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活动]2010法国电影诗人埃里克·侯麦电影回顾展

2010-04-14 15:08:57   来自: 特大加肥猫
活动详情
地点: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楼北国剧场
开始时间:
2010-4-14 0:00
结束时间:
2010-4-14 0:00
活动描述:
第17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与法国驻华大使馆、法国文化协会、北京电影学院团委、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研究生部合作,将于2010年4月17日至25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举行第17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外国电影展映单元——法国电影诗人埃里克·侯麦电影回顾展。
   埃里克·侯麦(Eric Rohmer,1920-2010),原名让-马里·莫里斯·舍热(Jean-Marie Maurice Scherer),法国电影新浪潮奠基者之一,曾做过文学教授,写过小说,曾是著名的《电影手册》的创始编辑之一,与让-吕克·戈达尔、弗朗索瓦·特吕弗、雅克·里维埃等后来著名的“新浪潮”导演一起工作,并做了7年主编。
   侯麦1950年代开始拍摄短片,随后一直坚持创作到2007年,共拍摄了超过50部作品。他的影片拍摄手法细腻简约,对于人物对白和内心刻画都极为考究;从以交响乐变奏曲形式构思的“六个道德故事系列”,到充满城市话题与多角竞逐的“喜剧和谚语系列”,最后到九十年代集大成的 “四季系列”,侯麦一直孜孜不倦地围绕两性、道德等主题,探讨让人捉摸不定的人性和情感。在电影创作上,由于坚守自己根深蒂固的天主教传统价值观,侯麦与戈达尔等激进的新浪潮导演产生了艺术分歧。1960年代,《电影手册》已经具有明显的政治倾向,侯麦指责他的同事们逼迫他接受激进的现代主义和左倾思想的方式是一种“恐怖主义”。作为对他们的回应,侯麦曾说过“不要害怕没有体现出现代性,我们应该敢于反抗潮流。”这句话成为了侯麦一生电影创作的写照。2001年,威尼斯电影节授予侯麦金狮终身成就奖。2010年,侯麦去世后,英国《卫报》如此评价:“他并不流行,但却永垂不朽。”
   影展期间,组委会将选取侯麦著名的“道德故事系列”、“喜剧与谚语系列”、“四季系列”中的代表作品,以及短片和纪录片中的代表作品进行展映,以期呈现大师不同创作阶段的风格特点,以及艺术创作的整体面貌。除了纪录片作品之外,其他电影作品都将是原声加字幕的胶片拷贝放映,如此生动的电影质感注定了这将是一段弥足珍贵的影像之旅。
   大师已去,经典永存。让我们在精彩绝伦的影像中,追随大师永不停息、勇往直前的脚步,继续审视人性、关注情感、反思道德、叩问灵魂的永恒之路。而这位用电影艺术追问生命的老人,必将在世界电影史的光荣史册上获得永生。

 活动举办机构:

 第十七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

 

 法国驻华大使馆

 

 法国文化协会

 
       
 北京电影学院团委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研究生部

 
 
 
 活动时间:2010年4月17日——4月25日
 活动地点: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楼北国剧场
      北京电影学院标放
 
 垂询电话:010—58802964 / 2122

 展映影片信息(点击附件下载查看).doc

 展映影片排片表(点击附件下载查看).doc
http://www.daxueshengfilm.com/news/Article/Info.asp?infoid=417
参与名单:
已有0人加入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活动图集 . . . (更多)

上传更多活动图片 . . . . . .

欢迎在加入此活动后,上传活动的图片