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分享阿凡达的立体制作技术 立体电影 立体广告 立体导演 参考

2010-08-19 16:37:25   来自: freelyn (BJ)
  阿凡达 立体制作技术 立体电影 立体广告 立体导演
  
  在开始这个篇文章之前我需要特别感谢以下人员。没有他们就没有这篇文章开始的基础,没有粤港澳数字影视娱乐产业高峰论坛组委会,我们就没有机会近距离接触来自国际方面的立体制作理念和流程。没有dec珠海南方数字娱乐公共服务中心的程主任,我也不会获得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与《阿凡达》视觉特效总监chuck comisky讨论《阿凡达》电影若干技术问题,从来没想到我会如此地接近《阿凡达》,感受创造它的那份力量。
  
  

  
  
  《阿凡达》视觉特效总监
  chuck comisky
  詹姆斯•卡梅隆3d视觉特效监制,投身影视制作行业35年,在行业中享有盛名。代表作《终结者2》《尖峰时刻》《刀锋战士》《大白鲨》《西西里大审判》《亚当斯一家》《深渊幽灵》《深海异形》《龙与地下城》《格斗之王》《幻影英雄》《超级轰天雷》
  
  
  
  本人是这次活动的亲历者,能力有限在这里仅仅是把我所看到,所感受到与大家一同分享,其中不免融入了一些自己固有的观点和看法,不一定正确,仅作参考之用。
  
  与此同时本篇文章带有轻微的广告软文形式,作为写作的动力之一,请大家见谅,我保证自己将真实客观地分享技术以及与此相关联的知识点。在广告宣传与朴实还原拍摄现场的若干问题上我保证自己是严谨和客观的。
  
  欢迎以任何形式任何方式进行转载,请保留www.filmvfx.net的原文出处信息和图片上的相关信息。
  
  

  
  我们这次有幸请到了阿凡达的立体制作总监chuck comisky,他有三十多年的立体制作经验,在会场上他对于自己这段特殊的经历进行了简单明确的阐述:在他三十年的特效总监的生涯中,有十年是在做《阿凡达》。
  
  以前都是在媒体宣传上得知《阿凡达》的导演十年磨一剑,今天能够从《阿凡达》制作者的口中得知这个信息,心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们能够被视觉上前所未见的画面及感人肺腑的场景所震撼,也能够在听觉上被一句简单的语言所触动。
  
  感触良多,差点泪流满面(大哥你也太容易被感动啦:)就是我当时的体会,我们什么时候能够遇到这样的项目,能够拥有这么长久的创作周期,能够如此长久地坚持下去,直至成功的那一天,那一时刻。
  
  

  
  我已经期待太久,但看到的都是别人成功的故事和成功的事迹。这种成功其实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成功的秘密也不是什么深奥的道理,千言万语都已经幻化为两个字,坚持;再加两个字:坚持到底。
  
  自己在这个行业也已经整整十年,在这不算漫长的岁月中,有过为理想一飞冲天的决心,有过梦想破碎回归原点的事实,更有过摔倒了爬起来,忍耐住伤痛继续前行的经历;更有来在无数坚守的夜晚想要放弃的无数次挣扎。
  
  多少次告诉自己,完成这单活,就把尾款扔在客户脸上,告诉他,老子不伺候你啦,老子这个职位在国外是你妈b艺术家。
  
  与你一同坚守过的兄弟还在与你一起向前冲。曾经忍痛离别这个行业的战友拍着你的肩膀对你说过:“兄弟,好好干,做出一个牛b的片子来。”刚入行的小弟弟,抱着你的大腿喊道:“大哥,我要做大片。”
  我笑啦,笑得很灿烂回复小弟弟(各样朋友不要展开联想)“其实我们都被干啦。”
  
  小弟弟:“那怎么办啊。”
  不能改变,就享受它。
  小弟弟:“为什么啊。”
  这就是你的宿命。
  小弟弟:“如果每天能有美女看,我愿意。姐姐的背影好好漂亮啊。”
  
  

  
  俺们中国自古流传的一些至理名言,例如:十年磨一剑;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做于精;全都是由国外友人在不断地实践,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在不同的行业中崛起把我们远远地甩在身后。
  
  在国内来说不要说十年,就是十分之一年也已经算长的了,我们基本上在一年之内可以实现剧本的编写,演员的筹备,剧组的组织,电影的拍摄,特效的制作,剪辑,音乐,宣传,发行最终上院线。
  
  在成片的速度上我们是高效的,是有效率的,而且大家都很卖力,最终至于片子的质量,最重要的一个衡量的准则,除了票房就是利润,如果这个片子赚到钱了,他就是一个好的电影,至于他究竟好不好看,好象也不是那么重要,说了一些题外话,所以还是让我们回归到本次的主题。
  
  浅显地解释一下《阿凡达》的立体拍摄和立体制作技巧,毕竟人家不可能把最核心的技术都传授给你,后来我发现,即使人家倾囊相赠,我们也依然实现不了。对于立体效果的实现来说,它不仅仅是一个环节,某一项技术,而是一整套立体制作的环境,这种环境除了经验之外,也包括软硬件体系的构建。
  
  软件不行,重写。
  硬件不行,俺们自己动手造。
  做不出来不要紧,全世界找人。
  做失败了也没关系,俺有得是钱,重头再来。
  
  我带着一些从《阿凡达》花絮上没有完全看懂的技术点进行提问,所得到的结果,越发让人感觉到制作《阿凡达》的艰辛和不容易。
  
  举个例子来说,导演的室内拍摄环境是在一个大的房间之内(当时他跟我说了一个尺寸,我没有记下来,所以现在有点模糊),十二台机器对导演手持摄像机所拍到的那些空地进行虚拟场景的预合成渲染,这种渲染是实时完成的。
  
  而这个房间已经进行了360度模拟场景的建模工作,这些模型数据通过硬件被记录于系统之中,调动这些场景模型数据通过一个独立的引擎,有点类似游戏系统中通过鼠标操作实现场景360度空间的旋转。
  
  《阿凡达》的这套实时反馈系统应该就是未来游戏的一种趋势,它除了参与自己本系统的模拟场景和模型的运算之外,它也收集操作者的运动轨迹,它把操作者的运动作为触发系统,通过运动,来触发不同角度的数据参与运算。
  
  捕捉人物运动的系统是远红外摄像机(不知道自己记错了没,欢迎指正),房间周围面满了这样的捕捉仪。
  
  总监chuck comisky说:传回导演预监系统的这些数据运算量也非常的大,所以画面相对比较粗糙,压缩比例高,只保证了实时预演的基本效果。
  
  

  
  这对于导演来说已经足够啦,他已经实现了别的片子只能走到后期制作流程才能明确知道现场拍摄的这些人物,场景是否合适的目标,这一切都在他的拍摄现场被实现啦。
  
  演员可以尽情地表演不用顾虑是否能与未来的虚拟场景相匹配,导演的创作可以随时展开,不用担心三维后期是否能够实现,因为这一切都已经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团队在第一时间就已经实现未来效果的预见。
  
  这套系统并不是单路视频画面,举例说明(顺序不分先后,仅作参考),如果第1路视频是模拟场景的实时模拟画面,那么第2路的视频就是人物层,人物在起伏的路面上奔跑或行走,场景设置相应的起伏路面,然后背景层实时添加山地,植物,树木元素,整个场景就这样被预演了出来。这些视频通过硬件系统进行叠加处理,谁在前,谁在后跟我们手动在软件中的那些操作一致。
  
  带有特效镜头的电影就是应该这样去做吧。我终于“泪流满面”啦。
  
  
  立体电影测试片拍摄
  
  《阿凡达》的总监的演讲必定会提到詹姆斯•卡梅隆,最初是詹姆斯•卡梅隆来他这里工作,后来詹姆斯•卡梅隆做大了,开始给他发活,这么搞笑的部分竟然被我写得如此平淡和简单。实在是对不起大家啊。
  
  《阿凡达》总监在演讲的过程中有很多即兴发挥的部分,比如他喜欢什么类型的姑娘,这部分是我杜撰的,对这方面感兴趣的我们私聊:)我编给你听。
  
  在现场我就想,如果我自己在什么行业混了三十年,说出去也挺牛b的。
  一次演讲所传达的信息和知识毕竟有限,理论的东西如果不结合到实践中,始终有飘渺的成分,所以在后面几天的日程中加入了实拍环节。
  
  后面精彩的部分预览:
  
  和《阿凡达》的总监拿《唐吉珂德》的立体拍摄机一起拍电影测试片,一起在片场工作,一起探讨问题,有问题尽管问,你还真难不倒他。所以后面我就变成了问题男。
  
  时间紧迫,机会难得,在后面的时间里,我会跟大家一起分享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其中会包括到实际的立体拍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必然会出现的问题。
  
  有那些问题是我们解决不了的,有些是根本无法避免的。
  
  最后我们会进入到立体后期制作环节,从成片的角度让我们把立体的拍摄,制作,前后期贯穿起来。全面而整体地来理解立体电影,立体广告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我们这次拍摄分两个部分进行,我们分别在室内和室外来完成不同内容的拍摄。其中室内的拍摄部分是需要进行特效制作的。
  
  我们在摄影棚里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对于立体特效镜头的制作来说绿布比蓝布更具优势和优点,但由于演员的服装是绿色的,所以我们选择了在蓝背环境下完成立体特效的拍摄,这样一来现场就需要更亮的灯光,否则会对后期的抠像,跟踪会很大的影响。
  
  

  
  演员在化妆间进行准备工作。在我们出外景的时候,摄影棚的工作人员也已经开始了特效镜头所需要的拍摄器材的准备;我们在外景现场进行立体设备的调试,将这几项工作分开进行,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缩短拍摄周期,我们在拍摄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使工作出现重叠,而不是顺序的等待,这样的工作才会更有效率,当然也会更加节省资金。 剧组每一天都是巨大的开销
  
  立体设备的调试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这绝对不是大家以前单机拍摄时所能体会和凭空想像的。机器不是上来就能拍得。
  
  
  立体支架上的两个摄像机镜头的距离先不用着急去调整,因为你还不知道要拍什么。下图是垂直位置的摄像机。
  
  

  
  
  第二步是开机,分别调试两台机器的各种参数,否则最终拍出的效果会产生你所想不到的结果,比如说一个机器拍得清楚,一个机器则没有找到焦点,全模糊在一起,或者说一台机器拍上了,另一台压根就当是在“演习”旁边休息着。
  
  在开始一切操作之前,要先确保摄像机各参考完成一致,为实现拍摄画面完全同步做准备。
  
  在调试机器的时间段中,摄影棚的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根据前期所绘制的故事版在进行场景的准备,铺设轨道,制作跟踪点,灯光组全部准备就绪,我们在拍摄的过程中分成两个组。
  
  在外景地只要立体摄像机调试完毕,我们就能马上可以进行实地拍摄.
  
  这次的显示系统是以红蓝模式对两段拍摄画面进行叠加处理,现在戴上眼镜就能看到所拍摄画面的立体效果。
  
  

  
  《阿凡达》的立体总监说他们在现场拍摄时,立体监视器的尺寸大约在43寸或是46寸大小,由于时间间隔有一周了,所以记不太清楚了,实际上也确实应该是这样。立体监视器太小,很多细节看不清楚,立体感觉也不强烈.最终在后期制作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立体监视器屏幕小,现场设置的两台立体摄像机的间距稍微有点大.
  
  

  
  有关于立体摄像机的间距问题,《阿凡达》的总监说这是拍摄完成之后后期不能够改变的。完成拍摄后,后期能够做的是:对立体画面夹角,零平面距离的调整,对我们来说这是宝贵的经验.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
  
  在立体拍摄现场,场记的工作就变得更加重要,他不单要记录拍摄镜头时间码,最关键的是该机位摄像机的间距,摄像机的零度平面以及主体人物或场景距离摄像机的距离.
  
  准备就绪安排演员进入预定位置,将测试的上限和下限参考位置移去,在地上打上相应的位置标记点,确保演员的走位,与摄像机立体镜头测试时的位置保持一置,然后请《阿凡达》的总监进行检查。
  
  除了第一个镜头拍得比较缓慢,后面的拍摄过程越发顺利,总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那需要调整,那里应该需要注意什么。在整个拍摄周期我们所选取的立体拍摄镜头的跳跃性很大,剧烈运动画面与静止画面都进行了一些尝试,争取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立体拍摄,希望尽可能地引发一些问题,并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我们的特效镜头需要加烟加火以及很多特效元素,《阿凡达》的总监不建议我们用实物来完成,因为随着整个空间中的烟雾的弥漫,会影响立体的呈现效果,他提到的这一点确实颠覆了我们以前的概念。
  
  他给我们的建议就是设定好标记点,用cg的方式或后期合成的方式来加入这些元素,这样整个场景的立体空间和环境就不会受到干扰。当然,后期加入的例如烟的这种元素,如果使用三维渲染得到左右立体画面问题很好解决,根据场记记录的现场摄像机的间距,在三维环境中构建出类似大小的双机拍摄环境,直接对三维生成的烟、火、云、雾进行双机立体渲染,就可实现三维元素匹配实拍的立体环境中.
  
  

  
  
  
  
  
  我们在回到素材的合成上边,《阿凡达》制作总监chuck comisky强调所有的跟踪点就我们的当时的拍摄场景来说:它的颜色最好是红色的,而且他的形状最好是长条状,这又与我们以前在现场贴的白色跟踪点(那种成方形或圆形)的一贯做法产生了一些差别。
  
  我问《阿凡达》的总监在《阿凡达》的制作花絮中,那些移动镜头都是直接能够硬件设备捕捉到三维软件中的(通过远红外线扑捉仪自动扑捉到三维软件中),还是其它的什么技巧。
  
  《阿凡达》的总监给了我很坚定的回复:《阿凡达》80%的立体拍摄镜头都是利用跟踪点将这些镜头解算出来的.看来这与常规的摄像机解算方法和技巧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其实大家看到的那些眩目多彩的镜头,以及视听感受震撼无比的特效镜头的制作,都是运用了这些我们正在使用的最基本的功能来实现的。
  
  
  

  
  
  而我在这里也仅仅抛出这块玉,给大家做个力所能及的阐述。下面一些额外的立体小的知道点。人主要是靠两只眼睛间隔的距离,在视觉上通过对所看到的场景、人物分辨出远近和距离的深度,一个正常人两眼之间的距离在五公分,chuck comisky对这一说法给予了确认,在国外的单位中会比五公分大一点点,但基本上都以五公分为准。
  
  后期的问题也是一大堆。比如说red one的素材导入,导出。同步的设置有时也会出现问题,关键是问题的出现让你感觉不到,等拍完啦,才发现有的素材根本就没有办法用。另外,立体的拍摄会有一个丢帧的问题,在拍摄之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还很多很多,丢帧我感觉是最严重的问题,它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你的工作方式和拍摄周期。丢的帧是通过技术无法解决的问题。
  
  没拍上你说什么解决,那就只有补拍。而且由于不同步的问题,虽然会仅有一两次,但整体的数据的记载方式就会出现偏差,从众多的素材中,同一镜头的多条素材中,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来完成整理。
  
  而这种整理工作如果你不能当天完成,第二天还会接连累积这种错误,这样下来,一个月或更长时间的拍摄周期,最终是面对一些无从下手的素材。你整理素材的时间那可能就需要比拍摄周期更为漫长,而且效率低下无比。
  
  最终你可能需要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去完成素材的整理,这种整理仅仅是把左右眼那一条找出来。
  
  最好的做法就是现场有一个小型的后期人员,当天任务当天完成,千万不要在这个部分节省,最终你的电影会成为缺少素材的电影,有可能因为一些小钱,你就剪不成片。
  
  演员还在你可以补拍,都完成之后你需要在组织剧组重新来过,这笔费用无法估计,你的损失也是无估量的。
  
  现场的机器不能过热,需要准备一些制冷设置,数字的东西毕竟不比其它的,错误和失误总是在所难免的,就像我们往自己硬盘里写东西,巨大的数据和文件,就会出现写错误。另外数字机的记录方法有可能因为在拍摄过程中,在轨道上出现写错误,因为运动中,连续的数据记录就会丢失,这很重要,因为你当时发现不了。
  
  机器过热,拍摄的画面就会出现干扰波型。基本上立体视频的修复你就不要想啦,因为一个像素的差距,左右眼就会出现质的变化。
  
  在拍摄现场,我们要有专门的人确保机器的一系列问题,这就像网管一样,数字机比较爱出问题。
  
  后期需要有人可以及时反馈你的拍摄状态。
  毕竟是上千万的投资,要对人家负责任。
  
  09年我们投资了立体电影,发生的问题也是巨多无比。而且都是你平时根本无法想像到的,花钱买经验,花钱买教训。
  所以拍摄立体电影还是广告都要扔掉老的想法和观点,要严谨,大胆而细致,马虎不得。后面的路还很漫长,我会经常来此与大家分享这些事,这些问题。
  
  总之,请大家多多支持我,支持我们的电影。
  
  

  
  特别感谢:
  南方数字娱乐公共服务平台
  提供的这次机会与资金的支持。
  
  鸣谢单位:
  广东省宣传部、文化厅、广电局
  珠海市政府、宣传部、珠海市科工贸信局
  珠海市文体旅游局、珠海市电视台、歌舞团
  感谢以上单位为本次活动的举办提供大力的支持和帮助。
  
  
  本篇完整版文档pdf下载:
  
  http://www.filmvfx.net/down/ning_3d_01.rar
  
  互联网发布第一版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3d立体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