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电影节
档案
影片
影人
电影节
基金
机构
群组
新闻
成员
活动
您好,请
登录
或
注册
[转帖]【电影月份】香港娱乐电影时代
2004-08-25 06:12:43 来自:
房囚
(北京海淀)
以商业模式成就文化理念,一直以来就是香港电影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要素。这种电影制片业的商业风气滋生于香港30年代之前,更加繁荣猖獗于80年代之后,至今演变成全行业的商业革命...
本文转载至香港制作论坛
[商业电影——香港电影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石]
职业影人大多都有比较统一的习性,就是都会把香港电影缺乏文化底蕴,既做作又肤浅的论调时不时就挂在嘴边,引咎起来就统统加以不齿且佐以批驳,这种情况可能与这些影人大多都是出身于名门望第有关联;就是又有格调又有层次的那一种家呗!其实香港电影的发展历程以及他所代表的文化理念,与祖国内地和台湾地区影事所包涵的所谓历史观和价值观,基本上还算是很合辙压韵的,当然暴露这些观点都是要先抛开其它客观因素之后才能来判断。所谓之不同的就是其余两地人总是在一时半刹之间还不能完全接受香港电影这种犹如西装革履的绅士,蹲在马路街头大口吞叉烧般的表现方式,也不会理论于那些满嘴油条咔哩味道还要站定了公主皇后大道,高唱[国际歌]所挤压出来的噱头。或许这些人都早已认定了这一切,却又往往忽略掉了这一切,这足以炮制一版香港电影经典片段的一切,因为压根儿就没有人敢相信这种混杂着各种奇怪味道的玩意儿就能代表了整个香港电影文化,就算现在突然窜出了一千……不!哪怕是一万自称香港人的“香港人”向你推销此类玩意儿,你也不会心甘情愿地把头给他点上一点,那现在不妨就让我来教育教育你:这就是活在你眼里最真实最感官的香港电影,一种永远给予你问号却不给予你任何结果的“香港电影……”
以商业模式成就文化理念,一直以来就是香港电影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的要素。所以我们日常里所接触的大多数香港电影都或多或少地涵带有浓厚的商业气息。这种景况是在其历史和现实等双重因素的联合作用下所孕生的必然结果,而且这种结果的必然性和持久性也都有他的历史渊源以及规律走向。谈起了商业也就不免得要真翻翻老皇历,毕竟香港电影的商业化早已就是老树盘亘,根深蒂固的历史现象,三言两语又怎么能说得清道得明呢?那还不如就让我们介入到它的历史背景下和它的曲折历程之中细细解读,慢慢感悟。
香港电影的发展道路明显与内地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也就是造就香港商业电影模式的最主要原因。缘由香港电影业自打开埠数十年以来,根本无法从一个殖民政府手中直接获取一星半点的重视与辅导,根本也就没有什么真正可以依靠的经济后盾给予其资金和人力上的后勤注入,都纯粹是任由香港本土民间力量自行发展与壮大,所以百十家电影公司无论大与小,统统都得面临自负盈亏模式所带来的经济挑战。电影制作上的所有产入产出,都得把其商业价值和可经营效应罗列到前台考虑再三,如果抛弃这些因素不提,背离电影票房而行事,就不得不面临全面亏损以及破产等等一系列的生存威胁。这一系列的客观因素就成就了香港电影制片业的全面基本定位,那也就是电影以及相关产业的同象发展都要把其“娱乐商品”的经营模式排列至首位,而其中的[艺术装饰]则就成了可有可无的玩意儿。这般此消彼长的商业风气滋生在香港三十年代之前,更加繁荣猖獗于八十年代之后,随着世纪末段香港经济的动荡不定以及经济上不确定因素的繁殖,电影行业的大小管家们也就彻底地撕下了脸皮,开始发动了电影界全行业的商业革命。影业商家都纷纷推开或者修整了原有的一大批文艺片脚本,加以影片于一些商业调料,借以推动其自身的票房收入,也好令其捞取能足够假以继续生存和发展下去的“过河钱”。自此商业理念充袭了整个香港电影业,而且还风靡至今愈演愈烈。随着这种理念灌输到了整个香港电影群体的从影观念和思维方式之后,每个普通的香港人也开始对其所谓的电影文化概念慢慢地淡漠起来,对影片所表述理念的理解和诠释方式也都直接或间接地发生了改变。这其后随之产生的后果相当具有笑柞,以至于舆论界上下都会对某些夹带了艺术宣传词汇的影片给以“八股”乃至“老土”之类的贬损且加以不齿。
〔香港制造——娱乐电影时代〕
——[七十年代香港电影的商业探索]
香港电影自从七十年代开始,就已经试图以娱乐影片作为主打作品开拓市场票房,并且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商业成绩。这个时期的香港影坛就是以搞笑怪杰许冠文为代表的喜剧作品,和以功夫豪杰李小龙为代表的动作电影联合称王挂帅,引领着全香港的娱乐电影制作走向。虽然香港娱乐电影的高峰年代应该是起始于八十年代,但是早在七十年代之中,香港娱乐电影就已经在以许冠杰和李小龙等一批前辈的引领之下开始大举扑捉商机,进而占领票房市场。在一个接着一个的票房记录被二人犹如闲庭信步般地轻松改写之后,你就不得不会由衷地叹服,香港电影界的新时代已经迅速地逼近了影市的最前沿,而且已经有了即将称霸于天下,一统电影市场大好江山的猛烈趋势。
一九七零年,香港邵氏影业的副总经理邹文怀开始脱离其师门自立门户,创办了[嘉禾]电影公司。其后就大胆起用了刚刚从美国回港发展的功夫奇才李小龙,让其主演了[唐山大兄]并一举成功,而且造成了不小的轰动效应。随之而来的[精武门]和[猛龙过江]更是大热了全香港的影市,随着[龙争虎斗]的成功推向世界,李小龙也就几乎成为了香港动作电影和中国功夫的全新代名词。可以说“李小龙模式”的成功大大鼓舞了全香港电影人的发展信心和创业希望。
一九七二年,在台湾创办[国联]影业而遭到残败的大导演李翰祥又重新投入到了香港[邵氏]集团,并且在同年发掘了年轻的电视喜剧演员许冠杰,以[大军阀]一片使其迅速走红在影坛。许冠文在一九七四年转投[嘉禾]影业之后就开始自任导演和监制,并联合其弟许冠杰共同出演了影片[鬼马双星],一举大获成功而且创造了当年度的最佳票房成绩。其后弟兄两人又合作拍摄了[天才与白痴][半斤八两][卖身契]等等一些喜剧佳作,一举成就了二人全香港最受欢赢喜剧明星的地位,也开拓了香港商业电影文化的一个最重要的领域。
在二位电影皇帝的成功开拓和打拼之下,香港商业电影的娱乐因素已经开始基本定性。其后随之而来的后来者和所谓的继承人们,在除去了商业因素之外再难以有实际意义与之相互比肩抗衡。
[八十年代香港影坛的龙争虎斗]
1——[炮弹飞车]——1981年——嘉禾电影公司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而事业基础已趋稳固的[嘉禾],并不满足于只做一家“香港的电影公司”,开始作好一切的准备力图向海外伸及其触角。继李小龙之后该公司又在全力打造其接班人“成龙”,并于1980年开始为其量身度作影片[杀手壕],并且按照原定的计划将影片推向国际市场,但却没有获得多大成功,偏离了原有预料的结果。但在随后的1981年,[嘉禾]又重整了旗鼓卷土重来,以一部堆砌了大幅火暴镜头的赛车动作片[炮弹飞车]大举冲击电影市场,并且成功地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该影片除了在国际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效应之外,在本地和周边地区也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影片的巨大成功直接就给[嘉禾影业]带来了一亿多港币的票房收益,还为[嘉禾]商业计划中成功地添加了“海外”这个肥硕无比的大市场。自此后的香港影坛也就完全地融入到了[嘉禾]所创造的这种先行模式里,抓住了卖点就开始拼命炒作,都步入了深深浅浅的“海外”市场的探索行程。
2——[最佳拍档]——1980年——新艺城影业出品
香港影坛的另一位喜剧老将麦嘉,在早期与石天,黄百鸣联合组办了[新艺城电影公司],并于一九八二年拍摄并主演了其创业影片[最佳拍挡]。该影片以一种近乎疯狂的喜剧表现手法,深深震撼了广大影迷们的心灵,所以当年一经推出就以其绝对的优势和魅力成功地改写了香港历史最高票房记录。这不但使香港娱乐影片成功地独霸了电影市场的大半壁江山,而且还以其绝对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使还很显得年轻稚嫩的[新艺城电影公司]一举成为香港制片界公认的“第三势力”。开始与老牌的[邵氏][嘉禾]相互分割领地,鼎足而立。更加开创了香港商业电影跨越辉煌与大举发展的先河。其对香港电影发展的贡献与意义相当具有开拓性,堪称是领军以时代的经典佳作。
3——[新蜀山剑侠]——1983年——嘉禾影业
1983年的香港电影已经完全被商业与娱乐这两个大主题而统治,此时此际的香港电影独立制片界正是风起云涌,一派朝气蓬勃的景象。在海外学习归来的学子们也已经真正开始挑起了香港电影业生存与发展的大梁。同年间[嘉禾影业]所推出的这部[新蜀山剑侠]就是当时的学术派小生“徐克”武侠情结的奠基之作,也是香港新浪潮电影偏险怪奇路线的一次大胆尝试,偏重人物造型综合了中国侠客、东洋忍者与西方枪手的特色,封闭的古堡成了正与邪冲突的战场,格局完全冲出了传统武侠的范畴。作为一部武侠作品,本片说不上十分纯粹,但就它对日后香港电影工业的发展而言,却是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标志着香港电影向好莱坞电影特效取经的一次大胆尝试,也是徐克等人建立自己特效大本营的起点,为以后[倩女幽魂]、[东方不败]等一批佳作的诞生,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4——[警察故事]——1985年——嘉禾影业
本片是成龙从民初功夫小子喜剧过渡到现代警察英雄定位的里程碑之作,当时正逢成龙在体能状态和电影创作的高峰,因此导与演均显得朝气勃勃、信心十足,片末压轴戏用一个长镜头拍摄成龙在商场中从数层楼高的天花板灯饰爬下直至撞穿下面玻璃屋顶再碰到地面起来为止,紧张刺激之余更开了成龙卖命演出危险镜头的先河,以后这也变成他拍摄电影的一个特色。在剧情方面,本片也具有一个结构较严谨和戏剧性较强烈的故事,描述重案组探员陈家驹尽力缉捕大毒枭朱滔,不料在法庭审判时因证据不足而使朱滔获释...影片一经公映,就以不俗的实力抢得大半影市。也正是基由于本片在当年的成功推出,才领发了香港电影界的新一轮的警匪片浪潮。同时本片也凭借不凡的制作技术,获得了当年度香港金像奖的多项技术奖项。开创了商业娱乐电影大举进军金像奖的成功先例
5——[倩女幽魂]——1986年——新艺城影业
这是由徐克监制、程小东导演的灵异电影经典作品,影片采取全新的特技和美术手法来包装传统的聊斋故事,使本片呈现出与往昔鬼电影全然不同的视觉。故事描述书生宁采臣到兰若寺躲雨,为道士燕赤霞所拒。夜半,被少女聂小倩美妙琴音吸引,两人自此交往甚密。不料小倩乃树精姥姥所操纵的女鬼,正在寻找壮男吸取阳精。燕赤霞义助宁采臣对付姥姥,并玉成他们这对人鬼恋人。张国荣、王祖贤、午马、刘兆铭等人的造型和演出均相当精彩,黄沾撰写的几首电影插曲亦十分动听。影片通过其精良的制作和演绎,一举打开了神鬼志异类电影参与分割影市的门路,同时也把向来不被重视且难登大雅之堂的鬼片送到了一个颠峰的高度。本片在当年的[金像奖][金马奖]上也是风光无限,捞得多项技术类大奖,和电影音乐类大奖,一度成为了后期同类影片作品创作模式的楷模。
6——[英雄本色]——1986年——新艺城电影工作室
这是香港商业电影开创英雄片时代的惊世之作,后来被评选为香港十大电影第一名。这时事业上陷入低潮的吴宇森在监制徐克的拉拨下,投入了浓厚的个人情怀和一部分的在台湾积累的经验,执导了这部黑帮动作片,在演员的完美配搭和高超的动作场面处理互相激荡下造成票房上的极大轰动,也得到了当年度金马奖和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多项殊荣。本片无论是在票房或口碑上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与此同时的香港商业娱乐影片也开始冠冕堂皇地走到了领奖台上。同时也把商业电影的发展路线引领到了一个全新的艺术领域。影片中狄龙与周润发饰演伪钞集团的核心分子,张国荣是狄龙的弟弟,但他的身份却是警察。叛徒李子雄暗中出卖了狄龙,令他在台湾被捕入狱,捉他的台湾警察由吴宇森亲身上阵。狄龙出狱后从事修车工作,决心脱离江湖,但黑帮势力却逼得他没有退路,终于跟落魄的周润发再度携手对付李子雄。狄龙凭本片成为金马影帝,周润发塑造的小马哥成为中国电影中不朽角色之一。从此以后的香港影坛也就身受其感染,进入了一个疯狂打造现代荧幕英雄的时代。
7——[监狱风云]——1987年——新艺城影业
因为电影界之中的商业战争已经愈演愈烈,市场与票房的争夺也已经进入到了白热化阶段。此时期的商业电影已经具备了无孔不入的特点,监狱影片是这个时期香港电影比较成功的产物之一。中国监狱黑幕电影中以林岭东导演的本片最为著名,剧情描述好青年梁家辉因家中的杂货店遭不良分子骚扰,在反抗时于混乱中失手杀了人,被判入狱三年。他因个性憨直而在狱中得罪了黑帮大哥,幸得老囚犯周润发加以帮忙指点,两人结为患难知交。不幸他们碰到了喜欢狐假虎威的狱卒张耀扬,黑帮跟他勾结恶整周润发,引起了一场监狱大暴动。本片的故事安排比较戏剧化,导演林岭东的处理手法也极尽煽情能事,但情绪感染力甚高,饰演大反派的张耀扬坏得教人咬牙切齿,因而一举成名。这部影片也被后来的效仿者视为其开山鼻祖。
8——[龙虎风云]——1987年——新艺城
这是堪与82年[边缘人]并驾齐驱的卧底警察电影,但要真正谈论及其商业价值也好,还是其艺术魅力也好,本片都要高过当年[边缘人]一酬。本片也正是导演林岭东的成名之作。周润发饰演的高秋,表面上是黑道浪子,其实是帮办刘江的卧底,两人交情匪浅。高秋为侦查匪首南哥及手下阿虎抢劫珠宝工场计划全力以赴,导致未婚妻移情别恋。刘帮办为了破案向高秋施压力,使他铤而走险,以出租军火为藉口跟阿虎交易,但南哥老谋深算,邀高秋合作打劫金行。在警匪大火拚时,高秋不幸殉职。周润发相当细腻地诠释了主角的矛盾的心态,好些场面令人动容。合演的李修贤、孙越、张耀扬等也配搭得宜。在动作场面的安排上,以高秋在香港地铁站的一场伤亡追逐最为精彩刺激。
9——[旺角卡门]——1988年——影之杰电影公司
到了八十年代后半段,香港电影界在多年的商业积累之中已经捞得了巨大的财富,影市与票房的分布也日趋平均,所以一些电影界中的有识之士开始在一些商业娱乐片中夹杂一些比较高明的艺术因素。[旺角卡门]就是这种影片的先行者之一。这是导演王家卫一鸣惊人的处女作,他将新派浪漫感觉和MTV式视觉映象处理带入港产黑社会动作片,大大提升了本片的艺术素质,而四名年轻偶像演员在片中的精彩演出也令人为之眼前一亮。刘德华饰演好勇斗狠却极讲义气的黑道分子,为了照顾不成材的好友张学友,跟狠角色万梓良结仇。他跑到离岛养伤,结果跟好女孩张曼玉发生了爱情,他本有淡出江湖之意,但从良不成的张学友又冲动地强出头,自愿为黑帮老大去杀人。刘德华闻讯赶往阻止,却已无法挽回悲剧。全片刚柔并济,写情十分细腻,打斗动作的加格处理更经营出与众不同的惊人效果。
10——[赌神]——1989年——永盛电影公司
成立于1987年的[永盛电影公司]原本只是一般规模的制片公司,但在掌门人向华胜的引领之下开始显现出了非凡的眼界和创造力。1989年该公司一举打破了周润发的一贯执枪英雄的形象,为他量身度制了全新娱乐影片[赌神]。周润发在[英雄本色]成功建立小马哥形象之后,于八十年代末再以本片的赌神高进的形象攀登到其作秀的最高峰,掀开了长达数年的赌片风潮。天才编导王晶执掌起了本片的教鞭,成功地将失忆症的戏剧元素加入这部情节本来相当模式化的赌王争霸电影之中,生动地经营出斗智与逗趣兼具的娱乐片风格,与周星驰的成名作[赌圣]走无厘头喜剧及特异功能路线的赌片各擅胜场。本影片是天王影帝周润发的一次成功的转型出演,其中赌神那经典的荧幕形象被后来者一股脑地竟相效仿,并且引发了其后多年之内的赌片滥制风潮。
[九十年代香港商业娱乐电影的是与非]
香港商业电影进入到了九十年代后,观其发展和变化的速度是相当惊人的。制片商以及合作制片人的眼光仿佛每时每刻都在瞄准着市场的需求,同时也不失适宜地不断变换着制作的风格和创作角度,借以迎合广大影迷们日新月异般的精神需要。这时节正以商业娱乐影片挂帅的香港电影业,每年每月,每天每刻似乎都在变换着不同的面孔,不断地改写着新的发行记录和票房记录。
在“万象皆拥有,四海全囊括,”的香港电影片单之上,观众们随时可以挑选到一款乘心如意的商业电影,借以来享用其间所带给自己的疯狂精神慰籍与冲击。不难看出这个时期的香港电影环境相当具有商品的特质,说白了也就象是一个足可以包罗万千宠爱的“超级大电影市场”,影迷们想要找到几个适合自己口味的电影作品,其实也就变得象到街头仓买店去挑上一卷卫生纸一样那么简单。这种比较自由畅快的挑选空间,有时候让我们当中的一些行家级别的看客也不免得眼花缭乱。随着市场经营环境的不断地虚假繁荣,这时相当一大批的不景气影片也被电影界和商家推广到前台,他们都没有相对的创意与制作水准,但在推广的力度与位置上却给了观众以主流的假象。可以毫不夸张地讲,这些影片中的每一个特别的举措和糟糕的表现都会直接影响到今后影片票房的直接收益。这也就是商业电影的现实性所在,在巨星环绕的香港电影界,时不时就会暴露出这种急功近利思想挥升的端倪。每个人都会为这种端倪所带来的恶劣效应所深深辞痛,因为这就是在败坏着每个人都曾梦寐以求却又都曾相去甚远的理想。只要是商业的,而且是有利可图的,电影界就会毫不顾及后果地把他拿过来,这时的香港电影界不光是著名影星成为了票房的直接保证,就连其参与制作和发行的公司集团也都好像变成了烫手的热门商标。制造——制造——制造!!!这样不断花样翻新的制造模式,主宰了随后十多年间的香港电影制作业。如果你愿意开动脑筋好好地想一想,也就不难发现这十年之间的香港电影发展史,时时刻刻也脱离不开以上所罗列出来的这些重要因素。不可否认的就是商业化模式与坚持走娱乐路线,已经成为香港电影行业赖以继续生存和长期发展的重要命脉。在这轰轰烈烈的商业化电影浪潮之下,一批又一批的电影在商人的手中稍加摆弄之后都纷纷涌现,但你我在粗粗翻看了这一切之后,会发现影片的制作已经开始渐渐粗糙。你我不妨抽出时间来仔细翻看一下这段短崭的历史,那你知道除了我们那些心存已久的激动亢奋和无限感慨之外还会有什么,其实那就是从不间断地怀疑与失望。不知是香港的电影环境是已经蜕化了,还是我们在缤琅满目的货柜上已经挑花了眼。其实那也不过就是一段极其普通的发展岁月——不过是发生在一个充满了挑战与竞争的年代……
[九十年代香港商业电影的‘凌波微步’]
1——[赌圣]——1990年——[嘉禾][华尔街]影业公司
如果说是周润发开创了赌片时代的话,那么周星弛就是把这个时代一度推向疯狂边缘的人。本片是周星驰在十年前跃登喜剧超级巨星的代表作,至今仍是很多青少年喜欢不断重看而不感厌倦的特例。影片在当年票房之中的窜升速度叫人膛目结舌,轻轻松松就打破了全港历史票房记录。他在片中饰演大陆气功名家张宝胜的弟子,具有特异功能,申请赴香港与三叔吴孟达团聚时,被三叔发现他有赌博奇才,于是利用他行走江湖,后来更引起各地赌王的注意,彼此争夺世界赌王大赛的代表权。导演元奎在片中除了擅用两位男主角的无厘头演技制造出爆笑的戏剧效果之外,亦利用张敏饰演的奇女子绮梦对赌圣产生梦幻般的卡通式爱情感觉,两者均成为日后的同类电影不断模仿的人。赌片自此开始疯狂地掠夺票房市场,周星弛的无厘头搞笑模式,也借此机遇霸占了香港喜剧影坛。
2——[笑傲江湖]——1990年——电影工作室 龙翔电影公司
香港武侠电影在进入到九十年代之后,就开始以[笑傲江湖]的成功当作模式与契机,大量地投入资金和人力资源,企图哄抢而捞得一方市场。可以说[笑傲江湖]在武侠电影中的领先开拓的意义是可以与当年的[新蜀山剑侠]相聘美的。影片以金庸原著的武侠小说为蓝本,加入胡金铨式的东厂太监陷害忠良故事,徐克式的冷嘲热讽政治批判,程小东式的夺目武术设计场面,形成了这部轰动一时的武侠片经典。许冠杰在本片扮演调皮的大侠令狐冲,叶童则演小师妹岳灵珊,加上刘兆铭饰演华山派掌门岳不群,使这部描述各路江湖人马抢夺“葵花宝典”的作品重新开启了新派武侠电影的黄金时代,也带动了本身的[东方不败]等两部续集的派生。
3——[跛豪]——1991年——嘉禾,麦当雄,影业公司
受八十年代黑道影片造势的影响,[嘉禾]在1991年联合[麦当雄]影业推出了黑帮经典力作[跛豪]。监制麦当雄素以擅长泡制黑道动作片著称,本片就成为其代表作之一,可称为香港版的[教父],曾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奖。主角跛豪是香港著名的毒贩,早年自大陆赴港,于六十年代初期发家,到七十年代成为香港黑帮的龙头之一,直至1974年遭警方拘捕时,已售出毒品达三亿多港币。全片以丰富的生活细节和扎实的叙事风格拍出这部具有强烈影射味道的传记电影,潘文杰导演流畅,主角吕良伟和合演的郑则仕、叶童、叶子媚等人都演得出色。虽因商业考虑而有一些通俗噱头的穿插,但严谨的制作和鲜活的人物塑造仍然使本片成为同类作品中开风气之先的经典。自此黑帮片也开始冒出头来参与分割香港影市的竞争。
4——[黄飞鸿]——1991年——[嘉禾]电影公司
这是香港武侠电影从武侠名著向古典人物传记形式转性的开山力作,同样也是大导演徐克借以超凡脱俗,登堂入室的敲门砖。本片讲述黄飞鸿身为清末黑旗军总教头兼民团负责人,在清政府和人民之间力求平衡。无奈奸官当道,恶霸横行,国家又饱受列强欺压,只有他为正义站出来。但影片对这国情复杂,改革艰难的时代缺乏深入刻画,对十三姨与黄飞鸿的感情关系也处理平淡。本片最具剧力的是关东铁布衫与黄的两次打斗,拍出了精采美感。导演徐克借用场场拼搏,营造出自相残杀的时代情态,表达了相煎相逼的可怜。本片由李连杰,元彪,张学友,关之琳和郑则士联合主演,明星阵容强大,为本片增色不少。同样也把武侠电影之中的相当一股力量带到了人物传记形式武侠片的领域中。
5——[红番区]——1995年——[嘉禾]影业公司
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虽在商业成绩的比例上已经大不如前,但成龙的功夫影片却是让人惊奇的例外。这是成龙成功打入美国主演电影市场的里程碑之作,导演唐季礼也因本片获好莱坞赏识,当上了美国主流喜剧[脱线先生]的导演。本片聪明之处是以美国纽约为故事背景,描写地痞流氓欺负当地的香港移民,被成龙在超级市场展开了一连串威镇四邻的惩戒。后来成龙又无端卷入黑帮的钻石买卖中被追杀,他驾驶一辆巨无霸气垫船将歹徒由海上打到陆上,演出了银幕上罕见的动作奇观。全片故事简单直接,但拍得爽快热闹,娱乐性高。在成龙一贯的漂亮打斗身份之外,梅艳芳加入搞笑也增加了喜剧效果。正是基由于本片的成功,香港商业电影才从乱纷纷的影市中看到了一点希望,重新对号入座。
6——[堕落天使]——1995年——泽东制作
虽然香港商业电影已经不再是个摇钱树了,但香港商业电影还得再继续向下发展。这时的一些小成本制作影片开始走翘市场,同时一些有思想的导演也开始挤牙膏般地向影片中添加艺术成分。这时的王家卫模仿他自己的[重庆森林],拍成了另一部新感觉派的都市传奇电影,故事由两组人物互相交错的行为组成,杀手黎明发现他渐渐爱上了帮他安排暗杀生意的李嘉欣,但他却又巧遇旧爱莫文蔚;金城武是个专门偷用别人生财工具的哑吧,有事没事就强迫他人洗头或是吃冰淇淋,要不然就跟着素昧平生的杨采妮到处寻人,或是拿来着V8录影机跟父亲拍纪录片。全片内容并无固定逻辑可言,一切凭感觉出发。最大特色是杜可风采用大量超广镜头拍摄,使剧中人物呈现了若即若离、咫尺天涯的关系。美指张叔平兼任剪接,也造弄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新风格。
7——[飞虎]——1996年——寰亚一系
为了缓解影市低迷所带来得消极影响,香港电影中的一些精英人物开始把影片的制作水准瞄向了国际。这就是陈嘉上导演的一部具有国际水准动作片,在传统的港式警匪片之中开创出一种以机动武装部队打击犯罪为主体的戏路,故事内容实在,处理上则粗中有细。梁咏琪小姐为代表的海关领导层,和队长王敏德所带领下的既干练又精良的“飞虎队”。编导让这两个对比鲜明的单位合作对付凶悍的国际贩毒集团,在行动过程中自然产生了“刚”对“柔”的戏剧性。而两个单位和中途加入的重案组探长之间暗中互相较劲争面子的片段,亦增加了剧情发展中的趣味性。当然,本片最吸引人的焦点还是几场紧张刺激的逼真枪战,从前段的扫荡冰毒贩据点,到中段的废弃工厂大火拚,以至末段的离岛丛林战,每一个场面都有不同的环境设计和动作特色。其实这一切都无异于是在作出对新市场的高要求与深探索,本片也算得上是香港娱乐电影在不断的发展与探索中乘前启后的楷模。
8——[风云之雄霸天下]——1998年——嘉禾影业
九八年的香港古装武侠片似乎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无论电影界如何地造大声势,观众们也不会轻易买帐。新进大导演刘伟强做出了大胆的举措,在这一年推出了这部力作。这是根椐马荣成漫画[风云]改编的影片,最惹人注目的就是片中的特技,以先涛数码的科技设备,使得天马行空的故事能以悦目的视觉效果表现出来,确实令人耳目一新。前段最可观的是风父为了爱妻,与雄霸进行武林之战,这一段处理得紧张激烈。风父在情场和战场上都惨败,悲剧形象相当突出。后段步警云的反判形象最有魅力,他为爱人夺取千年冰魄,施展离奇水功,还有独臂刀式断手奇遇,戏剧吸引力颇强。虽然比起好莱坞水准尚有距离,但已大大地拉进了一步。影片不但捞得了多年不曾高窜的票房成绩,而且还开创了香港以数字高科技技术制作武侠电影的新时代
9——[喜剧之王]——1999年——星辉电影
世纪末的香港电影界似乎再难有什么影片能在影市上掀起波澜,不可否认香港商业电影已经被拖到了生与死的悬崖边缘之上。影市上唯一的亮点依旧是周星弛的喜剧片,但其票房成绩也已经大不如前。这一年周星弛推出了[喜剧之王],终于让清淡的电影界有了一点新鲜的感觉。周星弛一改从前的疯狂搞笑的‘无厘头’演出形式,已经开始用真情与剧情打动观众的心,更加开创了香港喜剧电影的一个‘准文艺时代’。这部影片可以说是周星驰对自己一生电影事业的概括总结。从此周星驰由台前转入幕后,从[千王之王2000]可以看出,他试图在培养自己喜剧天分的接班人。他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他的电影,更多的是他对电影事业的用心追求,不过对于喜剧事业的贡献,也足够他名垂青史、流芳百世了。
10——[少林足球]——2001——星辉电影
新世纪伊始,周星弛就以一部[少林足球]给了满怀期待与希望的影迷们一个惊喜。这部由周星弛自导自演的电脑特技喜剧影片,从被推出以后就以滔滔江水之势狠扫了全香港本已经死气沉沉的电影票房市场。自此阿星又一票走红于天下,也给游弋在生死边缘的香港影坛注入了强势与新鲜的活力剂。这部影片不但又创造了全香港历史最高的票房记录,也把一直与奖项擦边的周星弛推向了商业电影的神坛,其意义与开拓性是一般意义上所谓的经典影片所无法比拟。2002年周星弛借本片独揽金像奖四项大奖,影片也捞得七项金像桂冠,从此打开了金像奖直接面对喜剧演员与影片的门户,也开创了喜剧演员正式在电影学术界挂牌登基升殿的先河。
香港电影的商业化,在八十年代之后的这二十多年当中得到了空前的大发展。伴随着香港经济的潮起潮落,电影业在这个动荡的阶段之中终于摸索出了适合其自身发展需求的良性空间。电影界的制作商们开始不断开辟全新的制作理念,以求尽快地适应于多变的市场需求。电影界中的专业人员也开始不断地改变传统意义上的从业理念,也开始厚积勃发,开拓了不少可供后来人享用的相关专业资源。尤其要历数编剧与表演业,更是以其非凡的开拓性与创造力,为其今后的时代打造了相当关键的路数与风格,同时也为此后香港电影行业的繁荣与昌盛吹响了具有开拓意义的号角。
此时期的香港电影市场,也正被其成功的商业理念打造得红红火火,如日中天。谈及此尤其要当数八十年代后半段期间,电影票房更是期期火热,一路狂飙攀升,伴随着同时期所捧红的一系列人气级旺,热力十足的“金人”“金圣典”,香港商业电影的黄金时代即被这光灿灿耀人眼的大环境轰轰烈烈地捧出了台。但是盛世之初,不思饱暖的乐观思想并不会完全占据香港电影人的头脑,也许居安思危就应该是优秀的电影商家所必备的思维条件之一。不可否认香港电影已经在一定意义之上已经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和领域,但追纠其真正的商业渊源,就也会暴露出它的一些制命的弊端。香港仅仅只是一个人口不足六百万的孤岛,被人家说好听了才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国际大都市。依靠本地的电影市场收入及其微薄有限,不足以支付日渐高涨的影片摄制成本,也正是基因如此,香港电影的制作方式才大幅度地兼顾海外市场以及迁就其口味。其市场分布以台湾,星马等东南亚的华人为主要经营腹地,近年来更加兼顾了对韩国,日本以及欧美市场的开拓,俨然已经成为亚洲地区最主要的娱乐电影的生产和供应中心,同时也拥有了“东方好莱坞”的美誉加以称道。但就是这些已经被罗列出来的优势与特点,也已经早早地蜕变成了阻碍香港电影业可持续发展的绊脚石。
在香港电影业大踏步地迈入了二十世纪的末端,一些急功近利的思维模式也在伴随着电影界空前的发展机遇而不断地滋生与膨胀。一大批外来资金(以台湾为代表)的疯狂涌入大大地吊起了制片商和制作人的胃口,本地独立制片界也因比较缺乏独到的运作理性继而破坏了原本已很成熟的产销结构与秩序,过分的增产行为因为缺乏理性辅导而直接导致了电影影片及其相关产品的粗制滥造,影片的选材和内容上也都出现了同质化的危机,大量空洞乏味的“无赖”影片通过原有的机制大量地抢占了市场比例,这也就是后来造成了香港本地和台湾以及东南亚地区大部分的影片市场票房低落的最主要的原因。所以危机笼罩的香港电影业也只能在其低迷的景气之下采取了“投大钱,拍大片”的新兴制作模式,这样就又盘活了一批影片所直接针对的卖点市场,但同时也令一大批中低档次制作的商业影片,沦陷在商业利益这个大夹缝之中垂死挣扎,观众的冷淡和忒骂,票房的走低与断档,其环境之糟也只可以谓其为“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这样的趋势与弊端在香港电影发展到了九十年代末才越发暴露得明显,尤其简单地以资金投入量做参考,再类比一些影片随后的商业成绩与轰动效应之后也就不难发现,香港电影业似乎才刚刚步入到“资本主义商业时代”,贫与富优与劣的差距此时节才显现得异常明显,电影界基本上已经完全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一碗水端平”“有饭大家吃”的家族式观念。制作过程与宣传攻势上的两极分化,已经使一些相对上较强势一些的影片独立出了大创作群体之外,逐渐形成了一股崭新的力量。究竟这种力量会不会真正地成为新时期下香港电影的主流,还有待于经历时间上和变化中的多重考验,但有一点确实可以肯定,就是这种力量至少在短时期之内势必会影响到香港电影制作的发展趋势,继而也会形成一股潮流,这可能就会是即将改变香港电影商业历史的潮流,他会不会继续带动香港电影的繁荣发展,会不会直接改变了香港电影商业化的命运和脉搏,我们都将会以最热切的心境和眼光给予其最乐观的期待。
分享到:
相关链接:
推荐给朋友
关注此话题
你的回应...
请先
登录
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
rtvPgiHsWCeJT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
本文转载至香港制作论坛
[商业电影——香港电影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石]
职业影人大多都有比较统一的习性,就是都会把香港电影缺乏文化底蕴,既做作又肤浅的论调时不时就挂在嘴边,引咎起来就统统加以不齿且佐以批驳,这种情况可能与这些影人大多都是出身于名门望第有关联;就是又有格调又有层次的那一种家呗!其实香港电影的发展历程以及他所代表的文化理念,与祖国内地和台湾地区影事所包涵的所谓历史观和价值观,基本上还算是很合辙压韵的,当然暴露这些观点都是要先抛开其它客观因素之后才能来判断。所谓之不同的就是其余两地人总是在一时半刹之间还不能完全接受香港电影这种犹如西装革履的绅士,蹲在马路街头大口吞叉烧般的表现方式,也不会理论于那些满嘴油条咔哩味道还要站定了公主皇后大道,高唱[国际歌]所挤压出来的噱头。或许这些人都早已认定了这一切,却又往往忽略掉了这一切,这足以炮制一版香港电影经典片段的一切,因为压根儿就没有人敢相信这种混杂着各种奇怪味道的玩意儿就能代表了整个香港电影文化,就算现在突然窜出了一千……不!哪怕是一万自称香港人的“香港人”向你推销此类玩意儿,你也不会心甘情愿地把头给他点上一点,那现在不妨就让我来教育教育你:这就是活在你眼里最真实最感官的香港电影,一种永远给予你问号却不给予你任何结果的“香港电影……”
以商业模式成就文化理念,一直以来就是香港电影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的要素。所以我们日常里所接触的大多数香港电影都或多或少地涵带有浓厚的商业气息。这种景况是在其历史和现实等双重因素的联合作用下所孕生的必然结果,而且这种结果的必然性和持久性也都有他的历史渊源以及规律走向。谈起了商业也就不免得要真翻翻老皇历,毕竟香港电影的商业化早已就是老树盘亘,根深蒂固的历史现象,三言两语又怎么能说得清道得明呢?那还不如就让我们介入到它的历史背景下和它的曲折历程之中细细解读,慢慢感悟。
香港电影的发展道路明显与内地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也就是造就香港商业电影模式的最主要原因。缘由香港电影业自打开埠数十年以来,根本无法从一个殖民政府手中直接获取一星半点的重视与辅导,根本也就没有什么真正可以依靠的经济后盾给予其资金和人力上的后勤注入,都纯粹是任由香港本土民间力量自行发展与壮大,所以百十家电影公司无论大与小,统统都得面临自负盈亏模式所带来的经济挑战。电影制作上的所有产入产出,都得把其商业价值和可经营效应罗列到前台考虑再三,如果抛弃这些因素不提,背离电影票房而行事,就不得不面临全面亏损以及破产等等一系列的生存威胁。这一系列的客观因素就成就了香港电影制片业的全面基本定位,那也就是电影以及相关产业的同象发展都要把其“娱乐商品”的经营模式排列至首位,而其中的[艺术装饰]则就成了可有可无的玩意儿。这般此消彼长的商业风气滋生在香港三十年代之前,更加繁荣猖獗于八十年代之后,随着世纪末段香港经济的动荡不定以及经济上不确定因素的繁殖,电影行业的大小管家们也就彻底地撕下了脸皮,开始发动了电影界全行业的商业革命。影业商家都纷纷推开或者修整了原有的一大批文艺片脚本,加以影片于一些商业调料,借以推动其自身的票房收入,也好令其捞取能足够假以继续生存和发展下去的“过河钱”。自此商业理念充袭了整个香港电影业,而且还风靡至今愈演愈烈。随着这种理念灌输到了整个香港电影群体的从影观念和思维方式之后,每个普通的香港人也开始对其所谓的电影文化概念慢慢地淡漠起来,对影片所表述理念的理解和诠释方式也都直接或间接地发生了改变。这其后随之产生的后果相当具有笑柞,以至于舆论界上下都会对某些夹带了艺术宣传词汇的影片给以“八股”乃至“老土”之类的贬损且加以不齿。
〔香港制造——娱乐电影时代〕
——[七十年代香港电影的商业探索]
香港电影自从七十年代开始,就已经试图以娱乐影片作为主打作品开拓市场票房,并且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商业成绩。这个时期的香港影坛就是以搞笑怪杰许冠文为代表的喜剧作品,和以功夫豪杰李小龙为代表的动作电影联合称王挂帅,引领着全香港的娱乐电影制作走向。虽然香港娱乐电影的高峰年代应该是起始于八十年代,但是早在七十年代之中,香港娱乐电影就已经在以许冠杰和李小龙等一批前辈的引领之下开始大举扑捉商机,进而占领票房市场。在一个接着一个的票房记录被二人犹如闲庭信步般地轻松改写之后,你就不得不会由衷地叹服,香港电影界的新时代已经迅速地逼近了影市的最前沿,而且已经有了即将称霸于天下,一统电影市场大好江山的猛烈趋势。
一九七零年,香港邵氏影业的副总经理邹文怀开始脱离其师门自立门户,创办了[嘉禾]电影公司。其后就大胆起用了刚刚从美国回港发展的功夫奇才李小龙,让其主演了[唐山大兄]并一举成功,而且造成了不小的轰动效应。随之而来的[精武门]和[猛龙过江]更是大热了全香港的影市,随着[龙争虎斗]的成功推向世界,李小龙也就几乎成为了香港动作电影和中国功夫的全新代名词。可以说“李小龙模式”的成功大大鼓舞了全香港电影人的发展信心和创业希望。
一九七二年,在台湾创办[国联]影业而遭到残败的大导演李翰祥又重新投入到了香港[邵氏]集团,并且在同年发掘了年轻的电视喜剧演员许冠杰,以[大军阀]一片使其迅速走红在影坛。许冠文在一九七四年转投[嘉禾]影业之后就开始自任导演和监制,并联合其弟许冠杰共同出演了影片[鬼马双星],一举大获成功而且创造了当年度的最佳票房成绩。其后弟兄两人又合作拍摄了[天才与白痴][半斤八两][卖身契]等等一些喜剧佳作,一举成就了二人全香港最受欢赢喜剧明星的地位,也开拓了香港商业电影文化的一个最重要的领域。
在二位电影皇帝的成功开拓和打拼之下,香港商业电影的娱乐因素已经开始基本定性。其后随之而来的后来者和所谓的继承人们,在除去了商业因素之外再难以有实际意义与之相互比肩抗衡。
[八十年代香港影坛的龙争虎斗]
1——[炮弹飞车]——1981年——嘉禾电影公司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而事业基础已趋稳固的[嘉禾],并不满足于只做一家“香港的电影公司”,开始作好一切的准备力图向海外伸及其触角。继李小龙之后该公司又在全力打造其接班人“成龙”,并于1980年开始为其量身度作影片[杀手壕],并且按照原定的计划将影片推向国际市场,但却没有获得多大成功,偏离了原有预料的结果。但在随后的1981年,[嘉禾]又重整了旗鼓卷土重来,以一部堆砌了大幅火暴镜头的赛车动作片[炮弹飞车]大举冲击电影市场,并且成功地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该影片除了在国际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效应之外,在本地和周边地区也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影片的巨大成功直接就给[嘉禾影业]带来了一亿多港币的票房收益,还为[嘉禾]商业计划中成功地添加了“海外”这个肥硕无比的大市场。自此后的香港影坛也就完全地融入到了[嘉禾]所创造的这种先行模式里,抓住了卖点就开始拼命炒作,都步入了深深浅浅的“海外”市场的探索行程。
2——[最佳拍档]——1980年——新艺城影业出品
香港影坛的另一位喜剧老将麦嘉,在早期与石天,黄百鸣联合组办了[新艺城电影公司],并于一九八二年拍摄并主演了其创业影片[最佳拍挡]。该影片以一种近乎疯狂的喜剧表现手法,深深震撼了广大影迷们的心灵,所以当年一经推出就以其绝对的优势和魅力成功地改写了香港历史最高票房记录。这不但使香港娱乐影片成功地独霸了电影市场的大半壁江山,而且还以其绝对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使还很显得年轻稚嫩的[新艺城电影公司]一举成为香港制片界公认的“第三势力”。开始与老牌的[邵氏][嘉禾]相互分割领地,鼎足而立。更加开创了香港商业电影跨越辉煌与大举发展的先河。其对香港电影发展的贡献与意义相当具有开拓性,堪称是领军以时代的经典佳作。
3——[新蜀山剑侠]——1983年——嘉禾影业
1983年的香港电影已经完全被商业与娱乐这两个大主题而统治,此时此际的香港电影独立制片界正是风起云涌,一派朝气蓬勃的景象。在海外学习归来的学子们也已经真正开始挑起了香港电影业生存与发展的大梁。同年间[嘉禾影业]所推出的这部[新蜀山剑侠]就是当时的学术派小生“徐克”武侠情结的奠基之作,也是香港新浪潮电影偏险怪奇路线的一次大胆尝试,偏重人物造型综合了中国侠客、东洋忍者与西方枪手的特色,封闭的古堡成了正与邪冲突的战场,格局完全冲出了传统武侠的范畴。作为一部武侠作品,本片说不上十分纯粹,但就它对日后香港电影工业的发展而言,却是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标志着香港电影向好莱坞电影特效取经的一次大胆尝试,也是徐克等人建立自己特效大本营的起点,为以后[倩女幽魂]、[东方不败]等一批佳作的诞生,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4——[警察故事]——1985年——嘉禾影业
本片是成龙从民初功夫小子喜剧过渡到现代警察英雄定位的里程碑之作,当时正逢成龙在体能状态和电影创作的高峰,因此导与演均显得朝气勃勃、信心十足,片末压轴戏用一个长镜头拍摄成龙在商场中从数层楼高的天花板灯饰爬下直至撞穿下面玻璃屋顶再碰到地面起来为止,紧张刺激之余更开了成龙卖命演出危险镜头的先河,以后这也变成他拍摄电影的一个特色。在剧情方面,本片也具有一个结构较严谨和戏剧性较强烈的故事,描述重案组探员陈家驹尽力缉捕大毒枭朱滔,不料在法庭审判时因证据不足而使朱滔获释...影片一经公映,就以不俗的实力抢得大半影市。也正是基由于本片在当年的成功推出,才领发了香港电影界的新一轮的警匪片浪潮。同时本片也凭借不凡的制作技术,获得了当年度香港金像奖的多项技术奖项。开创了商业娱乐电影大举进军金像奖的成功先例
5——[倩女幽魂]——1986年——新艺城影业
这是由徐克监制、程小东导演的灵异电影经典作品,影片采取全新的特技和美术手法来包装传统的聊斋故事,使本片呈现出与往昔鬼电影全然不同的视觉。故事描述书生宁采臣到兰若寺躲雨,为道士燕赤霞所拒。夜半,被少女聂小倩美妙琴音吸引,两人自此交往甚密。不料小倩乃树精姥姥所操纵的女鬼,正在寻找壮男吸取阳精。燕赤霞义助宁采臣对付姥姥,并玉成他们这对人鬼恋人。张国荣、王祖贤、午马、刘兆铭等人的造型和演出均相当精彩,黄沾撰写的几首电影插曲亦十分动听。影片通过其精良的制作和演绎,一举打开了神鬼志异类电影参与分割影市的门路,同时也把向来不被重视且难登大雅之堂的鬼片送到了一个颠峰的高度。本片在当年的[金像奖][金马奖]上也是风光无限,捞得多项技术类大奖,和电影音乐类大奖,一度成为了后期同类影片作品创作模式的楷模。
6——[英雄本色]——1986年——新艺城电影工作室
这是香港商业电影开创英雄片时代的惊世之作,后来被评选为香港十大电影第一名。这时事业上陷入低潮的吴宇森在监制徐克的拉拨下,投入了浓厚的个人情怀和一部分的在台湾积累的经验,执导了这部黑帮动作片,在演员的完美配搭和高超的动作场面处理互相激荡下造成票房上的极大轰动,也得到了当年度金马奖和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多项殊荣。本片无论是在票房或口碑上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与此同时的香港商业娱乐影片也开始冠冕堂皇地走到了领奖台上。同时也把商业电影的发展路线引领到了一个全新的艺术领域。影片中狄龙与周润发饰演伪钞集团的核心分子,张国荣是狄龙的弟弟,但他的身份却是警察。叛徒李子雄暗中出卖了狄龙,令他在台湾被捕入狱,捉他的台湾警察由吴宇森亲身上阵。狄龙出狱后从事修车工作,决心脱离江湖,但黑帮势力却逼得他没有退路,终于跟落魄的周润发再度携手对付李子雄。狄龙凭本片成为金马影帝,周润发塑造的小马哥成为中国电影中不朽角色之一。从此以后的香港影坛也就身受其感染,进入了一个疯狂打造现代荧幕英雄的时代。
7——[监狱风云]——1987年——新艺城影业
因为电影界之中的商业战争已经愈演愈烈,市场与票房的争夺也已经进入到了白热化阶段。此时期的商业电影已经具备了无孔不入的特点,监狱影片是这个时期香港电影比较成功的产物之一。中国监狱黑幕电影中以林岭东导演的本片最为著名,剧情描述好青年梁家辉因家中的杂货店遭不良分子骚扰,在反抗时于混乱中失手杀了人,被判入狱三年。他因个性憨直而在狱中得罪了黑帮大哥,幸得老囚犯周润发加以帮忙指点,两人结为患难知交。不幸他们碰到了喜欢狐假虎威的狱卒张耀扬,黑帮跟他勾结恶整周润发,引起了一场监狱大暴动。本片的故事安排比较戏剧化,导演林岭东的处理手法也极尽煽情能事,但情绪感染力甚高,饰演大反派的张耀扬坏得教人咬牙切齿,因而一举成名。这部影片也被后来的效仿者视为其开山鼻祖。
8——[龙虎风云]——1987年——新艺城
这是堪与82年[边缘人]并驾齐驱的卧底警察电影,但要真正谈论及其商业价值也好,还是其艺术魅力也好,本片都要高过当年[边缘人]一酬。本片也正是导演林岭东的成名之作。周润发饰演的高秋,表面上是黑道浪子,其实是帮办刘江的卧底,两人交情匪浅。高秋为侦查匪首南哥及手下阿虎抢劫珠宝工场计划全力以赴,导致未婚妻移情别恋。刘帮办为了破案向高秋施压力,使他铤而走险,以出租军火为藉口跟阿虎交易,但南哥老谋深算,邀高秋合作打劫金行。在警匪大火拚时,高秋不幸殉职。周润发相当细腻地诠释了主角的矛盾的心态,好些场面令人动容。合演的李修贤、孙越、张耀扬等也配搭得宜。在动作场面的安排上,以高秋在香港地铁站的一场伤亡追逐最为精彩刺激。
9——[旺角卡门]——1988年——影之杰电影公司
到了八十年代后半段,香港电影界在多年的商业积累之中已经捞得了巨大的财富,影市与票房的分布也日趋平均,所以一些电影界中的有识之士开始在一些商业娱乐片中夹杂一些比较高明的艺术因素。[旺角卡门]就是这种影片的先行者之一。这是导演王家卫一鸣惊人的处女作,他将新派浪漫感觉和MTV式视觉映象处理带入港产黑社会动作片,大大提升了本片的艺术素质,而四名年轻偶像演员在片中的精彩演出也令人为之眼前一亮。刘德华饰演好勇斗狠却极讲义气的黑道分子,为了照顾不成材的好友张学友,跟狠角色万梓良结仇。他跑到离岛养伤,结果跟好女孩张曼玉发生了爱情,他本有淡出江湖之意,但从良不成的张学友又冲动地强出头,自愿为黑帮老大去杀人。刘德华闻讯赶往阻止,却已无法挽回悲剧。全片刚柔并济,写情十分细腻,打斗动作的加格处理更经营出与众不同的惊人效果。
10——[赌神]——1989年——永盛电影公司
成立于1987年的[永盛电影公司]原本只是一般规模的制片公司,但在掌门人向华胜的引领之下开始显现出了非凡的眼界和创造力。1989年该公司一举打破了周润发的一贯执枪英雄的形象,为他量身度制了全新娱乐影片[赌神]。周润发在[英雄本色]成功建立小马哥形象之后,于八十年代末再以本片的赌神高进的形象攀登到其作秀的最高峰,掀开了长达数年的赌片风潮。天才编导王晶执掌起了本片的教鞭,成功地将失忆症的戏剧元素加入这部情节本来相当模式化的赌王争霸电影之中,生动地经营出斗智与逗趣兼具的娱乐片风格,与周星驰的成名作[赌圣]走无厘头喜剧及特异功能路线的赌片各擅胜场。本影片是天王影帝周润发的一次成功的转型出演,其中赌神那经典的荧幕形象被后来者一股脑地竟相效仿,并且引发了其后多年之内的赌片滥制风潮。
[九十年代香港商业娱乐电影的是与非]
香港商业电影进入到了九十年代后,观其发展和变化的速度是相当惊人的。制片商以及合作制片人的眼光仿佛每时每刻都在瞄准着市场的需求,同时也不失适宜地不断变换着制作的风格和创作角度,借以迎合广大影迷们日新月异般的精神需要。这时节正以商业娱乐影片挂帅的香港电影业,每年每月,每天每刻似乎都在变换着不同的面孔,不断地改写着新的发行记录和票房记录。
在“万象皆拥有,四海全囊括,”的香港电影片单之上,观众们随时可以挑选到一款乘心如意的商业电影,借以来享用其间所带给自己的疯狂精神慰籍与冲击。不难看出这个时期的香港电影环境相当具有商品的特质,说白了也就象是一个足可以包罗万千宠爱的“超级大电影市场”,影迷们想要找到几个适合自己口味的电影作品,其实也就变得象到街头仓买店去挑上一卷卫生纸一样那么简单。这种比较自由畅快的挑选空间,有时候让我们当中的一些行家级别的看客也不免得眼花缭乱。随着市场经营环境的不断地虚假繁荣,这时相当一大批的不景气影片也被电影界和商家推广到前台,他们都没有相对的创意与制作水准,但在推广的力度与位置上却给了观众以主流的假象。可以毫不夸张地讲,这些影片中的每一个特别的举措和糟糕的表现都会直接影响到今后影片票房的直接收益。这也就是商业电影的现实性所在,在巨星环绕的香港电影界,时不时就会暴露出这种急功近利思想挥升的端倪。每个人都会为这种端倪所带来的恶劣效应所深深辞痛,因为这就是在败坏着每个人都曾梦寐以求却又都曾相去甚远的理想。只要是商业的,而且是有利可图的,电影界就会毫不顾及后果地把他拿过来,这时的香港电影界不光是著名影星成为了票房的直接保证,就连其参与制作和发行的公司集团也都好像变成了烫手的热门商标。制造——制造——制造!!!这样不断花样翻新的制造模式,主宰了随后十多年间的香港电影制作业。如果你愿意开动脑筋好好地想一想,也就不难发现这十年之间的香港电影发展史,时时刻刻也脱离不开以上所罗列出来的这些重要因素。不可否认的就是商业化模式与坚持走娱乐路线,已经成为香港电影行业赖以继续生存和长期发展的重要命脉。在这轰轰烈烈的商业化电影浪潮之下,一批又一批的电影在商人的手中稍加摆弄之后都纷纷涌现,但你我在粗粗翻看了这一切之后,会发现影片的制作已经开始渐渐粗糙。你我不妨抽出时间来仔细翻看一下这段短崭的历史,那你知道除了我们那些心存已久的激动亢奋和无限感慨之外还会有什么,其实那就是从不间断地怀疑与失望。不知是香港的电影环境是已经蜕化了,还是我们在缤琅满目的货柜上已经挑花了眼。其实那也不过就是一段极其普通的发展岁月——不过是发生在一个充满了挑战与竞争的年代……
[九十年代香港商业电影的‘凌波微步’]
1——[赌圣]——1990年——[嘉禾][华尔街]影业公司
如果说是周润发开创了赌片时代的话,那么周星弛就是把这个时代一度推向疯狂边缘的人。本片是周星驰在十年前跃登喜剧超级巨星的代表作,至今仍是很多青少年喜欢不断重看而不感厌倦的特例。影片在当年票房之中的窜升速度叫人膛目结舌,轻轻松松就打破了全港历史票房记录。他在片中饰演大陆气功名家张宝胜的弟子,具有特异功能,申请赴香港与三叔吴孟达团聚时,被三叔发现他有赌博奇才,于是利用他行走江湖,后来更引起各地赌王的注意,彼此争夺世界赌王大赛的代表权。导演元奎在片中除了擅用两位男主角的无厘头演技制造出爆笑的戏剧效果之外,亦利用张敏饰演的奇女子绮梦对赌圣产生梦幻般的卡通式爱情感觉,两者均成为日后的同类电影不断模仿的人。赌片自此开始疯狂地掠夺票房市场,周星弛的无厘头搞笑模式,也借此机遇霸占了香港喜剧影坛。
2——[笑傲江湖]——1990年——电影工作室 龙翔电影公司
香港武侠电影在进入到九十年代之后,就开始以[笑傲江湖]的成功当作模式与契机,大量地投入资金和人力资源,企图哄抢而捞得一方市场。可以说[笑傲江湖]在武侠电影中的领先开拓的意义是可以与当年的[新蜀山剑侠]相聘美的。影片以金庸原著的武侠小说为蓝本,加入胡金铨式的东厂太监陷害忠良故事,徐克式的冷嘲热讽政治批判,程小东式的夺目武术设计场面,形成了这部轰动一时的武侠片经典。许冠杰在本片扮演调皮的大侠令狐冲,叶童则演小师妹岳灵珊,加上刘兆铭饰演华山派掌门岳不群,使这部描述各路江湖人马抢夺“葵花宝典”的作品重新开启了新派武侠电影的黄金时代,也带动了本身的[东方不败]等两部续集的派生。
3——[跛豪]——1991年——嘉禾,麦当雄,影业公司
受八十年代黑道影片造势的影响,[嘉禾]在1991年联合[麦当雄]影业推出了黑帮经典力作[跛豪]。监制麦当雄素以擅长泡制黑道动作片著称,本片就成为其代表作之一,可称为香港版的[教父],曾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奖。主角跛豪是香港著名的毒贩,早年自大陆赴港,于六十年代初期发家,到七十年代成为香港黑帮的龙头之一,直至1974年遭警方拘捕时,已售出毒品达三亿多港币。全片以丰富的生活细节和扎实的叙事风格拍出这部具有强烈影射味道的传记电影,潘文杰导演流畅,主角吕良伟和合演的郑则仕、叶童、叶子媚等人都演得出色。虽因商业考虑而有一些通俗噱头的穿插,但严谨的制作和鲜活的人物塑造仍然使本片成为同类作品中开风气之先的经典。自此黑帮片也开始冒出头来参与分割香港影市的竞争。
4——[黄飞鸿]——1991年——[嘉禾]电影公司
这是香港武侠电影从武侠名著向古典人物传记形式转性的开山力作,同样也是大导演徐克借以超凡脱俗,登堂入室的敲门砖。本片讲述黄飞鸿身为清末黑旗军总教头兼民团负责人,在清政府和人民之间力求平衡。无奈奸官当道,恶霸横行,国家又饱受列强欺压,只有他为正义站出来。但影片对这国情复杂,改革艰难的时代缺乏深入刻画,对十三姨与黄飞鸿的感情关系也处理平淡。本片最具剧力的是关东铁布衫与黄的两次打斗,拍出了精采美感。导演徐克借用场场拼搏,营造出自相残杀的时代情态,表达了相煎相逼的可怜。本片由李连杰,元彪,张学友,关之琳和郑则士联合主演,明星阵容强大,为本片增色不少。同样也把武侠电影之中的相当一股力量带到了人物传记形式武侠片的领域中。
5——[红番区]——1995年——[嘉禾]影业公司
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虽在商业成绩的比例上已经大不如前,但成龙的功夫影片却是让人惊奇的例外。这是成龙成功打入美国主演电影市场的里程碑之作,导演唐季礼也因本片获好莱坞赏识,当上了美国主流喜剧[脱线先生]的导演。本片聪明之处是以美国纽约为故事背景,描写地痞流氓欺负当地的香港移民,被成龙在超级市场展开了一连串威镇四邻的惩戒。后来成龙又无端卷入黑帮的钻石买卖中被追杀,他驾驶一辆巨无霸气垫船将歹徒由海上打到陆上,演出了银幕上罕见的动作奇观。全片故事简单直接,但拍得爽快热闹,娱乐性高。在成龙一贯的漂亮打斗身份之外,梅艳芳加入搞笑也增加了喜剧效果。正是基由于本片的成功,香港商业电影才从乱纷纷的影市中看到了一点希望,重新对号入座。
6——[堕落天使]——1995年——泽东制作
虽然香港商业电影已经不再是个摇钱树了,但香港商业电影还得再继续向下发展。这时的一些小成本制作影片开始走翘市场,同时一些有思想的导演也开始挤牙膏般地向影片中添加艺术成分。这时的王家卫模仿他自己的[重庆森林],拍成了另一部新感觉派的都市传奇电影,故事由两组人物互相交错的行为组成,杀手黎明发现他渐渐爱上了帮他安排暗杀生意的李嘉欣,但他却又巧遇旧爱莫文蔚;金城武是个专门偷用别人生财工具的哑吧,有事没事就强迫他人洗头或是吃冰淇淋,要不然就跟着素昧平生的杨采妮到处寻人,或是拿来着V8录影机跟父亲拍纪录片。全片内容并无固定逻辑可言,一切凭感觉出发。最大特色是杜可风采用大量超广镜头拍摄,使剧中人物呈现了若即若离、咫尺天涯的关系。美指张叔平兼任剪接,也造弄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新风格。
7——[飞虎]——1996年——寰亚一系
为了缓解影市低迷所带来得消极影响,香港电影中的一些精英人物开始把影片的制作水准瞄向了国际。这就是陈嘉上导演的一部具有国际水准动作片,在传统的港式警匪片之中开创出一种以机动武装部队打击犯罪为主体的戏路,故事内容实在,处理上则粗中有细。梁咏琪小姐为代表的海关领导层,和队长王敏德所带领下的既干练又精良的“飞虎队”。编导让这两个对比鲜明的单位合作对付凶悍的国际贩毒集团,在行动过程中自然产生了“刚”对“柔”的戏剧性。而两个单位和中途加入的重案组探长之间暗中互相较劲争面子的片段,亦增加了剧情发展中的趣味性。当然,本片最吸引人的焦点还是几场紧张刺激的逼真枪战,从前段的扫荡冰毒贩据点,到中段的废弃工厂大火拚,以至末段的离岛丛林战,每一个场面都有不同的环境设计和动作特色。其实这一切都无异于是在作出对新市场的高要求与深探索,本片也算得上是香港娱乐电影在不断的发展与探索中乘前启后的楷模。
8——[风云之雄霸天下]——1998年——嘉禾影业
九八年的香港古装武侠片似乎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无论电影界如何地造大声势,观众们也不会轻易买帐。新进大导演刘伟强做出了大胆的举措,在这一年推出了这部力作。这是根椐马荣成漫画[风云]改编的影片,最惹人注目的就是片中的特技,以先涛数码的科技设备,使得天马行空的故事能以悦目的视觉效果表现出来,确实令人耳目一新。前段最可观的是风父为了爱妻,与雄霸进行武林之战,这一段处理得紧张激烈。风父在情场和战场上都惨败,悲剧形象相当突出。后段步警云的反判形象最有魅力,他为爱人夺取千年冰魄,施展离奇水功,还有独臂刀式断手奇遇,戏剧吸引力颇强。虽然比起好莱坞水准尚有距离,但已大大地拉进了一步。影片不但捞得了多年不曾高窜的票房成绩,而且还开创了香港以数字高科技技术制作武侠电影的新时代
9——[喜剧之王]——1999年——星辉电影
世纪末的香港电影界似乎再难有什么影片能在影市上掀起波澜,不可否认香港商业电影已经被拖到了生与死的悬崖边缘之上。影市上唯一的亮点依旧是周星弛的喜剧片,但其票房成绩也已经大不如前。这一年周星弛推出了[喜剧之王],终于让清淡的电影界有了一点新鲜的感觉。周星弛一改从前的疯狂搞笑的‘无厘头’演出形式,已经开始用真情与剧情打动观众的心,更加开创了香港喜剧电影的一个‘准文艺时代’。这部影片可以说是周星驰对自己一生电影事业的概括总结。从此周星驰由台前转入幕后,从[千王之王2000]可以看出,他试图在培养自己喜剧天分的接班人。他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他的电影,更多的是他对电影事业的用心追求,不过对于喜剧事业的贡献,也足够他名垂青史、流芳百世了。
10——[少林足球]——2001——星辉电影
新世纪伊始,周星弛就以一部[少林足球]给了满怀期待与希望的影迷们一个惊喜。这部由周星弛自导自演的电脑特技喜剧影片,从被推出以后就以滔滔江水之势狠扫了全香港本已经死气沉沉的电影票房市场。自此阿星又一票走红于天下,也给游弋在生死边缘的香港影坛注入了强势与新鲜的活力剂。这部影片不但又创造了全香港历史最高的票房记录,也把一直与奖项擦边的周星弛推向了商业电影的神坛,其意义与开拓性是一般意义上所谓的经典影片所无法比拟。2002年周星弛借本片独揽金像奖四项大奖,影片也捞得七项金像桂冠,从此打开了金像奖直接面对喜剧演员与影片的门户,也开创了喜剧演员正式在电影学术界挂牌登基升殿的先河。
香港电影的商业化,在八十年代之后的这二十多年当中得到了空前的大发展。伴随着香港经济的潮起潮落,电影业在这个动荡的阶段之中终于摸索出了适合其自身发展需求的良性空间。电影界的制作商们开始不断开辟全新的制作理念,以求尽快地适应于多变的市场需求。电影界中的专业人员也开始不断地改变传统意义上的从业理念,也开始厚积勃发,开拓了不少可供后来人享用的相关专业资源。尤其要历数编剧与表演业,更是以其非凡的开拓性与创造力,为其今后的时代打造了相当关键的路数与风格,同时也为此后香港电影行业的繁荣与昌盛吹响了具有开拓意义的号角。
此时期的香港电影市场,也正被其成功的商业理念打造得红红火火,如日中天。谈及此尤其要当数八十年代后半段期间,电影票房更是期期火热,一路狂飙攀升,伴随着同时期所捧红的一系列人气级旺,热力十足的“金人”“金圣典”,香港商业电影的黄金时代即被这光灿灿耀人眼的大环境轰轰烈烈地捧出了台。但是盛世之初,不思饱暖的乐观思想并不会完全占据香港电影人的头脑,也许居安思危就应该是优秀的电影商家所必备的思维条件之一。不可否认香港电影已经在一定意义之上已经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和领域,但追纠其真正的商业渊源,就也会暴露出它的一些制命的弊端。香港仅仅只是一个人口不足六百万的孤岛,被人家说好听了才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国际大都市。依靠本地的电影市场收入及其微薄有限,不足以支付日渐高涨的影片摄制成本,也正是基因如此,香港电影的制作方式才大幅度地兼顾海外市场以及迁就其口味。其市场分布以台湾,星马等东南亚的华人为主要经营腹地,近年来更加兼顾了对韩国,日本以及欧美市场的开拓,俨然已经成为亚洲地区最主要的娱乐电影的生产和供应中心,同时也拥有了“东方好莱坞”的美誉加以称道。但就是这些已经被罗列出来的优势与特点,也已经早早地蜕变成了阻碍香港电影业可持续发展的绊脚石。
在香港电影业大踏步地迈入了二十世纪的末端,一些急功近利的思维模式也在伴随着电影界空前的发展机遇而不断地滋生与膨胀。一大批外来资金(以台湾为代表)的疯狂涌入大大地吊起了制片商和制作人的胃口,本地独立制片界也因比较缺乏独到的运作理性继而破坏了原本已很成熟的产销结构与秩序,过分的增产行为因为缺乏理性辅导而直接导致了电影影片及其相关产品的粗制滥造,影片的选材和内容上也都出现了同质化的危机,大量空洞乏味的“无赖”影片通过原有的机制大量地抢占了市场比例,这也就是后来造成了香港本地和台湾以及东南亚地区大部分的影片市场票房低落的最主要的原因。所以危机笼罩的香港电影业也只能在其低迷的景气之下采取了“投大钱,拍大片”的新兴制作模式,这样就又盘活了一批影片所直接针对的卖点市场,但同时也令一大批中低档次制作的商业影片,沦陷在商业利益这个大夹缝之中垂死挣扎,观众的冷淡和忒骂,票房的走低与断档,其环境之糟也只可以谓其为“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这样的趋势与弊端在香港电影发展到了九十年代末才越发暴露得明显,尤其简单地以资金投入量做参考,再类比一些影片随后的商业成绩与轰动效应之后也就不难发现,香港电影业似乎才刚刚步入到“资本主义商业时代”,贫与富优与劣的差距此时节才显现得异常明显,电影界基本上已经完全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一碗水端平”“有饭大家吃”的家族式观念。制作过程与宣传攻势上的两极分化,已经使一些相对上较强势一些的影片独立出了大创作群体之外,逐渐形成了一股崭新的力量。究竟这种力量会不会真正地成为新时期下香港电影的主流,还有待于经历时间上和变化中的多重考验,但有一点确实可以肯定,就是这种力量至少在短时期之内势必会影响到香港电影制作的发展趋势,继而也会形成一股潮流,这可能就会是即将改变香港电影商业历史的潮流,他会不会继续带动香港电影的繁荣发展,会不会直接改变了香港电影商业化的命运和脉搏,我们都将会以最热切的心境和眼光给予其最乐观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