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黑白摄影室杀人事件》与李虹

2002-11-13 03:40:10   来自: 苏七七 (北京海淀)
  《黑白摄影室杀人事件》与李虹
  苏七七
  
  这是个“极端形式主义”的作品。屏幕上,光束在黑不可测的底色中疾旋而过,主创人员的名单振动明灭。——通常的,对“国产片”的观影经验一时无从着落。
  灯光、摄影、音乐,都不象是一个剧情片,倒象是一个另类的MTV片断,冲击着视听神经。摄影室中,被摄者即被杀者调整着面部肌肉,在一个定格的微笑中,等到了一个定格的死亡。——至此为此,影片在叙事与形式上,都颇为出人意料。它有一种单薄却又锋锐的气质。于是在一种不解中,观影者倒有了求解的好奇。——它能在形式的变异中走多远呢,这种形式的变异,会与内容与思想,进行怎样的妥协与推进?
  然后这个影片就让我感到隐隐的失望了。它好象渐渐走进了“正轨”,说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全无新意:一个在海南呆过的女子,有裸照之类落到了个恶棍的手中,她受到了劫迫,不得不承受着一次次凌侮。于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就借机杀了他。但在破案的过程中,她又与警察产生了感情。原本就爱着她的助手就把事情给捅了出来。那么,情归情,法归法。最后的结局安排妥当。就此结束。
  在一件样式新潮的外衣之下,《黑白》的内容是老旧的,甚至可以说,是一个陈腐的通俗剧。它的剧本基础不好,内容与思想的底子太贫弱。那些新鲜的摄影角度与用光,象是老房子安上的新式门窗,几乎有一点突兀,让人不明白何以值得如此大费周章。
  这是个形式与内容相脱离的片子。
  但这种情况,是否意味着一部影片的失败?作为一部在电影频道播出的电视电影,我们倒是可以领会导演所受到的重重束缚。——她领到的是一个刑侦题材剧本,可能还要担负宣传安定团结的任务;她领到的钱很少,每天要赶拍多少镜头,容不得停下思考;最后这个片子还要送审,不合规矩的地方,统统要磨光磨钝些。所以我对于导演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还努力地进行尝试,倒是怀着钦佩的。充许她尝试的,也许也只有在形式的层面。她不放弃这最后的一点可能——不去拍一处形式与内容相符合的,合规中矩的片子,已经不容易了。
  这是从现实出发的着想。而若将影片作为一个文本加以分析的话,内容与形式是无法区别对待的。它们不能两分——在每一个具体的镜头中,结合在一起,引发出观影者的感受。内容与思想制约着形式,而形式的挣扎又让内容与思想产生扭曲与变异。“说什么”是“怎么说”是合一的命题。于是我们可以理解,何以《黑白》这样内容的片子,还是要七次修改,方才能送审通过。它的表达方式使这个刑侦故事的主题变得暧昧,杀人者,被杀者,侦破者,都成为一张现代主义风格的画布上面目单一的人,——在情节的弱化中,他们的社会身份与责任被弱化,在对视觉形象的强调中,形式的美被抽离出来加以强调。而这种形式的美,是不安的,凌厉的,有着一个热切的文艺青年的气息。
  在这样的背景中,我查考自己对于这部影片的不满之处。它让我感受到了它的努力,但这种努力却没有达到一个高度。一方面,它在形式上不可能也没有做到深的探索。那些镜头一开始让人惊动了一下,却渐渐平复下去了。它的形式不同于一部规范的主流电影,但也只是对超现实风格的粗枝大叶的摹仿。于是这种形式探索,只是在与电影体式中旧类型的对比才体现出意义来,它本身缺乏真正的革新。而另一方面。当锋利的形式革新对思想带来冲击时,我们发现,导演缺乏一种可以对旧有的思想体系有真正冲击的新观念,来指向感受、思考事件与世界的新方式。在这个影片的叙事方式中,我们体会到的是一种女性倾向。外在的生冷凌厉的形式中,倒有的是一种温情的期待——这种温情的期待,是转化后的故事的内核。镜头里孩子的笑的特写,音乐中一番番响起的“当我们初相恋,那是个美丽的春天,在那芳草萋萋的河边”,连女摄影师的被捕,也只是一个囚车的镜头一晃而过,长长的镜头,用在三人缓缓行过时,优美哀婉得简直不象是去监狱。——但对于一个重形式的作品,这是可以接受的游戏规则。对它作现实主义的纠正,反而是刻舟求剑的事。只是这种温情本身,可能缺乏真正的力度,它能作些小安慰,但这些小安慰也许妨害向更深的地方行进。——而且,也许还是体制所容可的,一点点心不在焉的游离。这种情绪是有意义的,但以这种情绪为指归,却太单薄。
  影片有一个近乎拖沓的结尾。不厌其烦地用“两年后”,“许多年后”,“许多许多年后”,交待了所有人的后来。这种处理,有一点过于随意了。重复引出了一点幽默,而真正有趣的,倒是最后的交待:几十年后吧。女摄影师与助手在一起。所有动荡的故事过去之后,导演回到了一个切实温和的可能。这真是女性的思路。而所有动荡的形式过去之后,最后的镜头是一个安静的经典的构图。淡弱的光中,一角旧屋,一角老树。
  这个影片,是一个坏孩子的开篇。一个乖女孩子的收场。
  
  李虹是一个年青女子。拍过《伴你高飞》,还有就是这个《黑白摄影室杀人事件》。她算是在“体制内”。但又力图在体制之内做出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她眉目秀气,端正从容,笑起来却有一种生气。说是在拍《伴你高飞》时,一天只睡四个小时。得有理想才能有这样的热情吧。这两个片子,题材和资金都太局促,也许还有时间、倾向的种种要求。所以片子,都带有匆促与不得不如此的痕迹,于是都不从容,想得未细未深,就做了再说。
  她需要的,是好剧本。和更从容些的创作环境。
  
  话说到一半。一个女子来了。黑衣,黑帽,墨镜。待得她坐下,摘下墨镜,认出是艾敬。
  艾敬的好看不是端整的,她生得细致,却又不安静,有着变数的流动气息。她说李虹是年青人。想想她,生于69年,三十三岁。
  皮肤绢好,岁月无痕。这样的女子,永远是二十四的气质。有主见。还有可能。
  

2002-11-13 14:10:41  patch (北京朝阳)

  完全同感.
  <黑白>这片子单开头的形式主义探索来说,比寻枪更有趣些,更多"探索"些.其实技术上的东西,总被人说是雕虫小技,总被人说是模仿,可如果没有一个整体成熟的技术水准,再好的题材\剧本\想法,都还只能是题材\剧本\想法,不是电影.
  我觉得,现在就缺少些玩弄雕虫小技的气氛,缺少些技术上的更地道的后现实主义的模仿(原谅瞎编名词,俺老粗)。电影频道放的一些片子,在主旋律的体制下,搞些形式主义的尝试,是不错的发展方向。
  

2002-11-13 15:56:09  老手颓唐 (北京朝阳)

  形式主义在中国担了很多年恶名,现在总算开始有人说它的好话了。但是可能受束缚时间太长了,真的给一个展示的机会,总还是抓不住它。这需要时间,当然我们都希望是尽可能短的时间。《肖申克的救赎》里面讨论过体制化问题,在一个体制中久了,虽然你对它曾深恶痛绝,但会不知不觉被它框住,自由的可能出现时,反而不知所措。
  现在常常在读或写时反思自己对对象的反应,经常吃惊地发现,自己脑子里带着大量自己声言要反对的东西,它们很早以来就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进入头脑了。彻底洗脑是不可能了,唯愿日三省乎己。
  

2002-11-13 18:16:29  苏七七 (北京海淀)

  南帆有一本书,叫《隐蔽的成规》,就说是头脑里既定的规则。暗暗起作用。
  自由总是相对的。但我记着王小波的话,他引的罗素?:)
  参差多态即是美。
  如果不妨碍到他人,自由就是拥有选择权。
  

2002-11-13 18:57:07  活着还 (北京)

  我一直想说的是:觉得李虹很象幸福大街乐队的女主唱吴虹飞,另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女子。
  

2002-11-14 09:51:14  苏七七 (北京海淀)

  阿飞我知道的啊:)
  有天一起喝茶,被她笑死了,妙语连篇:)
  

2002-11-14 18:57:45  发条鸟 (北京海淀)

  李虹同志是戴着镣铐跳舞跳得很出色的一个了
  当艾敬说希望体制的约束能够宽松一点的时候,我决定开始留意这个现年三十三的女子
  

2002-11-15 22:30:22  活着还 (北京)

  她们的这种搭配本身就很有意思
  

2002-11-17 12:20:12  Neveronline (戰國)

  中国电影最大的问题就是体制问题。
  然而要这个改变那是很困难的事情。
  现在可以做的也许是“倒逼机制”。
  如果能多出现一些大的制作发行公司,也许可以反过来推进电影的发展,以迫使上面作出一些改革。否则这样下去路子会越来越大。但是大公司的出现对于国内的艺术电影市场以及走艺术路线的人是一个严重的威胁。
  人大代表们其实应该多提提这个。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

ZokllxCGMG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