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请让我思考,别让我激动

2010-04-19 23:52:25   来自: 4444 (八卦是抵达真实的最佳途径)
  有人问我从什么时候开始反感刘瑜,我想是从这篇名为“权力的道德捆绑”的文章开始的,见以下链接
  
  http://rendaliuyu.blog.163.com/blog/static/109834541201022621229905/
  
  对历史有点常识的人,都会知道,道德与权力的关系远不止白糖和咖啡的关系那么简单。这一貌似通俗易懂,人见人爱的比喻,把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弱智化了。道德有各种谱系,朱元璋的道德、希特勒的道德、穆斯林的道德都各不相同,各有其渊源;而权力不仅多种多样,也绝不单单依赖于道德或者与道德有某种特定的共生关系。我们作为学者,要研究的恰恰是道德和权力勾连的不同条件和机制,而不是这种情绪发泄式的简单论断。
  
  我把这篇文章发给一个朋友看,他研究国家的道德构建,比较英国革命时期的道德构建和中国国民党时期新生活运动时期的道德构建,看两种道德构建的内在逻辑和实施方式有何不同。他的研究希望能指出道德不必然是与专制政体捆绑的,道德不仅可能而且经常是一个自由国家的立国之本(比如英国),而且即使在中国,历代无数有道德的儒者都是专制权力的有力制衡者。所以,他认为,作为历史学家应该问的是:为什么在某种历史情境下专制体制中会有这样的道德-权力关系而在另一种情境下自由体制中有另一种道德-权力关系?他说的最后一句话让我尤其感动,我希望他不介意我在这里引用:“The worst thing the Chinese citizens can get is a choice between Mao and Wang Xiaobo, between moral absolutism and moral nihilism. Why not Havel? I think this is an impasse into which Chinese liberals are stuck and which, hopefully, our intellectual endeavors will help break:-)”
  
  刘瑜这篇“咖啡加白糖”的文章简直就跟前几天到处流行的“爱XX不等于爱XX”一样,都有煽动情绪、哗众取宠之嫌。貌似很深刻,其实里面既缺乏逻辑也缺乏实证。看着是挺high,那只不过因为里面关键词特多,摸着看客的G点去,想不high都不行。high完了又怎么样?你对这个问题了解更深了吗,你想明白前因后果了吗?你有更好的具体解决办法吗?没有,只是更坚定了已经有的那些刻板观念,某某是坏的,某某是好的,如此而已。其值得赞赏之处,只在敢说。当然你可以说这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冒着丢饭碗、进监狱的风险。可是,请想一想,你为什么买这些报纸啊,还不是因为他们敢说,这就是他们的卖点啊,要高回报还不得冒点高风险?敢说而没说出啥有价值的东西,不过是匹夫之勇。
  
  刘瑜忙着写专栏赚钱,没有问题,她知道怎么去写读者喜欢看的东西,也没有问题。但正如有人指出的那样,拜托别顶着“哥大博士、哈佛博后、剑桥讲师”的帽子,拿这些文化资本来粉饰自己的虚弱。更为重要的是,戴着这顶帽子,说明你是想做一个公共知识分子。我以为,公共知识分子的职责是让人去思考,独立、客观、冷静的思考,而不是使人激动和盲从——那是布道者的职责。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