这是很不确定的,这种情况其实是非常令人绝望的,这个社会我们所处的这个时间段,这个空间都是非常令人绝望的,这当中的人,我们只能说一个个个体,是非常令人折服的,他其实就是普通的人啊,(徐辛:都是很普通的人)可能有一些做到的是中层干部,但是他们当中有很多是工人。但是在那样的时候我们却能在他们身上看到人性的光彩。我自己觉得这个片子非常非常好的原因是我在此看到人性的光彩,并不是说它的苦难呈现的怎么样。
徐辛:这个片子不是一个呈现苦难的片子。
记者:如果这个片子只是在呈现一些苦难的话~。
徐辛:没有意义。
记者:所以在苦难当中人性的崛起,人性的重新站立,当然它站立的对立面可能是那些体制,各种各样的体制,不论是商业体制、社会体制、还是政治体制,其实当地人都会排斥他们的,然后政府也不喜欢他们。任何体制都在那边排斥他,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人的个体来说的话,这个时候的光彩才是最重要的,这其实在很多纪录片里都是看不到的。
所以我才会问说你和他们接触的过程中,对他们来说,生活是否能继续下去?他们有没有办法重新找到一种支点去重新开始新的一段生活,跟以前不是说淡忘,你可以记住它,有办法脱离原来所造成的阴影啊?
徐辛:其实有很多种情况,有一部分家长把希望完全寄托在现在的小孩,就是后来生的小孩的身上。
也有一部分家长他认为这个事件一定要翻案,所以他们继续在抗争。当然他们现在通过的渠道是法院。他们想通过法院来打这个官司,但是克拉玛依也好,乌鲁木齐也好,拒绝受理。他们也请了律师事务所,也写了诉状,钱都交了。我在这个拍摄结束的时候,他们还在等法院的消息,这个消息法院已经拖了将近两年了。
法院不受理,但是他们还是带着这种希望在等。他还是希望通过政府来把这个事件重新澄清,给他们有一个说法。他们当时的诉求,在我的片子里讲了,很普通的。他们现在仍然坚持这样的诉求,而且我觉得他们会一直坚持下去。这个可能也是他们生活的一个支点。
下一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
推荐给朋友
关注此话题
2010-09-01 22:09:18
金鹏
!
2010-09-01 22:49:38
赵傻傻
(我不想再存在)
我一直特喜欢这个海报,这个红领巾,像火,又像上吊的绳索……
你的回应...
请先
登录
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纪录电影论坛
这或许就是我们社会的现状。在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爱国主义,强大的祖国,伟大的复兴之路一系列的包装之下的威权时代,人们有意无意的以选择或被选择遗忘生命的方式来面向现实与未来。而当听到有些克拉玛依普通民众认为当时事件及家属们的行为阻碍了当地的发展,当地本来应该发展的更好时,我不得不惊叹那些包装是何等的成功。
现象网对纪录片《克拉玛依》的导演徐辛进行了长篇专访,以下是专访的目录:
编者按:苦难能否救赎
这是一场普通的火灾
当年我是怎么理解这个事情的
完全的颠覆 绝望的看法
现在是如何理解这个事情的
一镜到底的拍摄
如何和拍摄对象取得联系的
死亡之路
怎么结构这部影片的
死城抑或耻辱
克拉玛依其他人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情的
仅仅是记忆吗
当灾难降临到自己头上的时候,你可能才能真正思考一些问题。
做片子伤害不到我
那段时间不想和任何人说话
这是一个中国的缩影
编者按:苦难能否救赎
记者:在拍摄制作过程当中,你觉得这些当事人是从苦难中站起来了,还是他们一直陷在那些泥淖里面?
徐辛:要说他们从苦难当中站起来我觉得是不可能的,每年的12月8号他们必然要想到这件事。而且这种痛是永远的,直到他们死亡才可能彻底解脱。就像片子里所表现的,我觉得这种痛苦已经到了人类痛苦的极限了,你觉得还有什么比这更痛苦的呢?失去小孩是一个巨大的痛苦,后续又受到那样的待遇,现在还受到社会的排斥、歧视,这是痛上加痛!!
记者:当时我看的时候,让我感到震惊的是:这些当事人从你刚刚说的苦难,不断的加深,一层一层的加深,不停的经年累月的这样的不停的压迫之下,最后面对事件的反思的深度,反思的广度,和那种理性的程度等等都是非常之令我震惊的。
我觉得这是人性的可贵,这些苦难无论是自然产生的,还是因为意外,还是因为各种各样的,怎么说,那就是社会普遍存在的,还是政治的、政府的所逼迫的,这些东西之下,这个事件的每个当事人所反映出来的声音都是那种人性的光辉!
在这个片子的后半部分是非常耀眼的,我自己看这个片子的感受就是到后半部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个片子的光芒是非常之绚烂的!虽然我在看片的整个过程当中,虽然片子的静止的画面、开头和结尾的画面,让我觉得克拉玛依宛如一座死城,可是片子中的闪烁的光彩是非常之夺目的!
他那种思考深度,突然让我觉得:有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那种意味,人性在这种情况下才放射出它本质的光芒。
徐辛:对。只有经历了某种巨大苦难以后,经历了十多年的沉积以后才会思考一些问题,才会爆发出来,或者说人性的一些亮点才会闪现出来!当然如果没有经历过那样的事件,可能是无法想象的。
记者:就是那种情感上的光辉,理智上的光芒,令人刮目相看。在这个片子的后半部我认为它都体现得非常的光芒四射。包括里面的家长对着镜头说:‘他孩子的死,跟他有直接关系,因为他明知道那不安全,但是从来没有~。’
徐辛:对,很多人自责。
记者:我认为这是一种情感上的光辉,另外在分析整个事件的时候,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环节的人其理性光芒都是令人刮目相看。
所以在后半部所呈现出来的,其实,这个城我们理解成一个社会的话,政府管辖下的社会,我觉得它是宛若一座死城,因为所有的东西都会受到压抑,但是苦难绽放出来的,当压抑之后有机会让他去说的时候,我们又看到了一面,人性的光彩的一面,在里面完全展现出来。
所以当时我看完给你打了很多电话,你没接。
这种苦难可能就像你说的不仅仅是克拉玛依的人的苦难,而是整个社会所共同面对的苦难,那些人所承受的苦难,其实在任何地方都有,而我们不是发生矿难什么的每次也是死个几百人,而这些人的生命最终仍然是没有的,我们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怎么了。
而这些人十几年仍然得不到社会的承认,这是很不确定的,这种情况其实是非常令人绝望的,这个社会我们所处的这个时间段,这个空间都是非常令人绝望的,这当中的人,我们只能说一个个个体,是非常令人折服的,他其实就是普通的人啊,(徐辛:都是很普通的人)可能有一些做到的是中层干部,但是他们当中有很多是工人。但是在那样的时候我们却能在他们身上看到人性的光彩。我自己觉得这个片子非常非常好的原因是我在此看到人性的光彩,并不是说它的苦难呈现的怎么样。
徐辛:这个片子不是一个呈现苦难的片子。
记者:如果这个片子只是在呈现一些苦难的话~。
徐辛:没有意义。
记者:所以在苦难当中人性的崛起,人性的重新站立,当然它站立的对立面可能是那些体制,各种各样的体制,不论是商业体制、社会体制、还是政治体制,其实当地人都会排斥他们的,然后政府也不喜欢他们。任何体制都在那边排斥他,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人的个体来说的话,这个时候的光彩才是最重要的,这其实在很多纪录片里都是看不到的。
所以我才会问说你和他们接触的过程中,对他们来说,生活是否能继续下去?他们有没有办法重新找到一种支点去重新开始新的一段生活,跟以前不是说淡忘,你可以记住它,有办法脱离原来所造成的阴影啊?
徐辛:其实有很多种情况,有一部分家长把希望完全寄托在现在的小孩,就是后来生的小孩的身上。
也有一部分家长他认为这个事件一定要翻案,所以他们继续在抗争。当然他们现在通过的渠道是法院。他们想通过法院来打这个官司,但是克拉玛依也好,乌鲁木齐也好,拒绝受理。他们也请了律师事务所,也写了诉状,钱都交了。我在这个拍摄结束的时候,他们还在等法院的消息,这个消息法院已经拖了将近两年了。
法院不受理,但是他们还是带着这种希望在等。他还是希望通过政府来把这个事件重新澄清,给他们有一个说法。他们当时的诉求,在我的片子里讲了,很普通的。他们现在仍然坚持这样的诉求,而且我觉得他们会一直坚持下去。这个可能也是他们生活的一个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