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掩埋》不煽情?一位男观众都哽咽了好几次。
【现象放映▪午夜场】王利波《掩埋》放映会现场交流实录
2010-08-04 20:41:35 陳楽楽
2010-08-05 12:49:21 卢志新
hera网友的在另一帖贴的政府公关案例说明,我贴这
====这篇文章的结语===
在这特殊的形势下,全国上下各行各业,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真正达到了理解心与心,连通人与人,精诚团结,众志成城,共赴国难的境界。这就是中国政府危机公关的巨大效果。
====什么都不想说=====
http://prskycn.blog.sohu.com/94980914.html
汶川大地震政府危机公关
杜明国
《公关世界》2008年六期下
2008年5月12日,由于汶川大地震使这一天贴上了永恒的标签。据统计,截至5月20日12时,地震已造成34074人遇难,245963人受伤,累计失踪32361人。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在这次强烈地震后,中国政府危机公关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有力推动了抗震救灾工作。
强烈地震引发的危机公关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中断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以汶川为中心方圆几个县区,地动山摇,房屋倒塌,顷刻间成为人间地狱,死的,伤的,活埋的不计其数。地震发生18分钟后的14时46分,新华网发布地震消息。15点55分,新华社就播发了胡锦涛主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请注意这个时间点,不是我们平常用的整点时间。16点40分许:温家宝专机从北京起飞奔赴灾区。温家宝在飞机上发表讲话说,灾害面前,最重要的是镇定、信心、勇气和强有力指挥。那时,不论你在哪个角落,绕地球两圈的强大冲击波让我们亲身感受到了大地颤抖,大地震发生后,有关咨询通过电视、广播、电话、互联网等媒体源源不断地传遍了每一个角落。在CCTV滚动传播的咨询中,每个公众从一开始就置身于这场由党和政府主导的轰轰烈烈政府危机公关之中了。
突如其来强烈地震把党中央国务院、灾区人们以及国内外公众紧密地联系起来了,灾情牵动着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心。紧急动员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成了政府压倒一切的根本任务,同时还要协调国内各级政府、各个省市,各个方面抗震救灾行动,要协调前线救灾和后方支援关系,与外国政府社会公众之间关系,在及时真实全面传播灾情好施救进程的同时,还要消除误导公众的谣言,突然间艰巨而又紧迫的危机公关摆在了中国政府面前,公关任务之艰巨,之紧迫,之复杂前所未有。从地震发生到信息发布,到启动应急预案、抢险救灾,所有这些工作都在两小时以内启动。政府危机公关在地震后迅速开启了大幕。
危机公关促进全面救灾
汶川强烈地震后,灾区通讯全部瘫痪与外界失去联系、社会公众对整体地震情况不清楚,人们心头的恐惧萦绕挥之不去,由于出于集体无意识状态,情绪出于昂奋之中,很容易引发疾病流行、社会动乱和一些过激的行为导致社会危机。因此抗震救灾中的危机公关十分重要。在过去一个多星期的时间里,中国政府反应灵敏,态度诚恳、行动迅速、措施得力、效果良好。这次政府危机公关有几个方面的亮点。
第一,党和国家强有力的行动坚定了人民抗震救灾的信心。
地震后,胡锦涛总书记马上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温家宝总理立即赶赴灾区指挥救灾工作;解放军总参谋部的应急预案立即启动。中央几次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全面部署救灾工作,并成立了由温家宝任总指挥,李克强、回良玉任副总指挥的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温家宝总理强调第一位工作是抓紧时间救人。多争取一分一秒的时间就可能多抢救出一个被困者。温家宝总理着急忙碌亲切的形象,极大地稳定了民众情绪、起到了动员各方的巨大作用。从网上大量的留言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民群众对总理的敬仰之情。网友说温总理好样的,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不容易啊!温总理太伟大了,我们永远记住您忙碌的身影。温总理,老爷子辛苦了。人民不会忘记您!温总理太令人敬佩了,我们的子弟兵太可爱了,我们国家的人民太伟大了。
胡锦涛总书记先是在北京密切关注抗震救灾进程,在最关键的时候,不顾余震危险亲临地震现场,看望灾民,指挥抗震救灾。总书记、总理和干部群众在一起,这种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情景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形成良好互动关系,各级各地政府、民众,正以前所未有的激情以及不惜一切代价投入这场战役。
第二,社会各界精诚团结众志成城为抗震救灾提供了坚强后盾。
在这次抗震救灾的过程中,各个部门行动也十分迅速到位。地震发生后30小时,社会各界准备基本就绪。中国外交、公安特警、国家安监、质检、环保、交通运输等等都进入紧急状态。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和中国联通组织精兵强将抢修通讯设备,架起灾区和全国联系的渠道。有好多企业和个人多次捐款、捐物。向灾区调运的物质,救援分队,志愿者昼夜兼程奔赴前线,各地的大学生自发献血,18日晚,“2008宣传文化系统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 活动共募集各界捐款15.1429亿元人民币。网民向灾区表示慰问和祝福,整体呈现出团结一致抗震救灾的社会氛围。
第三,大众媒介在信息传播和凝聚人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抗震救灾中,大众传播媒介共同发挥作用,及时沟通社会各界,很好地实现了关系互动。5月12日14时46分,新华网就发布消息:四川汶川发生7.8级强烈地震。国内各主要门户网站的头条都有这些消息,让全国人民对异常情况有了及时和全面的了解。这些天来,政府各家媒体在灾情发生后几乎不停顿地发布最新伤亡数字和救灾消息,介绍防灾知识。中央电视台也以全天直播的形式报道灾情、传达高层指挥救灾的举措。政府行动了,并且让每项行动为公众所知,从而带动社会舆论以及社会关心,并且协助政府工作的开展。危机之中,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可能被放大被误读误导,在这次政府危机公关中,信息传播不仅及时全面真实透明,而且还十分准确到位,保证抗震救灾正确的舆论导向。
第四,及时制止谣言传播为抗震救灾提供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在突发灾难面前,民众出于一种求生与关爱亲友和财产安全的本能,往往听信各种谣言。汶川地震发生后,有称北京当晚将发生余震,一时间闹得人心惶惶。但是,仅在汶川地震后2小时,国家地震局就公布,北京当晚发生余震传言不实,北京地区近期都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13日这一天,重庆、上海、湖北、广西、陕西、浙江、河北、北京等地也出现地震的流言,各地政府在第一时间阻断错误信息,其辟谣的效率非常高。这次地震发生后,大众传播媒介多渠道、全方位的持续发布,使大家对地震情况有了总体了解,为社会公众消除恐慌的“定心丸”。政府积极发布灾情和救灾信息的做法取得成效,使这场波及大半个中国的地震没有造成社会恐慌和动乱。
第五,中国的抗震救灾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同情和大力支持。
由于政府公关及时到位出色,美联社、法新社,英国广播公司网,美国CNN网站,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等多家重量级西方权威媒体也通过中国媒体开放真实准确权威的信息渠道了解了中国汶川震情,对中国抗震給予大幅报道,对中国应对地震的速度和救援給予了肯定。同时,国际社会连日来纷纷向中国地震灾区捐款捐物,亲自参加救援,支持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抗震救灾。
危机公关取得了巨大成效
汶川大地震,让我们看到党和政府危机公关处理的速度和能力。有评论说中国政府震后的应对简直迅速全面到了如同早有准备的地步。中国政府面对地震危机,打了一场漂亮的公关仗。
在这次抗震救灾的大行动中,党的宗旨体现的更加鲜明。危难之中,在人们群众心里树立了党和政府的伟大形象。中华民族经受了一场灾难考验促进了社会各界大团结。推动了抗震救灾工作顺利进行。让国际社会看到了我们的进步。赢得了国内外公众的心。有个网友这样写到:这次动作不慢了,足够快了,就现在来看可以打75分。如果善后解决好,加10分,85分。如果顺手把豆腐渣工程查清,干掉贪污腐败分子,加5分,90分。如果顺手推进募捐改革,使大家放心捐款,加5分,95分。如果顺手推进新闻甚至民主改革,使以后的危机更加公开透明,加5分,100分!汶川强烈地震后还面临着余震的威胁、一些获救者心有余悸惊魂未定还需要心理辅导,灾后重建家园的任务依然艰巨,政府危机公关还远没有结束,还在进行。在这特殊的形势下,全国上下各行各业,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真正达到了理解心与心,连通人与人,精诚团结,众志成城,共赴国难的境界。这就是中国政府危机公关的巨大效果。
====这篇文章的结语===
在这特殊的形势下,全国上下各行各业,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真正达到了理解心与心,连通人与人,精诚团结,众志成城,共赴国难的境界。这就是中国政府危机公关的巨大效果。
====什么都不想说=====
http://prskycn.blog.sohu.com/94980914.html
汶川大地震政府危机公关
杜明国
《公关世界》2008年六期下
2008年5月12日,由于汶川大地震使这一天贴上了永恒的标签。据统计,截至5月20日12时,地震已造成34074人遇难,245963人受伤,累计失踪32361人。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在这次强烈地震后,中国政府危机公关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有力推动了抗震救灾工作。
强烈地震引发的危机公关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中断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以汶川为中心方圆几个县区,地动山摇,房屋倒塌,顷刻间成为人间地狱,死的,伤的,活埋的不计其数。地震发生18分钟后的14时46分,新华网发布地震消息。15点55分,新华社就播发了胡锦涛主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请注意这个时间点,不是我们平常用的整点时间。16点40分许:温家宝专机从北京起飞奔赴灾区。温家宝在飞机上发表讲话说,灾害面前,最重要的是镇定、信心、勇气和强有力指挥。那时,不论你在哪个角落,绕地球两圈的强大冲击波让我们亲身感受到了大地颤抖,大地震发生后,有关咨询通过电视、广播、电话、互联网等媒体源源不断地传遍了每一个角落。在CCTV滚动传播的咨询中,每个公众从一开始就置身于这场由党和政府主导的轰轰烈烈政府危机公关之中了。
突如其来强烈地震把党中央国务院、灾区人们以及国内外公众紧密地联系起来了,灾情牵动着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心。紧急动员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成了政府压倒一切的根本任务,同时还要协调国内各级政府、各个省市,各个方面抗震救灾行动,要协调前线救灾和后方支援关系,与外国政府社会公众之间关系,在及时真实全面传播灾情好施救进程的同时,还要消除误导公众的谣言,突然间艰巨而又紧迫的危机公关摆在了中国政府面前,公关任务之艰巨,之紧迫,之复杂前所未有。从地震发生到信息发布,到启动应急预案、抢险救灾,所有这些工作都在两小时以内启动。政府危机公关在地震后迅速开启了大幕。
危机公关促进全面救灾
汶川强烈地震后,灾区通讯全部瘫痪与外界失去联系、社会公众对整体地震情况不清楚,人们心头的恐惧萦绕挥之不去,由于出于集体无意识状态,情绪出于昂奋之中,很容易引发疾病流行、社会动乱和一些过激的行为导致社会危机。因此抗震救灾中的危机公关十分重要。在过去一个多星期的时间里,中国政府反应灵敏,态度诚恳、行动迅速、措施得力、效果良好。这次政府危机公关有几个方面的亮点。
第一,党和国家强有力的行动坚定了人民抗震救灾的信心。
地震后,胡锦涛总书记马上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温家宝总理立即赶赴灾区指挥救灾工作;解放军总参谋部的应急预案立即启动。中央几次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全面部署救灾工作,并成立了由温家宝任总指挥,李克强、回良玉任副总指挥的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温家宝总理强调第一位工作是抓紧时间救人。多争取一分一秒的时间就可能多抢救出一个被困者。温家宝总理着急忙碌亲切的形象,极大地稳定了民众情绪、起到了动员各方的巨大作用。从网上大量的留言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民群众对总理的敬仰之情。网友说温总理好样的,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不容易啊!温总理太伟大了,我们永远记住您忙碌的身影。温总理,老爷子辛苦了。人民不会忘记您!温总理太令人敬佩了,我们的子弟兵太可爱了,我们国家的人民太伟大了。
胡锦涛总书记先是在北京密切关注抗震救灾进程,在最关键的时候,不顾余震危险亲临地震现场,看望灾民,指挥抗震救灾。总书记、总理和干部群众在一起,这种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情景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形成良好互动关系,各级各地政府、民众,正以前所未有的激情以及不惜一切代价投入这场战役。
第二,社会各界精诚团结众志成城为抗震救灾提供了坚强后盾。
在这次抗震救灾的过程中,各个部门行动也十分迅速到位。地震发生后30小时,社会各界准备基本就绪。中国外交、公安特警、国家安监、质检、环保、交通运输等等都进入紧急状态。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和中国联通组织精兵强将抢修通讯设备,架起灾区和全国联系的渠道。有好多企业和个人多次捐款、捐物。向灾区调运的物质,救援分队,志愿者昼夜兼程奔赴前线,各地的大学生自发献血,18日晚,“2008宣传文化系统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 活动共募集各界捐款15.1429亿元人民币。网民向灾区表示慰问和祝福,整体呈现出团结一致抗震救灾的社会氛围。
第三,大众媒介在信息传播和凝聚人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抗震救灾中,大众传播媒介共同发挥作用,及时沟通社会各界,很好地实现了关系互动。5月12日14时46分,新华网就发布消息:四川汶川发生7.8级强烈地震。国内各主要门户网站的头条都有这些消息,让全国人民对异常情况有了及时和全面的了解。这些天来,政府各家媒体在灾情发生后几乎不停顿地发布最新伤亡数字和救灾消息,介绍防灾知识。中央电视台也以全天直播的形式报道灾情、传达高层指挥救灾的举措。政府行动了,并且让每项行动为公众所知,从而带动社会舆论以及社会关心,并且协助政府工作的开展。危机之中,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可能被放大被误读误导,在这次政府危机公关中,信息传播不仅及时全面真实透明,而且还十分准确到位,保证抗震救灾正确的舆论导向。
第四,及时制止谣言传播为抗震救灾提供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在突发灾难面前,民众出于一种求生与关爱亲友和财产安全的本能,往往听信各种谣言。汶川地震发生后,有称北京当晚将发生余震,一时间闹得人心惶惶。但是,仅在汶川地震后2小时,国家地震局就公布,北京当晚发生余震传言不实,北京地区近期都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13日这一天,重庆、上海、湖北、广西、陕西、浙江、河北、北京等地也出现地震的流言,各地政府在第一时间阻断错误信息,其辟谣的效率非常高。这次地震发生后,大众传播媒介多渠道、全方位的持续发布,使大家对地震情况有了总体了解,为社会公众消除恐慌的“定心丸”。政府积极发布灾情和救灾信息的做法取得成效,使这场波及大半个中国的地震没有造成社会恐慌和动乱。
第五,中国的抗震救灾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同情和大力支持。
由于政府公关及时到位出色,美联社、法新社,英国广播公司网,美国CNN网站,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等多家重量级西方权威媒体也通过中国媒体开放真实准确权威的信息渠道了解了中国汶川震情,对中国抗震給予大幅报道,对中国应对地震的速度和救援給予了肯定。同时,国际社会连日来纷纷向中国地震灾区捐款捐物,亲自参加救援,支持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抗震救灾。
危机公关取得了巨大成效
汶川大地震,让我们看到党和政府危机公关处理的速度和能力。有评论说中国政府震后的应对简直迅速全面到了如同早有准备的地步。中国政府面对地震危机,打了一场漂亮的公关仗。
在这次抗震救灾的大行动中,党的宗旨体现的更加鲜明。危难之中,在人们群众心里树立了党和政府的伟大形象。中华民族经受了一场灾难考验促进了社会各界大团结。推动了抗震救灾工作顺利进行。让国际社会看到了我们的进步。赢得了国内外公众的心。有个网友这样写到:这次动作不慢了,足够快了,就现在来看可以打75分。如果善后解决好,加10分,85分。如果顺手把豆腐渣工程查清,干掉贪污腐败分子,加5分,90分。如果顺手推进募捐改革,使大家放心捐款,加5分,95分。如果顺手推进新闻甚至民主改革,使以后的危机更加公开透明,加5分,100分!汶川强烈地震后还面临着余震的威胁、一些获救者心有余悸惊魂未定还需要心理辅导,灾后重建家园的任务依然艰巨,政府危机公关还远没有结束,还在进行。在这特殊的形势下,全国上下各行各业,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真正达到了理解心与心,连通人与人,精诚团结,众志成城,共赴国难的境界。这就是中国政府危机公关的巨大效果。
2010-08-05 20:26:42 刘时光 (菜市口)
我是刘时光
7月22日 周四 我在北京工人俱乐部电影院观看了《唐山大地震》,《唐》是商业片,徐帆说”妈没骗你“,我鼻子一酸;张静初与徐帆母女相认,我右眼滑落一滴泪,为演员的演技。
7月31日 周六 我在现象工作室 观看了王利波记录片作品《掩埋》,我沉默。
我没被《唐》感动,因为脱离真实的矫情。
我被《掩埋》震撼,因为真实、真相以及片子引发的思考。
王利波通过曾经在地震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们讲述他们在唐山地震前后的工作历程,还原一段不应被掩埋的历史。以1976年唐山地震前的时间为顺序,以围绕在唐山市周边地震观测点为空间线索,力图立体展现并还原当时地震研究所工作人员们的工作环境、工作状态。
他们本着严谨负责的科学精神对地震持续关注、研究、上报结论,换来的是主管领导不作为,24万唐山同胞的死亡,掩埋地震前毫无预测结果的真相。黑色幽默的是唐山市青龙县因为当地政府的告知和普及防范地震知识百姓并实际演练,近40万人口的青龙县仅一人因地震死亡。
先说地震本身,地震不可避免,它是大自然运动的一部分,它或许有规律可循,但现在人类对其认识水平较低,不能准确预测,这是客观事实。王利波导演讲现在预测的准确率最高的在30%左右,日本预报的水平可达到震前10秒左右,中国预测的水平在震前1秒左右。
欧美发达国家走的是抗震的路线,他们的房屋建筑完全按照抗震等级建设,从房屋设计到建筑材料到建筑施工完全按照抵御不同自然灾害等级标准来建设。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房屋的造价很高;另一方面建筑本身质量安全可靠。
我们国家因为经济实力的原因没有走抗震的路线,走的是预测地震的路线。(实际既没有走抗震的路线也没走预测地震的路线)
印象中《掩埋》里地震研究人员用到的观测方法有“土地电”、“地应力”、“水氡”,这几种方法在预测唐山地震的时候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面对地震的可能性,政府是不是有义务和责任告知百姓,政府的首要责任是不是保护生命?
如果预测的地震发生,地震前百姓有妥善的安防,人活着,一切皆可重来。
如果地震没发生,百姓及基础设施安全无恙,皆大欢喜。
现在的问题是,政府担心因为地震引起的恐慌影响社会稳定,影响经济发展,面对可能来临的地震选择沉默,天朝的领导们知道地震的后果,他们宁肯选择调运部队、集结物资、划拨财政收入,建立地震纪念馆、降半旗鸣汽笛,也不选择告知百姓地震的可能性。
比天灾更可怕的是人祸,比人祸更可怕的是在同样的人祸上一错再错。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密集居民区内可以建化工厂、一级加油站加气站,为了保障工人安全收归国有后的工矿可以一炸再炸,设立物权法的土地上有多少生命倒在了强拆推土机的履带下,多少条原本鲜活的生命因小疾死在医院里,法官穿着法袍在这个讲法律的国家上访喊冤……
面对这样的政府,我无力呐喊。
以前我在广告公司上班的时候,因为做方案总是打太极,玩套路,引起老板不满,因为这不符合老板需要、客户需求,不为老板创造利润、不为客户创造利益。老板忍耐着又培养了我半个月,见我仍不换脑,他开始换人,我背包滚蛋。
面对政府也一样,政府不换脑,就换政府。
中国地震局
http://www.cea.gov.cn/
唐山地震青龙县奇迹
http://news.sohu.com/20080527/n257095969.shtml
茅于轼 政府的首要责任:保护生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3971d0100k4y7.html
北川地震灾民首次状告中国地震局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725/22/849042_41450444.shtml
新华网 中国地震局公开年度收支预算 监测预报耗约3亿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6/29/c_12278309.htm
7月22日 周四 我在北京工人俱乐部电影院观看了《唐山大地震》,《唐》是商业片,徐帆说”妈没骗你“,我鼻子一酸;张静初与徐帆母女相认,我右眼滑落一滴泪,为演员的演技。
7月31日 周六 我在现象工作室 观看了王利波记录片作品《掩埋》,我沉默。
我没被《唐》感动,因为脱离真实的矫情。
我被《掩埋》震撼,因为真实、真相以及片子引发的思考。
王利波通过曾经在地震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们讲述他们在唐山地震前后的工作历程,还原一段不应被掩埋的历史。以1976年唐山地震前的时间为顺序,以围绕在唐山市周边地震观测点为空间线索,力图立体展现并还原当时地震研究所工作人员们的工作环境、工作状态。
他们本着严谨负责的科学精神对地震持续关注、研究、上报结论,换来的是主管领导不作为,24万唐山同胞的死亡,掩埋地震前毫无预测结果的真相。黑色幽默的是唐山市青龙县因为当地政府的告知和普及防范地震知识百姓并实际演练,近40万人口的青龙县仅一人因地震死亡。
先说地震本身,地震不可避免,它是大自然运动的一部分,它或许有规律可循,但现在人类对其认识水平较低,不能准确预测,这是客观事实。王利波导演讲现在预测的准确率最高的在30%左右,日本预报的水平可达到震前10秒左右,中国预测的水平在震前1秒左右。
欧美发达国家走的是抗震的路线,他们的房屋建筑完全按照抗震等级建设,从房屋设计到建筑材料到建筑施工完全按照抵御不同自然灾害等级标准来建设。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房屋的造价很高;另一方面建筑本身质量安全可靠。
我们国家因为经济实力的原因没有走抗震的路线,走的是预测地震的路线。(实际既没有走抗震的路线也没走预测地震的路线)
印象中《掩埋》里地震研究人员用到的观测方法有“土地电”、“地应力”、“水氡”,这几种方法在预测唐山地震的时候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面对地震的可能性,政府是不是有义务和责任告知百姓,政府的首要责任是不是保护生命?
如果预测的地震发生,地震前百姓有妥善的安防,人活着,一切皆可重来。
如果地震没发生,百姓及基础设施安全无恙,皆大欢喜。
现在的问题是,政府担心因为地震引起的恐慌影响社会稳定,影响经济发展,面对可能来临的地震选择沉默,天朝的领导们知道地震的后果,他们宁肯选择调运部队、集结物资、划拨财政收入,建立地震纪念馆、降半旗鸣汽笛,也不选择告知百姓地震的可能性。
比天灾更可怕的是人祸,比人祸更可怕的是在同样的人祸上一错再错。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密集居民区内可以建化工厂、一级加油站加气站,为了保障工人安全收归国有后的工矿可以一炸再炸,设立物权法的土地上有多少生命倒在了强拆推土机的履带下,多少条原本鲜活的生命因小疾死在医院里,法官穿着法袍在这个讲法律的国家上访喊冤……
面对这样的政府,我无力呐喊。
以前我在广告公司上班的时候,因为做方案总是打太极,玩套路,引起老板不满,因为这不符合老板需要、客户需求,不为老板创造利润、不为客户创造利益。老板忍耐着又培养了我半个月,见我仍不换脑,他开始换人,我背包滚蛋。
面对政府也一样,政府不换脑,就换政府。
中国地震局
http://www.cea.gov.cn/
唐山地震青龙县奇迹
http://news.sohu.com/20080527/n257095969.shtml
茅于轼 政府的首要责任:保护生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3971d0100k4y7.html
北川地震灾民首次状告中国地震局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725/22/849042_41450444.shtml
新华网 中国地震局公开年度收支预算 监测预报耗约3亿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6/29/c_12278309.htm
观众一: 你的这个片子,既然这么来做,有些事情可以做的更细致一些,当然有限制,你作为独立制片人,很多资料等等,还有很多可能吧是经费等等问题,这个很复杂的问题。现在你做得已经很不错了,你还这么年轻,我们作为老年人挺感激你这么做的,可是这个事情好像可以做得更好一些吧,因为你这种思索需要你冷静思考而不是煽情。现在我没看,就是那个以前也是画画的,那什么冯小刚,在搞个什么商业片,据说卖座挺好,我没看,还是那个徐帆演的,反正她演戏可能她演得也不错,因为我以前看过,在北京人艺看过她演得什么阮玲玉,后来我倒没怎么看过她的商业影片,就说那可能会煽情,但是你作为这片子从科学上来说,我觉得还是有些地方可能有困难吧,找不到有些资料,你能把前面那些人能找出来来说,那白头发的人他的观点还是不错,我不知道他是什么顾问什么,我搞不清楚他是做什么,好像这个人还健在吧,这是我的想法,如果用他的观点做基调的话,或者他的东西更多一点的话,可能片子的科学性跟说服力会更强。但是他作为一个顾问又是科学家,有科学家的良心这个,可能更好一些。这是我作为观众,最后还是要感谢你,在你的这种情况下,你这么年轻还说得这么清楚,已经不容易了,但总感觉呢还是不满足,因为地震是伴随着我们每个人,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这不像化妆品我可以买可以不买,这跟食品一样必须的,因为时时刻刻都要发生地震。谢谢。
王利波: 我觉得那种不满足感可能也是对片子来讲是一种好处吧,因为可能每个人总是有一个东西在心里,它没有完全被消解或者完全没有被发泄出来,他可能会采取一些自己的行动去关注这个问题,我觉得这样比片子本身带来的这种冲击更有意义。我们每个人都去关注这个问题,都去关注这个所谓的话语权和知情权,然后去做这些事情,我觉得可能比片子本身带来的更大的冲击力还是说更有意义的。
观众一: 这个我还想问您一个问题,这个片子是什么时候制作的?
王利波: 09年5月份做完的,是在08年5·12之后……
观众一: 那就是一年多了,它的上映情况怎么样?都在什么地方上映?
王利波: 就是在一些电影节上映过,然后在国内这种一些民间的放映团体,基本就是这种比较固定。
观众一: 在电影节放映的时候人家反映怎么样?
王利波: 还好吧,因为这种电影节模式比较小,观众也不是很多,反映还是可以的。
观众一:可是我觉得你这个片子可以在更大的地方放映,为什么呢?因为它涉及每一个人,不但是咱们中国人,甚至外国人黑皮肤的白皮肤的,因为涉及到每个人的生命,就像他们说的生命是最可贵的,希望你这个片子能够比较多的地方去放映,为了拯救人的生命也应该这样,是不是有阻力,在我自己简单的头脑,好像没什么阻力吧,这个中学生小学生看看也没什么坏处吧。
王利波: 我觉得可能是没有什么太大的阻力,现在可能没有这种环境或者是这个,很多这种因为在中国可能这种民间的放映团体也不是很多,全国可能数量也不是很多。我现在已经把片子传到网上去了,可能就是28号这个纪念日吧,然后我在25号想让更多人看到,就是压缩了。
观众一: 那好,祝你成功吧。
王利波: 谢谢。
主持人:非常感谢这位老师的提问,下面这位观众呢。
观众二: 是这样,我刚刚看完之后我觉得就是我们这个陈述,其实用老先生的话说,我们这个陈述设计的这个方式还有这力度我觉得正好,包括我觉得今天的放映方式也非常好。一方面吧,我觉得它的确没有用一种很强烈的语调强调某方面的事情,它同时其实恰恰把选择的自由留给了我们这些观众,让我们观众去有能力去想这个事情,而不是说随着感情往下走,最后跟这个作者得出了一个统一的答案,结果在场所有人都同一个答案,说是怎样怎样的。
同时在这样小范围的放映,我觉得也非常好,就是这样的放映给大家更多考虑的空间,同时也没有更多的冲击现在社会所谓的主流思想,我觉得如果现在这个片子现在放出去,给我的很多朋友来看,大家都会受不了这样的事情。
并是说我今天在看了电影之后有这样的想法,因为我特巧,在地震之后的时候,当时我们,因为经常接触到公关公司的缘故,我接触到一个公关协会,当时他们做了一个案例,我们内部讨论的时候,这案例是什么?就是汶川大地震发生……不好意思(编者按:这位观众有些哽咽),就是汶川大地震发生的公关稿,就是我们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媒体的宣传稿。当时很多,我们看了很多需求是来自汶川大地震之前的,当时这···(哽咽)讲完之后,几个向上年轻的孩子就产生很大的心理冲击,就意味着可能在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前的时候媒体就准备这样一个稿件了,包括总理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甚至我们那些尊敬的···(哽咽)方式。
因为我有朋友死在汶川了,可以说当时我们很难接受这样的事情。过很长一段时间,包括我们的老师,说这个事情可能我们要接受这样的现实,就是说首先政府作出了一个怎样无奈的一个选择,然后我们如果怎么样去做这样一件事情。所以慢慢之后也是接受了这样一个事情,虽然后来我们也想法设法去救那个我们的朋友,但是他不幸还是没有找到,之后又很长时间纠结在这个事情当中。现在让人欣慰的是看到这样一个电影,然后好像让我感觉到了除我之外还……(哽咽),对不起。
主持人: 没关系,这个其实跟我们大家都是相关的……
观众三:我们两个(之观众二)其实是夫妻,我昨天晚上看到了《唐山大地震》,然后今天再看这个片子,昨天是电影,其实里面是有很多小的细节没有处理好的地方,但是最后还是由感悟到,甚至一开始没有理解到的东西最后理解到了。
但是今天它是一个纪录片,我觉得它处理的方式也是非常好的,包括说画面一些场景都是用无声的形式让我们感受到,我觉得是给我们非常大的震动。然后08年就是我们的朋友最好的朋友,然后在汶川救灾,就是在卧龙到映秀这个路上就这样走了,我觉得那一两个月的时间我们是非常不能接受的。然后今天看完这个片子,我觉得真的是很珍贵,可以让我们去回顾过去。
我觉得我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可能也是我看完后最直接的一个问题,就是说现在在互联网逐渐被成为一个第五媒体这样一个时间里,我们可以做什么?因为我之前也看了一些像艾未未拍的一些像老妈提花或者是别的一些纪录片,可能我觉得要大范围去公映的话确实是还有一些阻力出现的,就是我们作为一个芸芸众生,在了解了这些事实之后我们可以做什么?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比较长期的问题吧,也希望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主持人: 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其实我们的放映我们的标题就是看在《唐山大地震》之后,然后看一下《掩埋》,就是然后在座的有哪些人就是你们看过《唐山大地震》是吗?然后还有哪些人看过可以谈一下这两部片子,做一个比较之类的。
观众四: 我问一个问题,主持人的议论,后面的同志可以再回答,我就不再评价这个电影和制片了。我想问一下就是咱们导演在制作这个片子对于整个片子构思的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刚刚我看了一下这整个过程呢,我个人的感觉你所采访的这个对象似乎他们的立场很一致,我能不能认为现在是采访的人的一面之词,你有没有接触或采访一些在整个事件中比如类似像梅世蓉,这样一个角色,他当时为什么出于这样一个考虑,做这些决定?这个有没有触及过,还是你在构思的时候就认为这些人是被你抛弃的,你就要采访那些立场那么一致的人?
然后第二个问题是,我看一下笔记……第二个问题是这样,因为你这个片子叫纪念唐山大地震(编者按:片名是《掩埋》),但是其实我看完之后呢,我知道你想表达的不过是在76年的那次,一个还有很多话想说在汶川之后,但是其实呢,我看完这个片子前百分之九十以后呢,我不知道其他人是不是跟我一样,我基本上能够感觉到心里有很多话是想,我不知道用这个词是不是合适,也想说汶川这次地震也很可能有类似的情况,但是你后面有百分之十的篇幅呢,其实真的投入一些镜头和一些采访一些话语来说这个汶川的事情,我的问题就是,是不是这样的构思会不会把片子原来那些留给观众想象的空间给直接展现出来了,而是不是片子中如果不加百分之十汶川的部分这种留白和想象空间会更有冲击力。两个问题主要这样。
王利波: 第一个问题是这样,梅世蓉最早是在我采访计划之内的,但是后来没有完成这个很可惜,但是其他的人就完全没有了,我只想采访一下梅世蓉,因为这个,我有个朋友帮我联系了,没有完成这个有点可惜。然后第二个问题我觉得,片名叫《掩埋》,不叫《纪念唐山大地震》,所谓掩埋呢,其实针对的是,地震之前发生了什么可能现在已经不重要了,地震之后倒是做了什么是我想关注的想说的,就是说信息和一些东西怎么会掩埋掉的,这个是我想说的。从我个人来讲我还是想把汶川放进来,可能我不想留那块白,而且那块白可能,片子的那块留白可能也有,但是可能不是说把汶川整个切掉,我基本是这么个想法。
主持人: 这就是您想表达的是吗?就是一个对比或者是……
王利波: 其实已经不是说有影射什么,已经很明白的在说这个是一个汶川和唐山,汶川是唐山的一个拷贝一样,一模一样的在发生,就是在前一段时间我要去重庆拍一个三峡的片子,重庆有个人,我采访他,在去之前他们要拍一个和地震的那些片子,要开一个会准备拿证据去声讨地震局,就是我们的证据已经到你那为什么不说,地震之后说什么都没有?但是在这个会的前两天可能三十几个警察从天而入就是,因为没有全到,只有两个人,一个当地的一个北京的,把这两个人抓了,一个被送回北京,关在哪我也不知道,一个在当地被关了,这是我在一个媒体上,在香港媒体上看到到的,然后这个会就没有开成。
主持人: 其实我也是第一次看这个片子,然后就像刚才这位老师说到,对于年轻人他们没有亲身经历,然后他们来看一个这样访谈式的东西,他们会是什么的感觉。刚开始我可能会觉得在做一个记录或是报告这样的,但是越到后来我反而觉得它引起我思考的是说我们政府做事的什么方式,就是我们遇到一件事情我们是怎么样去做的,本来地震这个跟地震局或者是预测是一个科学的东西,但是当我听到他说报道的时候会有很多阻力,涉及到政治的影响,然后去做这个决策会很复杂,然后让我感到有点惊讶,就是对于80后我不是特别理解这个历史,会觉得很惊讶,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考虑这么复杂,而不是直接的很纯粹的去预测或者是抢险救灾。
王利波: 因为是这样,我觉得可能这个地震预测本来就不是很过关的,事实可能存在一些争议。我这个片子也说的很明白,就是说可能确实会造成社会的恐慌和经济比较大的损失,但就是最主要的可能是一个稳定吧,像76年可能是文革,08年可能存在一个奥运,稳定压到一切,可能我觉得跟这个有很大的关系。而且现在有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就是前两天那个南京爆炸,南京爆炸就是第一时间当地的电视台去采访,然后一个官员就是问他“你们是哪里的?”,他说“当地电视台的,我们在做直播”,“谁允许你们做直播的”,是不被允许的,就是说很简单的一个爆炸事件,那今天做直播都是不被允许的。我觉得你要上升到那么大的事情,影响到世界万人的生命,这种东西被掩盖起来时很正常的,这个在我们现在这个环境里是很正常的。
主持人: 所以这个片子叫《掩埋》有这个意思吗?
王利波: 嗯。
观众五: 我想问一个问题,我觉得这个记录片,这个就是我非常喜欢,就是很冷静但是很有力感,但是我觉得就是说你在里面讲的那个知情权的一些东西,让我觉得就是说我也想唐山主要讲一部分,然后汶川,当然对于我而言更大的一个不惜,有时候我们可以做的更有力量,从历史来讲,比如说唐山地震的时候,或是怎么样,会有很多次会议不管是研究也好,你汶川现在有一些征兆可能上面知道,但是连这样的会议或者调研,甚至救援会都没有,然后唐山的时候还有一个青龙县,一个人都没有死,为什么?因为这个县委书记敢作敢当,现在的官员基本上已经不存在这样了。我刚才看的时候就在想,我想这样一个书记,就是解放战争当时,以前贫农出生,这样出来所以他不在乎,乌纱帽对于他来讲不是很重要,对于汶川来讲,假设外人知道这样的事情,他这样干了,我觉得有这样的悟性,估计后面做的这些东西做得更厉害,我觉得其实对于我而言,我觉得你看比较下来知情权一直都没有,更重要的是说连以前有的东西现在都没有,我真的很恨。
王利波:其实现在是这样,因为唐山地震的时候那个时候中国的地震预测还是说以国家地震局为主的,就是说地震局还是认可这种民间预测的,或者是它在很多地方设了各种民间预测的地点,然后呢,产生地震以后就觉得地震不预测了嘛,所以在这上面宽松度还是比较大的。唐山地震完以后呢,就是被很多民间预测就是地震完全不能预测了,整个地震预测的科学研究都被取消了,所以汶川地震的时候没有太多的像你说的各种会,因为地震局它已经不做地震预测了,那些老科学家当初还是在地震局代职的,所以他们的这些所谓工作都是属于一种公开式的地震局做的工作,汶川他们所谓的预测都是说自己在做的一些事情,他们现在是叫“天灾预测咨询委员会”,是地震局把这些科学家找过来,然后成立的一个咨询委员会,你有什么意见报给我地震局,我可能会考虑这样,他们没有这样没有任何权利去社会发布,只能报给地震局,然后他们不会有太多正规式的会议,他们只是私底下的一些研究。然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说,我在拍摄的时候确实是汶川的资料很少很少,而且这个科学家很明确的跟我说,我可以告诉你,给你讲,我给你看,但是拍摄绝对不行。就是说只能做到这一步。
观众一: 他讲的时候没让你进屋里头?
王利波: 我可以进入,但我不可以用到片子里,这个没有经过他的授权,他不允许我拍摄,就是不会用的就是。
观众一: 就是说他有明确表示,汶川以前也有过预测。
王利波: 对,他都告诉我了,他都跟我说了,像我们在聊天的时候都告诉我,但拍摄他是不允许的。
观众六:导演我想问一下,就是因为看完今天这个片子,其实心里感到挺诧异的,我记得上半年的时候也有传言说北京或者天津这一块会发生地震,然后我当时有一个朋友是在北京地震局,我就立刻给他打电话,他当时给我的答案是不可能,他说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地震预测就是在日本是在地震发生前三秒钟,他说我们国家的技术可能在一秒钟左右吧,他给我的是这样一个答复。然后呢,我看完今天这个片子我就觉得既然能够提前这么早的时间去预测,不管是民间的还是国家地震局的,那么如果能预测的话为什么国家这么严厉去控制,反正我自己不是特别能够理解吗,虽然说会造成很多经济损失,但相比如果事先能够做一些准备哪怕就是一些失误的报道但是能够挽救很多的生命,我觉得这个可能是更重要的。另外一个问题我就是想问一下,您刚刚采访的那一些比较有分量的科学家当时都是比较年轻,在76年的时候,那现在他们的职位是什么,或者是不是退休?他们为什么敢出来说这些话,就是我觉得比较好奇。
王利波: 先说第二个,他们现在已经退休了,就是刚才说的“天灾预测咨询委员会”,也不是工作,就是可能他们还在做一些预测,然后把这些意见报给地震局,他们就是说可能几十年在体制内一直没有办法说这个事情,特别是在汶川地震之后,汶川地震他们也拿出预测意见了,所以地震之后呢,他们十分气愤,死了几万人,他们也是有一些意见出来的但是没有被重视,可能是他们特别想找一个渠道来表达,这是我个人认为有这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问题就是说,因为地震预测准确率还是很低的,说实话这个,可能说如果说把这种东西作为一个就是说,像你刚才说的为什么不报,可能确实会产生社会很大的恐慌和经济损失。但是我个人认为可能说这个算是个借口吧,因为可能说这个东西你是怎么样来把这个东西来做得更好,这是省政府和科学家来探讨这个问题,你不能就是说它准确率低就不去做,因为他也谈了国外西方国家用很严谨的科学方式去预测,中国可能是像中医的方式来预测地震,国外严谨的方式可能已经体现在十几秒来预测地震,但是这十几秒我觉得很宝贵,可能会有很多人用这十几秒来逃生,而且最重要的是国外的建筑如果是能抗到八级的就是说基本是能抗到八级的,不像我们的房子,如果这个房子就是说,抗八级抗七级它的造价会差很多,所以呢我们的房子基本都达不到这个抗震度。
唐山和汶川都属于这样,就是唐山在建这个城市的时候可能是应该是达到抗7,但是国家后来给下调了,这个我也看到相关的文件了,整体就是国家觉得造价太高了,那个时候可能国家经济比较困难,就是整个下调。因为造房之前呢,找这些专家去给这个抗震的度定一个度,这个城市有没有断裂带,我们要这个房子要抗多少地震,但是出来以后国家还是下调了,汶川可能也存在这个事情。可能就是说看待在断裂带上应该可以说是抗7级盖的房子可能是6.5级,到下面豆腐渣可能3级,就是这样。所以说我们不能因为预测不准就不去做,然后房子盖布结实我们什么都不去做,我觉得这样可能有点说不过去了,总得去做一下。在日本据说是说如果地震的时候你哪都不要跑,往学校里跑,那是最结实的地方最安全的地方,我问过一个日本人,他是电影学校的,他在这里工作,他说确实是这样的,学校是最安全的,地震就往学校里跑,(主持人:在汶川就不一样,那就得离开学校。),对对,这就是我我们的差距。这个预测对我们来说比那些西方国家发达国家更重要,因为他们可以摆放在那结实,我们做不到,所以呢我觉得还是走这个比较近,一条捷径。
主持人: 我有个问题就是,到底地震它是可预测的呢,还是,因为对于老百姓来说我们只是看到灾难或者是那种后果,但是我们没法知情,就是很科学的东西我们没法,就像上面提到很多专业的用语都是我们从来没有听过的,我就想知道一下,如果可以去采访到很内部的人他们可能会说一些究竟可不可预测或者是预测到什么程度。
王利波: 地震其实如果说绝对的说可预测、不可预测都是不正确的,我觉得,因为从我的了解地震预测准确率最高的是黄向宁吧,他的预测方式可能联合国给做过测评是百分之三十,这个是全世界最高的了,但是相对来讲失误率还是比较高的,就是说完全不能够预测也是不对的,因为这之前确实;但是出现的异常都是一样的,包括水、动物或者天气、气候都是很多的异常,所以说我觉得这个工作我们的政府和科学家要做的事情,这种预测到底是说能够预测到什么程度而且它的准确率有多高?应该尽量的公开,让老百姓去知道,老百姓可能会有他的心里底线去选择我是信是不信,我觉得可能这个是一条应该去走的路。
观众二:我觉得地震可能只是一个现象,就是当它的震级达到一定程度损害够大的时候大家可能才会去注意到它,那其实背面的本质我觉得是每个人对自己所拥有的东西以及对良心的这样的一种权衡,那我觉得我们其实可以自己去扪心自问一下自己就是在每次做的抉择的时候是不是都真的对得起自己。那我看过那个汤因比和池田大作的对话,他说七几年的时候那个预测说,伦理已经到了一个非常现代容貌随时会到来,而且非常危机的那样一个时代,而且认为拯救世界的这么一个契机是在中国,而且,我也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06年的央视的陈大惠做的“和谐拯救世界危机”,里面有做了一个案例,就是汤池小镇,···是不是真的要有那种五千年以前的弟子规,这样一种来约束大家,或者说来进化你的心里才能够真正的达到拯救自我或是怎么样一种状态。
其实我前面说了那么多,我问的问题,问两个,一个就是刚刚我说的就是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一个其实就是互联网越来越普及而且已经成为一个媒体了,它也在一个监督范围之类。第二个我想问的就是到导演您做完这个片子之后,您还有其他的动作吗?
王利波:您是指?地震的?
观众四: 也可以是地震也可以是别的方面,我相信您在做这个片的时候你是有做很多思考的,但是我相信不可能只是做完片子之后让大家去思考,我觉得这是个一系列的事情,并不是做完之后大家看一下就ok了。
王利波:你是指下面的动作,还是最近新关注的片子?
观众四:其他的片子或是组织一些问题的探讨或是可以真正的落到实处。
王利波: 没有,有关地震的我只是个人在关注,而且……
观众四:或者说类似于你们这样的导演之间有没有互相的沟通,做一系列这样的东西,比如说您跟艾未未之间有没有合作或是怎么样?
王利波: 没有,下一部片子跟地震又没有关系了。
观众四: 您的意思就是说做完了让大家去看去思考就可以了是吗?
王利波: 其实我这个片子地震只是一个事件、一个现象,我通过片子还是想让大家就是说我们的知情权和话语权,地震能不能预测这是科学家和政府要做的事情,我们有权利知道在地震前地震后发生了什么,我们有权利去说有去权利去知道这个事,这是我最想说的,因为我觉得这个问题解决不了预测,能不能预测完全解决不了,它的问题排在知情权和话语权的后面,如果你没有权利知道没有权利说的话,你没有办法去讨论能不能这个,我觉得这个问题是最重要的。
观众四: 我觉得因为片子讲的很清楚了,是可以预测的虽然没有非常准确,但它是大范围之内可以预测的,就是说我们看完之后是有被震撼到,然后也会觉得很愤怒很激动,但是我们真的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王利波:我觉得可能每个人该做自己做的,去争取应该得到的东西,应该得到的权利,每个人如果都这么做的话我觉得有些事情会改变的,因为有些事情都是从个体改变的,像你说的我不知道那个什么,我觉得不可能了已经,我觉得人类想改变它需要一个大的毁灭,(主持人:您说的是2012吗?),2011我都无所谓,我不在乎这个东西,就是说我觉得人类已经没有这个进化的能力了,它已经进化不了了,它现在堕落到这个程度已经是就是到了毁灭的一个过程,它需要一个毁灭然后重新再来,这是我的观点。然后再这个毁灭之前,按你的内心你所谓的道德去做事,应该做什么我应该得到什么,应该就是说付出点什么,我觉得这是每一个人按他自己的标准去做,当然这个标准高低不一样,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去做,因为我觉得有时候数量会压倒质量来解决一个问题的,一个问题十亿人都去关注的话比一个记者比一个央视会它要会解决很大的问题,一个很大的问题是通过一个小小的个体来出发来改变的。
主持人:其实我们做这些放映然后让众多观众提了这些问题,我觉得已经达到了《掩埋》的效果。
观众一:这个我要批评你,你的影片很积极,你的观念不是很积极,这是不对的,你这么年轻,我年纪很大了还很积极觉得现在还有希望,你这么年轻对于你的影片很正确很积极,可是你那种悲观主义的逃避式的观念我要批评,作为长辈,希望你还要积极进取,当然我看懂了,这个片子不是地震,地震只是现象,最主要说白一点,咱们应该知道这个主要的,知道了社会就能进步,是不?采取像日本自己训练自己保护这是主要的,但是政治改革,中国政府的政治改革还有些地方,希望你的影片有机会传到那儿,让他们也知道知道很多事情,他们不是要嘴头上唱的要什么政治透明度,其实很多事情可以改变。
主持人: 依靠大家的口口相传,非常感谢长辈的批评,我们现在就是交流的时间大概已经结束,然后如果有需要其他问题可以私底下跟王导演在咖啡馆坐一下,私底下跟他交流,非常感谢大家。
现象网专稿,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整理:现象放映
责编:107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