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从独立电影人到观众——现象网发布2009年度中国独立电影年度报告

2010-05-31 20:02:34   来自: fanhallfilm
  

  (现象网报告,欢迎转载)本年度报告包含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部分独立电影人,包括策展人、民间放映组织者、影评人、导演的文章,一定程度上呈现当下独立电影人的思考。这不是什么学术论文和报告,我们试图尽量保留这些电影人在写这些文章时最直接的情绪和状态,所以你将会看到不同的文体,不同的格式,不同的字体等多样化的内容。第二部分,试图通过数据揭示当下中国独立电影的现状,包括独立电影观众的情况、制作环境、民间放映、作品情况等;第三部分,附录。
  
  本报告没有做所谓严肃科学客观充分完整的学术研究的企图,仅在于现象网自身的能力及视野所及进行一定程度的整理,但求能够为有兴趣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之用,为独立电影人和观众提供互相之间的对比参照;谨希望可以引起各位关于独立电影核心价值的思考,关于独立电影传播的思考,关于独立电影和观众及外部世界之间的关系的思考。
  
  文章部分由四个部分构成:策展人文章、民间放映组织者、影评人文章、导演文章以及现象网“被删除”的两篇访谈文章。现象网邀请独立电影人撰写关于2009年的所思所想,作者们的文章都是在这出发点上提供给现象网的。
  
  点击下载完整版年度报告:PDF版 电子杂志版
  
  报告的主要目录(本文将刊发19位作者的文章,文章为现象网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一部分 文章
  张献民:万岁万岁万万岁!
  郑正:CIFVF业余电影节
  朱日坤:中國的獨立紀錄片概貌
  范坡坡:“我们要看同性恋电影”
  向阳花:二OO九年度中国电影观察报告
  王小鲁:独立电影活动与中国社会心理秩序
  丛峰:随想
  冯艳:2009,《秉爱》在日本
  符新华:一份后集权社会“盛世” 断裂影像存档
  顾桃:答问
  胡新宇:我的偏见——09回肠语
  林鑫:沉浮在时代的洪流中
  毛晨雨:自我迷信
  史杰鹏:随笔
  汪浩:博文-尼翁记
  王笠人:荒腔走板的逃遁
  吴昊昊:答问
  于广义:随笔
  张赞波:《天降》和我的2009
  被删除的访谈之《上访》导演赵亮访谈
  被删除的访谈之《克拉玛依》导演徐辛访谈
  第二部分 数据
  一、 独立电影观众的调查数据
  (一)观众的基本情况分析
  (二)观众对独立电影的接触及看法
  (三)观众的观影习惯
  (四)独立电影的商业可能
  二、 独立电影制作设备调查数据
  三、 现象网的相关数据
  (一)2009年独立电影年度事件
  (二)独立电影民间放映的情况
  (三)中国国内独立电影节的基本情况
  (四)观众通过何种方式观看独立电影
  (五)作品排行
  (六)独立电影DVD发行情况
  附录一 独立电影吸引观众的地方
  附录二 想到独立电影时首先想到的关键词
  附录三 现象网收录的作品列表
  
  荒腔走板的逃遁
  作者:王笠人
  
  
  附王笠人给编者的邮件的部分内容:“
  见信好,现把稿件发送给你,请查看!我的《刺青》拍摄可能是去年的独立电影拍摄遇到的比较典型的个例,所以我也想让其他人闻者足戒;拉杂写来,好多都是这一年来陆续的所感,也是陆续的写来……”
  
  
  你是在沉沦还是逃避?
  我们是得了集体遗忘症。
  我们沾沾自喜,
  以为在创造辉煌历史。
  其实都是从前混乱不堪逃遁的……
  
  这是我下一部电影《黄金城》导演阐述的卷首语,却一直映照着我一年多来独特而复杂的心境。一年多前,我去福建拍摄了电影《刺青》,却经历了风波不断,为了看景先后去了四趟外景地,走遍了福建的山山水水;谁知当剧组刚到达外景地,当地领导就不让拍摄了,理由是觉得影片太灰暗了,我们为此在当地到处奔波找关系,求爷爷告奶奶,因为剧组有一大半人在那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坚持了10多天之后找个关系仓促地在另一个地方开机拍摄。
  从看景到拍摄也就5天时间,以前看的景全部作废。原来《刺青》的剧本是按照那个地方的场景写的,原先的场面调度也是想好的;这个对我影响很大,这样一来,只好每天在现场现想着怎么拍摄,而且就必须在那个村子拍摄,难度很大,为此我和美术几乎走遍了那个村子所有的人家,总算找了六家不同建筑结构的房子,作为故事主人公活动的场所。比如有个场景那儿有10多场戏,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和压力,我绞尽脑汁,从各个角度、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调度来拍摄,非常费劲。
  
  我们所在的坦洋村,内景高低错落非常丰富,可是外景很单调差强人意,内外景结合的场景呈现的空间感很单薄,内外景结合的调度在电影《刺青》的完成片里是很少的;要尽量让影片视觉结构丰富,让电影呈现不同的视觉观感,尽量挑选不同的空间结构来拍摄。
  
  每一部电影都有它惊人的宿命,并且沿着自己的轨道不可逆转地行进。对于我这种特别注重氛围、意境、场面调度的导演而言,必定是一个致命打击;临拍摄时,剧组又走了3个主要演员;主要的道具(摩托车、枪等)、1/2的场景没有落实,这让第2天的拍摄安排变得很难执行;经常的情况是剧组拍夜戏熬到3、4、5点,上午摄影组都休息时,我则一早就去看景下午剧组再拍摄,因此我只能每天在现场分镜头;之后拍摄结束前6、7天摄影师又摔成重伤,无奈,我只好和制片交替当了摄影师。
  
  我所做的是忍辱负重、殚精竭虑,掏钱借钱干活挣钱坚持把电影《刺青》拍摄制作完成。我在想着如果预算不够,作为导演要不要去拍,因为低预算直接导致拍摄时间从60天压缩到24天完成,也导致去和当地政府打交道得不到支持,严重影响影片质量。最后电影《刺青》剧本删了很多戏没法拍摄,造成剧情不是很连贯。原先根据场景写的剧本全部换掉,比如雨景这些没办法做到,原来设计的许多长镜头段落在《刺青》里面没有,无法实现有些遗憾。原来还有海里面的戏,我看了一个渔村特别美,整个渔村全在海里面,都给删了。
  
  在《刺青》的拍摄中,我孤独地冲进齐腰深的河水,站在冷冷的河水中想着所遇到的困难真是心酸。为理想奋斗了很多年,面对了很多困难和问题,这些都是你要经过的,我不想再为此烦恼,只要承担了该承担的,或不该承担的;可以后退到墙角但不能是悬崖边,不要失去做人的底线和原则。
  
  2008年11月底,寒风料峭,电影《刺青》在北京郊区补拍镜头,我经过北京丰台区卢沟桥畔,70多年前,一场中国死亡3500万人民、长达8年的惨烈战争正在那里开始打响;而现在附近是个工业垃圾场,6、7个、20、30米深、200多米直径巨大的土坑,中间高低错落着荒芜的破屋,远处却是连绵宏伟的现代化建筑群;看到这个天赐、无与伦比的场景,原先灰冷黯淡的情绪又重新急昂起来,人生很痛苦,艺术却给我幸福;我刹那间有了电影《黄金城》的基本构思和创作的强烈冲动:彼时景象,庞大垃圾场与现代化建筑群的对立,不正映照着走过艰难历程的现代中国人的心灵落寞与外在繁华极大的落差?
  
  在一个信仰、道德堕落的时代,迫害症和恐怖感似乎与生俱来。小的时候,家住的院子是一派民兵的驻地,每天都要面对站岗民兵明晃晃的刺刀经过,夜深人静就有刺耳清脆的机枪声在夜空游荡,直到有天全镇戒严,端着步枪的民兵成群结队躬着腰四处跑动,急促的脚步声以及紧张的喊杀声,清晰地烙印在我的脑海深处;之后全家坐人力车逃到乡下,父亲则在枪声大作中追赶家里喂养的几只鸭子;过了一段时间全家回到城里,家里却被洗劫一空,我也丢失了我准备上学用的崭新的铅笔、文具盒。
  
  小的时候,随母亲去大礼堂开会,主席台中央是毛泽东的画像,左右是两面红旗,开会前所有人都起来对着主席台鞠躬,“东方红”奏响,我也跟着人群亦步亦趋,胸口也挂了硕大的毛泽东像章;不知道大人们是为何?很长一段时间以为“天安门”是个人名,确实很难理解大人们的行径。
  
  在中国这个经历急遽变化的社会,电影要做的是什么?要追寻我们真正空白的曲折历史,反映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民的哀伤与忧虑,共同直面时代的切肤之痛(朱日坤先生语)。想着今年新的电影计划,电影《草台班子》、《黄金城》都是自己要拍的,但是投资很大;也想着要学学栗宪庭基金会的赞助者,所以是不是也去拍商业片或电视剧?也许都在我的计划之内,因为现在只能靠的是自己;我在考虑是不是有时间的话,先拍摄个稍小规模的艺术作品?想起了邓丽君的歌《南海姑娘》,于是有了电影《南海姑娘》的构思,这将是个现实主义的作品,这是一个拐买妇女题材的电影,顺手合适时就拍了,大部分应该是非职业演员;拍摄完《刺青》,我一直在思考自己的今后电影拍摄,要让自己有所突破,也要吸取一些经验教训,仔细研究了不少电影。
  
  长镜头叙事是有难度的,比如细节容易交代不清,渲染气氛很难,我仍然处于一种艰苦的探索中,去努力提高长镜头叙事技巧。比如尝试一场戏不同机位的调度,固定机位的复杂调度,不同时空的复杂转换,中远景与近景的融合,长镜头与短镜头的组接,且能够清晰地交代剧情,渲染气氛,对我来说是下一步探索的重点和难点。
  
  我坚持用最少的镜头来拍电影,我相信电影的本质是长镜头,长镜头能完整地纪录一段流逝的时空,尽量坚持‘一场戏一个镜头’,对我来说是一种实验和难度,我在景别的选择上以中远镜头为主,《刺青》的固定长镜头调度是变化的时间中人物纵深调度,而其中的移动长镜头调度更多展现的是不同的空间转换中事态的进展,造成的影片直接效果是“凝视人物,冷静旁观”。
  
  2009年10月去南京参加了第六届中国独立年度影像展,那天晚上看了娄烨导演的《春风沉醉的晚上》,酒逢知己千杯少,很久没看到让你耳目一新的中国电影;我和赞波出了南视觉艺术学院,之后曹剀兄带着组委会工作人员也来了,坐在露天大排挡,吃着烤串,大型超重卡车不时隆隆而过,卷起飞扬尘土,在南京昏暗粗砺的夜晚,听着麦子在微风中弹着吉他,沙哑地撕吼,酒意微醺的我们跟着轻轻哼唱着,这一幕让人难忘,多年以后,我们还能有当初的冲动与激情,纯真与梦想,悲伤与欢欣?
  

2010-05-31 22:18:57  107cine

  各位,由于此前的报告中出了错,少了一篇文章。
  
  因此,请22:20之前下载报告的朋友重新下载下。
  
  为此,我们表示10000的抱歉。
  

2010-06-01 07:38:44  金鹏

  多谢整理!
  

2010-06-01 11:23:42  monti (北京)

  正在下载,女独立影人相关太少!
  

2010-06-02 11:27:53  107cine

  欢迎拍砖!
  

2010-06-02 11:29:15  107cine

  希望看到砖块与石头齐飞:)
  

2010-06-02 17:38:09  undergrounder

  不需要拍砖的,大部分人都在自说自话,让他们自己玩自己吧。
  

2010-06-02 18:47:07  107cine

  有时候,自说自话是最真诚的。
  

2010-06-03 17:29:57  undergrounder

  哦。但愿如此吧。独立而且真诚,这听起来不错。
  符新华的文章怎么和他的片子一样的好啊,太PF了。只是遗憾没看八卦。只看过客村街,很稀饭。
  

2010-06-04 13:43:24  undergrounder

  你們這主頁做得,現象網真是牛逼,致敬!
  

2010-06-05 13:14:54  107cine

  唉,意淫而已,不足为道啊。。。。。。。
  

2010-06-12 09:14:40  anneandlin

  向独立影像和独立影像人致敬!
  

2010-07-25 12:39:55  4444 (八卦是抵达真实的最佳途径)

  去年的一个访谈:现在的人们衰老得非常迅速(2010-07-23 08:53:03)转载
  标签:杂谈
  访谈者loafe,应该是09年5月前后在厦门做的。
  
  原链接:http://www.dooqee.net/read/1006030001#now
  
  
  
  张献民:现在的人们衰老得非常迅速
  
  Part.1 独立影像的推广,困难
  
  影弟工作室从05年成立到现在,一直在致力于推广独立影像,有什么感受跟可以分享的呢?
  
  -现在国内很多独立电影人 会把自己的作品拿到国外,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获得资助。这一小部分人就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保持自己的创作力,能够一部接一部持续的拍下去。通过国外获奖,资 助的方式,本来是应该跟国内独立影像的努力相互动,但事实上是现在很难产生作用。这不赖通过国外渠道获得作品再循环的这一部分人,而是现在国内独立影像确 实很难浮起来。现在超高成本的(电影)完全是一个垄断的姿态,它在相对的时间段里面必须垄断票房,最大的片甚至能够垄断一两个月,这种垄断的局面跟文化政 策上的垄断是相互配合的。如果有一百个机构制作出来的电影都有可能受欢迎,权力是无法控制的。所以我说这种产品创造的垄断,几个寡头要做3亿人民币的东 西,它跟权力的需求是一致的。权力是不是能够控制这几个寡头,这是另外一回事,起码它们在方向上是一致的,都是朝垄断的方向。也正因为这样,像中影集团这 样大的寡头,它是不会把这(权力)放出来的。它不把这放出来,它的上级,上级的上级直到主管意识形态部门的人对此是非常满意的,因为这样就能够垄得住嘛。 像大学等教育机构还是有分权的,但影视界不是这样的,低级市场难以建设跟这是有关系的。国内影院的操作也只有几个寡头才能做得起,举个简单的例子,国内的 多厅影院,单装修跟设备就要求2000万人民币,不必须装规定的设备,而且那一套系统下来非常贵,你不装就不符合官方规定的技术要求,包括电影拷贝等的标 准都在中影等几个寡头,电影局那里,你要放映的话得先过它的技术审查等等这都是娱乐寡头和政府联手的结果。包括影院的票价政策也是在鼓励垄断。我认为影院 不应该是这样,它应该是跟永和豆浆或者Seven Eleven那样的模式,每个人都能够去购买,我们卖五块钱十块钱的票,不用卖到80块钱,但现在是国内在这种低价位票上掐断得越来越严重,不单单是艺术 电影或者独立电影,所有低成本的电影都不成,都被堵死了。像这样(低价位)的电影没有,一方面也因为国内的收入差距和观看倾向有关。这比文化相对成熟的国 家差距大,它们需求会更为多样性。
  
  那娱乐寡头是如何来成功操作他们的商业电影的?
  
  -我觉得商业上成功是建 立在两个基础之上。一个是要夸大,大量的宣传造势,包括演员啊场面啊等整体也要做得特别大,其次是要虚幻,你做的电影不要跟现实有什么关联,讲的道理也不 要是什么道理,乃至有一点道德疑问都不要紧,但一定要虚。这是现在大片主要的操作模式,所以现在很多大片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依赖非常严重,从中找到一种非常 虚无缥缈的依靠。另外一个基础是完全偶发性的,属于奇迹。后一种对产业不一定是破坏,但前一种破坏性一定是非常大的,这跟煤老板挖煤是一个道理,它在滥用 某一种资源,而且还造成环境性的灾难。
  
  刚才您提到国内一部分电影人通过国外渠道获得关注投资的方式,使得自己的创作能够再循环,但另一方面,这一部分作品又很难跟国内的观众见面,这样的状况有什么改善的办法呢?
  
  - 国内就是做盗版碟或者干脆放到网上让人下载,还能有什么办法。但这种行为等于是大量抽血。我管国外(获奖资助等方式)叫做体外循环,像SARS严重患者就 需要通过一套机器来让血液循环流通,而本身机体的血液循环功能完全废掉了。国外的这种模式跟国内独立影像的再循环其实是特别剥离的,以前学术上称为断裂, 我描述为平行,不是一种断裂,也不是一种对抗,你国外得奖就得奖呗,到国内你花一百五十万宣传卖的也就一百五十万,而机体本身的活力根本恢复不起来。
  
  影弟工作室在独立影像的推广方面做了哪些尝试呢?
  
  - 就像刚才说的,我们制作的低成本电影,只要在几个城市里各找到一家影院,在这家影院卖十块钱的票放映一两星期,我们就能够收回成本了。但现在这种可能性完 全被堵死了,不管在行政上还是商业可行性上。大概一直到四年前,音像版号在行政上还是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这几年反击盗版的努力当中,音像版号方面也更加 严格了,大部分的出版社会要求有电影局的批号,所以各个方面我觉得完全是围追堵截了。我觉得按中国的惯例,改变之前必须先死掉,比如说地下摇滚,就是要基 本死掉之后,出版啊,演出啊等等机会慢慢就有了,但前提是它的力量在衰竭。如果被权力所控制的媒体认为这个东西有威胁,它就没有出头之日,然后它有出头之 日也就是威胁慢慢消失的时候,这些作品实际上已经丧失了活力了,它已经成为历史的一部分而不是现实的一部分。
  
  Part.2 独立影像现状,影弟工作室的发行
  
  今年影弟工作室在做的民间影像校园巡展有意将巡展的场所放置到一些二线城市,这是不是说像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独立影像的氛围已经好很多了?
  
  - 主要是大城市的文化活动非常多,但最受豆瓣式的小资产阶级欢迎的还是一些互动式的活动,像摇滚啊现场得有人在表演。所以(独立)影像放映得有创作者到场, 这在人气上是比较重要的,但这些都意味着成本吧。然后有三分之一的省会直到目前还没有举办这样类似的活动。像厦门这样一个二线城市,文化氛围算是好一点了 的,03年04年曾经来过这边举办过一次活动,到现在举办的(海洋•时光大学生原创)影像展,加起来受众也大概一千人两千人,但这样的数量算什么啊。本来 独立影像的受众比例应该是达到15%,《集结号》啊《赤壁》啊这些商业大片肯定是占80%,你过一百年也是这样子,但关键是独立影像受众这么少啊。所以能 不能够突破1%。15%,至少得有一个文化上起码的平衡吧。我们做校园巡展也是这个意思,就是现在人们有一个非常迅速的衰老,而且这种衰老在女青年当中比 男青年来得更为严重。Ta毕业5年后想什么,正在做什么,考虑家庭啦社会啦,简直不能看了,不是说Ta外表不能看了,而是Ta想法上简直没法看了。在文化 发达的国家不是这样子,他们到四十岁的时候对于文化的想法还是特别活跃的,为什么这样子,实际上在国内就是个文化荒漠嘛。
  
  影弟工作室在发行上怎么考虑的?
  
  - 发行上我们以前做过DVD,在05年之前网络版权是个四位数,特别低。到影弟工作室开始运作初期,网络版权费还是有可能性的,但免费下载的冲击特别大。这 几年来都会有商人找我谈网络版权的问题,但都没有什么结果,国外在网络版权费这一方面还会有一点点。DVD这一块以前起印数大概是三万张,就我所了 解,08年上半年起印数能够达到五千张就已经很不错了。但Ta跟我们谈的时候要包括一个五位数的原始的版权费,因为商家知道你出了碟之后网上很快就有免费 下载的。如果印量是在一万以下的话,Ta是无法承受的。碟商一张卖6块钱的话,大概有1到3块的利润,五千张你叫他怎么去付这个原始版权费啊。
  
  Part.3 未来,地下摇滚借鉴的可能性
  
  您提到地下摇滚之所以有成功商业化的可能性,是因为它对权力机关所谓的社会威胁在减弱?
  
  - 那种社会威胁是由被权力控制的媒体包装出来的,媒体在当中推波助澜,就比如一个在吸毒瞎了一只眼睛,另一个搞行为艺术虐待动物等等,媒体有一个追逐耸人听 闻的事件的天性。然后在这个追逐的过程中艺术家和文化人是他们最有权力伤害的一群人,伤害工人还是伤害农民他们都得三思而后行,更别提官员和警察了,但对 艺术家和文化人的伤害,媒体是不需要付出任何负面代价的。
  
  就我所了解的地下摇滚,大概在近来两三年市场化的势头越来越好,独立影像在商业化运作上就此是否能够借鉴呢?
  
  - 我跟别人谈这个问题的时候,都会把这三十年来相类似的文化运动和艺术运动拿出来比较。以行为艺术为主的当代艺术,包括诗歌运动和摇滚乐,与独立影像都会有 相类似的层面,对于未来走向是有参照意义的。而且我们判断未来的走向不能单从独立影像内部的系统,包括与权力机构的关系这一角度来看,也要从近似的文化运 动来判断。这一拨运动中,只不过独立影像是一项新的运动,而纪录片又是独立影像里边更新的运动。就拿摇滚乐来讲,给我的感触是,它在商业化可行性上,必须 建立在作品全面软化的基础上。最硬的一部分死掉了,有的嗑药死了,精神病疯了,或者被迫旅居国外的,有一部分解散的。当然在解散的里面也有重新做起来了, 但重新做起来的这一部分也基本被软化掉。另外一方面是鼓励新活动和新乐队。活动是这样子的,每一次都削弱掉5%的最硬的乐队,另外95%的乐队都有演出的 机会,这样看起来演出很欣欣向荣嘛,但这5%的乐队到第二年很可能就解散了。关键是到第二年它又会挑5%最硬的乐队,这跟反右运动其实是一个道理,不是说 党里头总有5%,10%是坏人,一次运动搞5%,再来一次运动搞10%,这样一年一年筛,到最后留下来就是最软的那部分了。然后是鼓励新乐队,新乐队里面 有很多我非常喜欢的,包括新裤子,木玛等等,但全面拉出来一个整体的印象就是全面软化。我觉得会有这样的情况,尤其是出来的新人,Ta会说自己在做独立电 影,实际上已经没有2001年到2005年之间的独立电影那么硬,新人可能会把这个东西往(软化)这个方向上拉,而且这些作品又存在被社会包装的可能性。 因为这些东西跟社会起冲突的可能性小嘛,而不是说中国的社会问题比以前更少了。
  
  你在博客里提到“个人判断这几年的旺盛将在未来几年转为与社会互动能力的降低以及随之而来的整体创造力下降,并在失去对社会的威胁后被主流收编为这个时代的罪证从而证明下一个时代的正确。”是不是就是这个意思呢?
  
  - 我举个具体的例子,比如说窦唯,我们现在看到很有才华的独立影像作者,很可能以后就是这样的情形。就是他非常孤独地创作很好的作品,但是他丧失了与社会互 动的能力。因为他做的是低成本的作品,所以几乎能够循环地创作下去,而不用考虑与社会的互动能力。我想独立影像的一部分作品以后有可能往这个方向发展。
  
  现在摇滚商业操作模式有这样的一种可能性,就是他们提供免费的MP3供乐迷下载,但如果你追求更好音质的,可以收藏的作品,你可以去买精品装的CD,独立影像在运作上是不是也有这种可能性呢?
  
  - 这跟你装修的时候选择好的还是坏的用具,我觉得的是这个级别的差别吧,它跟本质没有关系。就是说它是不能普遍使用的,你不可能想象这么多作品都用这个方式 来解决。而且这种操作模式还建立在一个比较强大的资金基础上。像这么强大的资金操作,目前在独立电影里面是没有的。可能也有一部分独立作品可以类似左小祖 咒那样一张碟卖500块啊,但这种模式的对于整体的可行性特别低。
  
  影弟工作室定期举办的影像放映讨论沙龙效果如何呢?
  
  - 现在的情况跟我预期的状况还是有所差异的。我希望它起一个更大的作用,但现在这个作用还是比较有限范围的。我的意思是说来参加的一些人他们回去会写一些评 论,在这种知识分子的观影当中,能够在媒体里看到评论报道,对媒体产生影响,但整体来说影弟工作室还没有达到这个目的。我们达到了教育目的,但没有达到传 播的目的,大部分人看完之后特别感动,但这种感动大部分仅仅局限在个人的感动,而没有对周围产生足够的影响。
  

2010-07-29 00:56:59  107cine

  现在的情况跟我预期的状况还是有所差异的。我希望它起一个更大的作用,但现在这个作用还是比较有限范围的。我的意思是说来参加的一些人他们回去会写一些评 论,在这种知识分子的观影当中,能够在媒体里看到评论报道,对媒体产生影响,但整体来说影弟工作室还没有达到这个目的。我们达到了教育目的,但没有达到传 播的目的,大部分人看完之后特别感动,但这种感动大部分仅仅局限在个人的感动,而没有对周围产生足够的影响。
  
  
  传播,这是个问题
  

2010-07-30 00:40:53  子非鱼

  传播,不是问题是传说
  

2010-08-29 16:03:20  小流

  才看到~~ —_—
  

2010-08-30 00:23:45  王我 (兲朝)

  说的真清楚,以至于看完之后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独立电影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