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王小鲁:实践社往事

2010-07-01 15:09:11   来自: fanhallfilm
  (现象网转载)
  
  
  
  当年的观片环境如何?一是小西天的电影资料馆每周定期放映两场国外电影,再就是大使馆会偶尔放送本国影片。重要的资源都在电影学院,但即使对专业学院来说,某些方面的资源也不如今天某些影迷的资源丰富。电影学院标准放映厅里每周一到周三有电影观摩,但一般是国产商业片和好莱坞有限的片源,周传基教授当时说,如果把电影学院的片单拿到国外,会让人笑话的。学院有一个拉片室,曾被目为圣地,但其中的许多外国片没有翻译,且观看时间有限制。有一次,朱传明为了看《遒山节考》,先去查郑雪来的《电影鉴赏大辞典》,了解了影片大意,然后来到拉片室,当他看到影片里兽交的画面,十分激动,觉得太有创造力了。实践社之前,电影学院在1997年还有一个“道光电影小组”,正是朱传明、杜海滨等人创办的,这几个人是班里年岁较大的,也是因为当时没有实践的机会,于是就一起交流并群策群力找片子看,然而片子并不容易找到。有一个学生从留学苏联的导师那里弄来了一套塔可夫斯基全集,他们十分羡慕,可惜没有翻译,而且拥有者并不总是“众乐乐”,让人觉得苦闷。后来有了一个实践社,朱传明说,那可是一件令人振奋的大事。
  
  片源始终是最重要的。1999年,杨子在资料馆遇到一个叫潘剑林的人,他有一套从台湾那里搞来的艺术电影,据说那是国内最为完整的文艺电影,有600多部。杨子等人花高价从他手里买来了近200盘,其中有戈达尔和布列松的全集。那都是繁体字版本,是台湾译自日本,而日本又译自欧洲的。这其中更有离奇的故事,可见国家在公共文化事业上的愚钝和失职。潘剑林乃甘肃临洮人,学经济法的,后来搞过运输和房地产,一次他结识了个算命师傅,谈得投缘,就到了师傅的家里,发现了整架子的电影录像带,包括众多中国独立电影,他看了阿巴斯的《樱桃的滋味》和贾樟柯的《小武》,深受震撼,于是和电影结缘。不久后,当朱传明来到潘剑林在天通苑的家,看到他家里也堆满了整架子的电影,柏格曼的作品全有,“简直是羡慕死了”。因此,实践社最早的电影资源,并非来自电影学院,而是来自于上述崎岖的路径。学院保护资源不外泄,据说当年戴锦华在电影学院教书是是禁止旁听的,有外省人慕名前来,也被她拒之门外,后来她去了北大教书,教室里挤满了旁听生,她却微笑着欢迎。电影学院拉片室也是其资源独享的重要部分。
  
  开始的时候,杨子们在电影学院北边的黄亭子50号酒吧聊天,这个酒吧最早是诗人简宁开的,经常做些文学活动。后来的老板老林在美国呆过,“我们有时候聊天跑那里去聊嘛,他说你们在我这可以搞个活动,这种活动在美国很常见,在中国可能不算常见。”于是他们就经常在这里放片子,直到次年愚人节才宣布成立实践社。如今已是资深策展人的张亚璇说她第一次知道实践社的消息,是在北师大学生宿舍门口的海报上。海报上写的是放映塔可夫斯基的电影。根据记载,实践社成立当天放映的是塔可夫斯基的《压路机与小提琴》,其实还有两部短片,一部是杨超的《待避》,那一天王小帅、管虎都参加了。这个社团的成立,标志着他们的电影活动由内部转向对社会开放。
  
  与实践社几乎同步的南方观影团体缘影会,最初的成立也是因为有了电影录像带。创办者欧宁当时生活在深圳,他去香港时结识了香港影评人舒琪,舒先生当时买了一些欧洲电影的版权做中文发行,欧宁于是拿来在南方做酒吧放映。可以看到,南北两大民间电影社团的文化资源线路图堪称曲折而宏伟。但是,当这些社团所依赖的资源迅速普及的时候,许多活动的价值就消失了。1993年中国生产出第一台VCD,97年以后逐渐在家庭中普及,盗版光碟随之兴起。1999年,SONY率先生产出DVD,这是一种高清晰度的光碟技术。之前看录像带——如国外某学者所言——就如同看出土文物。录像带的影像重影、变形、糙点多,对于大众来说是折磨,却同时也增加了人与电影的距离感,高清晰度的 DVD 光碟使观影变成一种享受,也变得平易,当此时,影迷文化得以迅速培养,发烧友一般能拥有数千张艺术片光碟,而电影学院的拉片室此时门可罗雀。在实践社成立的2000年之前,我们已经能够在市场上买到一些艺术电影的DVD。但是那需要有心人去沙里淘金,实践社则使这些电影较为方便的到达了观众眼前。
  
  在此情势下,实践社很快就由播放国外艺术片转向播放中国未公映的独立电影,这个时候的观众比播放外国片更多。中国独立电影自1989年后诞生以来,无论民间纪录片还是第六代的作品,大部分没有得到国内的公开放映,整整十年处于被雪藏的状态。张亚璇说:“实践社是第一个开始放独立电影的社团,其它的可能都没有这些条件。虽然101(上海的一个电影小组)更早,缘影会的活动也不错,但是他们没有这个条件,当时主要的几个组织人在电影学院,在北京又很容易联系到那些导演,还有当时第六代导演的作品。实践社是第一次把他们放到公共空间里,哪怕当时是一个酒吧,在这个方面,它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0-07-01 21:00:47  Mario

  好看
  

2010-07-02 15:12:51  王我 (兲朝)

  还记得当年看南方周末报道首届中国独立映像节,在火车上,心里七上八下。后来果然不见第二届。
  

2010-07-03 11:15:54  卢志新

  史海钩沉,作为年轻人(哈哈),受益匪浅
  

2010-07-04 00:44:38  尤普生 (邯郸)

  应该有一本全面梳理中国独立电影的书了
  

2010-07-09 06:16:20  太行樵夫

  实践社的出现,其实就是有电影梦想的年轻人大着胆子向贵族电影说不!
  

2010-07-09 10:29:51  卢志新

  看了这篇文章,很想知道一些实践社的八卦,哪位透露透露哈
  

2010-07-13 00:59:00  程殊语

     电影不是有钱人玩的游戏,只是谁的钱多,谁就拍电影了。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