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赚的是买菜的钱,操的是卖粉的心--关于纪录片《排骨》

2010-08-02 23:53:13   来自: 长川
  文/Clyde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3562ff0100kt8k.html
  
  纪录片《排骨》我是7月初的时候看的,看完影片后,我就打算写这篇文字了,可是因为太懒,我竟然拖到了8月。再不写,估计再也找不到写的感觉了。
  
  
  
  1、“我只是一个电影发烧友”
  
  
  
  排骨,深圳著名的“卖碟的”,深圳的文青,很少有不知道排骨的,很多人都是他的熟客。我其实不认识排骨,因为我来深圳后,极少去实体店买碟,我一般通过南京的萧遗憾留碟,攒到一定程度,就让他给我邮寄过来。萧遗憾的星辉音像碟很全,又每天发碟报,我不出门即可买碟,何乐而不为?我虽不识排骨,但看片那天,在场的许多人都是排骨的顾客和朋友,我也跟着觉得跟他熟稔了。再说,影片的拍摄时间是2005年,那时刚好是我收碟的高峰期,排骨卖的碟,许多我都有,记忆犹新也。
  
  去年年底,在深圳的“平安百日”行动中,排骨的“窝点”不幸被端,他也因此被捕。当时,深圳“第一现场”报道了此事,采访排骨时,排骨说:“我只是一个电影发烧友。”但警方称,一本账簿出卖了排骨。警方又称,排骨卖的影碟中有不少色情淫秽影碟。排骨称,欧美的电影有不少是这样的。窃以为,排骨所言甚是。排骨出来后,不再卖碟,改卖服装,至今仍生活在深圳。放映影片当日,导演刘高明本打算请排骨亲临现场与观众交流,奈何排骨要看铺,来不了。
  
  又据消息称,排骨最近当爹了,我在此向不曾谋面的排骨送上祝福。
  
  
  
  2、“这是一个对任何人都没有伤害的年轻人”
  
  
  
  语出导演刘高明的好友之妻。排骨被抓后,这位仗义的女子在博客上如此支援排骨。
  
  排骨是个“卖碟的”,从他被抓的事实来看,他应该没有在工商、税务那里登记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排骨是违法了的。另外,他卖的碟,基本都是来路不正的,他间接侵犯了美国N大电影公司等机构的版权,这一点,他也违法了。除此之外,他应该没有伤害到其他人。排骨弱弱地伤害了强大的政府机构和富得流油的电影机构,却造福了千万影迷,因此,排骨功大于过,说他是一个对任何人都没有伤害的年轻人,基本属实。
  
  
  
  3、电影民工
  
  
  
  某著名电影人说,他其实是一个电影民工。
  
  电影制造业里面,确实有很多民工,比如群众演员、送外卖的,等等。如果说电影是团队合作的产物,这些民工也是团队的一部分,而且,他们是如假包换的电影民工。
  
  我们知道,那位自称民工的著名电影人,有自嘲,但更多的是自诩,以此表彰自己为电影事业所做出的贡献。
  
  排骨也是一位电影民工,他以独特的方式传播电影。
  
  影片中,排骨提到,《茉莉花开》的导演侯咏也到他那买过碟。除了侯咏,还有很多知名电影界人士光顾过他的小店,他多好地服务了我们的电影事业啊。
  
  排骨卖碟后,算是一个小商贩了,严格来说不属民工。但平时我们说民工,其实也包括排骨这样的小商贩的,而且,排骨是农民,曾打工,货真价实的民工出身。
  
  排骨是我们的电影民工。
  
  
  
  4、品牌与专业
  
  
  
  影片中,排骨多次提及,他卖的是品牌碟,跟街边货有天壤之别。有顾客问,排骨你怎么不卖压缩碟?排骨嗤之以鼻。
  
  常年买碟的人,不可能不知道盗版碟其实是有品牌与杂牌之分的。我们耳熟能详的品牌碟商有WX(威信)、EE(英皇)、CJ(创佳),等等。在D9尚未完全普及的时候,ZS(中盛)、USJ(优视觉)等也是很著名的品牌。排骨卖的碟,一般就是若干个大品牌的碟,质量保证,制作精良。
  
  有经验的碟友,一进一家碟店,看看老板卖什么碟,怎么分类,就可以知道这位老板是否专业了。排骨,无疑是一位专业的“卖碟的”。
  
  排骨对塔可夫斯基、伯格曼、费里尼等电影大师的影片非常熟悉,什么时候出过什么片子,他都记得一清二楚。其实,排骨基本上是不看他们的影片的,他说以他的文化程度,他也看不懂,他喜欢看的是周星驰和赵本山。排骨之所以了解大师们的影片,是为了更好地为顾客提供专业的服务。
  
  影片中,有一场是拍排骨刻苦钻研电影大师的戏。话说排骨进了一位大师的碟(谁我不记得了),但他不了解这位大师,于是,他拿起一本电影工具书,查找这位导演的资料,经过一番努力,排骨终于找到了这位大师的资料。排骨很高兴,对着书念念有词,我估计他已经记下这位大师所导演过的影片了。
  
  排骨的文化程度有限,他不看大师们的作品,情理之中,但他刻苦钻研的精神,在“卖碟的”中间是非常少见的,也正因此,他得到了广大电影发烧友的尊重,发烧友们都愿意交他这个朋友。
  
  
  
  5、“赚的是买菜的钱,操的是卖粉的心”
  
  
  
  大学毕业后,我的绝大部分碟都是从南京的星辉音像(原为“菲林馆”,分家后,萧遗憾等人另立山头,并改名“星辉音像”,我很久不在菲林馆买碟,不知其是否仍然存在)买的,我一般通过QQ与萧遗憾联系留碟、发货事宜。
  
  有一段时间,萧遗憾把他的QQ签名改成了:“赚的是买菜的钱,操的是卖粉的心。”确实,“卖碟的”都不容易,每天担惊受怕的,也不见得会发财——厂家与批发商倒是发财了,而且他们一般会有保护伞罩住。
  
  影片中,排骨也称卖碟不过混口饭吃。这是实话,排骨并没有因为卖碟而变得富足,每年能赚几万块就很不错了,在深圳这个地方,不要说买房,就是养家糊口还得掂量掂量。后来排骨改行卖服装,一方面也许是被抓后卖碟难了,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卖服装也许更稳妥、更赚钱。
  
  “卖碟的”,不管是出于个人爱好,还是出于混口饭吃,或者兼而有之,他们都非常不容易。“赚的是买菜的钱,操的是卖粉的心”这句话绝对是一个现实,一个严重不对称的现实。
  
  在此,我对战斗在前线的“卖碟的”表示我私人的敬意。
  
  
  
  6、《排骨》与我的淘碟往事
  
  
  
  《排骨》勾起了我对淘碟往事的回忆。那些卖碟的场景,那些碟,我都太熟悉了,我仿佛回到了现场。排骨也让我想起了南京的一位“卖碟的”,他们太像了,都是极富专业精神的“卖碟的”。
  
  下面是我的淘碟简史。
  
  我从初中开始买碟,那时候主要是VCD,DVD也出来了,但不多见,而且DVD机尚未普及。中学6年,我买碟不多,倒是租过不少,一张碟租一次一块钱,两块钱就可以看一部电影。
  
  2002年,我高中毕业,到南京上学。那时候正是DVD开始普及的时候,我记得02年的时候许多碟店还有大量的VCD出售,到03年中,VCD基本绝迹了,从此进入DVD时代。
  
  03年的时候,品牌这个东西也逐渐发展成型,开始有了“口碑”,但杂牌仍然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到04年,大量杂牌货被主流碟店淘汰出局,到05年,品牌站稳了脚跟,从此,若干个大品牌统治了DVD市场,杂牌货只能沦落到“企街”(粤语,指在街边拉客的妓女,此指碟中街边货)。至今日,蓝光入场已经有一段时间,但DVD仍然是主流,我估计5年后蓝光才有可能取代DVD(这主要原因是成本与价格的博弈)。
  
  02年到03年,我仍然买过一些VCD,但03年中开始,我紧跟市场大流,只买DVD了。其时,我家里已经有了DVD播放机,我的电脑也配备了DVD光驱。
  
  03年到04年,因为手上钱不多,为了达到观影最大化,我主要买D5,那时候市面上D5碟也还比较多。04年,我开始往D9上靠,而且开始专注于几个大的品牌。到05年,我买的碟中,D9成了主流,D5主要是买中盛(以出画面不怎么好的文艺片为主)和优视觉(出了大量邵氏电影)的了。06年往后,我基本不买D5碟了。
  
  今年五一,我买了蓝光机,从此步入蓝光时代。但在收碟方面,我仍然主要收DVD,因为蓝光碟的价格还没有降到我可以坦然接受的程度。
  
  而我的淘碟往事,主要集中在南京的四年,以下详记之。
  

2010-08-03 20:30:43  卢志新

  这样的影评,喜欢看
  

2010-08-03 21:33:54  王我 (兲朝)

  同意LS。
  看的是排骨的日子,说的是自己的生活。
  “赚的是买菜的钱,操的是卖粉的心”──与在这里的大家共勉。
  

2010-09-08 20:04:57  卢志新

  黄牛田的导演,顶一个
  

2010-09-10 23:54:49  幻之光 (北京)

  写的好,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重庆超霸音像的老太婆。对各种艺术电影也是如数家珍,自己还专门做了个目录,各个名导,各个电影节,归类很是专业。我的很多藏碟都是在她那里淘的,后来查的严了就转入地下在自己家里卖,进门还得对暗号,要说一个大师的名字才能放你进去,哈哈。。据老太婆称,和周传基关系很铁。 似乎总是有一些这样的人。 对了,老太婆还有个别号,号称重庆摇滚教母。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灌水/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