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转帖]任鸣:我们要守住人艺传统

2002-06-24 13:14:11   来自: Neveronline (戰國)
  任鸣:我们要守住人艺传统
  三联生活周刊
  
   记者:王晓峰
   北京人艺迎来50周岁生日,院里上下忙得不亦乐乎,记者好不容易才“逮住”正在为第二天举行的“50周年论坛”忙得不可开交的任鸣副院长,他一边处理手头工作一边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三联生活周刊:北京人艺为50周年院庆准备了哪些剧目?
   任鸣:我们这次一共上演8个戏,5个大戏和3个小戏。郭(《蔡文姬》)老(《茶馆》)曹(《雷雨》)3个,加上《狗儿爷涅槃》和《天下第一楼》;3个小戏是《足球俱乐部》、《无常·女吊》和《第一次亲密接触》。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好戏都拿出来,只能拿出一些代表性的,因为演员周转实在太困难。
   三联生活周刊:为什么没有拿出一部新的大戏?
   任鸣:新大戏没有特别出色的,必须得有代表性的才行,没有像《狗儿爷涅槃》和《天下第一楼》这么经典的。
   三联生活周刊:为什么这么多年没有出来一部镇得住的大戏?
   任鸣:这就是剧本问题。我认为我们也排过一些很不错的大戏,比如《风月无边》、《古玩》,但还没有《狗儿爷涅槃》那样有份量。
   三联生活周刊:前几天刘锦云院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人艺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剧本问题,这句话让人感觉人艺在创作上很被动。
   任鸣:这是这个历史时期形成的问题,80年代有一批编剧,后来这些人陆陆续续都退了。现在年轻的编剧只有一个,人艺在辉煌时期有很多导演,现在年轻导演也只剩下我和李六乙了。80年代戏剧比较繁荣,能吸引好的人才,今天是戏剧面临最困惑的时期,有很多优秀人才不做戏剧了,写剧本的人也比过去少了。一种艺术如果想要发达,就必须吸收最优秀的人才。现在电视剧很多,很多人才分流,都搞那个去了。我认为现在搞影视的很多优秀人才过去都是搞戏剧的,他们现在不做戏剧,可能和他们对戏剧的认识有关。我认为现在做戏剧的人中最弱的是编剧,写戏的人很少,写出好戏的人就更凤毛麟角。
   三联生活周刊:人艺作为一个知名品牌,为什么不采取一些措施把这些人才给拢住?
   任鸣:我们一直采取措施,但是做话剧和做影视编剧的报酬是没法比的,而且,一个好的编剧,没有一两年的时间是拿不出一个好的话剧剧本。拿出一个剧本,是否符合剧院标准也是一个问题。但电视剧需求量很大,就算一集两万元,10集就20万元,写话剧花一两年的时间可能还拿不到20万元,在经济上人家当然会算这个账了。时代就是这样,你不能改变这些东西,你只能努力去做。搞戏剧的人要有一种牺牲精神,对戏剧有一种真爱。今天,我们极力改善编剧、演员的条件,但在某种条件下和社会完全接轨是不可能的。我们的体制是国有体制,所以对我们来说,我们不抱怨,不管社会怎么样,要想发展,就要与时俱进。
   三联生活周刊:如果总排演老戏,观众是不是会远离话剧?
   任鸣:恢复老戏不是我们无奈,是我们有意识的。国外剧院也有保留剧目,比如《茶馆》,没有于是之老师演,如果再没有人演的话,就完了。这次,虽然5个老戏,但演员都是新的。中青年演员,让他们接一下,就接下来了。没有保留剧目的剧院,按一个大框架剧院来说,就不应该称其为优秀剧院。保留剧目的同时,每年推出一两部新戏,这是良性循环。抓新剧目,我认为也是重要的,也是我们努力做的。但这是给所有话剧团体出的最大一个难题。我现在平均每个月见四五位作者,这么说吧,别说最好的,能够达到标准的都不多。
   三联生活周刊:人艺在1982~1992年这段期间是辉煌的,但最近10年却不行了,在风格上也看不出什么,模糊一片,原来的那股力量也减弱了。
   任鸣:80年代是人艺的繁荣期,现在剧目上没有80年代强,但演员水平并不弱,比如梁冠华、徐帆、濮存昕、杨立新、冯远征等,他们的表演水平非常高,他们缺少的是一个优秀剧本来展现他们的才华。我认为每个时期都有它的特色、观念和方法,如果说戏剧观念活跃的话,我认为现在的人艺比过去更加开放。大剧场能上演《北京大爷》、《古玩》,小剧场也能上演《等待戈多》,80年代我们排《哗变》、《推销员之死》这样现实主义的作品,但现在我们就能排表现主义的作品,比如《雨过天晴》。
   三联生活周刊:人艺曾经与中央戏剧学院合办过演员培训班,为什么在1992年之后停办了?人艺如何补充新生力量呢?
   任鸣:与中戏合办这种培训班有好处,也有不好的一面,一个班只能要一部分学员,其他人就只能放弃了。如果不合办,我们看哪个好就要哪个,今年我们就从上戏要了5个,中戏也要了5个,只要他们基础好,会演戏,就不管他们从哪里来的,英雄不问出处。
   三联生活周刊:人艺以前能排出不少京味儿特色的话剧,但这个传统在最近10年也没有发扬光大,而在实验戏剧方面好像也不如其他剧院做得好,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任鸣:我本人排了3个戏,《北京大爷》、《古玩》都是京味儿的,当然和过去的相比,确实弱了些,但从整体一派上讲,绝对是这么演的。如果说从探索方面讲,我认为《雨过天晴》远远超过实验话剧院的那些戏,我认为李六乙的《雨过天晴》要比所谓的探索戏剧更有意义。
   三联生活周刊:我听到一个最刺耳的声音,说现在人艺是庸人当道,缺少一个灵魂人物,才导致最近10年人艺在艺术质量上出现了滑坡。
   任鸣:我们的灵魂人物就是剧作家,人艺过去曹禺就是灵魂,一个剧院当家的最好还是剧作家,不应该是导演。因为剧作家会从整体出发,对文学对人生有很高的鉴赏力,我们现在的灵魂就是刘锦云。我觉得他与曹禺、于是之相比并不弱,他是非常优秀的剧作家,他的《狗儿爷涅槃》在当代是个经典。他的综合能力也比较强,因为今天的剧院第一把手很难当。
   三联生活周刊:今天的年轻人看话剧和老一代人不一样,审美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人艺如何来应对这种变化?
   任鸣:现在看话剧的有70%是年轻人,说明我们的话剧是有希望的。这些人知识水准很高,这对戏剧非常有帮助。但我认为,话剧不是迎合人的事情,人艺是有很高品位和追求的剧院,她应以艺术性见长,她不是商业剧院、通俗剧院。我认为人艺就该搞精品,搞大气的东西,人艺一定要是艺术至上的剧院,而不是别的。有时候观众需要培养,商业剧院是不会排演艺术剧目的,如果我们不做,观众就不知道什么是经典了。有时候经典剧目并不赚钱,但是必须坚持,赔钱也要做高质量的作品。中国需要商业性的剧团,但不一定在人艺这里。
   三联生活周刊:人艺现在像一个国有企业,但是在面临市场化的今天出现了一些问题。
   任鸣:人艺再怎么变,有几个是不能变的,我认为必须死守:第一,人艺必须是中国的、民族的剧院,以本土原创为立院之本,民族化是主体,不能剑走偏锋。第二,人艺不是贵族剧院,戏是给大众看的。第三,人艺是高品位、艺术至上的剧院,戏比天大,要有艺术理想和追求。第四,不能脱离时代,《茶馆》、《龙须沟》、《天下第一楼》、《狗儿爷涅槃》等人艺排的作品都是与时代相搭扣的,它是有锋芒的。人艺是现实主义,但有时也是批判现实主义,人艺对时代、对生活、对社会有种批判精神,或者说有种现实主义干预社会的精神,这个非常重要。曹禺曾说过一句话:“人艺是与祖国共存亡的。”我认为人艺应该能直射现实生活,我不希望人艺是个时髦剧团,他应该依靠一种批判力量,依靠文学的力量,依靠一种哲学思考。所以,有时候搞戏剧有一种悲壮的色彩。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

JSfiwwmp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