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电影节
档案
影片
影人
电影节
基金
机构
群组
新闻
成员
活动
您好,请
登录
或
注册
【译文】谢枫: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到北京
2010-06-23 14:56:38 来自: fanhallfilm
(现象网译文)上个月我参于了俩个与中国纪录片相关的电影节,它们集中展示了中国独立纪录片的力量、生机与多元。第一个是阿根廷独立电影节(BAFICI),这当中有一个由我策划的近期中国独立纪录片单元,旨在简略回顾过去俩年内所谓的中国独立制作,我共选了8部影片(但是要选20部的话就容易多了),它们代表了在今日中国我所谓的“激进”纪录片制作中的不同发展方向(这里我泛化了“激进”的定义,既包括形式上又包括内容上的)
《
神衍像
》 毛晨雨 2009
《
现实是过去的未来
》 黄伟凯 2009
《
老妈蹄花
》 艾未未 2009
《
废城
》 赵大勇 2008
《
小李子
》 于广义 2008
《
麦收
》 徐童 2008
《
龙哥
》 周浩 2008
《
秉爱
》 冯艳 2007
阿根廷媒体和电影节观众更多关注的是影片的政治层面:其中一篇由阿根廷的超级评论员昆汀(Quintin)用西班牙语为《人物专访》杂志(杂志名西班牙原文Perfil,英文同意词为profile)所写的文章堪称典型。我同时尝试着突出影片在形式和风格上的创新,并且开始引导观众远离政治而转向关注个人。详情参见下文中对当代中国电影中蓬勃发展(现在所有事情都在不可思议的高压里用中国特色的速率发生)的个人题材中几个新迹象的介绍。
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到宋庄,北京以北
第七届中国纪录片交流周海报
最近刚刚结束的第七届中国纪录片交流周让我给BAFICI的片单看上去又老又旧。今年宋庄选择的作品大多数是我第一次碰到的新导演新作品的首映。由朱日坤、王宏伟和应亮组成的选片团给出了一个很有趣的片单:十部竞赛长片和十部非竞赛作品。另外展映的作品还有吴文光的最新作品、瑞士纪录片单元、韩国导演金东元回顾展以及一批新加坡独立纪录片。
宋庄,作为一个独立电影的机构和社区每年都有着鼓舞人心的发展迹象。今年的基础设施发展鼓舞人心:舒适的指定咖啡馆(和之前艰苦的环境相比)可以作为导演、策展人、记者以及观众的第二会面空间,他们可以花上几个小时谈论刚刚看到的影片,而此时咖啡馆则可以提供必需品——各种饮料。另外咖啡馆里也有一批中国独立纪录片DVD出售。
电影节方面,身处地下室、设施齐全的现象影院投影质量不断完善,不过宋庄艺术中心的放映设施依旧水平线以下。我非常高兴地听到朱日坤的现象影院设备会进一步完善,并且第二间影院正在动工中。他们还打算建一座旅馆作为配套设施为电影节的观众提供住宿,这座宾馆还有另一个用途是可为去年成立的栗宪庭电影学校的师生们提供住处。
每年宋庄的国外观众的规模和数量均有增加扩大,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几个非竞赛单元的参与者外,每个单元都会有几位海外嘉宾,据我计算今年就有三位国际发行公司代表参加了宋庄的放映。这非常令人惊讶,我认为这显示了中国独立电影在海外已经弄出了一些响动(Buzz)。
回到电影上来,今年入围新导演的作品质量整体颇高,而我认为脱颖而出的全部都是女导演的作品。今年的大奖获得者是经验丰富的季丹的《
哈尔滨旋转楼梯
》。她采访了俩位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现在其中一位穷病困苦,另一位身处中产阶层却压力丛生,他们的生活与哈尔滨的城市符号相映成辉。
新导演黄眉的作品《
长川村小
》看上去只是一部关于农村教育和贫穷问题的朴质电影。她拍摄了一位极富魅力的知识分子,拥有政治觉醒却又可悲地失败的四川老师,她对于自己拍摄对象的诚挚和尊敬使她的电影充满了对贫苦的抒情,这份情怀把它每分钟个人生活的影像和政治失权与经济不独立这样更大的事件紧紧相连。
刘蘅的《
回到达县
》同样聚焦四川的学校,这部嘈杂、粗糙但是有的时候令人震惊地野性勃勃的电影可看性非常强,它讲述了一群城镇化了的七年级的学生跟他们的老师、家长以及互相之间对抗的故事。
最有野心也最具陌生感的史诗镜头(epic scope) 和口音的是杨弋枢《
路上
》。她本来是想跟着一对司机穿越南部中国拍摄一部公路纪录片,没想到遇到了中国百年不遇的雪灾,最后他们的旅程变成了一场无法动弹的冰雪噩梦。
如果这次有观众奖,那得主应该是由男性导演张赞波拍摄的《
恋曲
》。这部影片时髦又漂亮,出奇地诱人,就像是有着中国角色的电视真人秀。张赞波拍摄了一位年轻KTV小姐和她糟糕的男友之间极端隐私化的故事,这个男人的油腔滑调众人皆知,只有她上了当。张赞波用高清摄影机不动声响地记录下了这段感情的崩溃和俩人间惊人的关系。
技术和道德问题在我们这个后电影时代(post film session)一再出现。这一次许多电影的时长都超过三个小时,王兵的作品大都是这样。当然拍摄对象值得这样时长跨度。但是好像把这么一大批超长电影交给严厉的剪辑师也不是说没好处的,自由可以是交出剪辑权的自由;独立也可以意味着影片从导演控制中独立;保存和编录一个即将消失的事实确实意味着所有的素材都有档案价值,但这不必要,也不能总这样。
我这里留了一个最近的热门话题以待讨论。那就是一个独立纪录片作者在拍摄前、拍摄中、拍摄后拍摄对象的知情权到底有多少?拍摄对象到底拥有多大的权利?到底持摄影机的人与被捕捉与暴露生活者之间不平等的关系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当电影制作时对这些概念的界限要不模糊要不深具攻击性时,观众是否也在剥削,观众是否也是共谋的窥淫者?宋庄出现的更加私密化的影像提出了这些问题,它们急需进行讨论和重新论证。
我想要提一下今年在宋庄最奇怪的俩部电影,它们都有些像是实验/虚构/表演/纪录片,并且都是由男性导演,俩部影片轮番轰炸,令我期待会不会有更多。 舞者李凝的《
胶带
》 ,是自我解剖的3小时史诗。他的舞台艺术,和他注定失败的城市舞者游击队,疯狂混乱,但瞩目不断。 新导演薛鉴羌大胆的夜之诗篇 《
火星幺宗合症
》 则既是审美视像的幻觉,也是在道德上令人气愤的纪录片。
这一切都证实,中国独立纪录片的未来仍然是光明的、多元的、良性有争议的,并且始终充满了惊奇。
原文链接
http://dgeneratefilms.com/chinese-cinema-events/shelly-on-film-from-buenos-aires-to-beijing/
现象网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原文:谢枫 Shelly Kraicer
翻译:陆梦婷
责编:107CINE
分享到:
相关链接:
推荐给朋友
关注此话题
你的回应...
请先
登录
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返回电影节广场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中国纪录片交流周
《神衍像》 毛晨雨 2009
《现实是过去的未来》 黄伟凯 2009
《老妈蹄花》 艾未未 2009
《废城》 赵大勇 2008
《小李子》 于广义 2008
《麦收》 徐童 2008
《龙哥》 周浩 2008
《秉爱》 冯艳 2007
阿根廷媒体和电影节观众更多关注的是影片的政治层面:其中一篇由阿根廷的超级评论员昆汀(Quintin)用西班牙语为《人物专访》杂志(杂志名西班牙原文Perfil,英文同意词为profile)所写的文章堪称典型。我同时尝试着突出影片在形式和风格上的创新,并且开始引导观众远离政治而转向关注个人。详情参见下文中对当代中国电影中蓬勃发展(现在所有事情都在不可思议的高压里用中国特色的速率发生)的个人题材中几个新迹象的介绍。
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到宋庄,北京以北
第七届中国纪录片交流周海报
最近刚刚结束的第七届中国纪录片交流周让我给BAFICI的片单看上去又老又旧。今年宋庄选择的作品大多数是我第一次碰到的新导演新作品的首映。由朱日坤、王宏伟和应亮组成的选片团给出了一个很有趣的片单:十部竞赛长片和十部非竞赛作品。另外展映的作品还有吴文光的最新作品、瑞士纪录片单元、韩国导演金东元回顾展以及一批新加坡独立纪录片。
宋庄,作为一个独立电影的机构和社区每年都有着鼓舞人心的发展迹象。今年的基础设施发展鼓舞人心:舒适的指定咖啡馆(和之前艰苦的环境相比)可以作为导演、策展人、记者以及观众的第二会面空间,他们可以花上几个小时谈论刚刚看到的影片,而此时咖啡馆则可以提供必需品——各种饮料。另外咖啡馆里也有一批中国独立纪录片DVD出售。
电影节方面,身处地下室、设施齐全的现象影院投影质量不断完善,不过宋庄艺术中心的放映设施依旧水平线以下。我非常高兴地听到朱日坤的现象影院设备会进一步完善,并且第二间影院正在动工中。他们还打算建一座旅馆作为配套设施为电影节的观众提供住宿,这座宾馆还有另一个用途是可为去年成立的栗宪庭电影学校的师生们提供住处。
每年宋庄的国外观众的规模和数量均有增加扩大,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几个非竞赛单元的参与者外,每个单元都会有几位海外嘉宾,据我计算今年就有三位国际发行公司代表参加了宋庄的放映。这非常令人惊讶,我认为这显示了中国独立电影在海外已经弄出了一些响动(Buzz)。
回到电影上来,今年入围新导演的作品质量整体颇高,而我认为脱颖而出的全部都是女导演的作品。今年的大奖获得者是经验丰富的季丹的《哈尔滨旋转楼梯》。她采访了俩位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现在其中一位穷病困苦,另一位身处中产阶层却压力丛生,他们的生活与哈尔滨的城市符号相映成辉。
新导演黄眉的作品《长川村小》看上去只是一部关于农村教育和贫穷问题的朴质电影。她拍摄了一位极富魅力的知识分子,拥有政治觉醒却又可悲地失败的四川老师,她对于自己拍摄对象的诚挚和尊敬使她的电影充满了对贫苦的抒情,这份情怀把它每分钟个人生活的影像和政治失权与经济不独立这样更大的事件紧紧相连。
刘蘅的《回到达县》同样聚焦四川的学校,这部嘈杂、粗糙但是有的时候令人震惊地野性勃勃的电影可看性非常强,它讲述了一群城镇化了的七年级的学生跟他们的老师、家长以及互相之间对抗的故事。
最有野心也最具陌生感的史诗镜头(epic scope) 和口音的是杨弋枢《路上》。她本来是想跟着一对司机穿越南部中国拍摄一部公路纪录片,没想到遇到了中国百年不遇的雪灾,最后他们的旅程变成了一场无法动弹的冰雪噩梦。
如果这次有观众奖,那得主应该是由男性导演张赞波拍摄的《恋曲》。这部影片时髦又漂亮,出奇地诱人,就像是有着中国角色的电视真人秀。张赞波拍摄了一位年轻KTV小姐和她糟糕的男友之间极端隐私化的故事,这个男人的油腔滑调众人皆知,只有她上了当。张赞波用高清摄影机不动声响地记录下了这段感情的崩溃和俩人间惊人的关系。
技术和道德问题在我们这个后电影时代(post film session)一再出现。这一次许多电影的时长都超过三个小时,王兵的作品大都是这样。当然拍摄对象值得这样时长跨度。但是好像把这么一大批超长电影交给严厉的剪辑师也不是说没好处的,自由可以是交出剪辑权的自由;独立也可以意味着影片从导演控制中独立;保存和编录一个即将消失的事实确实意味着所有的素材都有档案价值,但这不必要,也不能总这样。
我这里留了一个最近的热门话题以待讨论。那就是一个独立纪录片作者在拍摄前、拍摄中、拍摄后拍摄对象的知情权到底有多少?拍摄对象到底拥有多大的权利?到底持摄影机的人与被捕捉与暴露生活者之间不平等的关系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当电影制作时对这些概念的界限要不模糊要不深具攻击性时,观众是否也在剥削,观众是否也是共谋的窥淫者?宋庄出现的更加私密化的影像提出了这些问题,它们急需进行讨论和重新论证。
我想要提一下今年在宋庄最奇怪的俩部电影,它们都有些像是实验/虚构/表演/纪录片,并且都是由男性导演,俩部影片轮番轰炸,令我期待会不会有更多。 舞者李凝的《胶带》 ,是自我解剖的3小时史诗。他的舞台艺术,和他注定失败的城市舞者游击队,疯狂混乱,但瞩目不断。 新导演薛鉴羌大胆的夜之诗篇 《火星幺宗合症》 则既是审美视像的幻觉,也是在道德上令人气愤的纪录片。
这一切都证实,中国独立纪录片的未来仍然是光明的、多元的、良性有争议的,并且始终充满了惊奇。
原文链接http://dgeneratefilms.com/chinese-cinema-events/shelly-on-film-from-buenos-aires-to-beijing/
现象网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原文:谢枫 Shelly Kraicer
翻译:陆梦婷
责编:107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