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电影节
档案
影片
影人
电影节
基金
机构
群组
新闻
成员
活动
您好,请
登录
或
注册
生命不能承受与能够承受之重 **本访谈已于2010年4月21日被删除** 专访导演徐辛
2010-08-31 22:50:46 来自:
107cine
当我问我的几位朋友是否对克拉玛依有印象时,有个朋友就讲克拉玛依是个国家?一个朋友说克拉玛依是个沙漠吧,还有个朋友讲克拉玛依是个人名吧。然后我又跟他们讲,曾经有过一场大火的事情,这时他们说‘哦~!’这时他们隐约有想起来了……
这或许就是我们社会的现状。在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爱国主义,强大的祖国,伟大的复兴之路一系列的包装之下的威权时代,人们有意无意的以选择或被选择遗忘生命的方式来面向现实与未来。而当听到有些克拉玛依普通民众认为当时事件及家属们的行为阻碍了当地的发展,当地本来应该发展的更好时,我不得不惊叹那些包装是何等的成功。
现象网对纪录片《
克拉玛依
》的导演徐辛进行了长篇专访,以下是专访的目录:
编者按:苦难能否救赎
这是一场普通的火灾
当年我是怎么理解这个事情的
完全的颠覆 绝望的看法
现在是如何理解这个事情的
一镜到底的拍摄
如何和拍摄对象取得联系的
死亡之路
怎么结构这部影片的
死城抑或耻辱
克拉玛依其他人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情的
仅仅是记忆吗
当灾难降临到自己头上的时候,你可能才能真正思考一些问题。
做片子伤害不到我
那段时间不想和任何人说话
这是一个中国的缩影
一镜到底的拍摄
如何和拍摄对象取得联系的
记者:你一般拍片子是一个人么?
徐辛:我就一个人。
记者:我其实很好奇,在你拍摄之前你都是和拍摄对象讲好的吗?
徐辛:对。
记者:机器好像都在他们正对面。
徐辛:对。其实我就坐在机器后面。片子里面我几乎没有提问,只有很少的一两句话,我认为必须要问的,有一个母亲讲了半天,很多母亲都会讲到她现在的小孩,唯独这个母亲她没有讲,我就急了,我就问了:‘你现在的小孩呢?’她回答她没有小孩,她不能生了。那这个就是她不愿意讲,这个是我问的,我不问她就不会讲。然后还有个母亲就讲她现在的小孩怎么样怎么样,她就是不讲小孩的父亲,我就问了:‘小孩的爸爸呢?’然后她跟我讲‘离婚啦。’这些都是她不愿意讲的,但是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会提示性的问一下。而且我本身的问话都留在片子里。我其实是想把当时的那种气氛完整的呈现出来。所以每一个家长都是很完整的。
记者:像中间那种讲很长时间,一镜到底的那种其实这当中你没有任何问题?
徐辛:没有任何问题。而且很多家长同一个事会讲很多遍。我后期在剪辑的时候,同样的内容我能够听到讲两三遍三四遍。因为我不会去引导他说你怎么去讲,我也不会叫他说你停下来不讲啦,他只要是讲我就在那听。
我拍的最短的,我拍好的带子就是两个小时。最长一个家长讲十几个小时。讲了两三天,第一天采访了一天,第二天继续讲,他认为还有东西讲。我觉得我什么时候去他们什么时候都有话讲,当然这里面不排除重复的,而且很多是重复的。
换磁带我会提醒他停一下,这个我必须要停,不然会有重要的话就漏掉了,而且的确有些是漏掉了。有的家长我跑到他家我机器还没架好,他就开始讲了。他一下子见到你,一下子就爆发了,这个时候我就只能叫他等一等,等我把机器架好再讲。
记者:换磁带等这样对他们的情绪影响基本不大?
徐辛:他是跟你在交流,他知道你在拍。只有一两个母亲,还有一个父亲在讲到比较敏感问题的时候,他眼睛会瞄一下机器,我能感觉到她这个时候比较谨慎。也有拒绝采访的,但能够接受采访的人,他们都是之前被抓过的、抗争过的。所以这个时候他已经无所顾忌了,他甚至于不关心你拍了干嘛。
记者:你是怎么联系到他们的?
徐辛:当时定好要拍这个的时候,我想过要不要去找人干嘛的。后来一想觉得不需要,在拍这个之前我正好是在意大利放《火把剧团》,我6号赶回北京来的,然后我7号赶到南京拿上机器,晚上就到了克拉玛依,因为12月8号我肯定能在墓地碰到他们,我在12月8号的凌晨去了墓地,就是片子当中的第一个镜头,是07年的12月8号凌晨。
当时墓地一个人都没有,我很早就去了,这里面有个时差两个小时我没在意,我大概在5点钟的时候到的墓地,也就是相当于当地时间的3点多,天气非常冷。到天快亮的时候陆陆续续就有家长来了。
上一页
下一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
推荐给朋友
关注此话题
2010-09-01 22:09:18
金鹏
!
2010-09-01 22:49:38
赵傻傻
(我不想再存在)
我一直特喜欢这个海报,这个红领巾,像火,又像上吊的绳索……
你的回应...
请先
登录
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纪录电影论坛
ATOUSQUnTCxk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
这或许就是我们社会的现状。在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爱国主义,强大的祖国,伟大的复兴之路一系列的包装之下的威权时代,人们有意无意的以选择或被选择遗忘生命的方式来面向现实与未来。而当听到有些克拉玛依普通民众认为当时事件及家属们的行为阻碍了当地的发展,当地本来应该发展的更好时,我不得不惊叹那些包装是何等的成功。
现象网对纪录片《克拉玛依》的导演徐辛进行了长篇专访,以下是专访的目录:
编者按:苦难能否救赎
这是一场普通的火灾
当年我是怎么理解这个事情的
完全的颠覆 绝望的看法
现在是如何理解这个事情的
一镜到底的拍摄
如何和拍摄对象取得联系的
死亡之路
怎么结构这部影片的
死城抑或耻辱
克拉玛依其他人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情的
仅仅是记忆吗
当灾难降临到自己头上的时候,你可能才能真正思考一些问题。
做片子伤害不到我
那段时间不想和任何人说话
这是一个中国的缩影
如何和拍摄对象取得联系的
记者:你一般拍片子是一个人么?
徐辛:我就一个人。
记者:我其实很好奇,在你拍摄之前你都是和拍摄对象讲好的吗?
徐辛:对。
记者:机器好像都在他们正对面。
徐辛:对。其实我就坐在机器后面。片子里面我几乎没有提问,只有很少的一两句话,我认为必须要问的,有一个母亲讲了半天,很多母亲都会讲到她现在的小孩,唯独这个母亲她没有讲,我就急了,我就问了:‘你现在的小孩呢?’她回答她没有小孩,她不能生了。那这个就是她不愿意讲,这个是我问的,我不问她就不会讲。然后还有个母亲就讲她现在的小孩怎么样怎么样,她就是不讲小孩的父亲,我就问了:‘小孩的爸爸呢?’然后她跟我讲‘离婚啦。’这些都是她不愿意讲的,但是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会提示性的问一下。而且我本身的问话都留在片子里。我其实是想把当时的那种气氛完整的呈现出来。所以每一个家长都是很完整的。
记者:像中间那种讲很长时间,一镜到底的那种其实这当中你没有任何问题?
徐辛:没有任何问题。而且很多家长同一个事会讲很多遍。我后期在剪辑的时候,同样的内容我能够听到讲两三遍三四遍。因为我不会去引导他说你怎么去讲,我也不会叫他说你停下来不讲啦,他只要是讲我就在那听。
我拍的最短的,我拍好的带子就是两个小时。最长一个家长讲十几个小时。讲了两三天,第一天采访了一天,第二天继续讲,他认为还有东西讲。我觉得我什么时候去他们什么时候都有话讲,当然这里面不排除重复的,而且很多是重复的。
换磁带我会提醒他停一下,这个我必须要停,不然会有重要的话就漏掉了,而且的确有些是漏掉了。有的家长我跑到他家我机器还没架好,他就开始讲了。他一下子见到你,一下子就爆发了,这个时候我就只能叫他等一等,等我把机器架好再讲。
记者:换磁带等这样对他们的情绪影响基本不大?
徐辛:他是跟你在交流,他知道你在拍。只有一两个母亲,还有一个父亲在讲到比较敏感问题的时候,他眼睛会瞄一下机器,我能感觉到她这个时候比较谨慎。也有拒绝采访的,但能够接受采访的人,他们都是之前被抓过的、抗争过的。所以这个时候他已经无所顾忌了,他甚至于不关心你拍了干嘛。
记者:你是怎么联系到他们的?
徐辛:当时定好要拍这个的时候,我想过要不要去找人干嘛的。后来一想觉得不需要,在拍这个之前我正好是在意大利放《火把剧团》,我6号赶回北京来的,然后我7号赶到南京拿上机器,晚上就到了克拉玛依,因为12月8号我肯定能在墓地碰到他们,我在12月8号的凌晨去了墓地,就是片子当中的第一个镜头,是07年的12月8号凌晨。
当时墓地一个人都没有,我很早就去了,这里面有个时差两个小时我没在意,我大概在5点钟的时候到的墓地,也就是相当于当地时间的3点多,天气非常冷。到天快亮的时候陆陆续续就有家长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